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域与私域的区别
公私域区别取决于流量源头是否可控,私域是指品牌自有可免费反复触达顾客,属于企业私有的经营数字化资产,一般承载阵地有公众号/服务号/企微/小程序/视频号/社群。
公域,属于开放平台,表现为公开同时有多个品牌在这个场域进行曝光,顾客归属平台并非品牌方,可在满足平台规则的前提下通过付费获得流量,如京东/天猫/美团/饿了么/抖音/快手/小红书/知乎等。
私域给企业的价值
降本(降低触达成本)增效(私域更侧重利润提升)
私域并非追求GMV规模无限上升,一般按照经验私域GMV占全渠道GMV的10%-20%。私域关注囤积流量,让用户可以低成本参与品牌建设,进而教育用户心智,对比公域运营成本相对低一些。
列举两个品牌常见的运营动作:产品调研/品牌推广,拆分成公域和私域的落地动作,会发现私域的成本会远低于公域。
针对产品调研,公域运营部就需要品牌方付高额的调研费用给到第三方机构去做报告(如一些传统的快消品牌,靠的是管理经销商大流通大分销经营,没有直接链接用户能力,强依赖于三方报告),而私域运营部只需要动用自己现有的用户社群,召集用户来体验产品(体验官),回收最真实的用户原声。
以DTC茶品牌“一念草木中”为例(一位老朋友夏正创立的品牌,夏正是前阿芙精油的私域运营总监),近2年他们都在持续围绕“私域用户”展开试茶活动。产品经理通过邀请私域沉淀的用户为期15天的试茶,每日只要完成品鉴问卷调研,就立刻返还试茶金,但试茶金不能提现,可以购买商城任意产品,类似储值的属性。在试茶期间还会每日邀请茶师做视频号直播讲解当天品鉴茶的故事,既让用户喝到好茶,也充实了文化。据官方口径本次活动3万人参与,客单价89元,提前锁定了销售267万。通过试茶活动,回收最真实的产品使用体验,从而推动内部产品研发迭代。
针对品牌推广,公域运营部大多采取签约代言,投广告的方式,花费往往有个50万起步;而私域运营策略是通过邀请海量素人(行业叫KOC)发朋友圈,这些往往都是品牌的忠实用户,进行口碑裂变,通过小投入就能有大的销售产出,直接实现品效合一。这里有个小技巧,会通过「奖励报酬用户」的手段来刺激用户转发自己的体验讲述。
以某口腔医院为例,邀请用户按照编辑好的文案发小红书,就可以获得100元返现红包;且如果用户每隔3-6个月写1篇,又可以获得100元返现红包(持续返现)
燕窝头部品牌燕之屋也是采取这种方式来让种子用户写小红书测评,22字小红书就可获得免费吃燕窝名额一个,实现素人KOC的种草推广。
私域适合哪些行业:
总结一下,适合做私域流量运营项目的,一般有这些特点:
高话题度:从用户参与话题的角度来看,所谓话题是产品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的衍生。 比如你卖育儿产品,除了这个产品的功能外,它还有育儿知识分享等情感沟通的价值。商家与客户沟通时,既连接产品,也连接用户情感,这样转化率才能变高。
有高复购性:那种“买了之后,就没必要再买了”的产品或行业,做私域流量运营的 核心不是追求用户的复购率,而是更多的追求用户的转介绍。比如教育机构的招生更多的是家长转介绍更多的客户;比如做儿童桌椅的客户也是单次消费,但是如果维护好老客户客情 关系就会带来更多的客户转介绍。而有较高复购可能性的行业,如宠物玩具、宠物粮食、美妆护肤、服饰、母婴等,都是比较适合做私域流量的复购率以及客单价。
高服务延展性:主要涉及到售后和其他延伸服务,比如说汽车,买车后还有后续的改 装、修理、保养、汽车用品、自驾、集体活动等多方面服务,可以一直延伸到很深的维度上, 商家就可以发展这些服务,挖掘客户价值,引导客户在这些延展服务上消费。
以上这些行业商家通常会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甚至视频号,有了新品或者其他活动就在群里通知,或者用公众号推文预告;引导客户到自己的小程序商店下单。可以说,小程序+公众号+微信群,是当前非常流行的私域流量配置。
以山西零售超市巨头美特好为例,他们有2000+顾客社群,每个门店会单独设置一个线上运营专员负责社群的维护,总部会制定好SOP流程培训,群里每日会有专人分享小程序爆款链接吸引顾客下单,社群占私域销售占比能达到30%-40%。超市就是属于高复购性的行业。
对于服务约重的产品,从目前的私域运营载体来看,更适合在个人微信或者企微上运营,微信能够更好的与客户建立关系,也就是能够更好的做用户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