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进入了【心态大师】的第三章「职场升级心法」
这章都是干货!准备好小本本,记笔记吧。
1
我写过最最最早的一篇公众号文章,是八年前。2014年7月我在奴隶社会的公众号上发表了这篇《如何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点进去会看到八年前,公众号这个平台刚刚出现时的古早排版哈哈,简直时光机。)
那时候我才大二,暑假在香港的一间银行里实习。偶然的机会我关注了奴隶社会这个当时也是刚开的新号,加入了华章哥的传播力写作群,研究什么样的文章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回头看看,这简直是如今这些付费写作群的OG啊!)当时的我也很喜欢阅读干货,就试着写了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自己大学里的故事。
当时的我还没开自己的公众号,而且因为在美国上学,很久都没有用中文写作了。但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我提起了笔,发现自己至少还能做到通顺地写作,而且肚子里也有一些可以分享的故事和干货。
因为发表过这篇文章,我一直和华章哥保持了联系,也在奴隶社会的公众号上读了许多一诺姐写的关于咨询面试的干货文章。直到2015年秋天,我拿到了麦肯锡LA office的offer,给华章哥报喜的时候,他说“恭喜啊,一诺让你写篇文章分享下。” 于是我写了这篇《留学美国这四年》发表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大号”的奴隶社会上,文章最后给自己刚刚开张还没发过文章的公众号“李奕在哪儿”打了个小广告。结果文章发出来,我一觉醒来,发现空空如也的公众号居然有了两千多个读者!这转化率,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惊人的了。
就这样,我自己的公众号开张了,我也不知不觉写了七年(虽然是年更博主,多少也还是有点文字产出。)两年前,我离开麦肯锡加入创业公司,写的《五年三大洲,从麦肯锡毕业去种田》也发在了奴隶社会上。从拿到offer到毕业去创业,起点和终点的两篇文章都在奴隶社会上发表,也算是有始有终。
一诺的新书《力量从来哪里来》出版时,她邀请我试读,还在书里分享了我的故事,于是至今我都会偶尔看到新加的读者留言说 “我是从一诺的书里找过来的”。
2
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是因为其实这也是一个点题的故事:如果没有华章和一诺这两位“贵人”,我可能不会开始中文写作,不会有公众号,甚至不会加入麦肯锡。而这一切的源头,只是实习期间无聊的我,随手加了一个微信群而已。
八年后的我,生命中有了更多需要感谢的贵人;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我也渐渐有机会成了他人的“贵人”,帮助其他人抓住生命中的机遇。于是我今天想写个贵人2.0版。
Reaching out is 90%
我估计大部分人如果不勇敢reach out,心态都是“凭啥是我”?以前的我会说“你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多想想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 - 这个思路依然是对的,但是今天我可以再加一点料。
我曾经问过我认为身边networking最强的小伙伴Stephen同学的秘诀,他当时告诉我的第一点就是:Honestly, reaching out is 90% of the work. 如果没有主动出击的第一步,后面啥都没有。
去年暑假我招了五个实习生,前三个都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来的。我甚至没有发过任何要招实习生的通知,就收到这样的微信:
李奕学姐好!我叫禹鸥,是哥大大四学生,主修数学和历史。我从高中就关注了你的公共号,没想到一转眼都快大学毕业了!
学姐每次分享的文章总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看到学姐在肯尼亚做的项目,觉得太有意思了,不知道考不考虑招暑假的实习生呢哈哈?
当时是三月份,我收到的时候没有想招实习生的想法,于是直接告诉她没有工作经验的我暂时不考虑。
结果四月份她又发来信息:
学姐好,不好意思又打扰了,希望现在肯尼亚时间没有特别晚。上次向你询问有没有实习生机会,得知需要工作经验。这段时间想了想,觉得对FarmWorks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感兴趣,想再争取一下机会哈哈。不知道FarmWorks会不会感兴趣收无偿志愿者呢?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不需要是和business相关的东西,只要FarmWorks有需求就可以,在田里摘西红柿我都很愿意哈哈!
上次没有好好的介绍自己。这次简单写了一下自己对FarmWorks感兴趣的原因,因为有点长,所以放在了这个文件里。也附上了我的简历。如果学姐有空,并觉得可以招一个志愿者的话,希望学姐可以过目。抱歉打扰,想再争取一下机会哈哈!
并且附上了简历和Cover Letter两个PDF文件。
我当时觉得哇这个小姑娘很认真又坚持,就回复说我会看一下她的材料然后考虑。然后因为我很忙,又过了几天没有回复,她再次follow up:
学姐好 just wanted to follow up on the request! 如果学姐觉得缺人手,我最近都可以电话聊聊!
最后,我的finance部门刚好缺人手,就招了她过来。(除了禹鸥之外,另外两个姑娘也都是主动给我发了真诚的自我介绍,说了为啥想来工作,然后得到了实习机会。)
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她做的最棒的一点就是repeatedly reach out, in a non-intrusive way. 说实话如果换了大学时期的我自己,可能被拒绝第一次之后就不会尝试了,或者如果对方没有回复,我就会assume对方是拒绝我。这个心理是特别普遍的。
但实际上我现在作为收到request的人,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不介意你的follow up。很多时候我不会纯粹就是忙,然后忘了,不是不想回。所以我现在去约别人,也会多“bump”几次我的信息,确保对方有机会看到。如果对方真的不回复,说实话我也不会损失什么,更不用觉得丢了面子什么的。
后来禹鸥来实习的时候,我们都开玩笑说她是“社交达人”,和谁都能聊得来。其实有点让我想起当年那个坐趟飞机大巴都能搭讪邻座的自己。她说就是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练出来的,因为你得主动,才能在美国的社交环境下生存。主动的心态就是不要over think。Just reach out, and strike that conversation!
Prove your value
这个点其实确实有些难,也是老生常谈的“你可以提供什么”。我过去给的建议是比较显性的,就算说说你可以免费干什么活,或者投其所好地分享一些兴趣爱好都可以。
几年前和Stephen聊mentorship这个话题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层新的思考。他说:Mentors see themselves in you, and they want to become a part of your future.
我当时的想法是,wow, this is super high level stuff.
这里我来分解一下,前半句说的是“贵人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这里大概率指的是年轻时的自己。如果mentor能在你们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拥有的品质,觉得你们是价值观相同,理想类似的那拨人,那ta绝对更有意愿去帮你。其实这里的另一个重点是把mentor当作朋友来相处,因为朋友肯定是有共同点的,而且所谓“不卑不亢”,把对方放上神坛其实无法真正拉近你们的距离;让ta意识到你和ta之间的共同点,才是创造connection的最佳方式。
后半句说的是“他们想成为你未来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相信你的未来会很光明。这点其实有点像创业公司出去pitch投资人, 人家都愿意给钱了肯定得看好公司前景。某种意义上,mentor付出他们的时间也是一样的,ta必须看好你。在这个层面上,有清晰目标的人其实会更有吸引力(虽然我自己在很长时间里,并不属于这样的人)比如当年Stephen的目标就是去读PhD然后当教授,最后当大学校长,他会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理想给别人,也很容易让其他人get excited for his ambition, and want to supprt him. 虽然后来他从博士辍学快乐创业了(可见人生目标变化可能性极大),但至少他用曾经的目标加上自己的实力(没有实力肯定不行,人家也不傻)得到过许多的贵人相助。
这两点非常高阶,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可遇不可求”,但我们依然可以设计和思考。其实你希望找到的贵人,大概率是需要认同你的价值观和前景的,不然对方也没办法提供很大的价值,更有可能不是你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
Timing
Timing这个点既有随机性,也有可安排性。
随机性在于你不知道在你reach out的时候,对方的状态是怎样的,是不是刚好非常忙/超级有空。比如禹鸥三月份第一次给我发信息的时候,我确实没想着招实习生,就拒绝了。但是她四月份再次问我,我刚好手头需要人,于是回答就改变了。
正因为对方的timing你不可知更不可控,才不要吝于follow up,因为你也不知道哪次就撞到了合适的timing上。
至于timing的可安排呢,是从你的角度出发, 其实有一些时机是“更适合”去提问,seek help and mentorship的。比如说,我刚进麦肯锡的时候就有一个合伙人建议我,可以趁着我还是“新人”多多发邮件去ask for time to connect,因为这时候我可以很自然地说"I'm new to the Firm and want to learn about your practice / work." 但如果过了大半年我还这么说,就不合适了。
当然了,不是新人了依然可以给自己创造很多机会,比如“我要换办公室了,想听听你的建议”,“我最近在考虑职场下一步打算,想听听过来人的想法”等等,也都是可以利用的timing。
Stephen分享了他的一个tip。他旅行的时候,如果刚好要去一个mentor所在的城市,会提前一个月就发信息约见面,说明自己只会在那里呆几天(给自己创造某种scarcity,更容易得到yes的答案),然后schedule for meetup in person.
There is a final type of timing. 我俩讨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刚刚退休的人往往是最好的mentor. 因为他们手头时间更充裕,而且也愿意花时间跟年轻人相处,甚至会主动seek you out(我就有几个这样来的mentor);而工作非常繁忙的职场人,确实手头没有太多富余的时间。如果你还是大学生,可以去找找那些校园里刚退休的老教授们,大概率会有很大的收获!
怎么保持联系?
讲真,这是我自己做的非常不咋样的一点。因此写这些干货也是提醒我自己要去做。有时候知识确实不是拥有就够了,明白和实践之间还差了一条鸿沟。
理论上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定期给每个联系人发一些personalized信息,甚至记住他们的生日等等,但说实话,这对我来说有点太high touch,以我对自己的了解,大概率不能执行。
我看到过的比较好的方式比如发email newsletter,定期给email list里的人分享一些动态,这样即使是一段时间不联系的人也可以保持一个“弱联系关系”。我上一次这么干还是2019年跨年,当时确实收到了很多超级nice的回复。(2023注:2022年底我又写了年终总结群发,效果还是非常棒!具体故事在这期播客里有分享)当然写这个newsletter很需要功力,毕竟如果只是广而告之我换了份工作,实在没多少人会想看,你还得写一点大家愿意comment的思考和故事。
👀 如果想看我的2022 Year in Review(英文的),我会发到微信群里!
最近我还听到了更简单的一招,Take many selfies and send to people! 听起来很搞笑,拍自拍?但是context非常重要。这个建议来自于一个非常成功的college fundraiser,专门做fundraise的人绝对必须是社交高手中的高手,而且往往有一个超级长的contact list。他的方法就是在旅行的时候,发自拍给老朋友们,"Thinking of you from xxx!" 往往这个地方可能和那个人有一些关系。或者在遇到共同好友的时候,一起自拍,发给不在现场的朋友,"Hanging out with xxx, thinking of you!"(这一招我最近也用上了,非常有效。)简单快速,还没有压力,简直genius!
----
干货总结完之后,觉得我果然还是比2014年的1.0版本要升级了哈哈。我自己打算根据这些干货,制定下我下今年的mentor catch up的计划。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 本堂作业
选择三个你想reach out的“贵人”,按本文的方法写个计划,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