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鱼堂主,一位职业读书人。
这里是,我们 50 本经典好书解读服务,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掌控习惯》。
现在大家对我熟系的标签,应该是职业读书人,其实我还有一个标签,就是坚持日更了 1000 天。
现在我敢说,自己算是行动专家了,在 3 年前可不敢这么说,当时几乎没有坚持做成过什么事。
比如,读几天书就放弃了,学习几天也觉得没意思,反复放弃几次后,就变得非常焦虑。后来我就想,不能在这样下去了,先不管有没有结果,能不能先坚持做一件事,起码证明自己没那么差劲。
如果一直这么一事无成,自己真的很不甘心,没想过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成为大 V,就是想给自己赢回一点心气,不甘心,不服气,我要给自己一个说法。
而行动是解决焦虑最好的方法,无论你去做一件事什么事,在圆桌派里也讲到:“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在你焦虑的时候,其实是失去焦点的表现,一旦你找到具体事,你都能找到方法和路径。
那个焦虑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情绪。我们的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
日更 1000 天,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的持续的力量,一件事你投入的时间足够持久,获得的收获反馈也是惊人的。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都是顺利的,也是三天两头想放弃,经常想拖延,为了解决行动问题,我看了不下 20 本关于行动习惯的书,其中一本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
这本书就是《掌控习惯》,在豆瓣近万人打出 8.7 的高分,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处。
我之前说过,我并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很多人不相信,不自律怎么能日更 1000 天呢?
最开始,我行动就是靠自律,但行动的很痛苦,看完这本书颠覆了我的想法,一个人能坚持并不是靠逼自己,也不是养成意志力,只是他养成了习惯而已。
之前那么多次,没有养成习惯,只是用错了方法,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具体如何改变呢?
第一个方法,就是给自己找一件事小事,从小习惯开始。
第二个,就是本书重要的一个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01
先来说第一个方法,从一件小事,小习惯开始。
初期行动最重要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收获,也不是什么改变,就是让自己尽快的适应某个行为。
这一点,是我行动很久,才慢慢想明白的,有些同学,刚开始写作,就担心没有人看怎么办,刚开始读书,就担心读不懂记不住怎么办?
这些都不是早期应该关注的,就算有人关注了,你后面不能坚持写了,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事,开始就想办法行动就好,不要想那么多行动之外的问题。
另外,从一件事小事开始,这个主要是为了降低行动难度,人遇到困难都是想逃避,这个正常,我们要尊重人性。
小习惯是为了让你感受行动,不是马上给你改变,理解这个逻辑,就更容易接受了。
比如,你不需要每天 5 点起床,能不能只比昨天早起 10 分钟,慢慢达到 6 点起床的目标,这个总可以吧。
人在早期的行动,最难的不是行动本身,而是行动的阻力。
比如,早起这件事,你只要定个闹钟就可以醒来,真正难的是,自己适应早期是需要几天时间了,开始一周都会觉得不舒服,总想把你带回原来的生活习惯里。
总之,记住一句话,开始不要妄想,一次就把事情解决,一次就把目标达成。
02
从小事入手,一点点的改变,积累下来效果有多牛,书中给了一个案例。
说,英国的自行车队,之前近 100 年,才得过一次金牌,不过后来换了一个教练,仅仅过了 5 年,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自行车项目里一共 14 枚金牌,英国车队获得了 8 枚,比如之前 100年获得的都多。
这并非偶然,在 4 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又拿出了更好的成绩,打破 9 项奥运会纪录,7 项世界纪录。
这个教练,都做了什么,让一个车队获得如此大改变?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并没有神奇的方法,就是在某个细节上追求一点点的进步。
细致到什么程度呢?
车胎要用酒精擦拭,是为了让自行车更好地抓地。甚至车手的穿着也有讲究,他们需要穿电热短裤,这是为了让车手的肌肉在骑行期间保持最理想的温度。
为了减少选手骑行中风的阻力,他们还反复试验了各种材质的织物,才最终选定赛车服。
他们甚至还将团队运自行车的卡车,内部的油漆刷成了白色,这能帮他们发现灰尘。
这样一点优化不明显,但是把这么多因素,都组合起来,成就了一个冠军车队。
我们在行动的时候,有一个错误的思维,就是总想干一件大事,却忽略了每天日常的行动。
03
你想一下这个道理,人不就是每个简单的日常组合起来的,有些人看上去突然变厉害,其实都是很早之前就开始行动积累了。
只是他爆发的这一天,刚好被你看而已,这个思路,给我很大的启发。
从哪以后,我不在关注阅读量,也不在意能不能赚钱,到现在我基本上都不接广告,就是想转心把每个点都打磨到位。
标题,内容,题材,风格,思考,等等,都在反复尝试,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并且能获得读者认可的表达方式。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小习惯最难的不是行动,而是长期持续。
比如,我就是从每天 40 个人开始写的,慢慢才提升到 200 字,500 字,最大的感受是,写 200 字并不难,难的是让怎么让自己坚持下去。
我们在行动过程,最大的阻力,其实是行动之外,比如,每天写 200 字,坚持一段时间,并没有看到什么成果,可能就失去了动力,慢慢就把这件事给忽略了。
这个就很现实,因为你每天看一个小时,也不会马上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我们看不到及时反馈,就会失去行动的动力。而且,即使好不容易咬牙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仍看不到变化,这时候的打击就更大了,你会不自觉怀疑自己的付出是不是白费了,继续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
很多行动失败,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失败的。
04
该怎么有效的培养小习惯呢?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开始行动的小习惯,收获不重要,做多好也不重要,关键就两个,开始去做就行,能坚持行动就行。
在这个两个的门槛的要求下,开始行动基本上是没问题的,重点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持续的问题。
如何顺畅的让习惯执行下去,这个就要用到系统思维了,这个也是我比较擅长的。
有效培养习惯的方式不是定个目标,而是设计系统。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重点其实不读多少天书,读多少本书,而是你要搭建好自己的阅读系统。
读什么书?怎么读这些书?怎么记笔记?怎么转化输出?怎么落地实操?
如果你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坚持读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你的读书目标自然也就达成了。
过去只是靠定目标,结果每次习惯都很难达成,给大家定个读书目标就想解决读书问题,给自己定个写作目标,就想解决写作问题,这个也太简单了。
想要养成习惯,要用做事的思维去看问题,你怎么把这件事做成,都需要达成哪些条件,当你把每个条件都凑齐,把具体的解决步骤想清楚,剩下的只要去执行就行了。
当我们不在盯着单一目标,而是开始关注整个系统的时候,每次达成一个条件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把一个习惯坚持下来了。
因为一旦设立目标,你就会期待自己实现它,只有实现目标你才会开心,但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也就是说,在设定目标到实现它这段时间,一直你都没办法感受到快乐。实现目标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跑步比赛,抵达终点的时候,才会尽情享受那一刻的成功。
不过,你也不会继续跑下去了,因为比赛已经结束了,不需要继续努力了。
而当我们关注体系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每进步一点,你都会立马感受到快乐,就会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个之前,我也分享过一句话,“目标属于失败者,系统属于成功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05
最后,我们来分享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这四个步骤,分别对应行为转变的四个规律,下面我们详细讲讲。
第一步,设置提示。
回想一下之前行动总是失败,我反思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忘了”。
这个理由很无语,但也是事实,无论是读书,还是日更,定的目标,基本上只要你去做,都可以完成。
知道做什么,知道怎么做,也不难做到,但是只要忘了,就没办法了。
在养成习惯的早期,还不适应每天做的时候,只要提示一下,可能问题就解决了,比如,周报这件事,本周干了啥,下周要干啥,这个很多简单,只要你记得写,你就能写出来,重点是记得写。
所以,我一般会在日程上设定一个闹钟,刻意的来提醒自己,慢慢的就养成新习惯,直接在下班之前就写好,因为休息时间节奏会乱,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了。
习惯养成其实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开始就是需要刻意的重复,是的“刻意重复”就是养成习惯最重要的方式。
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日程表,或者行动清单的方式,用外界的强制提醒功能,帮助自己养成习惯。
另一个提升,就是对细节的提升,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改变的动力,而是缺乏明确的改变计划。
改变可不是,随便定一个目标就可以达成的,你说我要减肥 20 斤,这样空泛的目标,基本上都会失败。
而是要改成,我在什么时间内,用什么方法,如何达成减肥目标?
人并不喜欢思考,你的计划越详细,指令越清晰,我们才更容易执行。
另外,还可以在环境上给自己提示,简单来说,就是想培养好习惯,就尽量创造有利于习惯出现的场景,想要摆脱坏习惯,就要尽可能远离触发的环境。
比如,你想培养阅读习惯,肯定是把手机放到别的房间,把书放在眼前更容易达成。
这些思路都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在习惯养成的早期,尽可能的降低行动阻力。
第二步,寻找渴望。
在行动中,真正去做事都是简单的,最难的其实是说服自己去行动。
无论你定什么目标,基本上都是定一些自己能达成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获得达成的动力。
这个就需要渴望的力量,人之所以有动力去完成一件事,基本上都是能满足一下渴望。
比如,你读书,是渴望变聪明,你健身,是渴望变健康,如果你做的事对自己有好处,而且确定性很强,基本上都会去完成。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习惯,就要让新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
怎么让一个习惯更有吸引力呢?
记住一点,我们对奖励的期待,甚至比奖励本身更强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特别喜欢一个东西,为了得到它,你很努力的赚钱,工作多辛苦都不觉得累,当你真正得到的时候,其实也就新鲜几天就恢复正常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让习惯变得有吸引力,就把他变成你的期待就行了。
当你期待之后的奖励,行动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多难了。
比如,我会期待自己把书写出来,拥有一本自己的书的感觉,这样我每天写作,就不觉得很痛苦了,反而更能沉下心来行动了。
戒掉坏习惯,道理也一样。
你就要转变一下原有的思维定式,认识到放弃这个坏习惯,并不会减少你的快乐,反而会让你获得更长久的幸福。
第三步,转化反应。
再次拿出,我们的核心观点,习惯养成的重点,就是“刻意的重复”。
习惯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不断重复过程。你重复一个行为的次数越多,大脑对它的记忆就越深刻,这种新的行为,就会替代你旧有的行为模式,转化成自动化反应。
这里有两个步骤,一个是习惯的转化,另一个是习惯的自动化。
开始是新旧习惯的替代转化,比如,过去下班玩手机,现在下班看书了,这个是习惯的替代,另一个是从开始刻意去看书,慢慢变成自然的看书,变成回去自动看书。
人之所以会有习惯,主要还是为了节约精力,如果每次都要从头开始一件事,这样做太费精力了。
所以,一般一件事熟悉以后,都会交给潜意识去执行,也就是自动化。
想要达到这种状态,就是需要大量刻意的使用,重复的应用,一直到主动就可以完成的状态。
养成习惯就是用最省力的方式去做事,想不到吧,养成习惯的真正原因居然是这个,所以在我们养成的过程,付出还是值得的。
就好像骑车一样,开始很紧张,慢慢学会了,就不用在消耗什么精力了。
也就是说,当一个行为消耗的能量越多,我们就会更少采取这个行动。
所以,要想让一个习惯容易坚持,就要尽可能减少行动阻力。
怎么减少阻力?
1,给未来创造偷懒条件。
意思是,你提前准备好,等需要的时候,直接就能开始。
就好像,你准备每天跑步,先把钥匙,衣服,手机,准备好,第二天起床就可以跑步,一切就变得容易很多。
提前的准备,就是减少下一次行动的成。
2,两分钟规则。
在培养新习惯的时候,不要超过 2 分钟的安排,这个是为了降低开始的门槛。
比如,你看书,对自己说,我就看 2 分钟,比要看半小时,更容易行动吧。
但是当你翻开书看起来之后,怎么可能只翻两页呢?
这个两分钟规则就是为了帮你减轻心理负担,让开始行动变得更简单。
第四步,增强奖励。
想改变的念头大家都有,也清楚的最大自己要改变哪些习惯,并且有些人已经开始行动过了,最难的其实是,怎么让习惯持续下去?
我知道要读书,也明白想读书,也开始读书了,就是没能坚持下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多简单,就是寻找反馈,把它变成一件让人愉悦的事。
这就是改变习惯的最后一步,增强奖励。
怎么让习惯变成让人愉快的事情?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反馈变得及时、可见。
当你完成一个习惯动作之后,及时给自己奖励,而且最好让这些新习惯的好处变得显而易见。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短期、确定的回报。比如,你想养成理财的习惯,就可以记账,当你写下你的每笔收支以后,你会清楚地看到每个月,你花了多少,又攒下来多少。
你还可以追踪你的习惯,比如写日志,每天打卡,你看到一个个日期,就知道你坚持了多久,它会增强你的成就感,让你更愿意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另外提醒一点,如果中断了,也没关系,关键是及时恢复,继续做下去。
你需要克服完美主义的想法,因为重要的不是每件事本身,而是你需要始终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
如果要改掉一个坏习惯,这个过程就刚好相反,你可以让它变成一件让人厌恶的事。
比如,你可以把坏习惯造成的后果告诉你的朋友,毕竟当众暴露自己的问题,这是件很丢面子的事。
如果实在抹不开面子公开自己的坏习惯,你还可以跟自己订个习惯契约,如果你重复了坏习惯,就给自己个小惩罚。
以上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改变习惯并不难,主要是用错了方法,想改变习惯,最好的方法不是定目标,而是专注系统,在细节上改进。
然后通过改变习惯模型,一步步的帮自己养成新习惯。
最后,改变习惯不是目的,让自己变好才的目的,习惯只是达成工具。
当你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习惯只是帮你节省力气,让你的行动变得更容易,就这么简单。
今天带大家读完了一本书,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也希望对大家有启发,你在行动中遇到哪些问题, 欢迎给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