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
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

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

@Jeff

产品完美时,即,产品经理退场时。
但基本工作方法要沉淀下来,时看时新,做好准备。
这也是我的“每日挥刀500下”,能管住我的心。

本手册目标:Best Playbook For PM。
做最好的产品经理手边基本知识自查手册。

作者Jeff,著有《高效产品》,公众号“产品之术”。
订阅859
文章43
最后更新:2023-8-2 17:23
查看 【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 详情查看 【Jeff】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7-18 9:23

S1E1 | 思维方式:本质与思路梳理

概念何为本质?世间诸多难题,皆为幻象。孩子哭闹,本质是有所求用户离去,本质是没能和产品达成交易数据变动,本质是某些用户行为发生了改变不抓住本质,就会疲于奔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德鲁克讲,“关注机会而非问题”,也是这个意思。本质的突破,会让事务产生质变,从而抓住机会,而非随波逐流。如何洞察本质?本质和表象,只是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但浮于表面,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要进到本质层面,才能解决问题。这里要警惕不要抬杠,比如“人的本质都是生老病死”,这种不叫本质,叫过度抽象。当你解决问题的目标不同,找本质的方向也不同。比如:当你泡茶,水的本质就是饮品构成成分当你坐船,水的本质就是承载力要洞察本质,需有一个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去深挖,挖到一个相对抽象的层级。这就是中观视角:带着目的的抽象。中观,比宏观和微观都要更高频、更好用。方法1)理清主观决策链:5W攀梯术5W攀梯术,是通过追问5个WHY来获得本质答案的方法。被丰田等企业广泛使用,也是用户研究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5W的做法可以用给用户,也可以用给自己,比如:我曾经想在登录模块增加微信登录,但团队不理解,我自问如下:为什么要加微信登录?因为体验好,用户基数大为什么体验好且基数大?因为90%的用户都来自于微信为什么90%的用户来自于微信?因为这是现阶段的主要增长渠道为什么目前微信是主要增长渠道?因为广告渠道还未启动为什么还未启动?因为登录建设中,占用了人力得到的答案,居然是砍掉微信登录模块,将登录重构和广告投放功能一起考虑,围绕增长来改造登录模块。上面这个例子说明,通过追问为什么,可以获得本质。同时,把每一个原因连成一条线,即可看清我们决策的逻辑链路,任何一环有问题,都会导致方案和本质之间出现南辕北辙的偏差。本方法可灵活使用,一般来说5个W即可,如果问题复杂,问10个,问到问答循环也无妨,到自己彻底理解看清决策链路、找到本质即达到目的。2)搜集客观细节:八何分析法6W2H,也叫八何分析法、6W2H标准化决策&评价模型,是一种通用决策方法,当然它也是一种通用创造技法。在企业管理和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5W攀梯术,需建立在客观细节完备的情况下。但往往,我们无法回答why,是因为缺乏用于参考和决策的信息。而八何分析法,能帮我们搜集客观细节,补充关键信息。八何分析法的做法和5W类似,也是层层挖掘,不过差别是,要更专注于客观细节的获取。客观细节不是一个感觉/方向,而是获取一个solid的事实,目标是去除所有问号和敞口协议。比如:“当前90%的用户来自于微信登录”是客观细节“我们觉得登录模块现在很难用”不是客观细节如何应用?还是继续以上文例子来说:当我得到结论,需要“将登录重构和广告投放功能一起考虑,围绕增长来改造登录模块。”时,这只是一个产品方向,还很粗略。我该如何进一步细化、决策、完成产品设计?还有诸多问题待解答:在广告场景下,分别用了哪些登录?哪些登录的转化率最好?留存最好?登录模块还可以如何简化?...这些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但你可以用6W2H来梳理脉络which-要迭代什么?→登录模块why-为什么?→登录模块影响增长转化率what-如何影响?→登录模块必填信息+体验where-哪个节点?→梳理增长链路涉及的登录when-何时?→梳理登录的使用场景who-何人?→梳理登录的用户分布how to do?→上述方案细化how much?→各个方案人力限制上述问题很多,但无需面面俱到---关键信息藏于其中。进一步,从上述调查后的信息中,获取到关键的客观细节:在登录模块what的调研中,发现有10+种登录方式,但我们目前只支持手机号在登录模块where的调研中,开启了广告投放后登录的实验,发现广告投放在各种登录下的转化率都不高,最高的是投放游客用户的转化率,且综合ROI最高+xx%得出方向:支持游客登录切换广告增长链路到游客登录上有了这些客观细节,我们才知道整个项目节点的重点、顺序、依赖关系。没有这些信息,做方案就是拍脑袋、闭门造车。很多时候,想清楚+调研清楚后,方案是自然浮现的。八何分析法,即充分调查。充分调查,才有决策权和行事权。在拍脑袋之前,先看清楚客观事实,很多决策不言自明。思考题“健身房私教课这类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从供需角度来说,这套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和线上课程、健身环等产品有什么异同?”可以试着用5W法自问,得出关键想法后,再顺藤摸瓜用6W2H去补客观细节。对本质的认知会影响产品设计,试想,如果你给健身房私教业务做一套系统,你会怎么做?我个人的一些观点:5W:为什么要有私教课?理性购买的本质是一种外包,外包给工具、服务、员工私教课本质和用户需求并激励相容,私教追求LTV、用户追求速成主要成立的点在于陪伴服务,和按摩服务vs按摩椅类似6W2H:如何做好私教课服务?which:私教课体验关键在于陪伴,也是对比健身环的长处why:私教课的长处在于陪伴,陪伴体验是核心what:最关键的是帮客户在预期内达到目标,履约where:课上是本地,其它时间线上when:线下是课程时间,其它时候24Hwho:客群情况,预期改变现状、how to do:客户预期管理→客观信息记录→体侧机器how much:一健身房一台

2022-6-6 9:20

开篇-自序:01.我作为产品经理的经历

1)我从16年正式入行做产品,每年都有不一样的体会。第一年在创业公司入门,习得了扎实的产品设计基本功和技巧。接下来的三年,几乎都是靠自修和自学。到第五年,正式进入大厂,才将所有的技法融会贯通。个人感觉,产品要成长,需得“更好地解决更难的问题”。很庆幸第一年见到了很强的产品楷模,学习了很多好的解题方式。之后的三年,又在金融领域、大型组织见了无数难解命题。最终,现在幸运地有机会在飞速发展的头部大厂试错。见方法---实战演练---自己主导,这样的路径个人认为是最佳的。如果上来就实战演练或是主导,很容易被压垮或是入了偏门。2)接着聊几个入了偏门的产品经理。因为我日常会写很多产品文章,也接触了一些PM。我觉得入了偏门的,大多把方法论和自身能力看得极重。动辄大谈各类分析方法、模型,但实战的经验寥寥。根因是,没能接地气地去实地考察,沉浸于理想的方法论中。人性使然,人很喜欢归因和下结论,处理琐碎就相对无趣了。但越是无趣和琐碎,越让人成长。没有细节的抽象和总结,反倒让人迷惑。3)何为正门呢?如何在正门中修炼呢?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正门,也没有固定的形态。对我个人成长最大的事情,是对细节的研究,和最佳解题方法的探究。一句话说:“要尽可能地了解清楚事务的本来面目,不急着下结论”。第一年,我因理想主义而入行。直到做了线下零售的礼品卡功能。亲眼见证了这个TOC的送礼/会员功能是如何被TOB侧作为送礼等价物使用的。于是对用户和业务产生了敬畏之心,从理想转向了务实,这个转变越早越好。第二年,自己独立看一条业务线。见证了半年一次的业务变革,亲眼看到了数十个精美PPT的大项目背后所论证的严谨逻辑,也亲眼看到了这些项目的九死一生。于是开始探究产品为何和成功,对底层逻辑开始好奇,是能力成长的第一步。每一次参加项目会议,都收获了一个失败的badcase。到第五年,直接见证了巨型销售组织转型的全过程,这让我后续做任何系统实施落地都不再惧怕。于是开始找到头部的组织和环境,纳入对宏观趋势和行业的选择,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4)上面提到了三次认知迭代:第一次,从理想到务实。第二次,从表象到底层。第三次,从产品到业务。这三次转变,让我遇到了新的机遇。第一次,因为开始务实,几乎读了市面上所有的产品书籍。第二次,因为开始探究底层,从在意画图的原型仔变成了逻辑控。第三次,因为开始研究行业和业务,在APAAS探究之路上遇见了Fonter,在内容领域上认识了少楠和Light。所以,我所认知的成长,无非是从一个强烈好奇,去往另一个强烈好奇。认知---验证---收到刺激/反馈---迭代认知,往复循环。5)这中间的认知迭代过程,是很艰难的。每一次认知迭代,需要用新的认知去审视自己的所有过往。这时候,你会发现之前做的事情都很可笑,突然不清楚下次该如何表现。这是因为新的认知还没经过打磨考验,你还未能熟练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梳理逻辑,我的办法是写作。比如我在设计一个课程系统的页面时,我发现课程长短不一,还有图文和视频。第一稿方案设计出来后,发现没有亮点,于是开始探究更好的方案,直接对标B站。而看了B站之后,发现第一稿方案对系统现状很友好,但体验上几乎一无是处。如果强切B站的方案,必定无限增加成本。所以我必须要评估,评估如何把B站方案里面最适合我们的部分应用在设计中。所以顺理成章,我开始研究B站,写出了《B站怎么分发内容》。当你去做新的事情,要和老的经验进行碰撞融合,这个过程的逻辑梳理很痛苦也很有意思,但一旦梳理完成,能够获得自洽的认知逻辑,就是成长顿悟的时刻。6)总结一下,从大体上看,我的自修过程主要得益于三件事:第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和顺序,见方法、见困难、有自主权。第二,认知上自我否定、迭代的勇敢和好奇,通过个别case去探究完整世界。第三,积极主动地梳理自我认知的逻辑,不沉迷于看似正确的方法论,不留迷雾。这三件事,让我不断遇到业内更好的从业者,产生交流,继续精进。7)可以先参考一下我的历程,谈谈你的想法。后续的分享会更加体系化,预期更新20篇我关于产品经理基本功的一切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