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心理自媒体创作手册
📕心理自媒体创作手册

📕心理自媒体创作手册

@黎恩Lien

黎恩Lien|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
双非考研一战成硕上岸北师大心理系(396分)
校招斩获百度、美团、B站等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Offer(年薪38w)

🏆成果
转行心理咨询9个月,收入2w+实现旅居梦想
转行心理咨询12个月,收入4w+注册心理创业公司

👨目标人群
自媒体获客,拒绝暴力抽成
不违背伦理在网络得体表达
想做心理IP,但定位不明确

🌟你将获得
心理创业的经验与复盘
从0起号需要的知识与方法

💰原价298元,限时218元买断,更新完恢复原价,满125人涨至238元
订阅107
文章22
最后更新:2024-1-14 20:11
查看 【📕心理自媒体创作手册】 详情查看 【黎恩Lien】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3-12-27 3:18

09-从0到1转行心理咨询1️⃣|转行成本估算

在我的认知理解中,心理咨询师从业至少需要具备以下5个条件:1⃣️伦理守则、精神卫生法相关规定的基本认识2⃣️心理学相关的学历背景(非心理学专业则需要掌握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基础)3⃣️心理咨询相关的执业资质,资格证书(国家三级、二级证书,卫健委心理治疗师,CPS注册心理师,初级、中级社工证等)4⃣️某一个咨询取向的长期系统培训(CBT、心理动力、家庭治疗、后现代等)5⃣️一定的咨询个案经验和督导时长以学历教育或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转行成为CPS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助理心理师为例。需要投入巨大的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不要以为花2-3k考个证书📄就能出来执业和赚钱,即使有系统受训、专业督导、个案经验成为了心理咨询师,只是说明具备了专业能力,但不保证一定能接到个案。前2-3年收入也是入不敷出,挂靠平台、机构还会被抽成,许多咨询师在头一年就没法支撑下去。我才转行还不到一年,系统培训,督导,个人体验等等费用,已经花了有8w+了。1⃣️学历教育路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心理咨询MAP,毕业后可直接申请注册心理师/助理心理师⏰时间成本:2-3年(目前咨询MAP好像均改为3年制)💰资金投入:10.8w-19.9w2⃣️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专业路线成为注册心理师的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受督导下完成250小时心理咨询实践2.个体督导50小时以上,提交同一个案连续8次的督导记录3.团体督导50小时以上,团体督导中个案汇报达5小时以上⏰时间成本:2-3年以上💰资金投入:10w-20w个体督导价格区间400-800元及以上,50次*600元=3W团体督导价格区间150-250元及以上,50次*200元=1W咨询取向长程培训2-4W咨询时长实习项目(机构/医院/学校)4w-12w

2023-10-28 17:2

04-当心理咨询师掌握商业思维和用户视角,将会有多恐怖?

心理咨询师执业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下列至暗时刻或被诟病的体验:1⃣️入不敷出认为心理咨询市场很糟糕,纷纷劝退其他想入行的人。投入了大量时间(1-3年以上)和资金(10-20w以上)用于学习心理咨询,为了获得个案经验在机构倒贴工作,执业好几年都没法达到收支平衡。2⃣️不讲人话在自媒体更新了100多篇心理科普,尽心尽力整理了很多专业知识。但粉丝数50个都不到,评论互动也寥寥无几。殊不知用户是来解决困扰的,不是来上学的。3⃣️抵触宣传认为心理咨询是节制的,不应该刻意宣传。来访者应该自己找上门,擦亮眼睛鉴别好的咨询师。看不起那些大刀阔斧的江湖派,而自己却总是畏手畏脚,在网上说句公道话,都怕违反伦理被老师找来谈话。最终不专业的三流咨询师漠视伦理,赚个盆盆满满,专业咨询师吃不饱饭被迫退出行业。从传播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咨询师大可以放手多做心理科普或者开展对用户有帮助的活动(工作坊、读书会、心理沙龙或公益活动)去接近用户,因为我们比外行更专业。如果我们不去做的话,并不代表用户的需求就不存在了,用户仍会寻找其他方式去满足他们的期待。“不讲人话”对应缺乏的是用户视角,咨询师往往考虑自己的专业视角,但经常忽略来访者的对专业知识的可接受的程度。咨询师觉得来访者不懂心理咨询,来访者觉得咨询师不懂自己。最终鸡同鸭讲,不欢而散。“抵制宣传”对应缺乏的是商业思维,咨询师在学历教育、培训督导中更多培养的是科研的临床实践的技能,而对于如何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和宣传获客却一无所知,被迫依靠机构平台分配的来访,在暴力抽成之下苦不堪言。商业思维➕用户视角,也许可以协助你摆脱“入不敷出”的现状。如果你拥有用户视角,你将可以对来访者的动机需要、认知特点、受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类出他们的专属用户画像,为心理咨询服务和自媒体账号定位提供更精准、具体的、客观的战略方向。例如:1.根据来访者的需求定制专业服务,例如关于情绪困扰的议题,我们有什么专长和优势,我们有什么契合的治疗计划,进行多少节咨询可以达到预计的效果,心理咨询与别的助人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劣等等...2.根据来访者的认知特点调整沟通方式,来访者是怎么看待心理咨询的,我们怎么样可以更加根据对方的认知接地气地沟通,让他们明白心理咨询的价值。多举例些老百姓一下子能听得懂的例子。3.根据为目标来访者制定心理科普,根据自己擅长领域找到对应的目标用户,例如我比较擅长抑郁焦虑、自卑讨好的议题,我可以专门更新一些关于抑郁焦虑相关的CBT自助手册,或者关于自卑讨好如何形成与克服的干货知识等等,让用户感知到我在个领域上是专业的、胜任的,他们自然就回来找我们咨询。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咨询师恨不得简历介绍里里把各种议题都写成擅长,反而会人觉得靠不住,抓不住重点。*在专栏的付费内容我会详细介绍培养「用户视角」的方法,我硕士在读期间有幸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与网易游戏、杜比实验室、唐硕咨询等等知名企业合作的用户研究校企项目,积累许多科学实用、简便有效的用户研究的方法论。如果你拥有商业思维,你将可以在心理咨询作为「产品服务」的视角看待,如何让「产品服务」卖的更好,影响范围涉及更广,以解决”入不敷出“的困境。并且根据用户研究的数据反馈对「产品服务」不断迭代、升级,为营收带来更进一步的增长与突破。例如:1.OKR目标,根据现状和资源制定挑战目标,将目标拆解成具体的步骤与方式。2.评估ROI,根据效益分析来决定那些项目值得做,哪些不应该浪费时间。3.快速迭代,根据工作经验与内容数据的反馈不断优化迭代产品服务。4.数据驱动,分析自媒体的内容数据;对咨询服务的效果数据可视化。5.竞品分析,对不同的心理自媒体账号或心理咨询师定位进行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6.服务产品化,将心理咨询服务产品化,例如数字疗法、训练营、自助手册、课程开发、团体带领等等6.等等。。。(大饼先画到这里*在专栏的付费内容我会详细介绍从互联网大厂中学到「商业思维」是如何帮助我9个月的时间从入不敷出➡️收支平衡,实现心理师转型、突破月入过万、开启旅居生活等等...在校园招聘中我斩获了百度、美团、B站等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Offer,其中还包含SP Offer,在互联网从业的2年时间里,我学会了非常高效的工作方式,也将分享与你。---这是最后一篇专栏的免费阅读内容了,下一篇要开始付费了!

2023-10-20 23:7

03-面对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心理人可以做些什么?

心理行业出现了一种非常魔幻的困境,来访者和咨询师明明很需要彼此,但是两者却像是隔了座山。来访者找不到专业咨询师而在发愁,搞不好还会碰到无良机构掏空钱包。而专业咨询师因为找不到来访而发愁,甚至因为入不敷出而退出行业。坦白地说,目前心理行业的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心理行业的份额其实很大,只不过是很多不专业的人在吃蛋糕,专业的人赚不到钱,但这不代表心理行业没有需求。专业的咨询师受训2-4年以上,花了十几万出来100-200元收费都招不到人,有时候还要倒贴。而江湖神棍(例如身心灵、玄学领域中的骗子)培训几个月出来一小时能收1-2k,动不动一个月赚个好几万,甚至十几万也不在少数。例如:1.短视频上很多打着“挽回分手对象只需要2万”的情感大师,经常自称心理咨询师。2.伪造硕士学历的江湖神棍,利用大众的刻板印象打压、贬低心理咨询的作用,通过颠倒黑白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告诉用户自己才是治疗原生家庭的专家。3.自称从事教育行业40年的青少年教育专家,专治孩子厌学、抑郁症等问题,让孩子抑郁症不要吃药,说孩子不会得抑郁症,医院都是骗子,让家长给孩子把药换成保健品。每次刷到这样的内容,我都会感到很愤怒,愤怒背后是沉重无力感,作为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总想要去做些什么。如果一个行业本着助人善行,提供专业服务都赚不到钱,那这个行业注定等着完蛋,其他鱼龙混杂的人都来分蛋糕,这不管是对咨询师还是来访者来说都是件很糟糕的事情。--指责无知的群众;抱怨无为的政策;嘲笑无能的同侪;声讨无良的骗子;这些行为对于心理行业的发展无法提供实际性的价值--心理行业需要的是“传播”,更多的专业的人站出来做科普推广,提高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才能启动正向的推动作用。最终使得“劣币驱逐良币”转化为“良币驱逐劣币”。

2023-10-20 22:59

02-心理行业真实市场现状|自媒体执业是最终归宿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收集了18-22年的心理行业报告以及我了解到的行业信息进行整理。我将从心理行业市场、心理咨询师收入、自媒体执业进行阐述。1-心理行业市场a.国家对心理健康的政策支持国家卫健委颁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21年底前,试点区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需要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全国各地医保局颁布“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目前北京、广东省、江苏省已经开始实行。b.心理行业规模与资本入局规模方面,全国心理咨询的相关机构累计已超过10万家,每年平均的增速在40%以上。融资方面,心理行业的投资呈现上涨趋势,近年来融资从百万级提升为亿级。例如:Knowyourself在2021.5的融资达到千万级美元;简单心理在2022.3的融资达到一亿人民币。不管是传统的心理行业融资提升,还是近几年心理数字医疗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资本对于心理行业前景持有乐观态度。c.学校、机构、平台纷纷投身开设咨询师培训项目心理院校方面,近几年来,有陆续有更多的高校(同济、华师等)在开设临床与心理咨询MAP项目;北师大咨询MAP不断扩招,招生计划从40人至120人,分珠海、北京校区进行培养;华东师范咨询MAP涨价至24w...心理机构方面,例如东方明jian、四川he光、na本等等,正在推出心理咨询实习与督导项目,有些培训项目针对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师的申请流程设计。心理平台方面,以jiandan心理、yi心理、wu志hong心理等等为例,以提供入驻平台的执业为名义,在开设众多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心理咨询师的数量还会持续增加,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会变得至关重要。2-心理咨询师收入a.整体来看,50%的咨询师年收入低于5万,仅10%的咨询师年收入超过30万。b.100小时以内咨询师月收入:收入2k以下占85%c.100-1000小时咨询师月收入:仅有少数咨询师(10%)收入在1w以上,70%咨询师收入在5k以下,其余20%的咨询师收入在5-10k。2.1-传统心理咨询师全职、兼职收入情况a.企业EAP驻场咨询师:100-300元(大部分100-200元/节,300元很少见)b.学校心理咨询中心:50-200元(大部分都是50-100元/节,200元很少见)c.机构平台入驻咨询师:根据咨询定价抽成,一般在40-70%不等。d.医院全职心理治疗师:仅少数心理治疗师(11.1%)收入在1w以上,大部分心理治疗师(73.3%)收入在8k以下。其中4k-6k占32.2%;6k-8k占23.9%;8-10k占15.6%。*数据引用:小红书博主@咨询师潘潘,在收集了不同医院180位心理治疗师收入情况。2.2-案例假设假设咨询师每个月在机构平台以200元价格工作了50小时,获得10000元。经过机构平台抽成40-70%结算后,收入到手4000-7000元,一般还需咨询师自行交税,在收入基础上扣除的5-7%税率。即使4000-7000元收入折算后的实际收入为3760-6580元。通常咨询师获得的收入并不是可支配收入,还会花费资金进行个人体验,专业督导,参加培训等等。例如个人体验500元,专业督导500元,即使在不参加培训的情况一个月也至少花费4000元。代表着咨询师需要倒贴240元,或者剩下2580元来解决生活问题(房租、伙食以及其余支出)。如果从兼职赚外快的角度来看,当服务员、跑滴滴、送快递等工作达到3760-6580元的工资并不难,反而还更轻松。这意味着“定价500的咨询师,一顿操作猛如虎,到手只有250。”据我说了解500元的定价对于大众用户消费来讲已经算高了。因为近几年环境形势不好,我所认识的很多个案经验在2000-5000小时的咨询师从原定价的700-1000元降价为500-600元区间。依赖于平台做心理咨询是吃力不讨好的,脱离平台是最终归宿。3-自媒体执业先说结论无论传统执业还是自媒体执业,如果咨询师只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网络传媒、商业、市场、宣传、个人IP等等要素不闻不问,无异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因为提供咨询服务本身是极易被其他同行所取代的。在我曾经任职的互联网行业里,盛行着弱肉强食的规则。如果一辈子都只会做执行层(打工),那么永远都没法成为管理层(老板)。当更具性价比的新人出现,他们执行更好,更省钱省力,那就意味着老人即将收拾包袱走人了(被优化、淘汰)。3.1-传统执业与自媒体的案例假设以入行心理咨询1-2年的新手咨询师,月收入想要达到1万元为例,入行1-2年的新手咨询师,咨询时数在200-600小时以内,咨询收费区间在200-400元。如果走传统执业路线新手咨询师需要在企业EAP或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以100-200元/小时的工资工作至少50-100小时;或者在机构以300元定价收费,抽成50%为条件,则一个月至少工作完成67小时的个案。这意味每周需要完成工作15-20节咨询才有可能达到,但很遗憾的是分配到15-20节咨询个案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成熟咨询师的工作强度。所以想要通过传统执业达到月入过万,至少需要2-4年或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达到。如果走自媒体执业路线没有抽成的影响下想要达到月入过万的话,如果咨询定价300元,那只需要一个月完成32小时的个案,每周只需工作8小时就够了。以我个人为例,转行以来的10个月时间里,我的付费个案一直维持在每周8-12节左右,近三个月的咨询的平均月收入维持在8-12k,峰值能达到15k。截止23年10月份,我小红书账号粉丝量是2700。我的粉丝数量在1000左右时候已经不缺乏个案了,而涨粉到1000我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花费1-2年时间将自媒体达到1000-2000数量,我认为一点都不难,如果掌握正确的自媒体创作方法,向用户宣传自己的价值,可能2-3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做到了。我认为,投入部分时间花在自媒体获客,最终赚钱效率是会更高的。在接下来的付费专栏里,我将分享我的成功案例,自媒体创作、个人执业的心得体会。以及哪些知识和方法促进我做到了这些成果。自媒体运营和互联网思维,往往是心理咨询师所缺乏的。而我从互联网辞职到心理赛道创业的独特经历,恰好使我具备心理咨询与互联网的经验背景,并将两者整合为强大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一路上披荆斩棘。

2023-10-18 18:8

01-为什么我建议心理咨询师做自媒体?

1⃣️拒绝平台暴力抽成许多咨询师入不敷是因为挂靠在平台上被抽成太多,通常高达50-80%。首先是抽成,这意味着标价1000元一节的心理咨询服务,咨询师到手却只有200-300元。其次,咨询如果出现任何纠纷或者恶意举报咨询师都显得非常弱势,不具备任何保障。因为在平台里咨询师发生任何纠纷,都需要咨询师自己负责,而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好不容易入驻平台,一旦出现纠纷还会面临除名的风险。这和国外心理咨询平台很不一样的,国内只管抽成,而国外平台机构虽抽成,但是咨询过程发生的纠纷都会有对应保险公司、危机干预、医疗机构转介人员出面处理,咨询师除了工作以外其他事情都不需要管。如果心理咨询师拥有自己的流量稳定获客,将不会被抽成。2⃣️自媒体招募的来访更匹配自媒体招募的来访同质性和匹配度往往更高,不容易脱落。因为来访是被自媒体内容和咨询师形象吸引而来的。一般情况下,来访也不会轻易地在网上寻找咨询师,大多数会倾向于去医院或者机构平台寻求心理咨询帮助。除非来访认为你所呈现的内容足够专业,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对应问题。以我自己为例,我所招募的来访的用户画像和我的人设定位高度重合。70-80%的来访者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有不错的工作背景(互联网从业者居多),并且认知水平和功能都比较好,很适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咨询。以及我身边好几个在自媒体执业的咨询师也表示自媒体招募的来访要比在机构里接待的要更匹配,脱落率更低。我试着去解释这一个现象,通常咨询师给来访呈现的信息只有简历上的学历、受训背景和咨询经验。但仅凭简历介绍的话,其实很难了解一位咨询师是否适合自己。而大部分咨询师的简历也是千篇一律,再加上用户也看不懂专业的内容。如果我作为用户的话,我会从咨询师所写的自媒体内容和擅长领域以及咨询师给我的直观感觉进行筛选。3⃣️自媒体心理IP是未来的市场弗洛伊德的年代里没有互联网和丰富的电子媒介,所以过去对心理咨询的规定和设置都是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更新迭代。很多咨询师会抱有一种学院派的成见,即“我不能在社交媒体发声,自我暴露会影响来访者的福祉。”而我的观点认为,在遵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咨询师是可以推广心理科普,提供规范的专业服务的。传统的心理咨询师执业之路,都是在心理机构、医院、EAP、学校中执业和发展,因为心理咨询的早期时代,并没有这么多的传播手段。咨询师在没有建立好专业口碑和充足客源之前,无法脱离平台生存。除非积累足够的咨询和行业经验后,咨询师才能个人执业,但这也需要花费、积累至少3-4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得到。互联网在飞速发展,加上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媒体和各类电子媒介,已然成为了日常生活里最常见和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了。由于疫情封控的影响,很多的心理机构和心理咨询不能在线下正常开展工作,而逐渐发展线上咨询的形式。对于用户而言,大家对线上心理咨询的接受态度也变得更开放和接纳。在当今时代,咨询师可以在自媒体宣传专业服务并且获得信赖的客户。通过自媒体途径招募的来访,不仅可以咨询费用100%到手,随着自媒体账号持续运营也会不断增值、扩大影响力。以我自己为例,我目前从互联网转行心理咨询师的10个月中,咨询时数积累了500小时,一年不到就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每周个案在15节左右,咨询月收入在10-15k区间范围。根据18年心理咨询行业人群的数据显示,如果我与“100-1000小时”阶段范围的咨询师比较的话,我已经超越了91%的同行(月收入1w以上的咨询师仅不到9%,如果没有自媒体的加持,我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