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思考
这周凝练和总结了自己之后的生活主要方向和实践思维模型
1、专注于「一旦成功80%的其余工作都将变得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Sam Altman认为,随着成长,我们应该做的是让自己每做一份工作,整体成果都会增长扩大。“你不需要匆忙地开始一个项目,最好花时间找到那个「如果成功,将使我整个职业生涯其他工作都变得微不足道」的项目。”
每天都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幸运项目:坚持写作、输入知识、思考、分享与实践。
把自己的优势和技能和市场需求结合,设计成产品,大胆卖出去。
用收入、数据等硬性指标来push自己成长。
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以此用来帮助和吸引更多同频的人和潜在客户。
寻找和建立起深刻的伙伴关系,或者项目小组。
2、每天如何保持活力感?
因为我是自由职业者,每天一个人在家办公,吃饭-工作-运动-交谈等80%的时间都发生在这个小小房子里,有时候太安静,或者自己能量不够高的时候,很容易顺着情绪「沉下去」。比如每次吃完午饭,2-5点这个时候,是我最容易消极的时候,身体又累又沉,很容易感到士气低落,然后无所事事晃荡完这三小时。到了晚上又会觉得,如果在当时有一些方法干预,那三小时应该会幸福的多吧~
有时候例行的工作也会让我感到没有新鲜感,我必须要不断push自己找到问题的意义所在,或者想出创新的玩法,才会感受到这件事的动力。
所以,为了保护能量,想出来一些小小可以保持的点。
每天早上起来的2个小时不看手机,只是运动 、写作、看书。
记录自己的时间流向,并且在表格上用积极、中性、消耗来做能量区别。
做完一件事便在flomo上写感想和总结。
每工作1小时便起来做点事情激活自己的身体状态。
记录一天之中的快乐小事儿。
创造自己的「灵感库」,每天把看到的好点子、好电影和好句子等放在里面,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活力。
简化自己的生活,多关注自己的「创造区」,少放心思在「消费区」。
多和能量高频的朋友来往。
学会抽离出来看自己的情绪。写在本子上,分析它。
外出呼吸新鲜空气。你和坏情绪之间,只差一个任由它穿过自己的动态空间。
🌔一周阅读
📚《唐诺:你要像攻打坚城那样去书写,有时必须忍受失败》
许知远在采访唐诺的这一期,给我的感慨最深,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写作者寂静和甘愿沉默所蕴含的力量。
“年轻的时候我尝试写文章,朱西甯老师很温和,他评价说,这个稿子字写得真漂亮,我忍不住一个字一个字看,你懂吗?就是说这个女生长得真是有气质的意思。我常开玩笑说,四十岁之前,我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帮连续剧写烂歌词,一是娶了朱天心。到四十多岁才写出第一部作品,也不过是《文字的故事》这样比较通俗的东西而已。几十年来,我始终找不到一个真正落下来的点。这种不断不成的经验是我备受折磨,也让我理解书写这门行当的各种难度。”
“相对于朱天心、朱天文这些朋友,这二十年来,有一件事我做的比他们彻底,就是阅读。从这个部分来讲,作为一个读者的那种饱满感,会使你觉得不写都没有关系。因为作为一个读者,可以读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东西,好到你恍然若失,甚至会觉得,我是谁,我怎么有资格读这样的书?”
唐诺认为自己并非天赋型选手。在书写这件事上,他具有很强的自觉。但事实如此么?其实并不尽然。但这种自觉却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他的创作生命力。
但我认为,写作者常常需要极大的自恋去推动自己创作。
一旦作为编辑、读书人的角度早早领会过「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你便会在书写面前产生不足为外人道的洁癖情绪。
"写作是要百分百鼓励自己的,不能有一点怀疑”。
这场访谈中,还有一点很触动我的,是许知远问他,在创作需要以电影等工业化来壮大自己的年代,他有过起心动念的时刻么?
唐诺说没有。
他认为,自己早早从解释者的角度退出。我认为的是,作为解释者这个立场来写作,面对大众和读者,书写常常会从个人的立场偏离,变成宗教、信仰。
而进入电影业,“我们进入某些世界,要准备的不只是知识,还包括某种态度,只有那样你才能够捕捉到某些东西。”
写作需要立场,一旦立场变成书写本身,那么书写这件事多少会被外界的势能击散。
作为作者,我的准则是,书写自己的第一手经验,对自我的深度挖掘,以及建立起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这是目前我在做的事情。我更希望自己可以呵护和壮大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无论何时都有一个精神场域良性运转下去,然后顺带在写的过程中帮助到一些人,吸引到自己的同类,顺带延伸出具有「自我精神和理念」的产品。
没有野心,书写这件事不需要有外来的野心,它只需要和自己周旋。
🌔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
“在你的脑海中始终保持十几个你最喜欢的问题,并等待灵感的到来。”——理查德·费曼
我有很多灵感其实都不是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出现的,而是每次洗澡、切菜还有运动的时候出现的。这一点有科学依据,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适用于在平时通过提出问题、大量学习搭好一定的框架然后得到解决方式和答案。但是灵光乍现的部分,却依赖于我们大脑的发散模式,当大脑搭好一定的框架之后,神经元会通过发散的方式让自己慢慢生成新的链接。有时候是在散步的时候,有时候是在梦里等等场景忽然得到灵感。
所以,灵感并非空穴来风,它仰仗于平时就对这个议题有过大量的关注,其次是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自己的信息基础很厚实,能为灵感的产生提供养分。
·每个月设置自己关注的议题,大概3-5个左右,然后建立文件夹。
·增加知识输入的比重,浓缩自己的表达,提升它的价值含量。
·每周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把令自己有所启发的知识分门别类。
用议题的方式带动自己输入和产出。
·分享,把学到的看到的都分享出去。
🌔一个新的尝试
可能是因为我开始发出我要积极敞开的信号吧,我觉得在收入这块自己做的也更加积极了,这周也收到了几个新的合作。
我现在的新尝试是,去积极设计和摸索属于自己的产品,然后为别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我目前需要克服的,很多都是从小家庭环境教育带来的限制性信念。一是对钱的理念,把限制性信念慢慢祛除,这方面我也听了一些灵性博主的音频,还有一些有这个卡点的博主的分享,后面我会总结出一套方法论放出来。
其次是向外拓展这块。这两个月这块我做的蛮好的,向外这块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因为有不同的客体,除了写作,本身又多了一个「灵感外挂」,自身的一些学习经验等都有了很好的发酵,或许会慢慢在一起产出更多不一样的新东西,还有新的项目,这是我所期待的。
日常感恩❤️
我是阿卷,一枚高敏感的自由撰稿人✍🏻,也是一枚新手塔罗师🔮,正在进行身心灵深度自我探索,今年也是我的写作深度年。
如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欢迎点亮「启发」以及在下方留言,让我们碰碰头上的触角~
你也可以把你觉得有用的知识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查看上一篇(24 成长的核心秘诀在于:不要追求爆发,而是要规律)
🦋感谢收看,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