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要】【产品视角】AI浪潮下,个体户的机会、模式与风险
a)AI是打深井式纵向挖掘,不管场景大小,AI需要从头到尾整合完才能创造价值。
i,比如做招聘的数字员工,如果不能把招聘全场景完全覆盖,就不创造超于正常员工的价值。
ii,这是一条指数曲线,产品的价值在跨过某个阈值(拐点)才会一下子翻上去。而如果打井不出水,会渴死做对应产品的人。
b)AI会带来长尾领域“屁胡”的机会。
i,通过开源、通用大模型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个人或小团队可以创造出长尾产品。
ii,但要真的解决没人解决的、也切实存在的问题。开源相当于把打井工具给免费了,5米的井,它给你先打出3米;剩下的,需要你的眼光,看哪里容易出水,然后使劲磕下。
iii,过去的投资,是赚股份出让的钱,以后可能不行了。或者就OpenAI那样,早期赚的钱大比例优先给投资方,到一定额度投资方就退了,剩下的人继续赚后面的钱。从组织的稳定性上,这种小团队最适合的是郭德纲于谦模式,赚钱就平分。
iv,更关键的是,对人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分工体系下,需要分工后的专业性,以后则需要综合上的专业性——能基于方块的原材料,干出最后的圆或者其它什么形状。例子是Midjourney十几个人年入近亿美金、是之前的Instgram。甚至,AI时代打井的时候,忌讳人多。
hanniman评注:要自己能run一个系统,有独立操盘的能力,对人的要求高了一个维度。具体可以看我这个系列:「AI时代超级个体系列(2)_第二个 10 倍:团队_20230721 https://t.zsxq.com/11hOWEmTx 」
c)长尾区域的高频抖动,导致这类产品未必能作为长久的事业。
i,很多长尾机会点会被相关的给吞掉,过去pdf转换是个很赚钱的独立工具,后来很多工具都提供了这个功能。这是吞噬。
ii,同一个位置,机会空间不会有那么多。
iii,这反向决定了策略——要极为灵活,快速行动,差不多了能卖就卖了。不要在不能贪婪的时候贪婪。
hanniman评注:之前我一直说,站在长期视角,纯工具类应用不是好的方向;但今天说的是,能赚快钱其实也挺好,就卖短期工具——如果你擅长(基因)的话。
2、【重要】【最新案例】超高清无痕AI生成广告(30秒视频):几乎找不到破绽的AI生成视频,作者使用Midjourney生成图片后,使用Runway和Pika Labs生成视频剪辑,最后使用Topaz提升图像的清晰度。
3、【行业动态】Perplexity针对新的GPT-3.5 fine-tuning API进行了实践落地
a)不仅提高了速度,降低了成本,并且达到了GPT-4的性能。
b)模型延迟减少了4-5倍,平均在0.65秒内提供结果,而不是3.15秒(FT-GPT-3.5与GPT-4相比)。
c)原链接需科学上网:https://twitter.com/perplexity_ai/status/1695102995325710484
4、【技术视角】2D和3D数字人技术路线和当前效果对比
a)数据形式:2D真人数字人的数据形式是图像或视频,现有的技术中对于图像、视频的编辑或生成相比于3D数字人更加成熟。
b)在真实性上2D方法效果更好,在可驱动性上3D方法表现更好。
c)评估数字人技术的关键指标是可驱动性和真实性,相关技术将朝着真实性和可驱动性共赢的方向发展。
5、【最新案例】Midjourney V5.2艺术家提示词Patrick Nagel
----温馨提示----
当前早鸟价“60元/季度”,9月6日恢复原价“90元/季度”;升级到“AI产品经理大本营”社群会员,可抵扣60元,详见专栏介绍链接:https://xiaobot.net/p/a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