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写作就头疼,觉得“我肚子里没墨水”。其实写作没那么难,写作如炼金,四炼见真章,就像盖房子,先得学会挑砖(炼字),再学搭积木(炼句),然后搭框架(炼篇),最后给房子装灵魂(炼意)。所谓“炼字、炼句、炼篇、炼意”,恰似匠人雕琢玉器。炼字如磨其纹,炼句如雕其形,炼篇如构其势,炼意如赋其魂。这篇技法就像一本“写作新手手册”,用36招教你把日常小事写成动人文字,还配了超简单的例子和练习,跟着做就能上手。
一、炼字:给文字“挑衣服”,让它们变漂亮
啥是炼字?就是从一堆词里挑出最“合适”的那个,让文字像电影画面一样清楚,还能让人感受到温度。
1.动词:让东西“动起来”
技巧:别用“走、跑、跳”这些普通动词,试试“蹭、踮、晃”这样具体的动作。
举例:课间十分钟,同桌的橡皮滚到我脚边。我弯腰去捡,看见后桌的小胖正偷偷把薯片袋往抽屉里塞,嘴角还沾着一片碎渣,喉结像小蛤蟆似的一鼓一鼓。
解析:“滚、塞、沾、鼓”这些动词,把课间的小动作写活了,像看动画片一样。
仿写建议:写你每天上学路上看到的树,用“摇、抖、拽”等动词,比如“风把树叶摇得哗啦啦响,有片叶子拽着树枝不肯松手”。
注意:别堆太多动词,挑最关键的2-3个,不然像多动症。
2.形容词:别用“好看、好吃”,要“具体到能摸能闻”
技巧:用颜色、味道、触感的词,比如“橘黄色的灯光”“冰冰凉凉的西瓜汁”。
举例:妈妈煮的西红柿鸡蛋面最香。红通通的西红柿煮得软塌塌,鸡蛋花像碎金子浮在汤里,筷子一挑,面条上挂着油亮亮的汤汁,吸一口,酸溜溜、热乎乎的,从嗓子眼里暖到胃里。
解析:“红通通、软塌塌、油亮亮”是视觉,“酸溜溜、热乎乎”是味觉,比“好吃”强100倍。
仿写建议:写你爱吃的零食,比如“巧克力咬开时‘咔嗒’一声,黑褐色的芯流出来,舌尖先尝到苦苦的,慢慢变甜,还有点沙沙的坚果粒”。
注意:别用生僻词,比如“氤氲的香气”不如“浓浓的香味”好懂。
3.叠词:让文字“唱歌”
技巧:用“沙沙、哗哗、轻轻、慢慢”这样的词,读起来顺嘴,还能制造画面感。
举例:上自习课时,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点“噼里啪啦”打在玻璃上,远处的楼房变得模模糊糊,像蒙了层灰扑扑的纱布。我偷偷翻开课外书,书页“沙沙”响,老师突然咳嗽一声,吓得我赶紧坐得端端正正。
解析:“噼里啪啦、模模糊糊、灰扑扑、沙沙”这些叠词,让雨天的氛围和紧张的心情都出来了。
仿写建议:写你早上起床的声音,比如“闹钟‘滴滴滴’响,我伸手‘啪’按掉,被子‘窸窸窣窣’响,拖鞋‘啪嗒啪嗒’踩在地板上”。
注意:别连着用太多,比如“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就太啰嗦了。
4.拟声词:让文字“出声”
技巧:把听到的声音写出来,比如“叮铃哐当、咕嘟咕嘟、咔嚓”。
举例:楼下的早餐摊总是很热闹。铁锅“滋啦”一声,油花溅起来,包子铺老板“嘿哟”一声掀开蒸笼,白汽“呼呼”冒出来,混着葱花和肉香。买早点的人“哗啦啦”翻着钱包,“叮”的一声把硬币扔进铁盒。
解析:这些声音让你好像就在早餐摊旁边,能闻到味,能看到人。
仿写建议:写你家厨房的声音,比如“水龙头‘哗哗’流,菜刀‘咚咚’切菜,锅里的油‘噼里啪啦’响,妈妈喊‘吃饭啦’的声音‘嗡嗡’传过来”。
注意:拟声词要符合场景,别用“轰隆”形容小声说话。
5.通感:让感觉“串门”
技巧:把视觉、听觉、味觉混着写,比如“蓝色的声音”“甜甜的风”。
举例:夏天的傍晚,卖冰粉的三轮车来了。透明的冰粉在玻璃罐里晃呀晃,像果冻一样弹弹的。加一勺红糖水,红艳艳的,喝一口,冰凉凉的甜从舌尖漫到耳朵尖,连蝉叫声都好像变甜了。
解析:“冰凉凉的甜”是味觉+触觉,“蝉叫声变甜”是听觉+味觉,让冰粉的好吃更特别。
仿写建议:写你喜欢的一首歌,比如“吉他声轻轻的,像棉花糖粘在舌头上,主唱的声音沙沙的,像风吹过晒干的树叶”。
注意:别硬凑,比如“辣辣的太阳”就奇怪,“火辣辣的太阳”才对。
6.对比词:让东西“打架”
技巧:把相反的词放在一起,比如“老房子的墙很破,却很暖”。
举例:爷爷的手很糙,掌心全是硬硬的茧,可他编竹筐时,手指比姑娘还灵巧。竹条在他手里“咔嚓咔嚓”响,没一会儿就编成了方方正正的筐,装着新鲜的青菜,叶子上的水珠在阳光下亮晶晶的。
解析:“糙”和“灵巧”对比,“硬茧”和“亮晶晶的水珠”对比,突出爷爷的手又老又巧。
仿写建议:写你同桌,比如“他课本皱巴巴的,铅笔头短得像小stub(stub是stubby的口语,指短stub),但作业本总是干干净净,字写得像小士兵排队”。
注意:对比要真实,别写“他很矮,却像姚明一样能扣篮”。
7.新词旧用:给老词“换衣服”
技巧:把常用的词用在不常见的地方,比如“书包里的饼干把书‘咬’出了印子”。
举例:我的铅笔盒是个“大胃王”。早上装着铅笔、橡皮、尺子,中午吃了我偷偷塞的糖果纸,下午又吞了张没写完的草稿纸,到晚上打开时,里面乱得像刚打完架。
解析:“大胃王、吃、吞、打架”让铅笔盒像活了一样,比“很乱”有趣。
仿写建议:写你的水杯,比如“水杯每天跟着我上课,早上喝我的牛奶,下午喝我的白开水,晚上回家时,肚子里还剩半口温吞吞的橘子汽水”。
注意:别太夸张,比如“椅子把我屁股坐疼了”就怪,“我把椅子坐得吱吱响”才对。
8.量词:给东西“量身材”
技巧:用专属量词,比如“一汪水、一缕烟、一片云”。
举例:放学路上,天边飘着一朵棉花糖似的云。路过包子铺,看见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白生生的,像一群胖娃娃挤在笼屉里。街角有位老爷爷卖糖葫芦,一根竹签上串着十颗红通通的山楂,裹着亮晶晶的糖衣。
解析:“朵、笼、群、根、颗”这些量词,让云、包子、糖葫芦都有了具体的样子。
仿写建议:写天上的星星,比如“夜空中挂着一撮星星,有的亮闪闪,有的灰蒙蒙,像撒在黑布上的白芝麻,有几颗聚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
注意:量词要符合习惯,比如“一本书”不能说“一棵书”。
9.留白词:让读者“猜谜”
技巧:不直接说清楚,用动作或环境暗示,比如“他看着窗外发呆,手里的笔在纸上戳出小窟窿”。
举例:爸爸出差回来,行李箱上沾着好多灰。他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个贝壳,放在耳边能听见“哗哗”的声音。妈妈看着贝壳笑了,眼角的皱纹像波浪一样,可我发现她转身时,偷偷擦了下眼睛。
解析:没说“妈妈想爸爸”,但擦眼睛的动作和笑纹,让人知道她心里有感触。
仿写建议:写你和朋友吵架后,比如“我坐在座位上,他的书包还放在旁边,椅子空着。我的铅笔滚到他脚边,他没像以前那样捡起来,而是转身走了,脚步声很响”。
注意:别太隐晦,比如“他脸色不好”要写清怎么不好,“脸绷着,嘴唇抿得发白”。
三、炼句:把句子“摆整齐”,让它们好看又好读
啥是炼句?就是把词连成句子,像搭积木一样,有的搭得高(长句),有的搭得矮(短句),有的对称(排比),有的自由(散句)。
1.短句:像打拍子,快节奏
技巧:句子短,词语少,适合写紧张、活泼的场景。
举例:“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抓起书包往门口冲。小胖在后面喊:“等等我!”我没停,踩着楼梯“咚咚咚”往下跑。校门口的公交车刚停稳,我“呼哧呼哧”喘着气,总算赶上了。
解析:短句像跑步一样快,写出了赶公交的急。
仿写建议:写你赶作业的场景,比如“台灯亮着,钟“滴答滴答”响。我握着笔“刷刷”写,橡皮在旁边滚来滚去。妈妈推门进来,我赶紧把漫画书塞进抽屉,心“怦怦”跳”。
注意:别全是短句,中间可以穿插1-2句稍长的,比如“风很大,树叶飞起来,我追着帽子跑:“等等我!”
2.长句:像流水,慢慢说
技巧:句子长,有很多修饰词,适合仔细描写。
举例:周末的下午,我躺在阳台的吊床上,阳光透过纱窗洒在脸上,暖融融的。旁边的多肉植物胖嘟嘟的,叶片上沾着几点露水,像撒了些小珍珠。远处传来卖豆腐脑的吆喝声,拖得长长的,像一根软软的线,把我的困意都勾出来了。
解析:长句慢慢铺开阳光、植物、声音,让人感觉很放松。
仿写建议:写你看晚霞的场景,比如“放学后,我坐在操场边,看天边的云变成橙色、红色,像被谁泼了颜料,慢慢晕开。风轻轻吹着,旁边的杨树叶子沙沙响,远处的教学楼顶着金光,像撒了层金粉”。
注意:别太长,不然喘不过气,比如“我昨天晚上吃完晚饭以后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一只白色的小狗跟着主人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可以拆成两句。
3.排比句:像排队,整整齐齐
技巧:结构相似的句子重复说,适合表达强烈的感情。
举例:妈妈的爱藏在早餐里,是热乎乎的鸡蛋饼,是温吞吞的牛奶,是黄澄澄的小米粥;妈妈的爱藏在唠叨里,是“多喝水”,是“穿外套”,是“早点睡”;妈妈的爱藏在眼睛里,是我考砸时的温柔,是我得奖时的骄傲,是我晚归时的担心。
解析:三个“妈妈的爱藏在…里”排比,从早餐、唠叨、眼睛三个方面,把母爱写得很具体。
仿写建议:写你的好朋友,比如“小林是我的开心果,是我书包的‘监督员’,是我错题本的‘小老师’;小林是我的树洞,是我跳绳时的搭档,是我放学路上的话匣子”。
注意:别硬凑,比如“天上有云,有鸟,有飞机”就普通,“天上的云像棉花,像小狗,像飞船”才有意思。
4.对偶句:像照镜子,左右对称
技巧:两句字数差不多,结构像对联,比如“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例: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嗡嗡”讲,我在下面“嗯嗯”应;下课时,我在走廊“哈哈”笑,老师在办公室“沙沙”改作业。
解析:“上课—下课”“老师—我”“讲—应”“笑—改作业”,对仗又有趣。
仿写建议:写你和同桌,比如“我往左挪,他往右靠;我借橡皮,他借尺子;我偷偷吃零食,他假装没看见”。
注意:不用严格对仗,意思对得上就行,比如“早上吃包子,晚上吃面条”。
5.设问句:自己问,自己答
技巧:先提问题,再回答,引起读者注意。
举例: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冬天放学回家,妈妈端来一碗热汤;是下雨天和同学共打一把伞;是考试进步后,老师夸我“真棒”;是周末和爸爸去公园,看风筝在天上飞。
解析:先问“什么是幸福”,再用具体例子回答,让读者跟着想。
仿写建议:写“什么是快乐”,比如“什么是快乐?快乐是养的小多肉长出了新叶子,是和朋友分享一块蛋糕,是听到喜欢的歌,是发现口袋里还有没花完的零花钱”。
注意:问题别太简单,比如“今天下雨了吗?下了。”就没意思,问“为什么下雨时蚂蚁要搬家?”再答。
6.反问句:用问题说肯定的话
技巧:问的是问题,表达的是肯定,比如“难道这不是真的吗?”就是“这是真的”。
举例:当你看到清洁工凌晨就在扫雪,当你看到交警在暴雨中指挥交通,当你看到医生熬夜抢救病人,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吗?
解析:反问句强调这些人值得尊敬,比直接说更有力。
仿写建议:写“我们该珍惜时间吗?”比如“当你把作业拖到半夜写,当你上课时盯着窗外发呆,当你周末整天玩手机,这难道不是在浪费生命吗?”
注意:别用太多,一句就够,不然像吵架。
7.倒装句:把重点“提前”
技巧:把重要的词放在前面,比如“快开门,我!”正常是“我快开门”。
举例:凉了,妈妈早上煮的鸡蛋。它还躺在饭盒里,蛋白上有我咬过的牙印,蛋黄上撒着一点点盐,是我最喜欢的味道。
解析:先说“凉了”,突出可惜,再讲鸡蛋的细节,更有感情。
仿写建议:写“破了,我的新笔记本”,比如“破了,我昨天刚买的笔记本。封面的小熊被刮花了,内页沾了墨水,那是我写作业时不小心打翻的”。
注意:别倒装得太奇怪,比如“吃饭,我要”可以,但“书看,我”就别扭。
8.比喻句:打个比方,让抽象变具体
技巧:用“像、好像、仿佛”把两个不像的东西连起来,比如“月亮像圆盘”。
举例:弟弟的脸圆嘟嘟的,像个红苹果,每次我想捏,他就躲到妈妈身后,露出半张脸,像只胆小的小乌龟。他哭起来时,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像断了线的珠子,嘴巴张得圆圆的,像个小喇叭。
解析:把弟弟的脸比作苹果、小乌龟,眼泪比作珠子,嘴巴比作喇叭,很形象。
仿写建议:写你的老师,比如“老师的眼睛像手电筒,上课时扫过全班,谁在开小差都能发现;老师的声音像喇叭,讲课时整个教室都能听见”。
注意:比喻要像,别把“妈妈的头发像面条”,可以说“妈妈的头发卷卷的,像方便面”。
9.拟人句:让东西“会说话”
技巧:给东西人的动作、情感,比如“星星在眨眼”。
举例:我的书包每天都很累。早上装满课本、作业本,下午又装进试卷、水杯,拉链被撑得“吱吱”响,像在说“别装了,我要爆炸啦!”晚上回到家,它瘫在椅子上,肚子鼓鼓的,像个吃撑的小猪。
解析:书包“累、说、瘫、吃撑”,像人一样,很有趣。
仿写建议:写你的铅笔,比如“铅笔越用越短,每天在作业本上跳舞,身上的漆被磨掉了,露出光秃秃的木头,像个小矮人,却还在努力写字”。
注意:拟人要自然,别让“桌子生气了”,可以说“桌子被撞得晃了晃,好像在说‘轻点’”。
四、炼篇:给文章“搭框架”,让它不散架
啥是炼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像盖房子一样,先搭地基(开头),再砌墙(中间),最后盖屋顶(结尾),让文章有头有尾,有条理。
1.总分总结构: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结
技巧:开头讲清楚主题,中间分几个部分展开,结尾总结或升华。
举例:(总)我的同桌是个“宝藏男孩”。(分)他数学超好,每次考试都满分,还会教我解难题;他很幽默,总能讲笑话让全班笑;他很热心,谁没带文具,他就递过去。(总)有这样的同桌,我每天上学都很开心,希望我们能一直做同桌。
解析:开头点出同桌好,中间从数学、幽默、热心分说,最后总结感受。
仿写建议:写“我的家”,总说“我的家很温暖”,分说“爸爸很会做饭,妈妈很会收拾房间,我有个可爱的小书桌”,总说“我爱我的家”。
注意:分说的部分要有逻辑,比如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
2.线索贯穿法:用一个东西或一条线串起全文
技巧:用实物(如钥匙、照片)、时间、情感等作为线索,把不同的事连起来。
举例,《围巾》:外婆织的围巾陪了我五年。小学时,我戴着它去上学,同学说“真暖和”;初中时,我住校,围巾放在枕头边,像外婆在身边;去年冬天,外婆生病住院,我把围巾围在她脖子上,她摸着毛线说“还是我家囡囡的围巾暖”。
解析:以“围巾”为线索,串起小学、初中、去年的事,体现外婆的爱。
仿写建议:用“自行车”做线索,写“小时候爸爸用自行车载我上学,后来我自己学骑车,现在自行车旧了,但我记得爸爸教我骑车时的样子”。
注意:线索要贯穿全文,别写着写着跑题。
3.悬念开头法:一开头就“吊胃口”
技巧:开头写奇怪的事或问题,让读者想知道“为什么”。
举例:今天早上,我发现书包里多了颗糖。糖纸是粉色的,上面印着小熊图案,可我不记得是谁给的。上课时,我偷偷看周围同学,发现同桌的嘴角沾着糖渣,和我书包里的糖纸一个颜色……
解析:“糖从哪来”“同桌有没有关系”,让读者想继续看。
仿写建议:开头写“我抽屉里突然多了封信,没写名字”,然后展开故事。
注意:悬念别太夸张,比如“我突然变成了蚂蚁”,适合童话,日常文可以写“我钥匙不见了,却在冰箱里找到”。
4.场景蒙太奇:像放电影一样切换画面
技巧:用不同场景的画面组合,表达一个主题,比如时间变化、情感变化。
举例:
画面1:清晨,爸爸在厨房煎蛋,油烟“滋滋”响,阳光照在他的白衬衫上。
画面2:中午,爸爸在工地搬砖,汗水湿透了背心,安全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画面3:晚上,爸爸坐在沙发上,揉着膝盖,我给他递上热毛巾,他笑了,眼角的皱纹像扇子一样展开。
解析:三个场景从早到晚,展现爸爸的辛苦,不用直接说“爸爸很累”,画面就说明了。
仿写建议:用“公园的一天”做主题,写“早上老人打太极,中午孩子放风筝,晚上情侣散步”。
注意:场景之间要有联系,比如都围绕“爸爸”或“公园”。
5.欲扬先抑法:先批评,再表扬,反差更感人
技巧:先写不喜欢,再写喜欢,通过对比突出好的地方。
举例:我一开始很讨厌楼上的姐姐。她每天早上六点就弹钢琴,“叮叮咚咚”吵得我想骂人。直到有次我忘带钥匙,在门口等爸妈,她开门说“来我家等吧”。我发现她的钢琴上摆着很多奖杯,墙上贴满了乐谱,原来她每天练琴是为了比赛。现在听到钢琴声,我觉得像在听音乐会。
解析:先写“讨厌吵”,再写“姐姐努力、热心”,最后喜欢,反差让故事更生动。
仿写建议:写“我家的猫”,先写“掉毛、抓沙发”,再写“陪我写作业、抓虫子”,最后喜欢。
注意:“抑”的部分别太过分,比如“她很丑”就伤人,写“她不爱说话,看起来很严肃”。
6.首尾呼应法:开头和结尾“互相打招呼”
技巧:结尾重复开头的话或主题,让文章完整。
举例:
(开头)校门口的梧桐树又落叶了,金黄的叶子铺在地上,像撒了一地金子。
(结尾)放学时,我踩着落叶回家,听着“咔嚓咔嚓”的声音,想起开学时捡的那片梧桐叶,还夹在课本里。梧桐树明年还会发芽,就像我们的日子,一天一天,很平凡,却很美好。
解析:开头写落叶,结尾写踩落叶、夹树叶,呼应开头,还升华了主题。
仿写建议:开头写“我家阳台的多肉开花了”,结尾写“花谢了,但多肉长出了新叶子,就像生活,有花开就有花落”。
注意:呼应不是重复,结尾可以比开头多些感悟。
7.以小见大法:从小事里看出大道理
技巧:写一件小事,比如扫地、买东西,从中引出道理或情感。
举例:上周我帮奶奶择菜,发现她把黄叶都摘掉,只留嫩的。我问:“黄叶也能吃吧?”奶奶说:“人老了,就像这黄叶,不中用了。”我鼻子一酸,赶紧说:“奶奶不老,您做的饭最好吃。”原来长辈总觉得自己没用,但在我们心里,他们永远最重要。
解析:择菜的小事,引出对长辈的理解,以小见大。
仿写建议:写“帮妈妈洗碗,发现她手上有很多皱纹”,然后写“妈妈为家付出很多,我要多帮她”。
注意:道理要自然,别硬贴,比如择菜就别扯到“保护环境”。
8.插叙法:中间“插队”讲往事
技巧:在讲现在的事时,插入一段过去的回忆,丰富内容。
举例:今天整理书桌,发现了一张电影票根。(插叙)那是去年和爷爷一起看的电影,他买了超大桶爆米花,说“看电影就得吃这个”。电影里有个搞笑的片段,爷爷笑得直拍腿,爆米花撒了一地。(回现在)现在爷爷走了,票根还留着,摸着硬硬的纸边,好像还能听见他的笑声。
解析:现在整理书桌,插入去年和爷爷看电影的事,表达思念。
仿写建议:写“我在公园看见有人下棋”,插入“小时候和外公下棋,他总让我”,再回到现在。
注意:插叙别太长,别让读者忘了主线。
9.开放式结尾:不把话说死,让读者自己想
技巧:结尾用问题、场景或意象,让读者回味。
举例:公交车到站了,我下车时,看见后排的老爷爷还在望着窗外。他的手里拿着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有个穿蓝裙子的阿姨,笑容很灿烂。车开走了,老爷爷的身影越来越小,我不知道,他是在想照片里的人,还是在想过去的事?
解析:以问题结尾,让读者猜老爷爷的故事,有余味。
仿写建议:写“我把信放进邮筒,看见里面还有很多信”,结尾“这些信会送到谁手里?他们收到时会笑吗?”
注意:别太模糊,比如“他走了,留下一个谜”,要具体点,“他走了,手里还攥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见’”。
五、炼意:给文章“装灵魂”,让它有内涵
啥是炼意?就是让文章有中心思想,有情感,有道理,像人有灵魂一样,读完让人记住,让人感动或思考。
1.以景衬情:用风景“说”心情
技巧:开心时写晴天、花开,难过时写阴天、落叶,让景物和心情一致。
举例:今天考砸了,我一个人坐在操场边。风很凉,吹得树叶“沙沙”响,几片黄叶飘下来,落在我的试卷上。远处的篮球架孤单单的,篮板上的油漆掉了一块,像我心里的缺口。
解析:“凉风、黄叶、孤单篮球架”衬托出考砸的难过,比直接说“我很难过”更打动人。
仿写建议:写“你收到礼物很开心”,用“阳光照在礼物盒上,蝴蝶结闪闪的,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像在唱歌”。
注意:景和情要匹配,别开心时写“乌云密布”。
2.托物言志:用东西“讲”道理
技巧:写一个东西,比如竹子、蜡烛,借它的特点说自己的志向或道理。
举例:我家小区有棵歪脖子树。它的树干斜着长,却长出了很多枝叶,夏天时能遮住半条路的阳光。有次台风来了,很多树被吹倒,它却歪着身子挺住了。我想,人也该像这棵树,哪怕长歪了,也要努力生长,活得精彩。
解析:借歪脖子树的顽强,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仿写建议:写“路灯”,说“路灯每天晚上照亮路,不管有没有人看,都坚持亮着,像默默付出的人”。
注意:物的特点和道理要相关,比如“蜡烛燃烧自己”可以说“奉献”,别扯“蜡烛很圆,所以要团结”。
3.以小见大:从小事里“挖”深意
技巧:写一件很小的事,比如帮老人过马路、捡垃圾,反映大的主题,比如善良、环保。
举例:早上买包子时,看见一位奶奶拄着拐杖,慢慢往前走。卖包子的阿姨喊:“您慢点儿,我给您留着热乎的!”奶奶接过包子,手颤巍巍的,阿姨又递过去一张纸巾:“小心烫。”就这么一个小举动,让冬天的早晨都暖了起来。原来善意不用做大事,一句关心、一个动作就够了。
解析:阿姨对奶奶的小关心,体现人间温情,以小见大。
仿写建议:写“同学帮你捡笔”,说“一个小举动,让我知道友好可以很简单”。
注意:别夸大,比如“捡了一片纸,就拯救了地球”,写“捡纸是爱护环境的开始”就行。
4.对比立意:用对比“显”本质
技巧:把相反的人或事放在一起,比如富人和穷人、勤奋和懒惰,突出主题。
举例:菜市场里,左边的摊位前,老板大声吆喝:“快来买,新鲜的菜!”却把烂菜叶混在里面;右边的摊位前,一位老爷爷静静地坐着,菜上还沾着泥土,他说:“自家种的,没打药。”有人来买,他多抓把葱塞过去:“拿着,添个味。”同样是卖菜,有人卖的是“套路”,有人卖的是“真心”。
解析:左右摊位的对比,突出诚信的重要。
仿写建议:写“两个同学对待作业”,一个认真写,一个抄答案,对比后说“学习要踏实”。
注意:对比要真实,别故意丑化一方,比如“左边老板很坏,右边爷爷很好”,可以写“左边老板想多赚钱,右边爷爷想卖良心菜”。
5.象征手法:用东西“代表”意义
技巧:用特定的东西象征特定的意义,比如“玫瑰象征爱情”“鸽子象征和平”。
举例:爷爷的自行车很旧了,车架锈迹斑斑,铃铛“叮叮”响。但每次他骑上车,腰板就挺得很直,像个将军。这辆车陪他走过了很多路,载过粮食、载过我,现在虽然很少骑了,却像个老朋友,站在屋檐下,见证着我们家的日子。
解析:自行车象征爷爷的岁月和家庭的回忆。
仿写建议:写“妈妈的围裙”,象征“妈妈的爱和家务的辛苦”。
注意:象征要大家都懂,比如“雨伞象征保护”,别自己发明“石头象征快乐”。
6.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技巧:结尾直接说出中心思想,像画龙点睛。
举例:暑假我去乡下住了一个月,每天跟着奶奶喂鸡、摘菜,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刚开始觉得无聊,后来发现,没有手机、电视的日子,反而能听见虫鸣,看见银河,感受到风的温度。临走时,奶奶塞给我一袋自家种的西红柿,说:“城里买的没这味儿。”现在我才明白,最珍贵的东西,往往藏在最朴素的日子里。
解析:结尾点出“珍惜朴素的生活”的主题。
仿写建议:写“学骑自行车很困难,最后学会了”,结尾“原来只要坚持,没有学不会的事”。
注意:点题要自然,别生硬,比如前面写种树,结尾“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
7.以情驭文:用情感“串”全文
技巧:全文围绕一种情感展开,比如亲情、友情,用细节让情感流露。
举例:外婆去世后,我总想起她的厨房。她的围裙永远沾着面粉,灶台上摆着我爱吃的豆瓣酱。每次我去,她就说:“乖乖,外婆给你做红烧肉。”油烟机“轰轰”响,锅里的油“滋滋”冒香气,她一边翻炒,一边回头看我,怕我饿着。现在闻到红烧肉的味,我就想起她的笑脸,原来有些爱,永远不会消失,它藏在味道里,留在记忆里。
解析:围绕对外婆的思念,用厨房的细节传递情感,很感人。
仿写建议:写“爸爸出差后,我想他”,用“爸爸的拖鞋还在门口,他常坐的椅子空着”等细节表达。
注意:情感要真实,别假大空,比如“我很爱妈妈,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不如“妈妈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餐,手被油烫了好多疤”。
8.哲理点睛:用道理“亮”全文
技巧:在叙事中穿插一句有哲理的话,让读者思考。
举例:我养的多肉快死了,叶子皱巴巴的,根也烂了。妈妈说:“别扔,换个盆,少浇水,说不定能活。”我照做了,没想到过了两周,它真的长出了新叶子。原来生命很顽强,只要给它机会,哪怕快枯萎了,也能重新生长。
解析:养多肉的事引出“生命顽强,不放弃”的哲理。
仿写建议:写“考试失败后又努力进步”,中间插“失败不是终点,是提醒我们该换个方法了”。
注意:哲理要和故事相关,别硬套,比如“爬山很累,所以人生要勇敢”。
9.留白意境:结尾“留空”让读者想
技巧:结尾不把情感或道理说尽,用场景或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
举例:爸爸送我去外地上学,临走时,他把一袋水果塞进我行李箱,说:“路上吃。”我看着他转身,背有点驼,头发也白了,行李箱的轮子在地上“咕噜咕噜”响,他的影子越来越小,消失在拐角处。我打开袋子,里面有洗好的苹果,还有张纸条:“照顾好自己。”
解析:没说“我很感动”,但爸爸的动作、纸条,让读者能感受到父爱和离别愁绪。
仿写建议:写“和朋友分别”,结尾“她挥挥手,转身走了,围巾在风里飘着,像一只想要飞走的鸟”。
注意:留白要有细节,别太抽象,比如“他走了,留下一片空白”,不如“他走了,椅子上还留着他的围巾,有淡淡的烟味”。
六、结尾:写作没那么难,多练就行!
看到这儿,你已经学会了36种写作技巧,是不是觉得写作不再是“天书”了?其实关键就两点:多观察生活(比如路上的行人、家里的小事),多读多写(别嫌自己写得差,写多了就好)。
下次写作时,试试先炼字(挑合适的词),再炼句(把句子写顺),然后炼篇(搭好结构),最后想想炼意(想表达什么)。真实的情感比华丽的辞藻更动人,哪怕写“妈妈煮的一碗面”,只要用心写,也能让读者流口水、感动。
现在就试试吧!从仿写建议里挑一个,写一段100字的小短文,比如“写你家的厨房”,用上动词、形容词和拟声词,写完读一遍,看看是不是变生动了?
写作就像种多肉,刚开始不起眼,慢慢浇水、晒太阳,总有一天会开花。加油,你一定能写出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