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支付好多问【第一季】
支付好多问【第一季】

支付好多问【第一季】

@王小憨

我是王伟,著作「支付方法论」,这是全球第一本支付产品书籍,截止2024.11月,微信读书推荐值「好评如潮」85%+

这个专栏起源于日常工作遇到的来自自己,来自同事,来自读者的发问,也来自于胡适先生的一句"少一些主义,多一些问题"的感受。

希望这个专栏以"支付具体问题"的方式来解答工作里有关的产品洞察、工作感受、支付前沿等等。

华为说,"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希望这样一杯咖啡的方式,可以和读者交流。

谢谢,祝每一天都好!
订阅20
文章10
最后更新:2024-11-19 11:33
查看 【支付好多问【第一季】】 详情查看 【王小憨】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4-11-14 11:46

第1问:为什么从事支付行业?

开头总是艰难的,从哪里开篇?我想,就从我们的职业说起吧。为什么选择支付行业?我的答案是“支付”这份工作用得到的企业多、做得久、门槛和工资也高一些。作为从业者,我还记得那时候刚是新人做支付的心情。紧张、畏惧、后怕,毕竟这个和钱相关,感觉很难、门槛很高。我们古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失脚。”西方讲“莫非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他就一定可能出错。”常年做支付这件事,那么多用户、商户、服务商的交易总起来,是个海量数据,这些信息流和资金流汇总在一起,哪能保证不出错。所以开始从业的时候,心情很是忐忑,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产品设计有个缺陷,工作有个差错,算错账,处理错金额,造成个事故。按照过往听的故事,看的案例,要是真的事故了,运气好一点,错误小一点,造成的资损少一些,那是背个责,扣个工资的事;运气差一点,错误大一点,造成的资损多一些,那就是失业甚至坐牢的事了。但这么多年走过来,当然会有差错,程序会有缺陷,但它并不可怕,也不难,之前的那些担忧,多数尽责尽职也不会发生。以下这些是我自己选择从事支付行业的理由,分享给大家。第一个原因:高频和刚需。“流水不争先,争的是个绵绵不绝。”一直以来,我对“什么是个好生意”有个执念,始终认为“高频”和“刚需”的生意才是个好生意。这样的生意,能够做得长,做得久,也做得稳。比如,柴米油盐就是这样的生意,所以自古以来,盐业都由国家管控。而“支付”这件事,对我来说,完全契合这两个标准。它足够高频,无论是点外卖,买小吃;还是买汽车,买房子,线上也好,线下也好,只要是收钱或者付钱,都要用到支付,区别无非在于用的是什么方式支付而已。它也足够刚需,不带钱应该是寸步难行的,这不只仅仅是指纸质的钱,也包含各类电子账户的钱。综上支付这件事,刚需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物物交换就开始了。既然行业是个好生意,工作也不会差到哪里。第二个原因:职业受众面广。变化是人生和历史的常态,一个职业的受众面如果广一些,可以让从业者抗风险能力强一些。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周期的变动、人员的流动都很快的行业,你甚至不知道“明天和毕业哪个先到来?”“凡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当初我选择支付行业时,想法挺简单的:支付这个行业面向的消费者足够多,面向的商家或者平台也足够多,这么多企业,用人单位都需要它,我以后不至于找不到工作。支付就做几件事:交易,对账,结算。所有公司都要跟钱打交道,都要涉及支付这几件事。不管是个支付机构、电商平台,还是个线下工厂、小卖部,都会涉及这几件事;就算不涉及交易,也会涉及财务结算。总之,应该能找到份工作。回头看,有人喜欢变化,有人喜欢确定性,我知道变化是人生和历史的常态,但选择支付这个具有刚需的方向,可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多添一丝确定性。第三个原因:有门槛和收入高。支付这件事,相比来说,需要糅合的知识多一些,要有一些财务的知识,要有软硬件的知识,要能懂接口文档等等,门槛相对来说高一些。在收入这方面,金融行业的收入高,互联网的收入也高,而支付属于互联网金融,收入方面自然也还可以。第四个原因:通用性和复用性。这是在从事了支付行业很多年后,也负责一些非支付的产品后有的一些体会。工作多年,负责过电商、银行、三方支付机构的一些交易系统,也负责国内支付、跨境支付和海外本地支付产品。经历过,回头看,这些交易系统搭建的方法与底层逻辑其他都很类似,几乎都是通用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支付是个面向商户的生意,所以那套方法论在其他类型产品上也同样适用。我们就拿“支付”和“家政保洁”这两个你看起来完全不想关的产品类型来说。首先,都需要把产品对接到各个内外部商户里,通过这些场域流量把业务做起来;其次,要对接商户,就要有各种的展业工具,比如api、sdk、小程序、二维码、H5等等;再者,产品有很多,要封装出来各种产品方案,支付里有“快捷支付产品”、“免密支付产品”,家政服务里有“月嫂服务产品”“一般保洁小时工服务产品”等等,其实本质都一样;然后,秉持“前台不能捅到后台”原则,都有网关系统,去做准入控制、流量控制、风险控制等。再然后,都要对账和结算,都有清结算系统;都有商户,有商户系统;都要分配给服务商,支付里是通道,家政服务里是工人,是机构,都要有路由系统。不一一枚举了,做过这些你会发现,其实底层架构与模块都一样。选择这个行业,可以少费一些力,多做一些功。这些是我选择从事支付行业的理由。支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多添一丝确定性

2024-11-14 11:12

第0问:为什么会有这个专栏

各位好,这里一个有关支付方法、洞察、经验的一个专栏?"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大体是秉持着这样的初衷去开始的这份专栏。同时,我也会将它作为新书的内容首发交流渠道。“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这是一本有关支付的错题集。 人生是旷野,我们所从事的支付产业橫跨千里万里。在这个旷野千万里的过程里,我偶尔会想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支付的世界,别处的世界又是如何?这几年,从亚洲到非洲,从支付发达市场(dm,developed market)到支付新兴市场(em,emerging market),走了一些国家,呆了一段时间,遇到过,交流过,拥抱过不同颜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从业者,使用者,了解与交流当地的支付场景与使用偏好、经验、教训,也有感受过五先令一条人命的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这些交流,对于行业多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敬畏与问题。这些关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有的问题是自己作为新人遇到的;也有的是随着岁月增长,带的的一些新人提出的。也有的是来自于日常合作部门比如商户、运营、研发同事的咨询。还有些来自于《支付方法论》读者们的一些问题。问题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是个复杂巨大的,无论大小,每个问题都希望能够求索和解决。在这个探索支付世界的旅程里,随着际遇与时间,这些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渐渐求索的答案与解决的问题,都或大或小地让支付变得更好用一些;行业更进步一些;用户的更好用,更满意一些;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一些。对于支付人,这个过程弥其珍贵。 支付,这个行业,大家印象里,是不是是又难、又无趣、又容易出错,门槛极高?没完没了的数字、永不停歇的订单。业务单,支付单,流水单是什么;主订单,子订单怎么处理?“天哪,怎么订单也有这么多讲究?”信息流怎么走?资金流怎么走?“天哪,怎么交易完成了,还有一堆事要做?” 链接支付、扫码支付、近场支付、要素支付、分账支付、免密支付,不断涌出的支付产品。“天哪,怎么一样的信用卡、借记卡、电子钱包能够分出这么多支付产品来?”交易的时候,一会儿要考虑成本最低,一会儿要顾及体验最优,一会儿要考虑风险最低;一会儿要考虑伙伴合作关系;一会儿还要考虑......。“天哪,到底怎么做,什么才是支付里的最优解?”。。。。。。 太多太多的问题,太多太多的秘密。怎么解?胡适先生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是我推荐的一种很高效的解答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去探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探索的领域越聚焦,便会越深厚。 大家工作从择业开始,一生时间大体上都是一样的,问题很多,时间不多。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需要取舍。就像我们大多数人穷尽这一生,只能拥有北上广90平米的房子。90平米的房子,假如用来装东西,是经不起装满了壁画,还要装手办;装满了手办,还要装潮鞋;装满了潮鞋,还要装宠物;装满了宠物,还要给灵魂一点空间,用来装书本,装自由......很多时候,"少就是多",我们需要一些断舍离。"自古华山一条路",每个行业都有秘密,犹如在爬山,早点选择好自己热爱的那条路,多爬一点,看到的风景便多一点,离打通关,登上山顶便近一些,当然一座山之后还有更多的山。 在这个什么都快的时代里,聚焦了方向,那该如何开始探索呢?我的经验,探索的方法就是列好主线,沿着问题一个串出一个,渐渐的由点扩张成一条线,由线扩张成一个面,只要去做,就会有答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世界的绝绝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已经有答案的,无论他多么奥秘,只是在等有心的人找寻与阅读,这些奥秘你不必仰仗天时,地理,人和、天赋,只需要你热爱、好学而已。自驱才是这世上最大的天赋。犹如此刻你在阅读的这本书,支付的奥秘许许多多都在这里。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热传递,会逐渐Copy走样,效能递减。这一点与人和人的交流与认知类似,由于时间、背景、场景、心情、记忆、性格、双方认知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完整度十分的东西,往往表达也就剩了七八分,各自理解能有五六分就不错了,两三月一过,可能记得的,留下的就只有两三分了。。有个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过目不忘的天赋。理解过、思考过一次,结构与答案就会像复印机那样复印在脑海里,终生不忘。可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诚恳面对现实没有这种天赋。那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学生的时候,每年每一科老师都会让整理错题集,把那些错的问题、好的问题摘抄下来,常翻常新。我想,工作大体也都是如此,增长的见识,遇到的难题,加上来自于读者、从业者的一些提问,记录下来,成为了今天这样一本由具体问题构成的支付书。这些认知,和大家分享,交流,碰撞与进步,希望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攀登的一个步伐,实实在在,脚踏实地,进一点是一点,走一步是一步,每一步都算数。希望这本「支付许多问」能够成为大家案头的工具书,常用常新,常有收获。老舍的《我这一辈子》结尾写过:"我还(在)笑。"我们依旧一样:我还(在)做。做着支付,学着支付,爱着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