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灵感”VS“出于小我的计划”
在我们感受创造性的灵感时,时常容易将它与小我的计划混淆,将许多由小我诞生的想法和计划当成是创造性的灵感。但其实这两者背后有着完全不同的能量运作方式。
《当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托利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过创造力和小我的计划运行的两种不同机制。
当一个人在接收创造的灵感并跟随着股力量去创造时,他的状态像是在冲浪。大多数时间下,海面都是平静没有浪的,这时一个人会平静地过着他日常的生活。当创造性的灵感诞生,就像海上突然起了非常漂亮、有力的浪,如同古典音乐般按照稳定的节奏和频率向前推进。
这个时候,冲浪者加速,让自己追上浪的速度,然后站在冲浪板上。当他站在冲浪板上,会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通过浪壁推着他往前走,他不用耗费任何的力气,就能感受海浪前进的速度带来的快乐。像是坐上一艘船、一辆汽车或一架飞机。而在这个过程中,冲浪者唯一要做的就是稳住自己的核心,放松又警醒地站在冲浪板上去享受这个玩耍的过程。
创作的过程也是如此。一个人捕捉到创作的灵感,并跟随这股力量去行动时,他会是毫不费力的。不需要绞尽脑汁思考这个作品用何种方式完成是最好的,创造性的灵感会有它自己希望被表达的方式,只是借由你作为管道被完整地表达和呈现出来。
这种体验是比“心流”更高维的一种感受,它更贴近于某种“合一”的感受,创作者、与造物主和创造物同时合一。通过和源头合一,从源头那里获得的灵感经过我被创作出来,再分享给更多的人,大家又通过这样的作品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再把这些好的分享和反馈回流给我。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无比快乐和享受的过程,然而当我们的行动出于小我的计划、而非创造性的灵感时,这则是完全不同的机制和体验。
当一个东西是我们头脑所构想出来的计划时,我们会发现通常在那个当下我们是很用力的,我们想要去通过努力实现一个目标。这就好像明明海上没有浪,但自己拼命地划水希望制造出一些浪,让自己从 a 点到达 b 点。
小我的计划通常是目标明确的,我们会有一个很想要实现的结果。这个结果即使表面上会被包装成为一个无所求的说辞,但在这个表面说辞的背后,通常由一个更深层的、和小我欲望相关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是,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我的创造、通过我的作品,能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名气、掌声和财富。
当内在有这样一个出于小我的目标时,即使一个人表面上可以欺骗自己和身边的人:其实我没有这些欲望,我只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你也一定能够隐隐地感受到这背后有某种期待和压力所在。
这种期待和压力会让一个人开始想要控制,希望通过控制整个过程确保自己获得想要的结果。但真实的结果往往是,他的控制会让他和身边的人都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而无法全然享受整个创作的过程。这是因为,小我的计划往往是充满缺陷的,它无法脱离开自我的局限。
我见过很多痛苦的“创作者们”,创作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享受的事,而是一个在截止日期驱使下需要强迫自己去完成的事情。这其实背离了我们作为创作者的本质,成为一个在小我意志下驱使的“打工人”,为自己局限的思维和计划打工。
创作理应是快乐的,愉悦的。它恰恰是让一个人能够超越小我的局限,和来自宇宙更大的一股力量合一。因为创造性的灵感,并非由“我”而生,来自于更宏大视角和维度下的计划和安排,也往往会带给我们超过预期的体验和收获。
在《臣服实验》这本书中,作者迈克尔辛格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当一个人放弃小我的计划,臣服于生命之流、让生命透过他来创造的奇幻生命之旅。在我修复创造力的时期,偶然读到了这本书,第一次阅读就被深深触动了。
迈克尔辛格本来是一个经济系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觉醒”了,听到了自己头脑中那个喋喋不休的声音。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了冥想的练习,这成为他臣服实验的开始。在宇宙合力的推动下,他在森林中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之后成为了神庙社区的大本营。他听从灵感开始尝试编程,并后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 CEO。
迈克尔辛格在书里写道:当人们总会问起一开始是如何建立神庙社区、并最后成为 CEO 时。他内心的答案非常清晰:此事并非他所为,而是更大的生命的安排。在他的整个生命和创业旅程中,他唯一做的就只是放手,听从灵感而行动,让该发生的事情经由他的行动而发生。
也是从读到这本书的时间开始,我决定放弃小我的控制,开始自己的臣服实验之旅,跟随生命之流去流动和表达。在四年后的今天,我真正活出了这样的生活状态:每一天当我睁开眼睛,我没有任何预先对于生活的期待和计划,只是带着对生命的热情和信心,听从内心的灵感而行动和创造。
生活成为了创造和表达的舞台,我是生命的舞者,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和表达自己的生命力。就像铃木大拙在《禅与心理分析》中描述的:就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而言,他的生活反映出他从无意识的无尽源泉所创造出的每一个意象。就这样的人而言,他每一个行为都表现了原本性、创造性,表现了他活泼泼的人格。
在其中,没有因袭,没有妥协,没有受禁止的冬季。他只是如其所好地那样行动着,他的行动像风那样随意扬着,他没有拘囚于片面的、有限的、受限制的、自我中心的存在之自我。他已经从这个监牢中走了出来。
这也是这本书和课程希望带给大家的——真正地成为生活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