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分享】《创造力唤醒指南》的实践故事 by NewMoon

创造力唤醒指南【已完结】颜晓静 Athena2023-9-22 9:37

晓静写在前面:

本周更新的第一篇彩蛋,来自小册的读者NewMoon同学,在我们发出调研问卷后,NewMoon激情满满地第一个填写了问卷,详细列出了她通过这本小册的收获。于是我们邀请她写下了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她的实践故事。相信从她的分享中,你能收获一些灵感和启发!

大家好,我是Newmoon,一位辞职半年多的创业新人。在过去几年里,我一直在B站更新自己的Vlog,分享日常记录和生活经验。几年下来,我通过制作电影感的视频,不仅收获了近5K的粉丝,也学习到了非常多专业的影像制作知识。

今年年初,由于在B站被网友邀请制作他们的婚礼故事纪录片,我和做广告导演的男友一拍即合:干脆创业做个婚礼影像品牌好了!恰好我们都是热衷用相机和文字记录家庭故事和生活细节的人,一切都像是宇宙为我们安排好的路线。就这样,我在2月底辞了职,开启了创业之旅。

不过,我今天主要想分享的,并非我的创业故事。对这个阶段的我来说,创业依然是有趣的、新鲜的。以我目前浅薄的经历,我还没有从中获得太多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深度感悟。

我今天更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是另一个故事:为什么up主做得好好的,突然就断更了一整年?在断更的日子里,自己是被深深折磨的。我会经常拷问自己:

  • “为什么你脑子里明明有那么多东西,就没办法做个视频和大家聊聊呢?”

  • “为什么别人可以坚持日更周更,你连月更都无法保证呢?”

  • “为什么你拍视频要那么完美主义呢?一个勺子的摆向都要纠结20分钟,有必要吗?”

  • “为什么你不敢暴露更多真实的想法给大家呢?戴着面具和大家交流不累吗?”

  • “明明只要多更新就能加快辞职的脚步,为什么不能逼自己一把呢?”

        ......

在这些此起彼伏的质疑和内耗中,留给一个上班族的创作时间所剩无几,所以视频的更新只有一拖再拖。

今年辞职后,我发现自己除了创业工作和旅行外,几乎每天都会写日记、做饭、榨果蔬昔、散步、骑车兜风,并且也会用相机拍照记录我喜欢的那些瞬间。但我依然提不起劲儿拍Vlog。我甚至卸载了B站,不想去面对那个平台,我觉得我和那个平台失去了联结。

直到7月的某一天,我在小静的朋友圈看到了《创作力唤醒指南》的介绍。在预览篇中,我看到她描述了一些创作者的困境,那些困境瞬间让我想起过去几年创作Vlog的点点滴滴...所以我迫不及待买下这本小册。我想在其中找到答案,找到能够重新开始创作Vlog的热情。

三个月过去了,随着这本小册渐入尾声,我的创造力唤醒之旅也一点点初显“成果”。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4条,我在这本小册中最大的收获:

1/晨间日记:疏通创作管道

物品断舍离在近几年一直是热门话题。我自己本身也算是极简主义践行者,所以在物品方面的困扰并不多。我想每一个实践过做家务、扔东西、收纳整理房间的人,都会理解那种“无债一身轻”的痛快。所以小静也在小册前几章,专门介绍了物品断舍离的重要性。

然而,作为天生更敏感、更爱动脑、感受力更强的人来说,阻碍我们的通常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事情,而是头脑中那些负面的、杂乱的、伤害自己的念头。所以我想分享的是小静的另一个观点:疏通创作管道。

小静用了一个非常具像化的比喻来表达我们与创作的关系:我们不是在创造作品,而是作为管道在接生一个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那些负面的念头,本质上都是在给管道增加垃圾。

那么,如何清理这些垃圾呢?小静给出了几个方法,我自己实践下来收获最大的,还是每天坚持写「晨间日记」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爱写日记的人。由于自己内向不爱社交的性格,有什么想法都喜欢自己和自己聊。所以写日记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自我觉察和疗愈工具。而通过小静介绍的「晨间日记」清理大法,我变得更加大胆,更加诚实,更加无所顾虑地去写日记。

这几个月通过每天写「晨间日记」,我清理了太多深处的恐惧、怀疑和焦灼。每当我写完一篇日记,我便充满了能量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更神奇的是:写晨间日记不仅能疏通管道,还能帮我们更敏锐地捕捉灵感。我常常写着写着,突然就会冒出一个新点子。像我目前在日更的「Diary」系列,就是写日记时激发的灵感。

2/拯救完美主义的灵丹妙药

在我断更Vlog期间,并不是说我没想法,而是「完美主义」阻碍了想法的表达。作为一个重度完美主义者,从小到大,只要我想认真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要求自己做到该领域的Top,否则我就干脆放弃。

关于完美主义的书籍,我也看过不少,但似乎没有一条方法能真正帮助自己走出来。直到看到小静的这本小册,我终于意识到:创作者其实就只是一根管道。那么既然作为管道,它最终流出来的作品是什么样,其实根本与“我”无关,一切都是宇宙的意图。

「创作者保证数量,宇宙保证质量。」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我竟然从那个快断更一年的UP主,摇身一变为日更10天的图文创作者。而且这种日更的状态完全不焦虑,我非常放松,甚至比之前不创作的日子更开心!因为我完全不担心日更的结果是什么,我只是顺着宇宙的意图,允许自己去淌过它们。

当创作与自身价值脱离了关系,创作就会回归到简单纯粹的状态。我相信伟大的作品其实都是在简单的心境下诞生的。

3/持续创作的两个心法

在十一章中,小静具体展开了「是什么阻碍了你持续拥有创造力」。我联想到自己开始拍Vlog的那段日子,的确每天都热情满满。尽管那时还在上班,但每天通勤路上我都会背着小相机,拍下天空的云、街边的人、公园的树和交错的光影。

我并不觉得疲惫,反而把拍摄看成是自我疗愈的一部分。那时虽说做不到稳定的更新频率,但创作Vlog本身还是很单纯、很享受的。

在我更新到第15支视频时,我的频道遇到了一个数据爆发增长的机会。那是我第一次做干货类视频,所以获得的流量和反馈要比平时多很多。也是那支视频,让我从一个小透明,变成了拥有千粉的小UP主。

这支视频的流量令我不自觉想到:既然做干货类视频容易涨粉,那我干脆多更新点干货?然而,这种想法也导致我开始把Vlog当成任务来做。就像是我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在为另一个老板打工。而那个老板(我自己),比我真正的老板还要苛刻严格。我几乎没办法再回到早期创作Vlog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境。

更令我疑惑的是,明明我辞职后,比上班时要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但为什么我反而更不想做视频呢?带着这个疑惑,我在阅读《创造力唤醒指南》第十一章时,找到了答案。在这一章,小静总结了持续拥有创造力的两大障碍:

1. 隐藏在小我背后的欲求

2. 恐惧和控制欲

对我来说,当下创作Vlog确实承担了太多隐含的期望,所以也不可避免会想控制它的结果。当我在晨间日记中看清小我的欲求后,我发现自己其实是想像做电影一样,做好每一期Vlog。它更像是我阶段性的总结,它是漫长的,是需要经历足够多的事情,然后在我体内整合出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时,自然诞生的。

就像优秀的大导演,几年才会产出一部好的作品。所以做这种事情,怎么能用流媒体短视频的逻辑来要求自己呢?

除了障碍外,小静也给出了持续创作的心法,总结来说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如何落地到实际创作过程中呢?那就是每次创作前,都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如果你现在已经实现了你创作的这些期望,你还是会发自内心的希望去这样做吗?

2. 如果你的这些期望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你还会继续做吗?

我最近也在反复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想到自己一直喜欢写东西,拍东西,喜欢排版内容,原本最顺应我本性的,其实就是做图文内容创作,就像做杂志一样。

但我为什么在一开始选择了做Vlog呢?或许是因为当时考虑到,视频几乎是当下最火的传播方式,做视频肯定比做图文更容易被人看见。所以在创作初期,自己似乎就被外界的因素影响了,没有遵循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我想到:既然自己每天都写日记,也会拍照记录生活,而且做这两件事并不会消耗我的意志力,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那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日记截取一部分出来,加上自己拍的照片,每天都做一篇公开的分享呢?

我是个表达欲和分享欲都不低的人,做这种每日分享,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特别自然的流动。哪怕没有回报,我也挺享受过程本身。

就这样,我把日记和摄影结合在了一起,做成了「Diary」系列,在公众号日更。Diary的反馈远超我的预期,很意外原来自己的日记竟然有这么多人喜欢看,并且还能从中收获感悟。

我太开心了!这种链接感让我找到了过去发布Vlog时的感觉,虽然当时几乎一个月才能体会到一次。而现在,我可以天天体会到这种快乐。

4/从创作走向丰盛

小静在最后一章提到,相比创作高峰期,大家普遍难以应对的是低谷期。所以她分享了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间歇性地暂停输出和创作」

回到我自身的经历,在漫长的Vlog断更阶段,的确也多了更多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我在这段日子,卸载了B站,远离了那些必须要做点什么的念头,如同禅修的练习,专注在当下每一天的生活。也是这样的主动清理过程,我感受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脱落了过去的一些欲望和恐惧,来到了新的篇章。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想,绝非是那些看得见的物质或赞美回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清晰自我的渺小,宇宙的浩瀚,甘心做好管道,传输灵感和爱。这过程已是最好的修炼,是丰盛本身。

最后,真诚地向各位创作者推荐这本《创造力唤醒指南》,这应该是我今年目前为止最满意的消费。我相信大家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犹豫,担忧,恐惧,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和方法。

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创作者崔庆龙老师,他的微信签名一直是:愿匍匐于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也愿我们都能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探索,创造,服务,做一粒开开心心的小尘埃,小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