如今之行业乱象,来自缺失的 “做选择的能力”

纯银的 60 篇产品分析 · 第三季纯银2023-1-5 19:31

2022 上半年,我在犬校发过多篇内容讲创业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 “做选择的能力” 。后来有人在犬校分享了几封 2016 年微博高管的内部邮件(这倒是无法对外公开),讲述 “否定微博汽车频道” 这个案例,恰好印证我所描述的选择的逻辑:

  • 做规模要抓主路径,哪些页面的流量渗透率高,就去哪些页面下功夫

  • 做 20 件事,每件事都有机会,不如看准一两件事下重注,前提是这一两件事的逻辑清晰而硬

  • 历史上多次被证伪的事情,如果没有新的硬逻辑支撑,就接受结果,不要盲目用力

  • 上面反反复复地提到硬逻辑,硬逻辑的基础就是 “结构化” 与 “抓重点”

  • 抓重点也要分阶段,不同阶段的重点不一样,拆分阶段同样是结构化的一部分

  • 如果没有硬逻辑,就算投入也是 MVP,用 “测试验证” 而不是 “高举高打” 的姿态进入

以上都是 “做选择” 的基础逻辑。

为什么很多大厂团队越来越糟糕了呢?按我的观察,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高 P 和高层并没有做选择的能力。

产品成功来自:1、少数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 2、正确的选择带来大量的高价值需求 > 3、其他人对需求完成解题,需求的价值越高收益越大。

也就是过往创造了巨大的收益的上位者,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做选择的能力,他只是在别人创造的好时机完成了解题而已。

但是当市场机遇更少,环境更复杂的时候,高价值的需求减少,同时对高增长的渴求又没有减少,所有人都懵了。那些有业务权力但没有选择能力的人,就会瞎几把折腾。

那么有选择能力的人,这时在干什么呢?

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才能带来高增长,但他也不能说就这么躺平吧,所以他只能看着别人瞎折腾。反正结果都一样(低增长),团队会不会一团糟又不重要。低增长的话糟就糟吧,至少表示 “我们真的尽力了” 。如果运气好,偶遇高增长机遇,大不了引入人才重建团队。

我觉得,这就是过去三年互联网公司乱象的根源。有选择能力的人后退观望,没有选择能力的人向前猛攻。以至于一旦产品增长减速,则内部日渐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