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手把手带你写SOP
手把手带你写SOP

手把手带你写SOP

@乌素淖尔

👩🏻乌素,课程制作人,《新媒体数据分析》作者

🚀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不断用「更聪明的方式」

🎁你将收获:
1.一份说人话的sop写作方法
2.不低于10个sop真实案例
3.涉及写文案、做直播等多个业务场景的实操思路

💰限时108元买断,满700人涨价至128元

其他专栏:
「乌素的进化论」https://xiaobot.net/p/wusu2023
「小红书冷启动SOP」https://xiaobot.net/p/course
订阅666
文章23
最后更新:2023-11-29 13:20
查看 【手把手带你写SOP】 详情查看 【乌素淖尔】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10-9 7:32

13管理SOP:招聘流程优化实例

之前有段时间大量面试、招人,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在招聘上也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痛点: 什么候选人质量不高啦……什么临近入职放鸽子啦……收到大量不匹配的简历啦……更普遍的是收不到简历啦…… 但这些问题在我眼里,现在都是有解决方案的!没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如果你最近也遇到了【招人难】的问题,相信这篇文章或多或少会对你有所启发~ 回顾我自己之前的招人状态,真的很头疼了,刚刚说的那些问题全都遇到过,4月底的时候盘了下部门情况,发现有4个不同的HeadCount都需要招人,且一个比一个紧迫…… 不过,通过我的努力(平均一周8场面试,几十封简历),在一个月内,这四个岗位都有候选人成功入职,并且我还在此过程中沉淀了一套可复用的招聘经验~ 话不多说,一起来康康吧~  1、用「运营思维」搞定招聘? 先说下背景,因为我们属于业务部门,招聘的流程一般是先由HR进行简历初筛,我看下简历是否需要安排面试,初面完成后再给到老板去复试。如果HR跟你反映简历量不够,其实是需要业务部门的leader参与优化,而不是光顾着给人家HR施加压力。 同时,一个扎心的事实就是:如果你对候选人很满意,但对方却没接offer,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初面的面试官没有hold住对方,被“反向筛选”了…… 所以,我认为要提升招聘效率,我们主要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吸引潜在候选人。 这里主要有4个环节:  ① 制定候选人画像 这一步非常重要,对于自己想要招什么样的人,描述越具体越好,这样一方面能够便于HR在简历初筛时把关,另一方面也是倒逼你把接下来的业务重点思考清楚,毕竟“优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不同场景下的定义也不同,相比于找到优秀的人,我们更应该是去找到“合适”的人。 我们目前的候选人画像包括了3个模块,分别是必选项、加分项和减分项,里面每一条描述都会具体到评判标准。 比如我们必选项里有一条“逻辑梳理能力强,表达能力强,可推动课程项目落地”,对应了3条评判标准: a.在介绍项目时条理清晰有重点b.能够理解清楚面试官提问给出有效回答c.笔试题书面表达没有低级语病 必选项和加分项一般3、4条左右就可以了,太多的话其实反而可能是你没想清楚,并且这几条里面是有优先级的,因为每一条都满足的人实在是很难找了…  ② JD点击率 JD就是岗位描述,也就是挂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岗位,如果你总是收不到简历,可以跟HR沟通下看看是不是根本就没什么人看到JD。 JD点击率不高的话,通常是岗位title的问题,比如我之前招聘的岗位是“课程产品经理”,收到的简历量简直少得可怜,并且80%都是想做产品经理的,估计是海投的时候顺便投了一下……虽然我很喜欢这个岗位名字,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低头,做了title的优化。 优化的思路参考了SEO优化,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放在title里加上搜索热词,比如我参考我司热门岗位,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类似岗位的title,把课程岗位改成了“付费内容运营”,简历提升量非常明显,质量也高了很多~原来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收到能面试的简历,后来每天都能收到5封以上高质量简历! 另外我会建议HR用不同的两个title挂同一份岗位,看哪个点击率更高,对此我同事发来了敬(xin)佩(teng)的表情:没想到你招个人这么难,还要做ABtest……  ③ JD投递转化率 title改好,目标用户就会放大很多,但这些人看了具体的岗位描述,不一定就会投简历,所以,我们改完title别忘了也优化下对应的职责描述,别做文不对题的“标题党”。 这部分的优化,其实和你的候选人画像息息相关,画像很明确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描述得清晰具体有吸引力。  ④ 简历初筛通过率 如果公司里是由HR做简历初筛的话,要多多跟HR沟通简历反馈,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进一步澄清候选人画像。 比如我每次收到HR发来的简历,都会附一句简单的评价,觉得这份简历哪部分比较好,哪部分其实有些勉强,帮助她更清楚我想找什么样的人。  经过上面几个步骤,到面量飙升,动不动一天4个面试,真是甜蜜的烦恼呢~  2、初面的一些小经验 面试也是一门学问,坦白讲,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如何面试的研究都没有这么多…… 这边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行为设计学》,这本书一开始的部分讲到了一些常见的决策陷阱,当时在面试的我感觉频频中枪。下图是我的一次读书笔记:  所以我后来把面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帮助我尽可能避免决策陷阱。  ① 了解阶段 有时候面试到心仪的候选人,就很容易聊得很投机,结果忽略了对方其实有些地方不适合这个岗位的;或者面试第一印象不好,后面就失去耐心继续了解,反而可能错过一个还不错的候选人。 所以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面试提纲,全面客观地收集你需要了解的信息。我给我招聘的岗位都准备了面试提纲,并且会针对候选人的简历情况做微调,增加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他感觉我是有认真了解TA哒~ 不过要提醒大家,提问的时候千万别太死板地按照顺序去一个个问,这样问题之间太割裂,对候选人的体验会很差。你可以抓住TA回答时提到的内容展开追问,自然地引导向你关心的问题。  ② 判断阶段 这个阶段是结合了解的信息和候选人画像,去做对照,一个比较感性的方法就是想象TA跟你协作,或者TA在你们团队工作的样子。  ③ 吸引阶段 还记得吗?我们核心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候选人,所以在面试环节,我们也要表现好,建议提前准备好公司介绍、部门介绍以及业务介绍的话术,有条理有重点地去展开。 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在问答过程中,了解下对方的诉求,便于针对对方的诉求去做回答或补充。比如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的人,他们的诉求是不一样的,你如果跟成就动机的人说我们团队氛围多么多么好,就是使错力了。  3、笔试是把双刃剑 最近有看到一篇文章,吐槽有些公司以笔试面试为由骗方案的,我一想,我的笔试题该不会也会让候选人觉得我在空手套白狼吧??但是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方案停留在纸面的话,价值是很小的,真的还需要靠骗候选人方案驱动的公司或部门,不去也罢。 但我依然还是比较慎重对待笔试这件事,前一段时间也把题目继续精简了一下,因为笔试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环节,不仅拉长了招聘周期,更会提高候选人的流失率。 它好的方面在于,一方面可以筛选掉诚意不足的候选人,另一份也是让候选人对我们有所了解,并对岗位职责有一定预期,一脸懵逼地来面试说白了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岗位所需能力确实在面试很难考察,笔试能相对客观地去考察候选人的实战能力,减少踩雷。 综合以上优劣,我对于文字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还是会设置笔试题,重点考察岗位认知和实战能力,目前来看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以上就是我在招聘时采用的流程优化方法,下一节,我会针对性地介绍一下,如何准备【面试官题库】,也就是前文所述的面试提纲~

2022-9-27 8:58

如何把经历变成经验?7000字长文分享如何做好案例沉淀

大家好,这是一篇历时十天左右时间打磨的长文,系统地分享了我对于项目复盘、打磨案例、STAR模型、SOP沉淀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思考,并介绍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写得很辛苦但也很过瘾,先浅放一张思维导图,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读~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打磨案例,沉淀案例。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在碰到一项任务的时候,你感觉这个任务似曾相识,但是呢想要去找一些当时的文件资料的时候又找不到,就会觉得唉呀,当时我要是多留下一些资料就好了。反正我会有。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还是蛮多新的挑战的,并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但这些不同的挑战,并不是毫无联系的。比如说我刚刚去上家公司运营研究社的时候,当时学员群里出现了有用户在群里闹事的情况,我并没有当过教学班主任,但我立刻从我的手机里翻到了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群矛盾的处理案例,让班主任私聊安抚学员,避免在群里继续争执,然后私下沟通化解了问题。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案例积累,我是很难这么快想到解决方案的,盲目在群里回应反而可能会把事态闹得更僵。案例沉淀,就能让我们把经历转化为有效经历,更好、更快地去应对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 什么叫经历,什么叫有效经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家里都装修过房子吧?但有多少同学知道自己家里每一面墙的尺寸?知道怎么布线?知道怎么走管道?反正我是不知道,我家搞装修的时候我就是个甩手掌柜,一问三不知。我这种,就只能算经历,下次再装修的时候,几乎没有可复用的知识。但我爸,每次装修都会亲力亲为,所以一套毛胚在他眼里,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大概需要花多少钱,用多少工人,怎么布置更合理,哪里买材料更划算的,装修对他来说是有效经历。把一件事儿从开始、到过程、再到最后的经历,每一步都想得明明白白,这其实很重要。有过一次有效经历,再考虑类似的问题就会淡定许多。因为我们已经在上次的有效经历中积累下了完整的工具箱,剩下的只是见招拆招。案例则是帮我们把经历变成有效经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对团队和个人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对团队:沉淀集体智慧有些公司是会有专门的案例萃取的项目的,据说华为就有个案例库,我之前也帮中行的支行行长们做过内训师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的重点就是沉淀优秀支行的案例,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这些公司为什么愿意在这件事上花钱花时间?因为这样可以把看不见的经验转化成看得到的案例,让这些宝贵经验得到复制和传承,每个人都可以从公司过往案例中学习,形成公司的学习资产。 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大公司,想进500强,这些组织资产发挥了很大的吸引力。谁都想更快成长,这些案例就是巨人的肩膀。对个人:积累个人作品刚刚那段,大家可能感知不会太深,但接下来就和咱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了。案例沉淀,是一个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很好的方法,阶段性沉淀业绩成果,形成可随时取用的作品案例。我偶尔会写一些文章,比如2019年运营社做了知识日历,我是当时日历发布会的操盘手,当晚发售效果不错,引发了圈子里的一些讨论,我心想,这个热度我不如自己来蹭,就趁热打铁写了篇复盘:日历复盘这件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比日历整个项目的负责人戏还多…好多人都以为这个项目是我负责的,经常有人来找我问经验,问供应商,甚至一年多后还有人希望我能给展开讲讲这个项目是这么营销的。(但其实我只是负责发布会和私域环节啦)最近,我也在写一些关于做课程的案例文章,虽然今年整体阅读量下滑比较严重,没有给我带来很明显的增粉,但公众号依然是一个维持弱联系很好的工具。在我发出文章后,就有很多年没有说过话的朋友来给我回复,也有收到一些合作邀约,如果我什么都不写,肯定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说了这么多,大家对于打磨案例,是否产生了兴趣呢?会有想法想要自己沉淀案例吗?别急,在跟大家说怎么打磨案例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样的案例,算是好的案例。我认为好的案例,主要是得满足两点要求:好的案例=故事性+干货度好的案例,首先得让人想看,不然大家都不点开,没有传播,或者好不容易点开了,都看不下去,那其实就挺可惜的。或者更直观一点,假设我们去面试,面试官让你说一个案例,结果他都没听完就把你给打断了,肯定也是取不得理想效果的。那么怎么做到让人想看呢?我总结了两个要点故事性:让人想看为人称道的数据&成果跌宕起伏的情节第一个是为人称道的数据和成果。数据和成果这个很好理解,啥叫为人称道呢?就是一摆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厉害厉害👍 这个可以体现在标题或者是你讲案例的开头,比如我知识日历的复盘,前半句叫“一夜之间三千套售罄”,其实就暗藏心机~具体是什么心机呢?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数据呢?我先卖个关子。我当时复盘文开头也写了日历的发售数据:发布当晚1.5小时销售出1000套凌晨2点的时候突破2000套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发货的3000套售罄 细品一下,其实每一条都有重点!第一条,是体现很快就卖了一千套,体现发布会效果好;第二条,强调凌晨2点,暗示用户很热情,大半夜还有订单;第三条,距离发布会已经很久,写时间就不厉害了,所以强调的是第一批售罄。 再回到标题上,我用“一夜之间”体现时间快,“三千套售罄”体现卖得好,一个废字都没有。有没有发现,怎么写数据其实也有学问?第二点,是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凡看过讲故事理论的,都知道有个英雄之旅的模板,主角肯定不是一帆风顺打怪升级,肯定是历经磨难和重重险阻的,这样故事才会好看,还有我们之前还拆解过十点读书的卖课文案,无一例外全部是逆袭文,有个我认识的老师被他们气死,因为他们甚至为了制造逆袭效果,而故意把老师的经历编得特别惨,实际上他本人完全没有那么苦过…咱们写案例,肯定不是让大家去故意编造困境,但如果平静如水地写下来或者讲下来,我想也是没啥人愿意听的。以上两点,解决想看的问题,这对于案例来说,还不够,毕竟我们不是讲故事,我们是要实实在在地为业务赋能,所以还需要做到一点:有干货,让听案例的人能有收获。作为一个专业做课八年的老课程人,我给大家分享三个立竿见影提升干货度的要素:干货度:能有收获让人拓宽见识的增量知识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金句让人带走即用的方法论第一个,是让人拓宽见识的增量知识。这个概念是我在运营社时期常听常用的,它很形象,增量就是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所谓增量知识就是原来用户不知道,你给他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在《知识日历2020》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小知识,也许并不一定能立刻用到业务里,但能拓宽见识,也会让人觉得很有获得感。第二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或金句。比如我最近看了篇文章,说人才成长具有马太效应。马太效应这个词好多人都知道,这篇文章里其实也没有任何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的方法论,但是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能引起一些思考。金句非常适合传播,大家如果有参与过一些线下大课,就会发现总有那么几页PPT,一行只有一句话,但是就让人忍不住想拍照。比如2019年运营社做了「运营商学院」,当时贤哥就有一句金句:所有商业都值得再「运营」一遍,这句金句,再结合案例,就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第三个,是让人带走即用的方法论。方法论好理解,关键是带走即用,这还是挺考验大家的提炼能力的,尤其是某些案例,成功包含偶然因素,我们要去伪存真,剥离那些偶然的、不可复制的因素,提炼出其他场景下也适用的方法。具体怎么做呢,别着急,我们接下来会讲到。这边浅浅地总结一下,好案例的标准,一个是故事性,让人想看,也愿意看下去;另一个是干货度,就是让人看完之后感觉有收获。那其实,从我们去生产案例的角度来说,我们会优先去提升案例本身的干货度,再通过包装让案例更好看,就像是盖房子,先搭结构,再砌砖头、填土。讲完了why 和 what,接下来呢,我们就讲一讲how,终于进入到实操层面啦。 在实操的环节,我会主要分成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复盘经验四步法,第二部分是用star梳理项目信息,第三部分是案例产出。 一、复盘先介绍下为什么是这个逻辑。先梳理项目信息,再产出项目案例,这个顺序大家很好理解,关键是为什么在这个前面会有个复盘?复盘原本是围棋的一种学习方法,前两年比较火的电视剧《棋魂》里面,每局棋局结束后,他们都会专门花时间回顾当时每一步走子,以达到提升的效果。复盘这个概念这几年逐渐成为比较流行的工作方法。比如编辑发原创文章的话,会去看数据是否符合预期,如果超出预期,是为什么,如果不符合预期,又是为什么;再比如做活动的同学,肯定也会定活动目标,拉新多少,或者营收多少,然后等活动结束后,去看活动数据以及分析对应的原因。这其实就是复盘。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复盘是跟在事情后的,而且会跟得比较紧密,我们不太可能突然去复盘去年的某篇文章,不是不可以,是这样效率会很低,效果会不好,在项目刚结束的时候去复盘,数据和感受都是新鲜的,会更容易取得效果。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关于案例的分享中,拿出一个模块专门讲复盘,因为如果说没有老板的任务,你也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做复盘,最好把复盘变成一种习惯,这样再去总结和梳理案例的时候,就不需要从原始素材开始找了。那复盘该怎么做呢?这里简单介绍下比较通用的复盘四步法。首先回顾目标,这个步骤顾名思义,很好理解,关键在于,是否有目标可以回顾?目标是复盘的基石,而目标拆解的颗粒度,取决于我们对结果的掌控度。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定知识周边的销售目标的时候,不仅会定总目标,还会细到不同的渠道的目标,渠道目标又可以拆解为曝光目标和转化率目标,这样层层拆解下来,不仅目标的合理性会提升,而且在复盘的时候也可以更具体,甚至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接下来是第二步,评估结果,也就是和目标去对比,是高于目标,等于目标,还是没有达到目标?刚才我们也说到了,目标最好可以拆细颗粒度,所以在实际评估的时候,不仅要看总目标,也要看细分目标和过程目标,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第三步,分析原因,这个是复盘最重要的步骤,直接体现复盘深度。这里一定要避免简单归因,避免形式主义复盘。考试没考好,你说题太难了,项目没做好,你说因为预算不够,先不论这是不是真实原因,首先给人感觉态度就不够端正。一件事情的结果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我们在复盘时需要尽可能全面地去还原、推演,就像围棋复盘一样回顾每一步落子,而不是仅仅说,哎呀,输了是因为对手太厉害了。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给大家一个问题挖掘list:(1)哪些因素导致了成功/失败?(2)什么是根本原因(要找到表层原因之下的原因)?(3)内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了结果?(4)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5)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6)针对以上因素分别如何解决?第四步,总结经验复盘是为了后续做得更好,不犯重复的错误,因此最后一步要落到实处,比如这次总结了哪些经验教训,积累了哪些洞察,后续有什么具体的行动计划。关于复盘,就先介绍到这,大家在实际出复盘的时候,可以把项目对应的数据图片等等资料都保存在一起,这样我们后续再整理案例的时候,就有了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 二、梳理项目信息当我们想要去整理案例的时候,可以先不用想着写出一篇多么完整、深刻的文章,可以就先假设自己是需要回答一个经典的面试问题:说说你做的最有成就感的项目。这样的一个面试问题,肯定不需要说上太久,一般三五分钟也就可以了。但也是因为时间没有太久,所以需要尽可能高度去提炼整个项目的信息并说出亮点。这时候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叫做STAR模型。 S:Situation情境,项目背景;T:Task任务 项目目标是什么?A:Action行动 你为了项目做了哪些,重点强调对项目结果的影响。R:Result结果 结果如何?一定讲出数据。 我用大家都知道的西游记来举例哈,假如你是唐僧,要给皇上做述职报告,STAR分别是什么呢?S是唐太宗李世民收到观音指引寻求大乘佛法普度众生,高僧玄奘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受封为御弟T是他要去西天拜佛取经A是他知人善任,一路收了悟空悟能悟净等徒弟,然后带着徒弟降妖伏魔,在多次的生死考验面前信仰坚定,不仅抵御了像女儿国这样金钱与权力的双重诱惑,还发挥组织才能和计策多次化险为夷R就是唐僧师徒历时14年,行程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当然了,这里只是简单举例,实际上,我们在写STAR的时候有一些注意点。①ST要简洁在这四段里,显然A的比重应该最大,这样能体现出你做了哪些事情,整体项目叙述的含金量会比较高,但往往大家会花大段大段的篇幅去介绍背景,生怕别人听不懂。太多冗余信息会让人觉得你讲话没有重点,听众一旦失去耐心,后面说得再精彩可能都没人在意了。比如西游记这个案例里,唐僧前世是如来佛祖座下金蝉子,下凡轮回了十世……要从这里开始讲可能光背景就五分钟了,也许很精彩,但跟取经的主题真的没那么大关系,不需要也没时间娓娓道来~所以,ST加起来要尽量在半分钟内说完,不要有太多前因,把主要矛盾需要的信息拎出来就可以。 ②数据支持result收尾的R也非常重要,能用数据尽量用数据,会显得比较专业。比如上面那段,十四年,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就能很直观地让人感受到师徒四人的一路艰难,更显得真经来之不易 ③最后加上反思和心得其实STAR说完,还没结束,最后加上反思和心得,会更显得你是一个成长型的人才,比如唐僧可以说自己有时候过于严格,使用念紧箍咒等强硬手段对待下属,应该多一点耐心,促进平等友好的互动交流等等以上就是STAR的概念和注意点,接下来到了案例产出环节,产出案例其实并不拘泥于方法和形式,比如产出方式可以是个人总结,访谈挖掘,也可以是团队在一起集中讨论复盘;产出形式,除了上面提到了几百字的小回答,也可以是案例文档、案例分享,或者是流程sop这里我主要会跟大家介绍,以个人总结为形式,产出案例文档或分享的方法因为写文章和做分享会有一些共性,都是篇幅相对比较长,内容比较完整,并且需要吸引人从头往下看或者听,需要时时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对照的标准的话,可以参考我前面说的吸引人和干货度。先说框架,和STAR的顺序不同,我一般会把背景和结果放开头,然后正文部分大篇幅介绍做法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因为我们需要快速去新用户的注意力,对于文章或者分享这样比较长篇幅的内容来,结果前置会更容易让人产生好奇心。好的开头除了要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尽可能简洁地介绍背景,以及用数据去量化结果,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就是接下来文章主体部分的框架提炼。比如说介绍某个项目具体做法的时候,可能会按照产品阶段来分,一是产品开发,二是产品销售。但这个框架太理所当然了,不容易勾起用户兴趣,需要再做提炼。怎么做呢?教大家一个方法:提炼成有趣但不直白的小标题有趣,是为了调动读者感官,吸引用户兴趣,这个很好理解,关键在于“不直白”,因为如果太直白,用户看了标题就知道讲了啥,就不太会愿意往下看了那如何实现有趣但不直白呢?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做比喻。比如“像狙击手一样定目标”,看标题感觉懂了,又好像没懂,就会想继续看下去~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关键词+一句话解释的形式,关键词如果比较平庸无聊,小标题就可以俏皮一点,比如日历发布会复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思路篇、流程篇、转化篇,和心得篇,并且都跟了一句小标题。假如我们框架已经定好,在正文主体部分,如何写出亮点和干货呢? 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 当时我和日历项目的负责人同学讨论日历项目的时候,她提到: 她在做日历项目的分工时,化整为零,把知识点的提交周期缩短到周,没人每周提交6-8个即可,并且为了push大家完成,她也做了团队的表率,主动每周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识发群里,让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拖延。我听完的感受是,这一段如果要作为案例来讲,可以再磨一磨。 成事在人,能把人调动好比单纯把事情做好更有价值。因此,这一段的修改需要体现出是如何鼓舞大家的,思路是什么,具体做法是什么,并通过增加细节描述来营造画面感。 那么具体可以加哪些细节呢?比如说放个截图,你先发了,然后其他人也发了,或者可爱的催更表情包啥的比如,任务很艰巨,但你把目标降低到了每周7条,也就是每天只需要准备一条,大家畏惧心理也就没那么强了另外,偶尔会邀请其他部门小伙伴来一起交流知识点,大家纷纷感慨编辑部太强了,也对团队成员形成了正向反馈 像这样,通过增加细节、图片去强化案例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这部分的核心干货就是“如何用人”,这让我想到我自己的一个经历 我写书稿的时候改细节是朋友圈找志愿者一人一章帮我改的,当时书已经基本定稿,就是需要重新给图片表格标序号,是个纯纯的体力活 我当时的抓手就是,可以提前免费看到我一章书稿……报名秒满…… 回想这个例子,我感觉到分工的核心是让对方感觉到乐趣和价值,收益高于付出 这个思路其实也可以结合进上面这个日历项目的分工里面 比如对每个编辑来说,可以集中学习大量一手知识,增强自己的底层竞争力,这才是大家愿意做这个事情的动因之一,而不是因为老板说要做,就做了 结果也确实证明,整理日历知识点对未来编辑们写文章很有帮助,在描述一些现象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整理过的知识点,增加了文章的干货度案例如何写出亮点和干货?总结下刚刚我们提到的三点:①讲述具体做法②增加细节描述③深挖核心本质讲到这里,大家或许也感受到了,要想把案例写好,其实并不容易,不仅考验提炼能力,表达能力,其实更关键是思考的深度,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超认知”。认知提升非一日之功,我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内讲完关于案例提升的全部,但是如果说大家能意识到这件事的价值,并且开始主动去做项目复盘、梳理项目案例,那么我相信,未来的你会感谢今天这么有远见的自己~

2022-7-26 23:16

目录

写在前面大家好,感谢购买《乌素的SOP精选集》。我们不仅要能解决问题,还要能不断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问题。SOP能帮你实现这一点,而这份小册致力于帮你打造SOP。欢迎留言探讨,这份小册本身也是一个可迭代的SOP :)更新频率目前原定的15篇内容已更新完成,后续每满100人解锁一篇加更;随着篇数增加,会逐渐涨价,但因为是买断制,早期购买的朋友不用再额外掏钱。目录1.萌新答疑01 啥是SOP?不明觉厉! (xiaobot.net)2.萌新答疑02 什么时候会用到SOP? (xiaobot.net)3.内容SOP:如何无痛写文章? (xiaobot.net)4.内容SOP:如何写能卖货的推广文案? (xiaobot.net)5.内容SOP:如何写吸引人的课程大纲? (xiaobot.net)6.内容SOP:如何写有价值的课程脚本? (xiaobot.net)【加更答疑】获得新工作经验想沉淀下来,怎么做?7.内容SOP:如何有效做问卷8.内容SOP:如何有效做访谈9.运营SOP:如何用社群做转化?10.运营SOP:如何用直播做转化?11.运营SOP:新媒体数据分析sop【延伸阅读】如何把经历变成经验?7000字长文分享如何做好案例沉淀12.运营SOP:如何优化投放广告13.管理SOP:招聘流程优化实例14.管理SOP:如何准备面试官题库15.管理SOP:新成员入职的第一天16.万能SOP:老任务如何沉淀经验?(满200人已解锁)17.万能SOP:新任务如何不掉链子?(满300人已解锁)18.万能SOP:如何打造个人作品集?(满400人已解锁)19.问答精选:写SOP有啥好处?网上有那么多我为啥还要自己写?(满500人已解锁)20.问答精选:业务管理者如何通过SOP提升团队能力?(满600人已解锁)

2022-7-26 22:54

01萌新答疑:啥是SOP?不明觉厉!

一、工作这么忙,还写啥SOP?之前看到一句话很喜欢,大意是说:对于职场人来说,我们不仅要能解决问题,还要能不断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我所理解的SOP的意义,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对个人:跳出日常工作,沉淀经验,总结方法论;对团队:减少重复试错,更高效地解决问题。SOP就像是一个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值得不断被优化。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我之前写动态表情包教程的时候,有人给我留言:你这个做法太复杂了,我知道一个更简单的!你只要……看到这样的留言,我不会觉得才疏学浅无地自容,反而特别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做动态表情包这件事有了更优解,不仅我自己学到了新方法,也可以写一篇新的教程分享给大家了~~所以,想告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吗?想成为一年时间获得三年经验的高效能人士吗?来写SOP吧!!二、怎样称得上是一份好的SOP?可能看到这,还有一些同学满脑袋问号:SOP是个啥玩意?如果你去搜索一下,很容易就能看到如下解释。SOP是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的缩写,即标准作业程序简单来讲,SOP就是可执行的标准化流程,说人话,就是新同学看了它之后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并且大方向不会跑偏。这也是我认为,一份SOP可以称得上合格的最简单的检验标准。但这个标准未免抽象,所以,我接下来会分享一份我自己总结的SOP的写作框架,这个框架基于我多年写SOP和带小伙伴写SOP的经验,可以说是SOP的SOP了(套娃警告)。【SOP参考框架 】1、背景/定义这份SOP产出的是什么?可以把工作步骤进行拆分,每一步都需要有对应的产出 2、要求要求是产出的标准,达标产出的特征 3、步骤拆分动作 4、注意点如果有容易犯的问题,可以加上注意点当然,SOP不一定要把模板里的四个部分都写上,根据实际情况来即可。而且,如果能加上正反例,就更直观啦~举个栗子 🌰下图是我团队出品的测试题SOP,从右侧的大纲即可看出,就是基于这个框架来的~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张图顶部写了一段话,意思是如果看SOP有疑问可以留言在最后。这也引出了SOP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持续迭代。系统不是靠设计取胜,而是靠迭代取胜的。三、如何在百忙之中写出一份SOP?最后来回答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的饱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做这项重要的事情呢?对此,我总结了3个关键点。① 明确什么样的工作优先写SOP有可复用的经验比如如何设计测试题,在训练营课程里可以用,在公开课里也可以用,适用范围非常广。长期存在的工作因为有些工作可能是暂时做的,有些可能是长期存在的,这两种情况之下,大概率都是长期存在的工作,做SOP的优先级更高。涉及分工协作的工作比如某项工作需要调动其他同学一起参与,那如果有SOP的话,大家就更容易上手啦~② 将思考拆到每一天中上学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听到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这个理论,老师会跟我们说当天复习的重要性,如果当天不复习,睡一觉就忘了一大半!工作中其实也一样,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的感知是最深的,隔天总结效果都不如当天那么好。 所以在日报中,及时总结当天的思考和可复用的经验,工作完成之后再整理SOP时,就有相当一部分素材了~上面截图的我们团队的SOP,就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大家每天的日报哦!③ 在带人的过程中完善SOP 因为每个人视角不同,工作方法不同,SOP未必是一开始就很完美,在带人的过程中可以看他卡在了哪里,对他还可以给到怎样的支持,对于SOP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能够真正被用上的SOP才是合格的SOP,而能不断被优化的SOP则是更好的SOP。为了能倒逼自己沉淀更多方法论,也为了帮助更多同学感受SOP的魅力,我在这份小册中会展示更多SOP案例,它们或许不够完美,但如果能对你有用,就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