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老版)】life log,对自己的生活操作进行如实记录

阿粒的生活实验室阿粒2023-12-2 12:0

📢 20240130,life log 专题已更新至最新版本,本文将不再更新维护。>>点击这里查看


如果你想知道

  • 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自己平常喜欢/习惯做什么事;

  • 自己做某件事情(比如读书、散步),最适合的时长是多久,超过多长时间就会感到疲惫,感觉很好、且还想做更多一般是出现在多长时间;

  • 最近想要培养的新习惯(比如晒太阳)落实的怎么样;

  • 做哪些事情的时候特别开心;自己究竟热爱什么、讨厌什么;>>通过具体地观察,用投入的时间做标尺

  • ...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简单地记录自己平日在做的事和对应的状态,来对“自我”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个方法,可称之为「life log」。

受到少楠、小昔等人的启发,我从 2023.10.14 开始正式使用,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应当至少超过 2.5 个月了)。通过简单地 log + 回顾,我发现自己「对生活的觉察能力」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都有了不少提升,能看到自己平常发自内心地喜爱做什么、也能看到自己在恐惧些什么。

比如

2023/12/10

最近读东西的时间也变多了。

在没有提前规划和要求的情况下,自然地变多了。

2023/12/02

一天之中,用来和别人相处(社交)的时间,最好是在 3 小时以内?否则就会感觉非常疲惫。

连续读书的极限是 1.5h,会感觉很疲惫。在 1 h的时候会比较好,感觉尚有余量。

状态不佳时,更容易感到..脆弱、自卑、恐惧,不安全感剧增(导致连发布文章都不敢,怕被人质疑,怕被人看见)。

每晚 8 点开始主动阅读,或者思考,或者创作。时间可达 1-2 小时。另外,进行烧脑运动后,需要大脑按摩(电视剧)。不过问题是,这样做以后,睡觉的时间会变晚。

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创建日期:2023/11/27

更新日期:

  • 2023/12/07,增加 1 实践、2 案例

  • 2023/12/22,修改「写下的 log 如何处理」

目录

1、何谓 life log

2、如何记录

3、写下的 log 如何处理

4、案例整合(6)

5、我的实践(2)

6、附:参考来源

1、何谓 life log

life log:对自己的生活操作进行如实记录

之前看到了四个字,让我印象深刻 - 本周操作。是在孟岩每周更新的公众号上看到的,指的是他本周的投资相关操作。只有四个字,但着实触动了我。

“本周操作。本周做了什么呢?关键在于做。”

2、如何记录

由【时间块 + 状态 + 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吗】组成。每天一张备忘录,以一小时为单位,简明地记录所做的事情(线索即可);在一天结束后,记录感受和状态;可补充其他值得记录的事情。

作用机制:将隐在水下的潜意识/行为,显性化;使其能够被观察、分析。然后基于事实,进行改造。

注意事项:

  • 要简单,颗粒度不要太细。如,时间块只到小时就可以,而不需要精确到半小时一格。

  • 诚实。没有就没有,无需伪装;玩乐就玩乐了,无需愧疚。就像科学家观察培养皿一样,如实地记录,不加评判。👩🏻🔬🧫

  • 可以进行演化。一旦感觉到有负担,那么立即回退/调整到最基础、感觉最舒适的版本。然后,等感觉合适了,再重新出发。

3、写下的 log 如何处理

最基础要求:周期性地读一遍。

可以不用在意回顾的维度、回顾的质量,先培养回顾的意识和习惯。尽管天马行空、自由畅想,想到什么写什么,但重要的是回顾这个动作要发生。

在养成“回顾”这个动作习惯后,可以再尝试增加

注意,如果增加这些反而让你感觉沉重、有压力,那么就去掉。“保持轻盈”,才可持续。

其实,回顾的角度和你的目的相关,可以随时调整,比如

  • 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自己平常喜欢/习惯做什么事;

  • 自己做某件事情(比如读书、散步),最适合的时长是多久,超过多长时间就会感到疲惫,感觉很好、且还想做更多一般是出现在多长时间;

  • 最近想要培养的新习惯(比如晒太阳)落实的怎么样;

  • 做哪些事情的时候特别开心;自己究竟热爱什么、讨厌什么;>>通过具体地观察,用投入的时间做标尺

  • ...

4、案例(以人为单位,进行了编辑整合

5、我的实践


附: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