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减法实验室
减法实验室

减法实验室

@No one

我是不一,前阿里高级设计专家,希望在减法实验室用设计的力量对抗世界的熵增。
订阅0
文章77
最后更新:2022-12-30 19:8
查看 【减法实验室】 详情查看 【No one】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8-4 10:30

Vol.52 对刚工作一年被毕业了你们说三句话(一)

第一句话,我很羡慕你们,有了逼迫自己变化的机会。其实刚从学校出来,对自己要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喜欢从事什么样的赛道往往没有这么清晰。但是一年的工作经历足够我们去感受,现在的工作适合不适合我,对行业有一些了解之后大概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于是,毕业就是一个很好让自己跳出来面对变化的机会。我刚工作的时候,因为学校没那么好,找到工作已经是自己的首要目标。那会做过阿里的外包,做过电商设计,经历了三份工作之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其中电商视觉的工作还是因为自己被告知没过试用期,觉得自己也确实不适合,才当天就毅然决然的辞职。后面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工作也越来越顺利,两年后又顺利进入了阿里,并且很快从 P6 晋升到了 P8。如果那会没有被通知,我也许会仍然做着自己不喜欢的电商,害怕变化安于现状,结果会怎么样我不太知道,但我一定是没有新工作开心。《俞军产品方法论》中提到「天赋高的产品经理最好多换业务,如果长时间只做一个业务,学到的经验和思考很快就会有“边际效应”」。也许你们会说,老换工作,那简历是不是很难看。这里提倡的不是老换,也不是在换中找答案,而是在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需求,明确目标。哪怕是在阿里的 5 年,虽然自己的确也晋升的比较快,但是后期其实能感觉到自己遇到了明显的边际效应。于是当我出来想要从事 HMI 行业的时候反而屡屡碰壁,询问之后是因为自己的级别不低,却又没有相关的行业经历,在全新的赛道,你的待遇很难匹配你的经验。虽然我自己觉得完全没有问题,设计是想通的,无奈在其他互联网面试都能轻松通过的前提下,HMI 行业居然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经常会想,如果自己早点明确自己遇到了边际效应,在阿里工作 2-3 年的时候就选择去自己心中期待的行业,是不是一个更好的时机?可是那时的自己就是太顺利了,哪怕原地踏步,安于现状的我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所以工作 1 年的时候,也许也是各位或顺利或不顺利的时候,但是一定是你们开始明白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而且此时的你们,还没有很多来自家庭的压力,还是近乎于刚毕业那个踌躇满志的自己。轻装上阵,有一定工作经验,又有了变化的机会,尝试寻找新的方向或者自己想去做的试,趁年轻多尝试。

2022-6-12 23:10

Vol.44 简单不是好设计的唯一标准

以前听到李如一在播客「声东击西」中提到尼尔·波兹曼提出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DOS 电脑可以作为解决「童年消逝」这一问题的媒介,因为训练使用这一电脑的语言是需要一定的教育和学习的,这是一个门槛,从童年到青年的过程。而Mac的出现消灭了这个门槛。我自己的思考是:我一直不认同「让傻子能用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阿西莫夫的《基地》对未来的预测就是人类的工作被傻瓜化,人类失去了好奇心和进取心,帝国将会毁灭。一个傻子能用的设计是一个简单的设计,但是简单和直接上手,意味着没有学习,没有进步,傻瓜的东西更多只是从商业角度出发,能让更多的人用。General Mills 在 1952 年推出了一款混合蛋糕粉让家庭主妇更方便的制作蛋糕,但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最后发现是蛋糕粉的便利让家庭主妇没有实际动手带来的「创造贡献感」。于是去掉了其中的鸡蛋粉来让家庭主妇能有实际参与感。纯粹为便利而做的设计会让你的视野变得狭窄和冰冷,忽略了很多情感和环境的因素。想想菲利普·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为什么会成为教科书的设计吧。在这不是想反对「简单的设计不是好的设计」,好一直都是相对的。只是想说设计师不应该把「简单」作为衡量设计的唯一标准,永远记得思考更多的影响和可能性。引用出处:播客「声东击西」 #189: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18cddf7ceafa8518f898fb6?s=eyJ1IjogIjVmY2NlNDhkZTBmNWU3MjNiYjk4Y2E5MSJ9Should you ever NOT listen to user feedback?https://uxdesign.cc/should-you-ever-not-listen-to-user-feedback-a20ccb777807

2022-4-28 19:21

Vol.37 做过上亿 DAU 产品设计改版明白的道理

之前负责过一款上亿 DAU 的产品改版,其中有一些教训和收获分享一下:提前思考,循序渐进DAU 到达一定程度,如果改版是一蹴而就的,「变化」这件事一定会带来很大的反对声音。上亿用户的产品,0.1% 的负反馈也代表了 10 万的用户,80/20 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适用。也许长期来看,这是一个成功的改版,但是短期的反对声音会对公司内部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让改版更加落地的更加顺滑,建议是提前思考好长期产品改变的最终形态,并分步逐渐修改。就像进化论一样,从猿人进化到人,中间还有很多的过渡形态。换成你的改版,假设它包括了 10 个功能的优化,我们在后续的迭代中每个迭代升级一个,既能降低工作量,又不会对产品造成太大的用户习惯改动,而前面优化的功能还能随着后续的迭代逐步优化,经过了 10 个迭代之后,产品就悄然变成了早前计划的样子。慎重做加法,没有回头路对于用户量比较小的产品,做了一个新功能发现有问题可以在后续的迭代中告知用户并去掉。而对于用户量大的产品,上了一个有问题的功能,同样哪怕只有 0.1% 的用户使用,也是几万乃至几十万的人。我在之前的产品做改版时,经常会在调整的时候遇到一些非常犄角旮旯的界面逻辑,为了调整这些部分,技术要额外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直接不管,又不知道会对正在使用又为数不多的用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上线前可以使用 AB 测试或者分步灰度的方式避免,可是很多功能在初期时好用的,慢慢因为没人维护或者不符合长期的方向,变成了只有少数人在用的功能。所以,每一个加法,都需要我们非常谨慎的对待。重视内部测试的反馈很多时候,我们在新功能开发完成但还没完全优化好的时候,会先让内部的同事使用我们的功能。我教训最深刻的一次是,改版在没有做任何引导的情况下,直接对阿里的同学强制更新新版本使用来吸取内部反馈。结果就是在内网收到了猛烈的反馈和投诉,我们不得不为了这些反馈做了很多的调整来表达我们重视的态度,为此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所以,内网的用户也是用户,内部用户反馈的力量甚至可以左右你的产品。想要获得最真实的内部反馈,我们就要给予真实的更新体验。如果想要简单一点,至少不能强制对方更新并使用,而是可以选择内部发帖号召大家主动测试的方式,进行更柔和或者更有神秘感的形式,来提升测试用户的积极性,把强迫变成吸引。以上。

2022-3-24 13:53

Vol.27 研究设计工具是「装备党」吗?

很多设计师喜欢研究新的设计工具,效率产品。当然也有设计师觉得这是「装备党」,「有技术的人用 ppt 都能做出好的设计」。后者我不反对,但我更支持前者,这也是我看待一个设计师是否优秀的标准。首先愿意去挖掘和研究,说明你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资料查找能力,以及执行力。我们都知道,设计工具不是鞋子,脚伸进去穿上就好,要能熟练使用是要学习和理解的。这样的设计师即使天赋不高,可足够勤奋,会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也不会差。其次好的工具首先能提高你自己的效率。同等设计水平的前提下,人家做一件事的时间你能做两件事,或者人家做好交互的时间,你还有时间琢磨下视觉和动画,带来的就是体验感的提升。给需求放展示设计的时候,有动效的一定比静态的更有体验感,其次,不仅提升的是设计师自己的效率,还能提高上下游和产品以及开发沟通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在线协同设计工具会成为主流的原因,最后带来的就是企业效益的提升。《俞军产品方法论》有个很好的比喻:如医疗分析仪器之于医生,即使是名医,也须臾不可离。虽然买齐全套先进仪器并不等于是好医院,但拥有这些仪器提供的能力,却能保证这个医院在很多疾病的诊治效率上远胜于没有这些能力的医院。提升设计能力这件事本身没有错,可怕的是拿这个来掩饰自己不学习和不去提升效率的借口。借用更多工具辅助自己的表达,从而「让人如何更好理解你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也值得被设计。

2022-1-17 16:52

写在开头,重新向你介绍我

2021年,我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在这一年,我休了工作以来最长的假期。在这段时间里,我开始思考,我未来的方向是什么,离开阿里,我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整理我过往作品的过程中,在我工作经历中最喜欢的一个设计 - 钉钉专注模式里,我找到了一个能让我心动的关键词 - 减法。从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到迪特拉姆斯、安藤忠雄,我喜欢的设计师们,在一直一直提醒我,设计不是加法,设计是更多是一种减法的艺术。在最简单的形式下,我们如何抽丝剥茧,挖掘问题的本质,并优雅的解决。通过这个平台,用设计的力量,和诸位一起,对抗世界的熵增。在设计新 logo 的时候,我没有过多的思考,选择了开源的普惠体,并没有任何的加工。正如这款字体西文部分的设计师小林章在《西文字体》里说过:“一款好字体,原本就是为了让使用者在正常排版下就能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而制作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加工会破坏起原汁原味,非常不值得。”我倒不是想为自己的偷懒找理由,只是我觉得,这样就足够。就像我未来的减法也不会矫枉过正,一味的减法会带来情感的阉割,人性的缺失。这也不是 Minus Lab 的方向。最后,向你重新介绍我:我是不一,崇尚「减法」和「创新」的体验设计师,前阿里巴巴钉钉高级体验设计专家,创新体验负责人,是阿里设计部门内少数 30 岁前达到 P8 的设计师,拥有十多项可查询的实用新型专利。我会在小报童向你分享我的设计经历、设计观点和职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