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
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

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

@碧落

我希望能够用我9年的运营经验,来解决运营新人在职业生涯前期的因为对运营认知、对运营专业知识的理论缺失带来的各种问题。

我为什么要写《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http://mtw.so/6cod8y
碧落的个人说明书:http://mtw.so/5IdvMg
订阅316
文章31
最后更新:2023-7-9 23:18
查看 【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 详情查看 【碧落】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11-30 22:31

3.2 运营常用业务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FBM)

福格行为模型(FBM,即 Fogg Behavior Model)由美国人布莱恩·杰弗里·福格(Brian Jeffrey Fogg,有趣的是,福格跟提出 AARRR 模型的戴夫·麦克卢尔在 2007 年曾在斯塔福大学一起教授课程)在 2009 年提出,这是一个分析和设计人类行为的模型。福格模型的通用表达公式为:B=MAPB 是行为(Behavior),M 是动机(Motivation),A 是能力(Ability),P 则是提示(Prompts)。把这个公式串起来看,则为: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并且具备行动的能力,且有能触发用户行为的提示时,一个行为最终才能够产生。如果理解?举个例子:我今天上午做了核酸。做核酸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对应的动机是:我要上班,核酸需要 48 小时内阴性,核酸阴性证明是我上班的必要条件。而核酸行为对应的能力是:我只需要到核酸亭排个队(有的时候甚至没啥人),免费就可以做,我完全具备这个能力。而核酸对应的提示是什么呢?是我出小区看到了核酸亭,在动机和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最终发生了核酸的行为。那么如果缺乏动机是什么情况呢?我放假了在家休息,我在假期并不出门,就像宅在家里,因此我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核酸记录保持 48 小时阴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知道核酸免费,即使我知道小区门口就有核酸亭,非常方便,但是我完全不会产生做核酸这个行为,因为缺乏做核酸的动机。如果缺乏能力呢?我仍然想要出门工作,但是核酸涨价到 100 万一次,即使核酸工作人员上门到家服务,我依然不会做核酸,因为我没有那么多钱,没有做核酸的能力,即使动机再强,提示再明显,我无法产生做核酸的行为。那么缺乏提升会什么情况呢?我仍然想出门工作,核酸也是免费的,但是穷尽我所有的努力,我都没有找到可以做核酸的核酸亭,甚至找不到可以做核酸的医院,即使做核酸的动机再强,也完全具备做核酸的能力,但是依然无法产生做核酸的行为。福格行为行为模型在运营工作中的应用福格模型在中国互联网应用中,最开始使用它的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他们用这个模型来洞察用户的行为路径,来以此设计产品。然而接触用户最多的运营人,也开始将福格行为模型应用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凡是涉及到需要干预用户行为的地方,均可以使用这个模型来梳理运营思路。据我观察,这个模型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用户转化,它为运营提供了理论框架。对于运营来说,我们需要干预用户的行为,就可以根据福格行为模型拆分三个方向:1、命中用户需求(动机)2、降低用户决策门槛(能力)3、提供吸引用户注意的触点(提示)列举一个实际案例。比如一个新闻 APP,运营的目标是想要提升 APP 的用户活跃(用户打开 APP 浏览新闻)。以 APP PUSH(推送) 的运营手段为例,就可以通过上述思路来制定运营策略:1、命中用户需求(动机):通过用户的浏览、互动等行为给用户打上标签,进行用户分群,比如某一类用户群体偏好「社会民生」类新闻。2、降低用户决策门槛(能力):当有相关社会民生类新闻产生时,配置短小精湛的 PUSH 内容,让用户非常容易一眼看懂是什么新闻,并让他对完整内容产生好奇。3、提供吸引用户注意的触点(提示):通过 APP PUSH 的形式,推送到用户手机。最终这条 PUSH 的曝光点击率(CTR),就代表了这条新闻让多少用户产生了实际的活跃转化行为。备注:最初的福格行为模型公式为 B=MAT,T 为Triggers,即触发器,跟「提示」类同,原作者在 2017 年将 T 改为 P。

2022-8-28 23:11

2.12 职场生存法则:(1)超预期

我大概 13 年10 月从象牙塔踏入社会,真正在互联网公司实习。在第一家公司待了 5 年半时间,但是在16 年底,就已经在公司最大的事业群担任运营总监了。从实习生到运营总监,仅仅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职场上的逆袭。公司虽然不大,只有 2000 人,但是对于在职场上生存,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我在培训公司内部员工的时候,很多同学比较好奇我 3 年做到运营总监,靠的是什么?一半靠超好的运气,这里按下不表。另一半靠的就是三个字,超预期。超谁的预期,当然是超老板的预期。1)14 年 6 月份我从大学毕业,在驴妈妈成都分公司转正之后,负责驴妈妈旅游华西市场的整体运营工作,我的老板是一个精明的四川人,但是对互联网运营不是很懂。刚毕业的时候,整个分公司就我一个运营,是真的没人能指导工作,所以只有自行摸索。在一次独家包票活动的推广当中,除了做常规的推广之外,我尝试用到了自己在工作之外学到的 H5 制作能力(14 年前后,可翻页的H5页面是真的酷炫,流行一时),制作了这个活动的 H5 页面,通过朋友圈自然的转发推广,让整个活动多出来上万UV。虽然没有得到老板很正式的赞誉,但是从那次以后,我会感觉到老板对我的能力非常的信任。在我决定离开成都的时候,老板一方面许诺要把我培养成成都分公司二把手,见我决心离开成都想去一线城市之后,又提出引荐我来上海总公司,落实岗位。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超预期的职场竞争力。2)15 年 5 月我来到上海,受到成都分公司老板的引荐,被事业部老大直接安排进总部的运营部工作,我现在还深刻地记得运营部门的老板(事业部副总)在安排我工作的时候,对我本人并不重视。最终负责事业部整体的产品运营工作,这个工作之前没有人专项负责。虽然这个工作没有品类运营、活动运营等岗位那么受重视,我还是甘之如饴,毫不气馁,跟产品经理、一线业务建立沟通通道,调研从网站下单交易、后台系统维护、到产品供给对接、供应商财务结算等完整链路上的业务需求,推动一个又一个的产品需求上线,干得有声有色。在工作之余,我尝试通过爬虫工具获取竞品商品信息,作为一线业务供给覆盖的对标标准,这项工作后续经过数据分析团队放大后,变成事业部的标准流程。我在事业部项目制初步兴起的时候,肩抗两大核心项目,跟事业部副总一起推动新业务的发展,在事业部老大的注视下推动业务新媒体传播内容的高频输出,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当运营部团队需要新的老大的时候,老板纵向看团队内的所有人,发现只有我最合适来做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分管运营部门的事业部副总从最开始对我的不重视,到最后的对我的倚重,这都是我超预期表现带来的结果。超预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要无限拉高老板的预期。另一层是: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边界,做出超出本职级/职能的业务动作。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职场上会犯比较多的问题是,在老板面前表达的比做的多,不断的拉高老板的预期,在反复几次之后,逐渐失去了老板的信任。这是职场的大忌。而在该勇于担责的时候畏畏缩缩,害怕出错,以为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而错失了跟老板建立信任的机会。中国的职场环境本质上还是以人为中心,我们在职场上努力的同时,既要打破懵懂,找到努力的方向,但也不要失去对工作本质的追逐,不谄媚,不唯上。

2022-6-27 1:54

1.2 运营的分类

为什么会有运营分类运营到底应该如何分类?作为运营新人的你,一打开招聘网站,看到运营类别下的运营岗位列表,乍一看就头皮发麻。为什么当下有如此多的运营岗位?运营分类的本质,仍然是分工。当不同的互联网行业出现和崛起,服务于不同目的的运营岗位开始细分、规范,直至成为行业的共识。运营岗位如何分类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有两个概念,一曰需求,二曰供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在平衡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经济的总量。运营的目的也是如此,我们围绕需求和供给做功,从而让产品的总价值得到提升。互联网世界不断地演进,用户的需求在不断的进化,需求和供给组成的不同行业生态就会处于不同的阶段,造成了行业的成熟程度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运营岗位在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和业务越早期,需求的运营岗位就越笼统;业务越成熟,需求的运营岗位就越细分。成熟业务的运营岗位这也是大部分互联网人看到的现象:在大公司里的成熟业务的团队中,一个运营往往只负责一个或部分模块的工作,在主动轮岗或跻身中层管理之前,鲜少有全面的运营经验,被外界调侃为黄金「螺丝钉」。在成熟的业务团队中,基于业务发展需要,一些岗位开始变得细分,围绕需求、供给以及供需匹配三个维度,演变成固定的运营岗位。需求维度:用户运营:用户运营会根据用户在产品中的不同阶段(即用户生命周期,分别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休眠期和流失期),通过用户新增、用户留存、用户付费转化等一系列系统性的运营干预动作,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以此逻辑来看,「流量运营」(主要负责获取外部流量的运营岗位)和 「APP 运营」(主要负责 APP 应用市场流量的运营岗位)属于用户运营中「用户新增」的细分岗位。「会员运营」(主要通过会员等级、积分、付费会员等手段维系用户的运营岗位)属于用户运营中「用户留存的细分岗位」。供需匹配维度:平台运营:平台运营会通过运营平台资源(宫格、营销资源位、首页推荐模块、消息触达等)的形式,撮合用户和供给的匹配程度,提升流量分发及交易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平台运营的岗位,一般会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量级的平台级产品中发生作用,只有产品的用户规模大,专人来负责流量分发效率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由于大平台的稀缺性,这个岗位在行业内也是比较稀缺的,深入做下去会拥有全面的平台视角,运营价值极高;但是跳出大平台之外,在行业内的复用性极差。这个岗位是专属于大平台公司的屠龙宝术。产品运营:产品运营会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分析、流程干预等形式,配合产品经理提升产品功能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主观效用,来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提升。「产品运营」这个词从广义上来说代表一切的运营岗位,从狭义上来讲才是围绕产品功能做功的运营岗位,从广义上来说意义不大,我们仅从狭义上来对「产品运营」进行展开论述。从岗位价值大小维度来看,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产品的优化和打磨(如 ToB 的 SaaS 服务行业),产品运营的价值会很大;如果是商业模式固定,但是需要更多运营差异化的公司(如共享单车行业),产品运营的价值会比较低,只能起到对接业务、提升内部流程效率的作用,是产品经理的附庸。从岗位细分维度来看,产品运营可以按功能维度来细分岗位,可以氛围搜索产品运营、首页产品运营、营销中台产品运营、供应商后台产品运营等,基本可以围绕功能的核心指标做功。活动运营:活动运营会围绕产品的关键营销节点,通过活动策划执行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内撬动供给投入、用户消费(使用)的高峰,从而在短期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广义上的活动运营指的是活动运营岗位,狭义上来讲,是一种通过活动策划、执行的运营能力。从岗位价值大小的维度来看,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模式需要密集的上游供给,且业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电商、旅游、本地生活等),那么活动运营的价值会很大。反之,如果一家公司业务模式供给集中、甚至自营,或者业务在不同的季节没有明显的差异,那么活动运营的价值就较小。供给维度:商家运营:商家运营主要负责跟供应商/商家对接,通过业务培训、活动招商等形式,提升供应商/商家的供给效率,以此来增加产品对用户的主观效用,从而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行业运营、招商运营岗位均为商家运营的子集。品类运营:品类运营主要负责品类的选品和商品结构规划,通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形式,提升品类商品的竞争力,以此来提升产品对用户的主观效用,从而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内容运营:内容运营通过规划内容发展方向、促进内容生产、维护内容生态等形式,持续供应优秀的内容供给来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以此来增加产品对用户的主观效用,从而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早期业务的运营岗位而创业公司或者大公司的新业务团队里,一个运营需要搞定各方面的工作,被调侃为「打杂」。在早期的业务团队中,直接通过行业、领域等冠以运营名字的岗位,屡见不鲜。直播运营:直播运营主要负责各大平台直播业务的整体运营,在需求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为直播间引入用户、促进转化;在供给端需要对货品进行统一标准、规范,甚至需要负责直播间的氛围调动、形式策划等等。电商运营:电商运营主要通过为电商店铺引入用户、促进转化和复购等形式,来提升电商店铺的销售收入。主要是零售的品牌方(比如三只松鼠)的专用运营岗位,由于大部分零售品牌方更偏向于传统的线下运营,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为了拓展销售,基于互联网电商平台开展营销动作,从而诞生了「电商运营」这个岗位。淘宝运营、京东运营、亚马逊运营等岗位都属于「电商运营」按照平台分类的的子集。游戏运营:游戏运营主要通过引入用户、促进用户活跃、用户消费等手段,来提升游戏产品的商业价值。社区运营:主要负责社区产品的整体运营,在需求端,通过各种手段引入用户,促进用户活跃;在供给端,引入创作者、达人等,形成稳定的社区内容供给生态。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通过新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平台用户引入、新媒体平台商业变现等形式,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产品商业价值。新媒体这个词是真的用得好,因为一切新的内容平台出现,「新媒体」这个词都可以兼容。新媒体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门户网站,到以文章为主的博客、微信公众号,再到以短图文信息的微博平台、小红书,再到17 年开始崛起的以短视频为主的快手、抖音等,用户需求在发生变化,内容载体随之变迁,唯有「新媒体」三字永恒。抖音运营、微博运营等岗位是「新媒体运营」的子集。从岗位价值来讲,一家依附于新媒体平台为核心商业模式的新媒体公司,新媒体运营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在一些大公司中,新媒体运营往往仅承载产品品牌价值传递的功能,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相对狭隘。私域运营:私域运营在微信生态中的社群、公众号、企业微信、朋友圈等工具中,通过引入用户,促进用户活跃,引导用户消费等形式,来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私域是跟公域相对的概念,公域是指平台的用户和流量阵地,而私域则指从公域引导到企业可自主控制和触达用户的流量阵地。从岗位价值来看,品牌零售企业、教育类企业会比较重视私域流量的培育,在这些企业中,私域运营的价值会更大。社群运营岗位是私域运营的子集。结语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运营岗位也会随之迭代。在运营的职业生涯早期,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各个运营岗位的分工,但不能奉为圭臬。因为不是所有公司对运营岗位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很多公司会随便给你的岗位起一个名字,甚至直接叫「运营」。所以岗位名称并不重要。你需要做的是,明确公司业务的商业模式,了解清楚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项目,面向什么目的做功。运营不存在于岗位上,存在于项目上。碧落老师敲黑板:1、运营分类的本质是分工。2、运营岗位在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和业务越早期,需求的运营岗位就越笼统;业务越成熟,需求的运营岗位就越细分。3、在成熟的业务团队中,基于业务发展需要,一些岗位开始变得细分,围绕需求、供给以及供需匹配三个维度,演变成固定的运营岗位。4、在早期的业务团队中,直接通过行业、领域等冠以运营名字的岗位,屡见不鲜。5、在运营的职业生涯早期,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各个运营岗位的分工,但不能奉为圭臬。运营不存在于岗位上,存在于项目上。

2022-6-20 1:15

1.1 什么是运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两个关于「分工」的观点:1、分工创造了增量的价值:分工出现之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的增进,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也得以加强。2、分工的程度受限于市场的广度:市场越小,分工的意义越小;市场越大,就越需要分工明确,来提升整体的劳动生产力。回顾互联网的历史,运营的岗位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已经越来越重要。运营岗位的能够从诞生到长期存续,证明它在当下的环境里优化了互联网企业的分工,给企业带来的增量的价值。运营这个岗位比较特殊,它不像产品经理,能够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在传统的制造、零售行业找到对应的岗位(1926年,历史上第一个产品经理诞生于宝洁公司,他的名字叫麦克·艾尔洛埃,专门负责卡玫尔香皂的品牌定位、营销和销售)。运营是一个互联网诞生后才出现的岗位,它因互联网而存在。「运营」这个词,在互联网运营岗位诞生之前,它一直是一个动词,代表对某个对象的系统性运作和经营。比如网站运营,最开始它并不代表某个岗位,而是对网站这个对象进行网站内容更新维护、网站服务器维护、网站流程优化、数据挖掘分析、用户研究管理、网站营销策划等等一系列操作。在传统的零售行业中,一个产品要从需求研究开始,到最终用户使用,一般会经历需求、生产、销售和售后这四个过程。在互联网早期,用户的上网终端主要是PC电脑,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产品就是一个个的网站。最开始的时候,由于网络上信息缺乏,一个个网站并不需要太多的运营,就能够快速的被网民们发现,随着网站的增多,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催生了运营这个岗位,来专门负责对产品进行推广和运营,来获取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个「产品」从最开始的一个网站,到后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APP、一个小程序、甚至一个公众号、一个网店,产品在变,但运营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因此运营岗位在互联网快速的演进中得以蓬勃的发展。从运营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运营岗位主要有两个核心对象,一个是产品,一个是用户。行业的一些前辈对「运营」的定义不少。黄有璨说,「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张亮说,「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韩叙说,「运营是为了实现用户和产品更好的连接,达到产品的最终目的,围绕用户、内容、品牌等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后来又说,「运营就是人工干预。」以上说得都没错,但我觉得不够具体。我想在这个基础上来跟大家聊一聊我自己的想法。运营是一个高度量化结果的岗位,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抗业务指标。站在互联网企业收益角度来看运营的目标,企业的持续经营无非是整体用户的总商业价值的增长,用户总价值=用户规模× 单用户价值。在互联网的行业背景下,用户和产品之间,一般有四个环节,即接触、认知、尝试、习惯。从用户接触到用户尝试的环节,是用户规模提升的核心链路。从用户尝试到用户习惯的环节,是用户价值提升的核心链路。接触:用户在什么地方接触我们的产品?接触的核心是「营销渠道」。我们要干预的是,在营销预算和用户画像的限定条件下,我们如何找到更有效的「营销渠道」,来让用户接触到我们的产品。比如一家女装品牌网店,除了在电商平台开店之外,需要在外部对自己的女装产品进行推广。运营在研究了市场上的营销渠道后,最终决定在目标人群跟自身产品匹配、营销成本对自己来说可接受的「小红书」平台进行推广。认知:用户对我们产品的认知是什么?认知的核心是「产品价值」。我们要干预的是,在营销平台既定的情况下,如果提炼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有明确的、清晰的产品价值认知。以上述女装品牌网店为例,运营在确定了以小红书为渠道后,提炼出自己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平价的、有品质的明星同款」,通过建设相关的图片、文案、视频等相关的品牌内容后,用户能够清晰感知到女装品牌网店的产品价值:可以穿到跟喜欢的明星一样款式的衣服,价格优惠适合自己的消费水平,并且品质有一定保障。尝试:潜在用户如何能够真正转化为我们的用户?尝试的核心是「用户转化」。我们要干预的是,用户在对我们的产品有一定认知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建立更有效的运营转化策略,来让用户尝试我们的产品。仍以上述女装品牌网店为例,用户在认知到女装品牌的价值之后,一般情况下,用户会有三种状态,即有需求、需求不明确和无需求。无需求的用户无法下当下转化,但是如果产品的品牌能力足够强,用户会在有需求的时候下意识的检索到大脑中的品牌信息,从而实现最终转化,但是这个转化过程一般比较长。有需求的用户和需求不明确的用户是当下转化的重点,在营销预算的限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优惠吸引或产品本身的吸引力让用户自然转化。习惯:如何让用户持续的使用我们的产品?习惯的核心是「用户经营」。我们要干预的是,用户已经初步使用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如何建议更有效的用户运营策略,老让用户持续的使用我们的产品。还是以上述女装品牌网店为例,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典型的女装买家,她们的购买频次及在当下产品矩阵限制条件下的客单价是如何的。针对频次低的,通过活动优惠、推送召回等组合手段激发用户需求,提升用户频次。针对客单价低的,通过套装打包、满减优惠等组合手段促进用户提高单价,提升用户客单价。在一系列运营策略作用后,建立用户在我们产品上的消费习惯,从用户身上持续获取利润。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比较疑惑。从用户接触到认知,这个过程不是市场或者品牌同学要干的活吗?是个好问题。我个人认为,市场/品牌同学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去触达用户,建立用户对产品的品牌认知的整个过程,整体还是围绕让用户了解我们产品的价值、对我们的产品认知养成、并跟用户建立信任的过程去做工作,它并不跟运营工作冲突。在特定的场景下,一个产品的品牌能力,或者用户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往往会成为提升用户规模的效率放大器。所以市场/品牌的工作,跟运营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关注的它是对获客效率、用户价值提升的影响。综合以上的叙述,我认为的「运营」的本质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组合手段,干预用户从接触、认知、尝试到习惯产品的全链路,提升产品中用户总价值的过程。只有认清运营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做好运营工作。碧落老师敲黑板1、运营岗位的能够从诞生到长期存续,证明它在当下的环境里优化了互联网企业的分工,给企业带来的增量的价值。2、运营是一个互联网诞生后才出现的岗位,它因互联网而存在。3、运营岗位主要有两个核心对象,一个是产品,一个是用户。4、在互联网的行业背景下,用户和产品之间,一般有四个环节,即接触、认知、尝试、习惯。接触的核心是「营销渠道」。认知的核心是「产品价值」。尝试的核心是「用户转化」。习惯的核心是「用户经营」。5、运营的本质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组合手段,干预用户从接触、认知、尝试到习惯产品的全链路,提升产品中用户总价值的过程。

2022-6-18 3:16

序言:我为什么要写《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

你感受到了吗。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大部分运营都没有经历过系统性的学习,基本都是老员工带教的模式,这就导致了运营新人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工作没有思路,成长缓慢,不得其法。运营新人的学习路径有哪些呢?看书:看一些《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学运营》、《超级运营术》等前辈们写的书籍。我在带运营团队的过程中,送了不下30本《运营之光》,但是最近两年不送了。为什么?因为已经这些书已经出版很多年了,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下,效用递减,已经逐渐不适用了。上课:可以学习运营课程,但是真的太贵了,一门课动则上千元,而且在找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力甄别课程的优劣,只能变身成一把鲜嫩的韭菜,把自己递到别人的镰刀之下。阅读: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运营实惨,连第一信息源名称里都带「产品经理」),看知乎,刷小红书,刷B站,甚至刷抖音。碎片化阅读固然是有效吸收信息的一种方式,但是绝不是运营新人,在没有完全建立对运营认知的情况下的核心学习方法。怎么解?我给到的答案是:系统性的学习。大概在一年前,我的团队进了大量的运营新人,我开始有意识的给他们培训。在输出运营培训课件的过程中,我梳理了运营新人在职业生涯前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缺乏对运营本质的认知,导致只能在执行中苦苦挣扎,无法打破藩篱。缺乏细分运营的专业知识,无法武装自己的大脑,导致做事情畏手畏脚,唯唯诺诺。缺乏运营项目推进的方法,导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处处碰壁,心力交瘁。我希望就以上问题,提供给运营新人一种高质量的、低价格的,不贩卖焦虑的,不熬制鸡汤的解决方案。就是这本《运营新人的自我修养》小册。我希望这本小册,能够穿越时间,尽可能的给更多的运营新人带来全新的认知和启发,让你们能够在如今复杂而沉重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如果能让你更进一步,那我做梦都会笑醒。这本小册的内容会有三篇,分别是认知篇、实操篇和通识篇。分别讲运营是什么、怎么做以及需要了解的知识。我会做到每周更新一节。初步大纲如下(随着小册的更新,可能会有少许改动):一、认知篇:走进运营的世界01 运营是什么02 运营的分类03 运营的历史1)运营缘起2)运营往事04 运营的发展前景05 运营的成长路径0)运营成长综述1)从实习生到 P42)从 P4 到 P53)从 P5 到 P64)从 P6 到 P7二、实操篇:运营从入门到起飞专业能力项01 用户新增02 用户留存03 用户转化04 平台运营05 活动运营通用能力项06 数据分析07 目标拆解08 运营规划09 项目管理10 沟通协作11 产品化思维三、通识篇:运营常用的知识01 运营常用的指标(陆续补充)02 运营常用的业务模型(陆续补充)AARRR漏斗模型RFM模型金字塔模型福格模型用户生命周期模型03 运营常用的名词概念(陆续补充)MGMCPS/CPA/CPCAB测试MVP这本小册适合哪些人?在运营岗位上工作4年以内的新人在其他岗位上但想转运营的朋友仍在象牙塔内,考虑在互联网运营行业发展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快速了解运营工作的互联网行业同行者我是谁?凭什么可以提供这本小册?9年工作经验的老运营人6年一线运营团队的管理者既负责过平台,也负责过业务,兼具两端的视角目前负责一个千万级DAU APP的用户增长一个希望为运营行业做点微小贡献的普通人更多关于我的信息见「碧落的个人说明书」。这本小册可能有哪些局限?作者职业生涯基本都是本地生活相关行业经验,不一定对其他行业的运营知识面面俱到作者职业生涯基本都是ToC的运营,对ToB行业了解不多小册的价格如何?在未写完小册之前,定价49元。在更新完小册之后,定价99元。优惠政策:大学生和仍未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免费。小报童「运营沉思录Lite」专栏读者免费。不满意者在购买后任何时间均可免费。特殊权益:本小册已开通合伙人计划,如果你觉得小册内容不错,可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通过你订阅的 30%现金将返现到你的小报童账户。更新频次:每周日更新,保底更新 29 篇。由于小册功能会收20%佣金,你可在购买小册之后加我微信 bi-luo ,我会将去除佣金后的钱返还给你。如果你是通过合伙人计划订阅,为了保障合伙人权益,会将合伙人佣金扣除。在写作过程中,我真诚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希望购买小册的朋友加我微信(bi-luo)反馈,加的时候备注「小册」。有一个监工群,工作日上午 10:00~晚上 22:00 不回复,其他时间可随时聊天。如果群二维码过期,可以加我微信,我拉你进群。没有反馈也没关系,写作这个事情不赚钱,就是交个朋友。在给我的团队同学培训的时候,我在PPT最后一页写了一句话。我想这正是在形容你我之间的关系。我们天南地北,互不相识,可能这一辈子都见不上一面。但我依然希望我们:「成为彼此生命里最闪亮的那颗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