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上)

知识工作者的普世智慧Light2022-6-4 23:15

介绍一个心理学理论,叫认知失调,英文是 Cognitive Dissonance

此理论最初由社会心理学家 Leon Festinger、Henry Riecken 与 Stanley Schachter 于 1956 年提出。

理论很简单:

  • 当你有两个认知彼此冲突、产生矛盾时,你会感受到压力、焦虑、紧张和不安,这就是认知失调。

  • 为了缓解认知失调的压力,你会有强烈的内在动机,放弃或改变某个认知,消除冲突,使自己的认知重新调和一致。

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1

举个例子。

  • 我有一个基础认知:我是聪明的;

  • 当我做了一个愚蠢决策,这就和前一认知产生冲突;

  • 两个认知彼此冲突,我便认知失调了,我有强烈动机去改变一个认知,以消除冲突;

  • 一个选项是改变“我聪明”这一认知,另一选项是改变“我做了愚蠢决策”这一认知;

  • 显然,前者更困难,让我承认自己并不聪明,需要消耗大量心智成本和情感成本,这可太费力;

  • 于是我会更倾向于改变第二个认知,“我做了愚蠢决策”这一认知被修正为“这个决策其实不蠢”、“这个决策不是我做的”、etc....

我又一次捍卫了「我是聪明的」这一坚定立场。

2

犹记得 2012 年,我创业参与的某个 App,已经上架两周,虽然冲上了 App Store 榜首、拿到许多用户,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基础体验的问题。

就不该提交这么急,应该再多做一些打磨——我如是想。

后来偶然翻到提交前夕的日记,「周五所提交的版本,会是真正精品级别的,几个月不维护也无伤大雅」。

顿悟时刻,犹如雷击。

我以为问题是:开发计划太匆忙,无法交付体验合格的产品。

实际问题是:我对产品质量的评估有误差,将次品当作了精品。

因为认知失调,我又一次篡改了自己的记忆,我差点儿就没有机会,去面对真正的问题;但日记残酷地将我拉回现实。

写日记是非常好的对抗「认知失调」的方法,客观如实的记录会成为一种铁证,不容再篡改,让你无从逃避,唯有面对现实。

// 此处应有广告,flomo 打钱。

3

「认知失调」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之处在于,认知冲突的消解,会自动在潜意识里发生,且总是往阻力最小之路。你甚至没有任何觉察,你的大脑就已巧妙地篡改信息,保护你脆弱的灵魂。

我们被视作温室里的花朵,被小心地呵护,甚至没有机会去选择面对狂风暴雨。

但只要能觉察,就不用再畏惧「认知失调」。不要让潜意识为我们做决定,我们自己来抉择。

当我再一次做了愚蠢的决策,我不会拒绝承认错误,试图扭曲认知或归因于别人。我选择修正另一个认知,「我当然不会是永远正确的」。

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不做快乐的猪。

4

「认知失调」妨碍了我们客观看待世界,更妨碍了我们客观看待自己。

我在《实事求是》写的第二点是「坦率承认令人不快的事实」。为何事实会令人不快?为何承认令人不快的事实竟是如此之难?

因为,「认知失调」。

我一向认为,充分理解「认知失调」,是开智的起点。觉知的力量非常强大,当你了解到你有多么擅长自我欺骗,你同时也就掌握了相反的力量。

工程师、产品经理、运营、企业家、投资者,无论何种工作,都可以理解为对现实做功,意图改造现实——将现实从当前状态,改造为一个更为理想的状态。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唯有直面现实,你才有可能改造现实。

5

此为上篇,重点在自我觉察。

下篇,会讲「认知失调」更社会的一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