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9:20
《横空出世》: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主旋律电影
1999年,北漂中年演员李幼斌接到了一个角色,出演一位报效祖国的海归核物理学家。那时没有人会想到,七年后,李幼斌主演的《亮剑》会火遍全国,人们会记住李云龙,当年咱在十里八乡,那可是出了名的俊后生,但让咱老李演爱喝咖啡的知识分子科学家,会不会太为难?李幼斌后来回忆,由于核物理学家的状态距离生活较远,他一度非常忐忑,「演了一半还觉得不会演」,他还专门阅读了大量核物理学家的传记书籍,寻找人物感觉。和他搭戏的演员是李雪健,李雪健后来回忆说,电影正拍着,消息传来,美国轰炸机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掷了炸弹,三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不幸遇难。这一事件激怒了国人,愤慨的演员们把情绪释放在了电影里,李幼斌和李雪健贡献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这部电影就是1999年上映的《横空出世》。作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片,《横空出世》讲的是新中国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如今核战阴霾再度笼罩世界,我们借由这部电影,可以知道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大背景下,为了造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我们的先辈究竟付出了什么;一部二十多年前的主旋律影片为什么广受好评,还让如今的观众获得一种精神力量,同时又在无数的细节中备受感动,这次,我来谈一谈《横空出世》。一、大国如棋局影片的开始就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在朝鲜吃到苦头的美国,已经把新中国作为敌人,实行封锁和敌对的战略。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台湾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要对大陆几大战略城市直接实施核打击。这并不是新中国第一次受到核威胁,在1950年11月30日,朝鲜战争陷入胶着状态,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放出话来:「如果朝战的形势难以控制,我军的战场最高指挥官将负责对核武器的使用。」美国持续的威胁,让中国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1956年毛主席明确表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能提供核试验帮助的只有苏联老大哥,也是从朝鲜战争开始,苏联援助了中国的工业建设,他们派出大量专家,帮助中国,最关键的就是导弹、原子弹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这种帮助并不慷慨,苏联对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始终是援助与限制并行,1958年10月,苏联拖延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宣布撤回全部专家、撕毁协议,带走了全部图纸、计划和资料,并停止供应我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大量减少成套设备和各种设备中关键部件的供应,致使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和原子弹、导弹尖端武器的研制陷入突如其来的困难局面。电影里苏联专家离开前,对科学家陆光达说:「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上。」陆光达选择直接站在瓢泼大雨里作为回应——我们不需要苏联的保护伞。等到陆光达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后,他终于情绪爆发了,忍不住和妻子大声抱怨,说:「研究中断了!图纸资料全都给拿走了!工厂瘫痪了!项目搁浅了!他们不经协商,事先没有通知,突然就撤走了!走了!」敌人持续放狠话制造恐怖,盟友也背信弃义不管不顾,新生的国家,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剩下的选择只有一个——自力更生,自己搞,变被动为主动。所以电影里,一位老首长对冯石说:「中央调你回来,是要你搞原子弹。」「我不会呀。」 「我会吗?美国佬会,苏联老大哥会,可是他们呀,不会白白地送给你。」结果已经写进历史,1964年10月16日下午十五点整,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搞出原子弹电影中的故事线有两条,一条是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冯石,原型是张蕴钰将军,张蕴钰将军说过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打上甘岭,一搞核试验。」另一条线是留美高材生陆光达,原型就是邓稼先,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们开始分头行动,电影里冯将军先是考察了敦煌,在这里他看到了莫高窟壁画,面对祖先璀璨的文化遗产,冯将军诗兴大发,赋诗一首——但是敦煌不是中国人的选择,敦煌太小了,面对如此众多的文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他们把望远镜投向了死亡之海——罗布泊,去那里,寻找靶场。在罗布泊搭建实验营地,最关键的是找到水源,那时只能靠人在茫茫沙漠中实地勘测,有些战士就倒在了找水的途中,最终冯石将军带队找到了水源,「原子弹基地」正式挂牌动工。冯石进行了一场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经典动员。同志们: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一没让披红挂彩,开庆功会!二没让回家看望爹娘!一声令下,你们跟着党跑到了这大戈壁滩上,至今家里的亲人不知道我们在哪!不知道我们是死是活!有的战士的未婚妻在家等不住了,就跟别人跑了!有的战士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现在平安回国了,该不该回家给老娘说一声呀?该说!可是不能说!这是国家的机密问题!还有的战士,这个岁数呀,该回家当爷爷抱孙子啦,可是我把他留下了!和我们一起在这个大沙滩上,斗风沙,抗严寒,啃咸菜,喝盐水。为什么?为什么呐!就因为,在朝鲜,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悬着!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给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呀!没有这个东西呀,我们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不直!就没地位,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地过咱们的日子!所以,现在,中央军委指示,可以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了!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戈壁滩上,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搞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战士们在前线流汗,另一条线的科学家们也没有闲着,其中有一场戏,剧组拍摄时借用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当拍摄地,找到了几十名会计做演员,并在墙皮上挂起了八个大字——「自己动手,从零开始」。他们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打算盘,负责保卫的战士有些不解,问连长——「连长,他们在干什么?」「干什么?干革命!」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最早轮廓,就来源于那些无穷无尽的计算。随着计算数据再三确认无误,原子弹的理论突破得以完成,陆光达前往戈壁滩上的原子弹基地,两条故事线合流。在基地,科学家们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热烈欢迎,他们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这片死亡之海,更艰难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首先就是缺淡水,陆光达发现工兵们正在用盐碱水浇筑防御工事,他叫停了施工,罗布泊本就是死亡之海,淡水资源奇缺。这里我们会发现,这项困难呼应的正是冯石选择中国核武器试验的靶场时的考虑。苏联专家选定的核爆地点是敦煌,但为了保护敦煌的文物,冯石带队一路向西,最后选定了罗布泊,叫它死亡之海是再恰当不过了,这里遍布荒漠、异常干旱,极目四望,寸草不生,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1980年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迷路脱水而亡,余纯顺之墓就在罗布泊中心地带,经过此处的人们会在墓前放上饮用水,以示祭奠。核爆的威力,让试验场不得不远离人群、城市和文物,也同时把试验场的战士和科学家们推向了绝境。电影里,解放军战士为了给部队找水牺牲了,冯石和其他指战员在风沙之中为牺牲的战士举行了沉默的葬礼。紧接着,吃饭也成了问题,铁路被洪水冲断,将军宣布了基地党委的决定,让科学家吃,战士们饿肚子。但是科学家们也体谅战士的辛苦。我们会发现,两边从一开始的不熟悉不适应,渐渐在这片荒漠上有了惺惺相惜的情义,战士们看到了科学家的严谨认真,科学家们也看到了队伍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感情很朴素,却无比珍贵。冯石十分贴心,看到陆光达脚肿,就送他一双阔脚布鞋,担心他着凉,就叮嘱警卫员准备好军大衣,看到陆光达夫妻久别重逢,也不忘提醒哨兵站岗离远一些。这份尊重、理解和珍惜,让这场苦战之中的人们心里带着一丝甜意,识别到了尊重、理解和珍惜,然后共同去克服困难,故事就这样走向了那个我们熟知的的结局。李雪健老师在结尾有一段独白,他讲出来了整部电影想要传递的精神: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抓了一个美军俘虏,一个小小的下士,竟敢在我的面前大声喊叫着扔个原子弹让我们尝尝!给我们做个外科手术!气得我,逼着他,用咱们的中国话,唱“打败美帝野心狼”!……武器落后,受欺负呀,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伤员更是可怜呐!没处躲没处藏,就在我的身边,我……救不了……救……救不了他们……尽管这样,咱屈服了吗?没有。咱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去你妈的!”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这口气,军人用血肉之躯证明,科学家用智慧引爆,就像陆光达在电影里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在戈壁滩上,马兰军区的工兵战士们与剧组一起用92吨钢材重新搭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就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就是「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如今那里还有当年做核试验的场景,还有很多英雄烈士的墓碑,你看了就会掉眼泪。想起电影里基地观看《上甘岭》,里面在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没有人应该被别人吆五喝六,国家更是如此。一个从大国博弈的棋局夹缝中挣扎出来的新中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给了世界一个响亮的回答,那就是我不吃恐吓讹诈那一套,更拒绝成为附庸接受摆布的命运。陆光达交给冯石一本《毛泽东诗词》,二人共同吟诵了那首《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在知识库中我们放入了以下优质内容,欢迎前往阅读:《横空出世》中真实历史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