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业出现了一种非常魔幻的困境,来访者和咨询师明明很需要彼此,但是两者却像是隔了座山。来访者找不到专业咨询师而在发愁,搞不好还会碰到无良机构掏空钱包。而专业咨询师因为找不到来访而发愁,甚至因为入不敷出而退出行业。
坦白地说,目前心理行业的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心理行业的份额其实很大,只不过是很多不专业的人在吃蛋糕,专业的人赚不到钱,但这不代表心理行业没有需求。
专业的咨询师受训2-4年以上,花了十几万出来100-200元收费都招不到人,有时候还要倒贴。而江湖神棍(例如身心灵、玄学领域中的骗子)培训几个月出来一小时能收1-2k,动不动一个月赚个好几万,甚至十几万也不在少数。
例如:
1.短视频上很多打着“挽回分手对象只需要2万”的情感大师,经常自称心理咨询师。
2.伪造硕士学历的江湖神棍,利用大众的刻板印象打压、贬低心理咨询的作用,通过颠倒黑白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告诉用户自己才是治疗原生家庭的专家。
3.自称从事教育行业40年的青少年教育专家,专治孩子厌学、抑郁症等问题,让孩子抑郁症不要吃药,说孩子不会得抑郁症,医院都是骗子,让家长给孩子把药换成保健品。
每次刷到这样的内容,我都会感到很愤怒,愤怒背后是沉重无力感,作为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总想要去做些什么。
如果一个行业本着助人善行,提供专业服务都赚不到钱,那这个行业注定等着完蛋,其他鱼龙混杂的人都来分蛋糕,这不管是对咨询师还是来访者来说都是件很糟糕的事情。
--
指责无知的群众;
抱怨无为的政策;
嘲笑无能的同侪;
声讨无良的骗子;
这些行为对于心理行业的发展无法提供实际性的价值
--
心理行业需要的是“传播”,更多的专业的人站出来做科普推广,提高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才能启动正向的推动作用。最终使得“劣币驱逐良币”转化为“良币驱逐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