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智能电动汽车商业分析|2023
智能电动汽车商业分析|2023

智能电动汽车商业分析|2023

@于欣烈

「智能电动汽车商业评论」是一个垂直领域的商业知识库。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公司战略和用户体验。

买断制年度专栏,购买后永久可回看年度内容。
订阅110
文章22
最后更新:2024-1-15 21:38
查看 【智能电动汽车商业分析|2023】 详情查看 【于欣烈】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3-1-11 20:58

【参考 - 财报分析】蔚来,前进四!李斌公布激进 Q4 交付「指引」

你好,这篇是免费预览的2022年历史文章。9月7日,蔚来发布了2022年Q2财报,主要财务指标:营收总额人民币102.924亿元(15.366亿美元),环比增长3.9%,创单季度新高。整车毛利率16.7%,较2022年 Q1 的18.1%有所下滑。归属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人民币27.45亿元(4.098亿美元),环比增长37.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储备人民币544亿元(81亿美元)。研发投入人民币21.495亿元(3.209亿美元)Q3 交付指引31000-33000辆。蔚来,前进四!在财报电话会问答中,李斌明确表示,有信心完成2022年 15 万辆的交付目标。他还说:毫无疑问,Q4 我们会有一个创纪录的交付,我相信我们每个月都会打破记录。情绪昂扬的豪言壮语放在一边,我们计算一下具体数字,就能更直观感受到李斌立的这个 flag 有多激进。根据财报 Q3 31000-33000 辆的交付指引,为了更容易直观理解,我取中间值32000辆作为 Q3 预估交付量。已知7月交付 10052 辆、8月交付 10677 辆,所以9月预估交付 11271 辆。叠加1-8月累计交付量后,预估1-9月累计交付 82827 辆。如果想要实现2022年15万辆交付目标,意味着10-12月要交付 67173 辆,月均交付 22391 辆。这是 Q2 交付量的2.6倍、Q3 交付量的2倍,是1-8月月均交付 8945 辆的2.5倍。李斌为什么有信心在 Q4 实现如此激进的交付增长?特别是在如今大环境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首先,订单不是问题。ET5 展现了极强的产品力,获得很好的舆论反馈和订单增长。李斌还特意在财报中强调了 ES7 订单增长:我们见证了 ES7 强劲的订单流入,并于8月开始批量交付。我们亦期待 ET5 于9月底开始量产及交付。基于极富竞争力的产品组合与优秀的品牌认知度,蔚来将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并在未来几个季度实现强劲增长。关于订单,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说:ES7、ET7 订单还是非常充足的。特别是 ES7 最近的表现超过我们的预期。总体上来讲,我们近期的主要问题还主要是供应链端的产能问题,我们整车的产能已经不是问题了。需求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其次,供应链的恢复和充分准备。9月多地疫情,肯定会对供应链有一定影响。但目前来看,因为3-5月上海疫情的经验教训,疫情对于汽车供应链的影响,和Q2比相对还是可控。大家都知道现在各方面限制因素都非常多,不是我们公司能控制的事情。但我想强调的是,过去几年,我们大概清楚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有更多的产出。总体来讲,我们对Q4产能情况,特别是供应链产能情况,有一定的可见度的,所以信心度还是有的。7-9月,一些一体压铸件良率对 Q3 交付量有一定影响。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良率,派了几十个工程师和很多同事,帮助他们提升良率。现在已经有一些显著改善。我们还引进了一些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总体上来说,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预计10月会得到比较根本的解决。综合来看,我们对于 Q4 的交付,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对于完成全年的交付目标,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也意味着 Q4 的供应链和整车生产的量压力会比较大一些。第三,产能爬坡节奏。从 Q3 开始我们进行了一些充分的准备。因为我们有两座工厂生产,新桥 F2 工厂从 Q3 一直在进行调试和大规模量产的准备,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它初期只生产 ET5 一款产品,生产的复杂性相对来说会低很多。毫无疑问,Q4 我们会有一个创纪录的交付,我相信我们每个月都会打破记录。压力很大,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产品爬坡确实需要一个爬升的过程,特别是新产品的上市,前面会少一些,逐步会加速到稳定的一个水平。10月,ET5 开始爬坡。后面三个月肯定是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的。同时不管是 ET7、ES7 的产能情况,供应链产能的情况,也会大大地缓解。10-12月,每个月都会打破记录,是一个逐月上涨的关系。12月份毫无疑问会是最高峰。ET5 12月单月交付过万,我们各方面的准备都很充分,内部目标肯定比1万这个数字要高。多品牌的战略思考最近关于蔚来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讨论很多。李斌谈了蔚来为什么要做多品牌的战略思考。从这段分享里可以看出,除了目标大众主流市场的阿尔卑斯项目之外,蔚来还有更多想做的事情,但不会是按传统模式再做一个低价格区间的品牌,而是结合创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和个人消费者用车相关的服务。我们一直希望蔚来的产品和技术能让更多的人使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不同的价格区间,用户的需求和对品牌的不同认知、对品牌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对产品和技术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在积极的思考,如何让更多细分市场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智能电动汽车最新技术的好处,我们会积极进行这方面的规划。在过去几年我们认识到两件事情。如果想实现加快从油车向电车的转变,我们确实需要有更多的产品去服务更多更广泛的用户,用更多价格区间的产品去服务更广泛的用户。我们也看到了过去一年里面,中国市场的入门级、大众市场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增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包括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的,创新的机会。蔚来比较擅长把用户的利益、用户的体验和技术的创新进行结合,我们看到了一些这样的机会,进行了充分验证以后,我们认为有机会用一些更创新的,包括商业模式、技术方面的创新,去服务更广泛的用户。这是我们现在可以交流的一些思考。距离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近和多品牌相关的就是进入更多国家市场。ET7 已经发运欧洲,即将开启德国、芬兰、挪威等地的预订和交付。规模更大的美国市场如何进入?李斌谈了一些战略思考,可以看到蔚来在美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可能会与中国、欧洲不同,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走得更远。美国市场的准备很早就在思考,过去五年中一直在进行各方面充分的论中,什么样的产品模式,什么样的用户体验是有竞争力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17年开始我们就在研究这件事情。应该说现在越来越清晰,我们会按这个越来越清晰的计划在进行各方面的准备。美国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法规体系和中国、欧洲有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所以这件事情上,我们是长期的思考、周密的准备、保持耐心。但毫无疑问,肯定是离这个越来越近了。具体时间现在还太早去说。总体来说距离我们进入美国市场是越来越近了。以往在财报电话会中,对未来交付量预测一直比较谨慎的李斌,昨天晚上的坚定昂扬,让我有点出乎意料。我个人猜测,一方面,之前一直困扰的供应链问题解决了一些顽疾,F2 工厂的投产准备也比较顺利,所以更有信心。另一方面,NT2.0 平台产品推出后,一直没有给出明显的增量贡献。李斌也希望能够向外界传递对 NT2.0 车型和交付量的信心。昨晚财报电话会后,很多同学都看到了李斌对 ET5 单月交付破万的信心,其中不少人开始准备购买蔚来股票抄底。提醒大家一下。股票市场短期是一个投票机,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美联储缩表、加息等等,不一定直接对公司运营的一些指标做出及时反应。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哪怕是李斌信心满满的供应链、F2 工厂,都还只是充分的计划和准备。ET5 月交付量过万还没有成为事实。很多事情都会有出现意外的概率。投资还是要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投资原则,而不是根据简单预测进行投机。于欣烈2022.09.08本文不提供投资建议。未经授权,所有文章严禁转载。

2023-1-11 20:51

【参考 - 交付量分析】蔚小理10月交付量点评

你好,这篇是免费预览的2022年历史文章。综合数据10月交付量蔚来:10,059 辆理想:10,052 辆小鹏:5, 101 辆2022年1-10月交付量小鹏:103,654 辆理想:96,979 辆蔚来:92,493 辆品牌累计交付量蔚来:259,563 辆小鹏:243,147 辆理想:221,067 辆*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小鹏为估算数量。小鹏最近一次公布累计交付量:截至2022年7月,累计交付近220,000辆蔚来 NIONT 2.0 车型合计交付 6,894 辆ES7 2,814 辆ET7 3,050 辆ET5 1,030 辆NT 1.0 车型合计交付 3,165 辆10月是热门车型 ET5 第一个完整交付月,我之前想当然地预测蔚来10月交付量会创新高,像我这样想的人还挺多。昨天交付数据一发,我们都被打脸了。甚至7、8、9月实现连续增长后,10月交付量出现了环比下滑。朋友们,事实再次说明,预测不可靠。哪怕我之前的预测基于一个强有力的逻辑,但意外会发生。这是一个概率的世界,小概率事件会发生。英国首相上任45天会辞职,疫情会让工厂关门。斯坦福大学的 Scott Sagan 教授说过一句话: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始终在发生。所以当你想基于某个预测而有所行动时,记得概率和要承担的风险。我们说回蔚来。ET5 「产能地狱」?蔚来的确产能遭遇了意外。电动星球的蟹老板、36氪都说了,蔚来在合肥的两座工厂受疫情影响关停了几天。产线的反复启停,会对生产节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何况生产 ET5 的新工厂还在产能爬坡。但即便有这么多客观的困难,我还是情绪化地认为,整整一个月 ET5 只交付了1030辆,还是太少了。这种不够客观的感受,来自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理想常州工厂铁血表现的对比,来自之前对蔚来产能的担忧。ET5 之于蔚来的重要性,不止是销量数字,更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基础。李斌一直对外界说,蔚来还是家创业公司。这并不是客套,而是实际情况。蔚来需要牢牢抓住「换道先跑」获得的关键机会窗口,在「泥泞的长跑赛道」中跑得足够快才能成功。不论产品口碑多出圈,手握订单多少,交付量才是实实在在的兑现结果。特别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我并没有否认蔚来面临着巨大的客观困难。但市场只看结果,不会因为你遇到困难就等你一会儿。合作制作的模式,客观上有利于蔚来打造一个强悍、不那么「Life Style 和愉悦」的生产制造体系。期待看到一个更强悍铁血的合肥先进制造基地和 Neo Park,迅速爬出 ET5 「产能地狱」。NT 2.0 稳步提升10月交付量虽然环比下滑,但其中也能看到一些好的变化 —— NT 2.0 车型的交付量和占比都在稳步提高。这点 9月交付量点评文章 里就提到过。10月 NT 2.0 的占比历史首次超过一半,高达68.5%。目前交付的 NT 2.0 车型主要都是 ES7、ET7 这样的高价格区间产品,也能看到用户对 NT 2.0 车型的接受程度。在蔚来的商业模式下,NT 2.0 车型交付量提高,既能带来更大的规模效应,也能带来更大的网络效应。NIO 10月变动蔚来服务体系蔚来用户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10月31日)蔚来中心 88 家蔚来空间 324 家蔚来服务中心 72 家授权服务中心 181 家蔚来交付中心 50 家蔚来二手车体验店 3 家蔚来充换电补能网络(截至2022年10月31日)换电站 1,194 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 323 座超充站 1,095 座超充桩 5,717 根目的地充电站 946 座目的地充电桩 6,030根第三方充电桩接入 590,000+根小鹏 XPEV其中:G9 623 辆P7 2,104 辆P5 1,665 辆G3i 709 辆10月小鹏的交付量继续下滑,批评的声音也有很多,小鹏也做了很多调整,不论是 G9 的 SKU 精简,还是组织架构调整。我对小鹏没有太多的评论,因为一直以来蔚小理中我最不了解、最看不懂的就是小鹏。围绕用户需求组织技术毫无疑问,在语音操控、智能驾驶方面,小鹏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但我认为,任何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要围绕用户需求组织技术,用技术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而一家初创公司、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而是先集中满足某一类人的某些需求。做某一个小池塘里最大的鱼,然后进入更多的池塘。这跟做不做定位没有关系,而是既然要先满足某一类需求,就要知道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小鹏的交付量到没到底我不能预测,好消息是 G9 开始交付,坏消息是 P7 有点扛不住了。P7 一直是小鹏交付量的基石,小鹏应该竭尽所能尽快推出改款版本的 P7。我认为优先级甚至高过 G9。XNGP最近的小鹏1024活动,小鹏公布了智能辅助驾驶产品 XNGP 的功能发布时间表。能够实现的功能的确很强,发布时间也很快,让人印象很深刻。XNGP 一大亮点就是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网友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有轨电车」,是指那些依赖于高精地图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比如我的蔚来 ES6 上的 NOP。高精地图的制作成本比较高,覆盖范围现在比较有限,在一些地区还有使用限制。比如我在北京五环内都无法使用 NOP,所以 NOP 这功能对我来说基本等于没有一样。而 XNGP 可以实现无高精地图区域的导航辅助驾驶:全国都能用:无需高精地图,全部路段都可以使用。全程都能用:从车位到车位,体验不中断,无缝连接高速、城市、停车场等各种场景。根据 XNGP 功能发布时间表,明年下半年 G9 Max 上就能使用大部分功能了。2022年,交付即有高速 NGP、记忆泊车、LCC、智能泊车等功能。2023上半年,城市 NGP 发布,支持广州、深圳和上海。全国范围(所有无图城市)开放识别红绿灯并直行通过路口能力2023下半年,大部分无图城市开放变道、超车、左右转能力。2024年,全场景打通,实现点到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能力。不过短期内小鹏还不能指望 XNGP 能带来多少新用户。改款版 P7 快些来吧。XPEV 10月变动理想 Li理想官方没有公布10月 L9 和 ONE 的具体交付量。因为9月交付量官方公布了 L9、ONE 的具体数据,所以我认为这样前后不一致的做法不好。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具体是什么,但这会引发「L9 10月交付量没有过万吧」之类的猜测。基于这些猜测,进而「遮遮掩掩的行为」会影响理想的品牌形象。10月理想的交付量中规中矩,据说为 L8 投产进行了产线改造,并生产了一批 L8 试驾车,牺牲了一些 L9 的产能。如果属实,L9 的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还是很厉害的。官方公布的 L8 试驾信息也部分支撑了这种说法:「2022年11月5日至11月15日,理想 L8 试驾车将陆续抵达理想汽车278家零售中心,覆盖全国119个城市。」11月 L8 即将开始交付,李想对2022年最后2个月,发表了乐观预计,让我们等待结果。理想 L8 即将开始交付,十月的大量生产相关准备也是为了理想L8而展开的,确保每个城市有足够多的展车和试驾车。理想 L9 和理想 L8 共同满足30-50万价位的家庭用户的需求!我们争取2022年内实现单月收入过百亿。两款产品同时交付的时刻,也是时候该和连续七年的亏损经营说再见了。理想的话题效应过去一段时间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一个感觉不一定对:现在理想 L9/L8 已经取代特斯拉 Model 3/Y,成为社交媒体综合流量最高的汽车产品。 ​​​​和蔚来、小鹏相比,理想的新闻显得非常少。但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大量用户在分享、谈论/争论 L9/L8 的设计、配置、功能、用车经验,特别是很多粉丝数量非常多的 KOL 在持续分享体验,和质疑者对线。这种社交媒体话题势能,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 KOL 成为理想用户,很像当年 Model 3/Y 话题效应。LI 10月变动理想服务体系理想汽车用户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10月31日)零售中心 274家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 317家于欣烈2022.11.02本文不提供投资建议。未经授权,所有文章严禁转载。

2023-1-11 20:39

【参考 - 产品战略】为什么李想突然在微博评论区「发布」理想 L8

你好,这篇是免费预览的2022年历史文章。昨晚9点多,李想在一条微博下面连续发了3条评论,公布 L8 将会有4款车型配置,并具体解释了几款配置的区别。四舍五入算是把 L8 提前发布了。😂李想关于 L8 车型的三条评论:6座和5座 VIP 都可以选择 Pro 和 Max,Pro 车型对应 AD Pro 和 SS Pro 的组合,Max 车型 AD Max 和 SS Max 的组合。 AD Max 是双 Orin X + 激光雷达 + 全套安全冗余。 AD Pro 是一款高性能全新 AD 芯片的全球首发,性价比极高。两个车型总共四个配置,4个 SKU。四倍于 ONE 的压强攻打中大型 SUV 的市场。没有大溜背,5座VIP版的车身比例比较像添越。产品配置的新逻辑像特斯拉、蔚来等电动汽车品牌,一款车型的配置划分,会以电池容量(续航里程)、电机的区别为主要划分标准。比如特斯拉会按前后双电机或后驱单电机,蔚来会按75 kWh 电池或100 kWh 电池等等。换句话说,特斯拉、蔚来等电动汽车品牌会按电驱动系统的区别来划分配置。而传统汽车很多也是按发动机排量、四驱这样的动力系统,作为划分主要配置。李想则使用了一个全新的配置划分标准。自动驾驶系统(AD)和智能空间(SS)的性能,为 L8 划分配置的主要标准。另一个划分标准,就是用户购车常看的座位数。AD+SS 根据芯片算力、传感器性能、屏幕的数量或性能,分为 Max 和 Pro 高低两个配置,分别和五座、六座组合。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现售这款 L9 的全名其实是 L9 Max。因为理论上,等到李想说的那款全新芯片发布后,还可以有一款 L9 Pro。Max、Pro 的用法当然会让人想起苹果的 iPhone。李想也一直在采访时表达了对苹果产品配置的欣赏和尊敬。虽然李想把 AD 和 SS 配置模块拆开,各自独立命名,但其实在 L8 的车型配置上,AD 和 SS 是锁死的搭配,不能完全自由组合,也就不会出现 AD Pro + SS Max 这样的配置。在这点上和 iPhone 的产品配置划分有很大区别。但我换了一个角度来看,把车的座位数和 iPhone 的屏幕尺寸都理解为用户实际使用中的可得面积,而车的自动驾驶+智能空间和 iPhone 的芯片都理解为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就可以看到 L8 和 iPhone 的一些共通之处。市场扩张与理想 ONE、L9 一直坚持的六座版不同,L8 将推出五座版。这不仅是座位数的不同,而意味着理想要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和之前一直主攻并大力宣传的奶爸车区别很大的市场。李想在微博评论中特意提到了五座 VIP 版,这个很传统命名的方式,一度误导了我,以为 L8 还会推出一个 VIP 版。后来才明白,原来五座就是 VIP 版,对应的六座就是奶爸版。李想在描述 L8 五座版时,特意强调了车身比例和宾利添越类似,延续了 L9 500万以内最好 SUV 的传播方法。很明显,理想要追求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销量。李想「四倍于 ONE 的压强攻打中大型 SUV 的市场」的说法,类似于华为「力出一孔」的理念。但较真儿一点来看,理想的产品虽然多了,但因为进入了新的细分市场,对应的市场面积也变大,产生的效果要比4倍压强低一些。因为 L8 的具体产品配置还没有公布,现在还不知道 L8 五座版用什么满足这部分用户群体的需求。所以理想能不能市场扩张成功,还要拭目以待。Why李想为什么急着公布一款还未发布的新车型这么多的信息?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只是揣测。因为昨天是8月31日,今天理想将会公布8月交付量。因为受到持币观望 L8、市场竞争、L9 虹吸效应等因素影响,8月 ONE 的交付量降幅会很大。而8月最后一天才开始交付的 L9 贡献不会太大。所以,理想8月的交付量数字会非常不好看。很多对理想未来发展的质疑、担心,都会由此产生。李想微博评论区「发布」L8 最大的影响,是帮助人们对理想的发展更有信心,不会因为8月交付量的低迷而过度担心。我其实更心(dan)疼(xin)小鹏 G9。于欣烈2022.09.01本文不提供投资建议。未经授权,所有文章严禁转载。

2023-1-11 20:24

【参考 - 品牌战略】与特斯拉商业模式不同,蔚来应该做多品牌

你好,这篇是免费预览的2022年历史文章。昨天36氪发表了一篇独家《蔚来计划推出第三品牌,价格或下探至10万元》,随后新出行的跟进报道表示,新品牌内部代号或将命名为“萤火虫计划”。没想到引发不小争议,一个主流观点:蔚来应在现有品牌下推出30万价格以下车型,而不应推出新品牌。因为特斯拉、BBA 都是自上而下这样做的。特别是同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的特斯拉,在百万人民币级别的 Model S/X 之后,推出 20多万起的 Model 3/Y,销量火爆、公司盈利。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说,对,这是我说的。不论是推出新品牌,还是沿用蔚来品牌,核心想解决的问题,是希望用更低价格的车型,获得更大规模的销量,从而让企业经营更好。所以不论是否支撑用新品牌,我们的讨论都是希望蔚来能越来越好。一个判断的关键是,蔚来的商业模式和特斯拉等其他汽车公司有本质区别。图片来源:微博@不是郑小康特斯拉是一家流量型企业,反映在商业模式上,是以扩大销量为目标,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电动汽车,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其他汽车公司基本上也都是以销量为目的。蔚来是一家用户型企业,反映在商业模式上,要打造一个以车为起点的生活方式社区。蔚来为用户提供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用户买到的包括车,但不止于车。这两类模式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公司的使命和商业经营的区别。蔚来给用户提供的是一辆使用前沿技术、有设计感、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以及车以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省心无忧的售后/补能服务、线下俱乐部 NIO House、NIO App 里的社区、社团活动、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产品 NIO Life,还有运动、露营、旅游、公益等日常的线下活动。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 NIO App 上直接和 CEO 李斌、总裁秦力洪等高管吐槽、反映问题,感受到蔚来的重视和尊重。所以蔚来用户整体上来看,对价格不太敏感、更重视体验和感受,认可车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些朋友可能并不认可蔚来的商业模式,我们暂不具体讨论它的合理性、可持续性等等争议。它支撑蔚来已经卖出了近23万辆平均售价40+万的电动汽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更低价格区间的目标人群,可能对价格的敏感度,对服务和体验价值的认可,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会有不同。这对特斯拉来说不是问题,它的优先级是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购车。但对蔚来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偏好区别很大的人群,混合在一个社区,会引发冲突,至少玩儿不到一块。这很不适合一个社区的持续发展。那就不如干脆做两个社区好了,大家各玩儿各的、各取所需。建立一个新品牌,对蔚来而言,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用户社区。而打造用户社区的能力,蔚来已经掌握。它可以复用这个能力,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打造专有的社区。区别只是其中的规则和偏好,这也是一种规模效应。不同价格区间的用户人群没有高下之分,只是需求有所不同。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商业逻辑,这个价格区隔应该定在30万、25万还是20万、应该做几个社区,属于具体工作,蔚来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新品牌仍会像蔚来品牌一样,是一个聚合新理念的用户社区,而不是一个销量驱动的品牌。用不同品牌吸引不同价格区间的用户,应该不是蔚来今天临时打补丁的想法。蔚来创建之初,就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长安蔚来、广汽蔚来。只不过2019年的自身状况让蔚来无暇他顾,外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如今,蔚来决定用内部第二品牌的形式来扩大规模。关于在现有品牌下推低价车型,我觉得还有一个细节问题。特斯拉、BBA 的方式都是靠推出更小尺寸的车型,进入更低的价格区间。像 Model 3、宝马1系、奔驰 A Class 等。但今天的市场环境,小型车市场规模有限,并且逐年萎缩。蔚来已经推出 ET5 这个尺寸的车型,进入更低的价格区间、获得更大的销量,不应该被小型车这个产品类型所限制。如果蔚来品牌下推出和现有产品线同尺寸、更低价格的车型,相当于变相降价,这对现有23万老车主的影响会很大。作为用户企业,蔚来也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把车型尺寸、价格区间、品牌三个因素解耦,用新品牌推出新车型进入新的价格区间,是一个更适合蔚来的选择。P.S. 这两天看到一些评论,纠正个误解吧。不论「阿尔卑斯」还是未经证实的「萤火虫」,都是项目代号,而不是品牌的名称。一些针对字眼的吐槽大可不必。于欣烈2022.08.02本文不提供投资建议。未经授权,所有文章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