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创造力唤醒指南【已完结】
创造力唤醒指南【已完结】

创造力唤醒指南【已完结】

@颜晓静 Athena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创造者,有无限的创造力。”

这是一本关于唤醒并打开创造力的小册,适合于每一位希望回归生命作为创造者的本质,修复自身创造力的人。

它整合了我对创造力本质的理解,和修复自身创造力的心得,通过拆解“道、法、术”,全面深入地帮助大家唤醒创造力。

这本小册共12章,每章包括正文内容+课后练习,内容包括:

💧创造力的道、法、术
💡打开接受灵感的通道,获得无限的创造灵感
✍️打开输出表达的通道,开始你的创作
🌱打开作品生长的通道,拥有持续的创造力

小册共12章,已更新完成,请放心订阅!

订阅后即可加入读者微信群,分享交流实践心得。

✨期待与你一起开启唤醒创造力之旅!
订阅696
文章46
最后更新:2023-9-22 9:48
查看 【创造力唤醒指南【已完结】】 详情查看 【颜晓静 Athena】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3-9-22 9:48

【读者分享】唤醒创造力课程收获 by Murphia

晓静写在前面:本周更新的第二篇彩蛋,来自上半年唤醒创造力行动营的学员Murphia。Murphia是心野间社群的成员,也是课程中跟着我们实践12周课程内容的优秀学员。以下内容来自她在课程结营仪式的发言稿,分享了很多内在蜕变的心路历程,希望能打给大家力量!回顾这12周的变化,勇猛精进这四个字我真的很喜欢。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断舍离做得彻彻底底。告别了自己做了十年的工作,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结束了一段很长很长的亲密关系,也和相伴多年但其实是在损耗自己的友谊在心里说再见了。一开始是有一种“纵身一跃”的感觉,就好像我放弃了很多东西,现在来到了大理。但其实回头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好的东西都给了我力量和底气。一开始是听Athena的播客,心里逐渐开始涌动起前所未有的能量,想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一探究竟。后来参加了唤醒创造力行动营,在晓静的带领下,不断地升级进化,打开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我自己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开始能够感受到来自这个宇宙的更大的力量了。那是一种如果不亲身去体验就无法知道的美妙感觉。创造营的第二节课,晓静带着大家去链接内在小孩,当时我跟着课程做了很多次连接内在小孩的冥想,和内在小孩对话。我第一次体验到宇宙妈妈在和我的内在小孩说话,那是一种全然的信任感,像是被宇宙的大手稳稳托着。我第一次体验到原来我可以全然信任宇宙的安排,放手去让自己经历生命之流。在这种力量的鼓励下,我开始在大理进行各种人生探索,当我全然放手去体验和沉浸在当下,像一个孩子一样玩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宇宙真的给我准备了很多并不在我计划之中的“糖果”。我原本还担心说裸辞流浪的生活我会不会焦虑,但奇妙的是完全没有,我在大理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和开心,每天都被全新的美妙的经验洗礼着,每天都有一种“今天又是很值的一天”的感受。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每天都在学习着各种对自己有益的东西,顺便还谈了美妙的恋爱,真的有一种人生才要开始起飞的感觉。在创造营中,每天写晨间日记也对我产生了难以估摸的巨大影响。我以前一直处于一种写不出东西的状态,但是当我跟着晓静去开始写晨间日记,突然有一天就体验到“管道被打通”了的奇妙。我现在甚至在早上自然就会进入到想写东西的状态,就好像有一些灵感在通过我涌动出来。而且这个过程非常的疗愈,我在书写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在不断升级进化。这个过程是很自然发生的,我完全不用说要逼自己坐在那里去写东西,而是感受到那些话语经由我来流动出来,所以创作的习惯就好像慢慢形成了。在形成创作习惯的过程中,其实我也经历了很大的阻碍,对我来讲最难的就是克服完美主义和拖延。在创作营的一堂课中,晓静给我们分享了一句对我影响很大的话:你负责数量,宇宙负责质量。我当时一下子就被点醒了,这句话就好像一句“咒语”,当我念出这个咒语,我就可以放下很多有的没的念头,进入到一种“我现在就是要写点东西出来,也不管写得好不好“的状态,我写出来也不回头看,也不管太多,就直接发出来就好了。于是我终于能进入一种能够开始流动的状态,即便课程结束后我也会从这种状态里获益很多。在课程的社群中,被大家看到、陪伴、鼓励的感受也是我收获很大的部分。很喜欢晓静在创造营中设置的找同桌环境,让我找到两位天使一般的同桌,她们会很认真地看我分享的创作,给我反馈,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更大的心野间社区的陪伴也让我感受到很大的能量,不论是流动红包,还是资源分享,这些好像都是宇宙在传讯,让我接受我需要知道的讯息。在我有任何不安慰的时候,想到社群里有这样一群小伙伴,有晓静对我们的照料和陪伴,心里都会有很暖很踏实的感觉。

2023-9-22 9:37

【读者分享】《创造力唤醒指南》的实践故事 by NewMoon

晓静写在前面:本周更新的第一篇彩蛋,来自小册的读者NewMoon同学,在我们发出调研问卷后,NewMoon激情满满地第一个填写了问卷,详细列出了她通过这本小册的收获。于是我们邀请她写下了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她的实践故事。相信从她的分享中,你能收获一些灵感和启发!大家好,我是Newmoon,一位辞职半年多的创业新人。在过去几年里,我一直在B站更新自己的Vlog,分享日常记录和生活经验。几年下来,我通过制作电影感的视频,不仅收获了近5K的粉丝,也学习到了非常多专业的影像制作知识。今年年初,由于在B站被网友邀请制作他们的婚礼故事纪录片,我和做广告导演的男友一拍即合:干脆创业做个婚礼影像品牌好了!恰好我们都是热衷用相机和文字记录家庭故事和生活细节的人,一切都像是宇宙为我们安排好的路线。就这样,我在2月底辞了职,开启了创业之旅。不过,我今天主要想分享的,并非我的创业故事。对这个阶段的我来说,创业依然是有趣的、新鲜的。以我目前浅薄的经历,我还没有从中获得太多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深度感悟。我今天更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是另一个故事:为什么up主做得好好的,突然就断更了一整年?在断更的日子里,自己是被深深折磨的。我会经常拷问自己:“为什么你脑子里明明有那么多东西,就没办法做个视频和大家聊聊呢?”“为什么别人可以坚持日更周更,你连月更都无法保证呢?”“为什么你拍视频要那么完美主义呢?一个勺子的摆向都要纠结20分钟,有必要吗?”“为什么你不敢暴露更多真实的想法给大家呢?戴着面具和大家交流不累吗?”“明明只要多更新就能加快辞职的脚步,为什么不能逼自己一把呢?”        ......在这些此起彼伏的质疑和内耗中,留给一个上班族的创作时间所剩无几,所以视频的更新只有一拖再拖。今年辞职后,我发现自己除了创业工作和旅行外,几乎每天都会写日记、做饭、榨果蔬昔、散步、骑车兜风,并且也会用相机拍照记录我喜欢的那些瞬间。但我依然提不起劲儿拍Vlog。我甚至卸载了B站,不想去面对那个平台,我觉得我和那个平台失去了联结。直到7月的某一天,我在小静的朋友圈看到了《创作力唤醒指南》的介绍。在预览篇中,我看到她描述了一些创作者的困境,那些困境瞬间让我想起过去几年创作Vlog的点点滴滴...所以我迫不及待买下这本小册。我想在其中找到答案,找到能够重新开始创作Vlog的热情。三个月过去了,随着这本小册渐入尾声,我的创造力唤醒之旅也一点点初显“成果”。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4条,我在这本小册中最大的收获:1/晨间日记:疏通创作管道物品断舍离在近几年一直是热门话题。我自己本身也算是极简主义践行者,所以在物品方面的困扰并不多。我想每一个实践过做家务、扔东西、收纳整理房间的人,都会理解那种“无债一身轻”的痛快。所以小静也在小册前几章,专门介绍了物品断舍离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天生更敏感、更爱动脑、感受力更强的人来说,阻碍我们的通常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事情,而是头脑中那些负面的、杂乱的、伤害自己的念头。所以我想分享的是小静的另一个观点:疏通创作管道。小静用了一个非常具像化的比喻来表达我们与创作的关系:我们不是在创造作品,而是作为管道在接生一个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那些负面的念头,本质上都是在给管道增加垃圾。那么,如何清理这些垃圾呢?小静给出了几个方法,我自己实践下来收获最大的,还是每天坚持写「晨间日记」。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爱写日记的人。由于自己内向不爱社交的性格,有什么想法都喜欢自己和自己聊。所以写日记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自我觉察和疗愈工具。而通过小静介绍的「晨间日记」清理大法,我变得更加大胆,更加诚实,更加无所顾虑地去写日记。这几个月通过每天写「晨间日记」,我清理了太多深处的恐惧、怀疑和焦灼。每当我写完一篇日记,我便充满了能量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更神奇的是:写晨间日记不仅能疏通管道,还能帮我们更敏锐地捕捉灵感。我常常写着写着,突然就会冒出一个新点子。像我目前在日更的「Diary」系列,就是写日记时激发的灵感。2/拯救完美主义的灵丹妙药在我断更Vlog期间,并不是说我没想法,而是「完美主义」阻碍了想法的表达。作为一个重度完美主义者,从小到大,只要我想认真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要求自己做到该领域的Top,否则我就干脆放弃。关于完美主义的书籍,我也看过不少,但似乎没有一条方法能真正帮助自己走出来。直到看到小静的这本小册,我终于意识到:创作者其实就只是一根管道。那么既然作为管道,它最终流出来的作品是什么样,其实根本与“我”无关,一切都是宇宙的意图。「创作者保证数量,宇宙保证质量。」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我竟然从那个快断更一年的UP主,摇身一变为日更10天的图文创作者。而且这种日更的状态完全不焦虑,我非常放松,甚至比之前不创作的日子更开心!因为我完全不担心日更的结果是什么,我只是顺着宇宙的意图,允许自己去淌过它们。当创作与自身价值脱离了关系,创作就会回归到简单纯粹的状态。我相信伟大的作品其实都是在简单的心境下诞生的。3/持续创作的两个心法在十一章中,小静具体展开了「是什么阻碍了你持续拥有创造力」。我联想到自己开始拍Vlog的那段日子,的确每天都热情满满。尽管那时还在上班,但每天通勤路上我都会背着小相机,拍下天空的云、街边的人、公园的树和交错的光影。我并不觉得疲惫,反而把拍摄看成是自我疗愈的一部分。那时虽说做不到稳定的更新频率,但创作Vlog本身还是很单纯、很享受的。在我更新到第15支视频时,我的频道遇到了一个数据爆发增长的机会。那是我第一次做干货类视频,所以获得的流量和反馈要比平时多很多。也是那支视频,让我从一个小透明,变成了拥有千粉的小UP主。这支视频的流量令我不自觉想到:既然做干货类视频容易涨粉,那我干脆多更新点干货?然而,这种想法也导致我开始把Vlog当成任务来做。就像是我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在为另一个老板打工。而那个老板(我自己),比我真正的老板还要苛刻严格。我几乎没办法再回到早期创作Vlog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境。更令我疑惑的是,明明我辞职后,比上班时要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但为什么我反而更不想做视频呢?带着这个疑惑,我在阅读《创造力唤醒指南》第十一章时,找到了答案。在这一章,小静总结了持续拥有创造力的两大障碍:1. 隐藏在小我背后的欲求2. 恐惧和控制欲对我来说,当下创作Vlog确实承担了太多隐含的期望,所以也不可避免会想控制它的结果。当我在晨间日记中看清小我的欲求后,我发现自己其实是想像做电影一样,做好每一期Vlog。它更像是我阶段性的总结,它是漫长的,是需要经历足够多的事情,然后在我体内整合出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时,自然诞生的。就像优秀的大导演,几年才会产出一部好的作品。所以做这种事情,怎么能用流媒体短视频的逻辑来要求自己呢?除了障碍外,小静也给出了持续创作的心法,总结来说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如何落地到实际创作过程中呢?那就是每次创作前,都问自己两个问题:1. 如果你现在已经实现了你创作的这些期望,你还是会发自内心的希望去这样做吗?2. 如果你的这些期望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你还会继续做吗?我最近也在反复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想到自己一直喜欢写东西,拍东西,喜欢排版内容,原本最顺应我本性的,其实就是做图文内容创作,就像做杂志一样。但我为什么在一开始选择了做Vlog呢?或许是因为当时考虑到,视频几乎是当下最火的传播方式,做视频肯定比做图文更容易被人看见。所以在创作初期,自己似乎就被外界的因素影响了,没有遵循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我想到:既然自己每天都写日记,也会拍照记录生活,而且做这两件事并不会消耗我的意志力,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那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日记截取一部分出来,加上自己拍的照片,每天都做一篇公开的分享呢?我是个表达欲和分享欲都不低的人,做这种每日分享,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特别自然的流动。哪怕没有回报,我也挺享受过程本身。就这样,我把日记和摄影结合在了一起,做成了「Diary」系列,在公众号日更。Diary的反馈远超我的预期,很意外原来自己的日记竟然有这么多人喜欢看,并且还能从中收获感悟。我太开心了!这种链接感让我找到了过去发布Vlog时的感觉,虽然当时几乎一个月才能体会到一次。而现在,我可以天天体会到这种快乐。4/从创作走向丰盛小静在最后一章提到,相比创作高峰期,大家普遍难以应对的是低谷期。所以她分享了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间歇性地暂停输出和创作」。回到我自身的经历,在漫长的Vlog断更阶段,的确也多了更多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我在这段日子,卸载了B站,远离了那些必须要做点什么的念头,如同禅修的练习,专注在当下每一天的生活。也是这样的主动清理过程,我感受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脱落了过去的一些欲望和恐惧,来到了新的篇章。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想,绝非是那些看得见的物质或赞美回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清晰自我的渺小,宇宙的浩瀚,甘心做好管道,传输灵感和爱。这过程已是最好的修炼,是丰盛本身。最后,真诚地向各位创作者推荐这本《创造力唤醒指南》,这应该是我今年目前为止最满意的消费。我相信大家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犹豫,担忧,恐惧,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和方法。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创作者崔庆龙老师,他的微信签名一直是:愿匍匐于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也愿我们都能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探索,创造,服务,做一粒开开心心的小尘埃,小管道 :)

2023-7-1 18:4

【第一章】道:创造力从哪里来(二)

“创造性的灵感”VS“出于小我的计划”在我们感受创造性的灵感时,时常容易将它与小我的计划混淆,将许多由小我诞生的想法和计划当成是创造性的灵感。但其实这两者背后有着完全不同的能量运作方式。《当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托利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过创造力和小我的计划运行的两种不同机制。当一个人在接收创造的灵感并跟随着股力量去创造时,他的状态像是在冲浪。大多数时间下,海面都是平静没有浪的,这时一个人会平静地过着他日常的生活。当创造性的灵感诞生,就像海上突然起了非常漂亮、有力的浪,如同古典音乐般按照稳定的节奏和频率向前推进。这个时候,冲浪者加速,让自己追上浪的速度,然后站在冲浪板上。当他站在冲浪板上,会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通过浪壁推着他往前走,他不用耗费任何的力气,就能感受海浪前进的速度带来的快乐。像是坐上一艘船、一辆汽车或一架飞机。而在这个过程中,冲浪者唯一要做的就是稳住自己的核心,放松又警醒地站在冲浪板上去享受这个玩耍的过程。创作的过程也是如此。一个人捕捉到创作的灵感,并跟随这股力量去行动时,他会是毫不费力的。不需要绞尽脑汁思考这个作品用何种方式完成是最好的,创造性的灵感会有它自己希望被表达的方式,只是借由你作为管道被完整地表达和呈现出来。这种体验是比“心流”更高维的一种感受,它更贴近于某种“合一”的感受,创作者、与造物主和创造物同时合一。通过和源头合一,从源头那里获得的灵感经过我被创作出来,再分享给更多的人,大家又通过这样的作品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再把这些好的分享和反馈回流给我。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无比快乐和享受的过程,然而当我们的行动出于小我的计划、而非创造性的灵感时,这则是完全不同的机制和体验。当一个东西是我们头脑所构想出来的计划时,我们会发现通常在那个当下我们是很用力的,我们想要去通过努力实现一个目标。这就好像明明海上没有浪,但自己拼命地划水希望制造出一些浪,让自己从 a 点到达 b 点。小我的计划通常是目标明确的,我们会有一个很想要实现的结果。这个结果即使表面上会被包装成为一个无所求的说辞,但在这个表面说辞的背后,通常由一个更深层的、和小我欲望相关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是,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我的创造、通过我的作品,能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名气、掌声和财富。当内在有这样一个出于小我的目标时,即使一个人表面上可以欺骗自己和身边的人:其实我没有这些欲望,我只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你也一定能够隐隐地感受到这背后有某种期待和压力所在。这种期待和压力会让一个人开始想要控制,希望通过控制整个过程确保自己获得想要的结果。但真实的结果往往是,他的控制会让他和身边的人都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而无法全然享受整个创作的过程。这是因为,小我的计划往往是充满缺陷的,它无法脱离开自我的局限。我见过很多痛苦的“创作者们”,创作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享受的事,而是一个在截止日期驱使下需要强迫自己去完成的事情。这其实背离了我们作为创作者的本质,成为一个在小我意志下驱使的“打工人”,为自己局限的思维和计划打工。创作理应是快乐的,愉悦的。它恰恰是让一个人能够超越小我的局限,和来自宇宙更大的一股力量合一。因为创造性的灵感,并非由“我”而生,来自于更宏大视角和维度下的计划和安排,也往往会带给我们超过预期的体验和收获。在《臣服实验》这本书中,作者迈克尔辛格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当一个人放弃小我的计划,臣服于生命之流、让生命透过他来创造的奇幻生命之旅。在我修复创造力的时期,偶然读到了这本书,第一次阅读就被深深触动了。迈克尔辛格本来是一个经济系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觉醒”了,听到了自己头脑中那个喋喋不休的声音。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了冥想的练习,这成为他臣服实验的开始。在宇宙合力的推动下,他在森林中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之后成为了神庙社区的大本营。他听从灵感开始尝试编程,并后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 CEO。迈克尔辛格在书里写道:当人们总会问起一开始是如何建立神庙社区、并最后成为 CEO 时。他内心的答案非常清晰:此事并非他所为,而是更大的生命的安排。在他的整个生命和创业旅程中,他唯一做的就只是放手,听从灵感而行动,让该发生的事情经由他的行动而发生。也是从读到这本书的时间开始,我决定放弃小我的控制,开始自己的臣服实验之旅,跟随生命之流去流动和表达。在四年后的今天,我真正活出了这样的生活状态:每一天当我睁开眼睛,我没有任何预先对于生活的期待和计划,只是带着对生命的热情和信心,听从内心的灵感而行动和创造。生活成为了创造和表达的舞台,我是生命的舞者,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和表达自己的生命力。就像铃木大拙在《禅与心理分析》中描述的:就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而言,他的生活反映出他从无意识的无尽源泉所创造出的每一个意象。就这样的人而言,他每一个行为都表现了原本性、创造性,表现了他活泼泼的人格。在其中,没有因袭,没有妥协,没有受禁止的冬季。他只是如其所好地那样行动着,他的行动像风那样随意扬着,他没有拘囚于片面的、有限的、受限制的、自我中心的存在之自我。他已经从这个监牢中走了出来。这也是这本书和课程希望带给大家的——真正地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2023-7-1 17:57

【第一章】道:创造力从哪里来(一)

(一)每个人都是创造的管道作为一个生命体,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创造并非只是艺术家的特权。当我们抬起头环顾周围的环境,看到这些桌椅、家具、花瓶、电子产品、书籍报刊、咖啡饮品...可以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切都是人类用双手从零到一创造出来的。创造是一个人最本能的一种生命活动,我们不断地借由创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流动、沟通。创造性的活动不只是局限在写作、拍电影、摄影、戏剧这些专业的艺术活动中,其实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写文章、录播客,还平时做饭、穿衣、提案策划、组织活动,这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食物,其实都可以成为创造力表达的渠道。但似乎我们在头脑中总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那些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是比我们更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生来就要成为创作者、艺术家。而你我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并没有什么创造力可言。关于创造力最大的一个误解在于此,我们认为人生来的创造力有高下之分,就像乐透彩票,有的人天生的基因中了奖,所以他们能够成为艺术家,而大多数人与创造力的奖项无缘,只能过平凡普通的一生。我们头脑中对于创造和艺术固有的观念与想法,限制了我们自身创造力的释放。在创造力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并无高下好坏可言。这是因为创造力的源泉,并不真正意义上来自于你。你我只是创造的管道,创造物并非“由你而生”,而是“通过你而生”。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验。当你沉浸在创作中时,你尝尝会感觉时间和空间被抽离,甚至自我也被消融了。当你写一篇文章时,在那个忘我的状态下,你会感觉文章是通过你的手“流”出来的,并不是真正你自己“写”出来的。在你在打网球时,真正in the zone的状态下,你会超越自己平时的水平,回出非常漂亮、优美的球,似乎以前你无法打出的球,也突然能打出了。这是我们与创作之流合一的时刻会经历的体验。当我们清空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管道。创作的能量会经由我们被自然地表达和流出。在那个当下,几乎是毫不费力的,似乎是造物主通过你的身体在舞蹈和表达。整个人被某种神性的力量充盈并合一,在不知不觉中创作出了美妙、伟大的作品。这是许多艺术家都曾描述过的伟大作品诞生时的体验。歌剧《蝴蝶夫人》的创作者,著名的音乐家贾科莫.普契尼曾说:“《蝴蝶夫人》的乐谱是造物主留给我的听写题。我只是把它誊写在纸上,传递给人们。”这段话,和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在《文章》这首诗中描述的状态不谋而合,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真正的作品早已经在那里了,我们只是一个管道,让作品经由我们“被创作”出来。本质上,我们不是在创造一个作品,而是作为产道接生一个作品。这,就是关于创造力最大的秘密。在我从小到大的创作经历中,一直有着对于创造真相的深刻体会。我在创作播客《自我进化论》的过程中,大多数作品都有这样作为管道接生的体验。可以说,没有一期节目是我提前计划好要去创作的,都是在那个当下,我感受到创作之力推动我“不得不做”,我才乖乖地作为“产道”去接生这个作品。在《自我进化论》这么多期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一期是“你无法创作你所不是的,Patagonia的经营哲学”。这期节目诞生的故事,就可以用来印证我上面讲的——我只是一个创作的管道,这期节目希望经由过被创作出来。这期节目创作于2021年的9月份,那一段时间我刚刚结束三个月的长途旅行,回到大理休息。那段时间,主观意愿上我其实并不想要去做任何播客和文章上的创作,只想好好休息。有一天早上我打开手机,看到了一条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新闻,原来是Patagonia创始人发出来的信,内容是他决定把整个公司捐赠,用于地球的生态保护。Patagonia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一家公司,曾经不止一遍读过创始人写的书《冲浪板上的公司》。那天读这封信后我非常感慨,就发了一条即刻,说自己不惊讶创始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这听起来就是他会做的事。发完之后我约了朋友一起农场摘蓝莓。在去农场的路上,我突然感受到了那股熟悉的能量涌动在我的身体里,推动我去录制一期关于Patagonia经营哲学的播客。这是一股我非常熟悉的能量,每当有创作灵感找到我的时候,我会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从骨盆蔓延上来的这样一股能量。这股能量非常有力,像海浪一样非常有节奏地向前推进。如果我忽视、拖延或者回避这股力量,我就会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好。直到我顺遂、跟随这股力量进行创作和表达,它才会像烟花绽放一样流动出去,我的身体就会回到轻松的状态。这种体验如同电影《弗里达》中墨西哥著名画家迭戈·里维拉所说:如果你生来要画画,你就一定会去画画。因为不画画你就无法好好生活,你必须要画出来才可以。每当我接收到这样的创作灵感时,它也在推动着我去通过语言和文字创作。不创作不行,不创作我就无法好好吃饭和睡觉,我必须要表达出来才可以。在喷涌而出的创作力的推动下,回到家后我连大纲都没写,凭借着我对Patagonia创业故事和经营哲学的记忆和理解,直接拿起手机录制了那一期播客。第二天一早,这期节目登上了小宇宙首页,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一期节目。但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期播客不是由我而创作的,我只是一个管道,在创作之力的推动下接收到了这个灵感,然后顺遂地去表达。如果我们去看很多的艺术家分享自己创作中的感受,会经常听到类似的分享。比如米开朗琪罗创作出雕塑大卫,很多人去问米开朗琪罗:为什么能够做出这么美妙的作品?而米开朗琪罗的回应非常智慧:其实大卫一直都在那个石头里,我只是把那些不属于他的部分去掉。对于任何一个经验过跟创造力合一的人来说,都深深的明白:我们本质上不在创造一个作品,而是作为产道接生一个作品。“产道”和“接生”是两个非常美妙的词。在瑜伽的脉轮系统里,小腹的位置是和创造力相关的脉轮。而子宫,就是接收、孕育和创造生命的地方,也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源泉。我时常会和他人分享,创造的过程像是母亲孕育孩子的过程。母亲无法控制孩子的长相、状态,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空间和养分来滋养孩子,让孩子成长。我们和作品的关系也是这样,作为一个创作者,你唯一要做的是滋养你的生命,因为你的生命是接生作品的管道。当你越滋养自己、跟自己连接的时候,你就有肥沃的创造力的土壤去孕育、接生一个作品的诞生。

2023-7-1 17:47

【导言】我修复创造力的心路历程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修复创造力的故事。虽然现在我是一个创作者,每天的日常就是全情投入生活、跟随灵感创作,并且创作的内容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然而我并不是一直都在富有创造力的状态。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丢失过创造力,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修复。我自认为自己最有创造力的是我6岁到 12 岁的这段时光。 在我5岁的时候,爷爷便送我去省里的艺术团学习跳舞和声乐,后来我也加入了合唱团。所以在上中学之前,我的课余时间都在不同的艺术课堂中度过。记得那时候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我会认真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坐公交车去几公里以外的艺术学校上课。周三和周六是舞蹈课,周二和周五晚上是声乐课。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中国学生不可缺少的写作课、英语课和奥数课。如果回到那时候,你能看到一个8、9岁的女孩儿在几个学校之间“奔波”。在奔波的过程中,我的乐趣就是构建一个想象力的海洋,并在其中探索。比如在坐车去上课的路上,我时常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编各种各样的小说。那个时候我非常喜欢读历史和古典文学,就会把历史中的很多人物拿出来编成小说,然后偷偷写在日记本上给同班同学传阅。那时,我的同学都觉得我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作家。到了初中的寒暑假,我喜欢泡在书店里。常常在新华书店早上开门之前就已经到了门口等待,然后呆到天黑再回家。有一次,我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关于做手工的书,瞬间激发了我的兴趣。我攒下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坐车去西安翠花路的布料市场购买喜欢的布料,然后回家用奶奶的缝纫机自己研究怎么做衣服、和各种各样的手工。那时候我时常不吃不喝,一做手工就是一整天,还做了许多裙子给堂妹穿。为了完成一个作品,我时常忘记时间到两三点才睡觉。奶奶笑我学习都没有这么认真,但是在创造的时候,我会全然投入并忘记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小时候我就是一个特别有创造力的孩子,而且我非常享受创造的状态。当我进入创造之流里,时间、空间,似乎都不存在了,只有我和内在灵感通过身体的流动。写作、跳舞、画画、做手工,不同形式的创作都是如此。其实每一个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天生富有创造力的。创造力的火苗一直在我们身体里,只不过慢慢长大后,我们开始有更多“有用的事情”要去做,这个火焰慢慢就熄灭了。进了高中后,由于高考的压力,我没有时间再去创作。我逐渐停止了跳舞,也不再去合唱团排练。在高一高二时,我还有一些挣扎,在学校创立了很多社团,带着很多人一起办学校和校际之间的活动。到了高三,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我就收敛了心思,开始把所有的时间和心力投注在了学习和考试上。上了大学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感受到的是生命力的压抑和干涸。过去那个能够在创作中找到乐趣的自己,似乎消失了。我难以在枯燥的课程和学业中再次找到乐趣,于是早早就考虑毕业之后的发展。本科毕业之后我拿到了不错的工作机会,到了上海麦肯锡开始了管理咨询的职业生涯。虽然生活开始了崭新的篇章,上海的生活也丰富多彩,但当时我总是感觉生活缺失了一块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个从高三开始,到大学、再到大学毕业,一直缺失的部分,还没有真正填补上,那就是——一个真正富有创造性、能够让我投注并表达生命热情的出口。那个时候我在想:我到底喜欢做什么?除了我的本职工作以外,我到底还能做些什么,让我重新激发起曾经内在的创造力的火焰?从那时候起,我尝试在公众号上写作,并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新开始跳舞,学习阿根廷探戈。管理咨询的工作在工作日都会出差在外,除了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工作。但是一到周末,那个创造性的、玩乐的自己完全活了起来。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写作和跳舞,是给我精神上充电的方式。每当我写完一篇文章、或是去舞会尽情玩耍跳了几个不错的tanda(描述阿根廷探戈舞会上音乐的词汇),我都会觉得自己又满血复活,可以迎接新一周的工作挑战。2019年,我因为滑雪骨折休息了半年没有上项目。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除了休息、就是在创作。在休息的一开始,从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转换到突然停下来没有事情可做的状态,我还会觉得有点无聊和空虚。慌张了一两周后,我很快进入了跟小时候很像的状态——当我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我就非常自然地想去创作。我开始了探戈DJ的创作生涯,并在上海的探戈舞会做DJ。19 年我 DJ 了许多场 Tango 的舞会,每天都沉浸创造力绽放的喜悦当中。直到那时,当我重新找回并体验到创作的心流,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会不知疲倦地写作编撰小说的我、那个时常在舞台上演出的我、那个为了完成一条裙子而忘记睡觉的我。我终于开始意识到,原来创作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个部分,原来创作是我内在生命火焰一直渴望燃烧的方式。于是我下定决心,决定探索并修复自身的创造力。那段时间,我开始阅读许多和创造力相关的书,包括《故事》《赖声川的创意学》《唤醒创作力》等,并在生活中做更多关于创作的探索与尝试。我开始去上舞蹈课、水彩课、戏剧课、身体课,并开始制作播客和视频。2020年疫情期间,我在家开始创作播客。在过去三年,我制作的《自我进化论》这档播客在全网收获了近50万的听众,和超过1000万的播放量。这股创造力持续打开的结果就是,我感觉自己无法再继续没有创造力的工作。除了生活,我只想创造。于是在2021 年,我离开了麦肯锡,开始了旅居流浪的创作者生活。回顾我自身修复创造力的旅程,我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体、创造力本无高下之分。修复自身创造力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巧,「成为」一个更有创造力的人,其本质其实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我们的生命本质,回归到我们生来就有的状态。在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是极其富有创造力的。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然后开始玩耍和创作。无论是编撰一个故事、唱一首歌、画一幅画、拍摄一段视频,还是将自己的头发梳成动画片里人物的样子,幻想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去表演一段台词,这些都是我们自然会去玩儿的事。创造力之所以会消失、或暂时被隐蔽,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相信了父母和老师口中“你还不够好”的评判,和“我没有天赋、我不如其他人有才华”的论断。心灵受到的影响和创伤让我们不再相信自身的创造力。于是创造力的管道被我们心灵深处的垃圾堵塞住,不再流通。当我们带着对自己的信任,愿意重新修复自身的创造力时,会像擦去雕像上堆满的灰尘和污渍,去擦去自己心灵上的灰尘和垃圾。当内在的阻碍被移除,心灵重焕光彩,创造力的源泉能够顺畅流经你我,我们自然会回到充满创造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