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3000字,阅读约6分钟。
之前很多人问我,折腾了人生八个维度那么多的事(详见专栏介绍,或直接点这里看我的百科词条 https://baike.sogou.com/v214144898.htm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在谈外在的方法、如何管理时间与精力之前,其实更重要的确实是动力的来源。
现在很多人都说人生是一场体验,但世界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漫无目的浅尝辄止不见得能留下深刻的回忆与快乐,更难以有独特的体验。
今年2月,我在朋友圈首次透露了这种驱动力的来源:本着提前完成遗愿清单的心态。今天在这里就首次详细说说,它和常见的目标制定有什么区别呢?
1、稀缺性
俗话说“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都要”,人总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想起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去做,追悔莫及,奥斯卡影帝摩根·弗里曼演过的一部电影《遗愿清单》正是此情此景,突然哪天被诊断出来生命还剩最后一年半载。
所以大家普遍留下遗憾、未曾体验的那些事,我就去提前完成,这不就有了独特的体验了吗?记得看到过有个调查研究,统计了人们在临终前的遗愿到底有哪些,等我找到了再更新在这里哈。
而那些每个人循规蹈矩都能体验到的事,就可以相对不那么着急去做了,因为有舍才有得。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轨迹,最后留下的遗憾不也就和大多数人一样吗?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的一些清单。
2、三类遗愿清单,越简单的越珍贵、越被忽视
我把遗愿清单按照难度分成三类,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第一类是既需要天赋、先天环境,又需要后天努力的。
一提到遗愿清单,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诗与远方”。“远方”就是环游世界,毕业十年内我旅行了全球11个大洲大洋300座城市,从零下50度跳伞到零上50度的撒哈拉。“诗歌”我也曾体验过,跨界担任了全国挑战杯主题歌《挑战》的作曲编曲。
大家可能说这些难以复制,有些人天生不爱旅行、天赋中不太有艺术细菌,并且诗与远方也需要后天的努力作为物质与训练基础。
第二类是不太需要天赋,主要靠后天努力和能力的。
除了诗与远方,减肥是很多人的另一个梦想。我曾用4个月健康减肥50斤,从190斤到140。显然这件事只要努力了就会有结果,和天赋关系不大。
第三类是最有意思的,既不需要天赋、也不太需要多大能力,看上去是最容易实现的,但实际呢?
我毕业起的头十年,每年带父母长途旅行、带他们看最新的综艺、接触不到的影片,告诉他们最新的资讯,其中包括自驾数万里环游,还带上过坐轮椅的外婆。背后是这么考虑的:刚毕业时我20多岁,父母50多岁,祖辈只剩下70多岁的外婆了。毕业十年时父母65/60了,外婆就更不用说了,到了这个年龄行动已受限制,甚至有的人在不在还是个问题。
有的事情是60分和90分的差别,而有的事情是0和1的区别,比如亲情这个维度,以后做?可能没有以后了。有人会说旅行也要钱啊,怎么把它归为不需要多大能力的第三类呢?形式上当然每个人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不一定长途,也不一定是旅行,但总可以做点什么减少遗憾吧。
很多时候我们总说“等我财务自由了以后再去做吧”,第一,做这些事情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第二,悲催的现实是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财富自由,有了这个自我限制,永远也不会开始行动,到最后又悔恨终生;第三,即使有那一天,其他人还走得动吗,甚至还在吗?疫情以来,大家其实应该深有体会。而我最幸运的就是毕业第十年刚好是疫情来的时候,完成了这个目标。
一开始我和长辈因为生活习惯、观念等各方面不同,旅途上也会产生矛盾,特别是长途旅行,情侣尚有“成田分手”一说(东京成田机场主要是国际航线,很多情侣在经历了一段长途旅行后,发现了对方在平时相处中不易察觉的毛病而分道扬镳)。但坚持下来,打开内心,越到后来越能享受其中的快乐了。
外婆临终前已不能说话,我把之前一起旅行的合影全部打印出来,在病床前一张一张把当时的故事讲给她听,感觉没有遗憾了。
最珍贵的、最容易留下遗憾的事,却往往是最简单、最没有门槛的,反而大家最容易忽略。
3、紧迫性
如果说一个事情是三十年后要达成的,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没有那个意志力,甚至早就忘了。现在经常提一个词“接纳”,那么首先就要接纳自己不是那些极少数强人,长期目标太不可控,既没有自控能力,更不能预料大环境的变化。
这和遗愿清单的概念如出一辙。如果医生告诉你70年后会死,制定个70年计划吧,等于废话。遗愿清单肯定是只剩下一两年了,想想这些时间怎么过吧,所以遗愿清单只有中短期、最多两年内的,才会有紧迫感去知行合一实现它。
当然人也需要有长期大方向,但这是一个平衡,如果把所有事情的达成、所有幸福寄托在遥远的未来,真不一定能等到这个未来,换句话说也就是活在当下。另外要说明的是,商业工作上的计划长期性要比个人计划强一些。
4、遗愿清单规划方法
我的“人生八维坐标系”其实也可以用作遗愿清单的制定目录。

先看右边的“广义生活坐标系”,横轴左端是血缘的人际关系,如亲情、爱情,右端是非血缘的人际关系,如友情;相对于横轴的和他人的关系,纵轴是和自己的关系,精神的自处比如独处、独行,躯体的自控比如健康。这四个维度组合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活”,以人为本。
再看左边的“广义事业坐标系”,横轴左端是功利的商业工作和创业,右端是非功利的,如公益,纵轴一头是感性的如艺术、人文,另一头是理性的如科技、自然。这四个维度相互组合,就是达成的事情。
5、遗愿清单带来的力量
2019年时我是一家B+轮估值约10亿公司的合伙人,期权仅次创始人,公司还在发展,后来又融资了,所以只要再待一段时间,即使不上市,回购也可以有八位数的钱,也就是以千万为单位,是一次财务自由的机会。而我是从这家公司基层一路晋升上来的,就更难得了,然而就在巅峰期离开了,并不是去了别的公司,而是进入到间隔年,创始人和其他合伙人都来劝我,这放弃的太大了吧。
但2019这次“舍”换来了5个维度的“得”:
健康
和很多人一样,工作后迅速发福了,也引发一系列疾病,用过健身、饮食各种方式都没减下来。而这次突然有了一种放下的感觉,心理模式、生活模式有了彻底改变,神奇地4个月减了50斤,更关键的是后来又恢复正常饮食和工作,经过疫情3年也没反弹。
亲情
如前面所述,幸运地赶在2019年底疫情前,恰好完成了毕业头十年带父母旅行的计划,那次是万里环游。
友情
前面也提到了,同样是恰好在疫情前完成了5大洲50城的特殊“同学聚会”,特别是关键的非洲之旅,诞生了后来传为佳话的勇闯大使馆、免死金牌等故事,遗愿清单提前达成。如果稍微迟一些,就不能出境了。
公益
在这期间,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由自己发起的公益项目,得到了达沃斯青年组织等协办,从此拓展了对事业的定义,增加了非功利、利他的这一侧,后来又发起或参与了更多的项目,与金鸡奖电影、白玉兰奖影片等产生了奇妙的故事。
在公益中获得的快乐,不比其他任何一个维度少。在电影《遗愿清单》中就提到,埃及有个说法,人能上天堂有两个条件,一是获得过真正的快乐,而是带给了别人快乐。
事业
平时工作只剩下碎片化的时间,很难有整块时间精力去系统化梳理,而在这个期间,我总结出了自己的第一套原创理论:数字化转型太极闭环的1.0版本,后来被联想控股佳沃集团董事长看到,把集团管委会年中大会全部分享时间交给我,完成了首次发布,并获得了在这个产业龙头集团实操文化、组织、业务、技术层面转型变革的难得机会,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后来各大科技媒体推出多篇全网百万+阅读的解读文章。
所以如果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我还会这么选,换来的东西都是遗愿清单上的人生终极目标,那么当机会来临,我们为什么不直击目标,有时反而颠倒了目标和手段、忘记了初心、舍近求远呢?时机错过,是金钱等等其他因素弥补不了的。
最后,祝大家早日实现自己的“遗愿清单”!
——————————
在订阅后可见的下一篇文章中,会透露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