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关于做播客、个人护城河、执行力提升的11个问题

50个ChatGPT低门槛商业变现指南穆宁2022-11-23 10:37

1、个人开发APP做第二事业,是不是一个好项目?

是,非常是。

举例:群友“芝士”

直接引流到自己 APP,付费刷题,全自动

自己做 APP,刷题软件(类似驾考通一类)

定位:小众考试,市面上题库不全,集大成,做了一个比较全的题库,结合自己理解和用户反馈,增加新功能(比如:题目导出 PDF、实时排名、搜题);目前定价便宜,基本 40-50 就能用三个月,再拉群讨论、

同时我是每年拉新群,确保参与的都是超级需要考试通过的人,不知不觉也对群成员进行筛选,确保群的活跃。今年第一次 就发现 这样的机制群里就会出现几个大神 考霸。他们会自发的分享学习经验、互动答疑(面对相同的目标,群就不需要外部促活跃了,大家自发就会抱团群暖,围绕相同的话题进行讨论)

【该部分内容来自群友“芝士”】

穆宁总结:信息差+信息差=信息差²=稀缺

2、穿搭领域做自媒体是不是一个好方向?

如果个人对穿搭领域感兴趣,有一定专业度,绝对可以做。

比如::小个子男生变帅攻略指南,买衣服攻略(店铺推荐、博主推荐、单品推荐);学习资料(变帅攻略、护肤清单、男生套装、百问百答);高手分享(穿搭改造、豆瓣小组);工具栏(APP、合集):

3、虎扑社区带货可以尝试吗?

注:虎扑也可以带货了这个人今年才开始注册的,粉丝不多,几百,但是它的评论区还是可以的,开通需要被邀请,或者达到要求了私信官方开通条件:

注册虎扑时长 30 天以上

30 天内发布至少 5 篇原创贴(非讨论贴、水贴)

30 天内有至少一篇内容达到 5w 阅读量 or 50+评论量

近 30 天未违反过任何版规

4、在小红书平台发自己的读书笔记是不是一个好思路?

最近发现一个很适合长期主义的发文思路,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按照一定的结构发到小红书,按照连载的方式进行发布,积累一定的粉丝后可以开付费社群或者带货书籍,不仅有实际价值收获,还可以学有所成。

最好是一些自带流量的书籍,比如马斯克,张一鸣,思维模型,人生复利这种。

类似的分享其实有很多,但是做连载形式的可能还没有,区别在于,首先你发布第一篇之后你可以大概判断下流量走向,如果流量表现不错,抓紧时间连载发布,会把第一波流量迅速导入到第二篇,转粉率很高。

其次会倒闭你输出,因为连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往往读书笔记内容比较多,一篇笔记很难讲清楚,只有连载的内容才可以把读书笔记的完整思路说清楚。纪录片也可以。跟读书博主类似,两者的差别不大。

注:博主推书,小红薯笔记大概在 300-500 一篇,根据粉丝数量来,效果很难评估(小书的转换率缺乏评估的机制,数据作假也相对其他平台容易,有看到过刷数据、卖号的)

用户喜欢的是平台,不是你(比如有一些 10w 粉的,但是每篇点赞收藏只有几十的)

5、如何识别自己的护城河?或者说,找到自己的热爱?

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就是你的护城河,你甚至都不需要特别擅长它。

(1)观察法: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你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为它花时间,愿意去跨越困难 ;

在别人阻拦你的时候,你依然愿意做。

(2)反证法:

你喜欢的事情,是喜欢事情本身,还是喜欢这件事情之上的东西。

如果你遇到一件事情,你不耐烦,你想抄捷径,那多半是你不喜欢的事情。

问自己 2 个问题:

(1)如果没有回报,那我还做不做?

(2)如果你已经得到了它的回报,那你是不是还愿意继续做。

(3)看时间:

首先诚实大量地记录自己的时间分配,

看自己长期把时间花在了哪里,而且还是自愿投入的。

6、提升意志力,执行力的方法有哪些?

著名画家毕加索是抽象主义画派画家的代表,其著名作品超过 200 幅,但其一生的作品总数超过 2 万幅。即使如此成功的杰出艺术家,成功作品也不过是总作品量的 1%。音乐之父塞巴斯蒂安·巴赫平均每天作曲多达 20 多页;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生共出版了 330 部著作;画坛巨匠凡·高虽然只有短短的 37 年生命,却创作了 1 900 多幅作品……你多坚持一天,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加更多!

把数量提上去,换句话说,如果不想动脑子,只想不断的重复再重复,其实也是一种策略,比如 SEO 就是这种逻辑,虽然也有很多具体技巧,但本质还是“重复”量变引发质变,和好多人做矩阵号是一个逻辑(目标驱动)

“重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涉及脑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等等很多概念,几乎每个学科都对重复这种行为有自己的解释。

举例:之前在抖音看过一个例子。一个卖潮汕牛肉丸的商家,每天仅发布自己煮牛肉丸的视频,一年发了几万条,平均每天要发上百条。一年后,粉丝 300 多 W,所以永远永远不要忽视重复这件事的力量。

坚持,厚积薄发:刻意练习这个事对普通人来讲要求都高了,你只要能“坚持练习”,

100 天,1000 天,不可能不成功。目的导向/过程导向,如果你注重达成目的 那就不要干太长远的事,如果享受过程,也比较容易坚持。先造福自己,才能造福他人。

举例:群友“阿斯巴甜橘”实际经验,按照我之前运营公众号(个人号)的经验来看... 每天在工作之余坚持发文,运营,做活动其实是很累的。

如果能够看到变好的趋势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得不到正反馈的情况下比较难坚持做下去。目前还在做的朋友寥寥无几,留下来的基本都可以分为两类:

1. 已经在红利期抓住机会打造好闭环了,可以持续的获利;2. 真的很喜欢很热爱分享内容,哪怕看的人不多,哪怕没有收益。

数据科学类的公众号,停止运营之前大概有 1.5 万读者,平均阅读能到 800~1000,不做增长活动的情况下每日新增关注 10+。其实这个数据在同等规模的号里还算可以... 但是就是没有动力了。(尝试一下变现就有动力了)

也许我的观点有点悲观,认为要自己做什么东西,难点在于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下,以及在中期看不到希望甚至长期也未必能成功的条件下,能不能坚定自己的发心,也就是马斯克追捧的第一性原理。

之前有比较稳定的公众号广告、朋友圈广告、图书推广分红,与阿里天池等合作开办训练营。都能盈利,但是投入产出比较差。(20 年年初开始做,所有渠道加在一起一年 3 万)。

转折点就在于 2021 年年底,几个大广告主暴雷,大头的收入没有了。所以卖广告=没有商业模式,我深有感触...

【核心:你的目标是做流量主还是广告主】

7、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号?

(1)如果完全没有其他平台粉丝的积累下,公众号从 0 开始做,非常不推荐,难度极大。

比如,100w 粉丝的泛粉,或者说路人粉,和一个 1w 精准粉丝或者说铁粉带来的商业价值,是完全无法比拟的。(没有公域平台的导流,私域难起量)

(2)公众号其实不适合输出技术,而是适合提供情绪价值。

(3)公众号文章的平均阅读时间很短,不适合承载太深刻的内容。

来源:群友“桑桑”:我们公众号之前每篇文章 4000 多字,一调研身边的人,都说太长了不爱看。其实我阅读公众号文章的时间也很短 这跟 app 的用户习惯和使用场景有关。

没有正反馈的话,真的很难花时间和精力在公众号上进行持续的输出。(他人的正反馈是一方面,自己的正反馈也是一方面)

8、商业转化的底层逻辑有哪些?

(1)每次转化都是消耗公域流量的过程

你每次对粉丝进行商业转化的过程,比如卖课卖内容做付费服务,都是在消耗公域流量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你有 10000 铁粉,可能做过几次商业转化后,只会剩下 9000。

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课程和内容有很大自信希望口碑能传播,能,但是有门槛,并不容易。

所以必须时刻抓住公域引流这根弦,不断吸引新用户并培养为核心用户或者说铁粉,整个业务才能良性运转。这个是参考了 Spencer 的某次分享后我的总结,他的原意是不要觉得自己公众号百万粉丝就可以躺着养老了,不把粉丝转化为顾客,他只是一个数字。不把公众号运营成一个店铺,他只是一个账号而已。

群友“桑桑”:我发现我长期关注的公众号,只要我对他的内容有好感和粘性,还是很愿意付费的,信任经济。

(2)思考每次付费的底层逻辑

反思自己每一次的付费行为的底层逻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用户不为你付费的原因。

比如公众号做店铺,粉丝因为相信他们的选品买单,做课程,相信他们的态度买单,做内容付费,也是相信他们的内容买单。理性消费很花时间和心思,信任经济就是为了节省时间。

没有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次消费决策都是理性的,绝不会。

(3)提供情绪价值

举例:A.群主“穆老师”:我买过一次 69 元的课程,惭愧的说,至今只看了一节,因为真的有点看不懂。但是当时买的时候我是没有任何犹豫,因为这个内容创作者给我直观印象就是俩字:专业。

B.参考公众号:郭拽拽,每次都被他的语言煽动性所震惊,每次看完感觉不到什么干货,但是就是感觉胸中有一团火。

(4)信任经济

举例:

群友“阿斯巴甜”:我不会打开公众号学习技术,但是我会为穆老师的 100 张图付费,

我导出来看,信任经济这个话题很好,值得长期讨论。

那小红书更短,转做小红书的朋友,都是改成图片分享的形式了。逐渐意识到,做内容其实很困难,不但要经验方法耐心,还要天赋。为什么 b 站粉丝最值钱,也是这个道理。

9、如何定位账号?

人群 价值 个性 类型 影像系统,这是定位你账号的五大特征,只要你有一条能做出差异

化,你就能吃到流量和粉丝

举例: 比如小林同学,就做到了人群的差异化,专注 IT 数码领域兴趣人群

10、创业的失误有哪些?

必须要认识到一个惨痛的现实,很多人是驾驭不了自由的。因为事业的成长从创业者身上汲取大量的养分,如果人身上的养分不足,事业必然做的不好甚至反噬创业者。

我觉得创业者身上为事业持续提供的最重要的三个养分:

(1)商业能力

至少具有一个足够强的价值创造能力,所谓的“能够直接跟市场做交易”,并且能持续把单点能力搭建成可自转的商业系统,放大价值杠杆。

(2)心理能量

事业其实非常消耗创业者的心理能量,一个心理贫穷的人,一定会在不确定性、繁忙失控中崩溃,被事业反噬精神力量

心理能量富有的人,能够顶得住孤独,压力,跟焦虑,迅速摆脱负面情绪,在压力中持续前进而保持心智不崩溃。

唯有强大稳定的心灵,才能把事业做久。

(3)进化能力(觉察+学习+行动)

不管你多强大,在事业成长到某个阶段,你本身的业务能力和心理能量一定会被掏空的那天。

因此创业者需要不断地自我迭代和升级,从个人的容量从 A 升级到 A+甚至 A++

包括主动迭代你的认知和判断,升级你周围的人际关系网络,拥有更强大的心脏...

11、为什么不从短视频这种短平快能看到短时收益的内容开始做,反而选择播客?

主要因为投入成本高,不过最近我们也在考虑从播客本身的内容出发,衍生出短视频内容。我们目前是图文,音频双渠道分发,未来考虑加上视频。音频转视频有点难,视频转音频是比较容易的。每个内容平台的逻辑和规则都不一样。(我们也是做了半年才发现其中的区别)

思考播客和视频的区别和优劣势是什么。播客目前看的优势主要有竞争相对蓝海,完播率高,粘性粉丝转化率高。

播客在使用场景上,可以填补文字和视频使用场景的空白。耳朵经济其实很早就有了,从有声书开始,播客只是 FM 的另外一种形式,轻知识,重陪伴的节目更受欢迎。

视频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流量池子大 我们做播客也是希望市场可以慢慢倾斜过来。(目前抖音有个痛点对我而言就是我不想看只想听,但是他没有自动往下切换的功能,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发现。)

可以听的视频,说明更适合做成音频,视频所承载的作用并不大。半佛的其实更像音频节目,表情包只是增强视听效果。

12、割韭菜的本质是什么?

“割韭菜”是个伪命题。每个人的认知不同,你扑心扑命的所谓干货,也得建立在对方识货的前提下。

那些水货课程,一定是弥补了一大部分人的需求,卖幻想卖渴望,谁说幻想不是刚需?每个人买课真的是为了学习吗?学习是很反人性的事情。很多人的学习消费本质上是情绪消费,这不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儿,听个开心听歌爽,他就觉得值回票价了。这个时候 我们没有资格说,不对啊 你没学到真东西。。。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教育用户的。割韭菜本质就是割认知,割情绪,割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