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行动派手册
行动派手册

行动派手册

@诺壹乔

这里写了一名十年自由职业者,对于降低精神内耗,高效展开行动的思考。

诺壹乔 | 自由职业者、培训师、作家
订阅55
文章19
最后更新:2023-9-20 12:22
查看 【行动派手册】 详情查看 【诺壹乔】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3-3-4 0:10

《行动派手册》简介及Q&A

文 | 诺壹乔 为什么要做这个专栏?你好,我是诺壹乔,是《行动派手册》的主理人。我创立这个专栏有三个原因: 首先,我自己是行动的受益者。 不要质疑自由职业者的行动力,因为缺乏行动力的自由职业者根本活不下来。这十年来,我是一百多家企业的特邀讲师,出版过两本自己的图书,开过自己的淘宝店,做过垂类TOP100的自媒体账号,和20多家不同的平台进行过合作。 把自己活成一个团队,是自由职业者存活的基本功。 其次,我并不是天生的行动派。 在我刚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再也没有领导给我安排任务了,再也没有上下班打卡了,周例会和季度会也没有了。以前在单位想着各种办法摸鱼,现在就算天天住在鱼塘都没有问题。于是我过上了一整年浑浑噩噩的日子。 十年前,刚好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每天睁开眼都有100个不同的想法,感觉全天下都是机会。可是每天东看看,西看看,什么都没做,时间也就过去了。第二天起床,头脑中又会冒出100个全新的想法。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好想法一文不值,有行动才有意义。一旦行动起来,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管你的问题是什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当然,我从“摸鱼派”到“行动派”的进化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那都是自己和自己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也就是这个专栏的主要内容。 最后,我认为未来一定是行动派的时代。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爆炸,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越来越小。绝大部分人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懂的不够多,想得不够多,看的不够多,而是做得不够多。 所以,我希望把自己关于高效行动的思考与方法总结出来,分享给有相关需要的人。于是《行动派手册》这个专栏就出现了 《行动派手册》的内容安排这个专栏存在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已经有了目标,却迟迟无法开始行动的朋友。我会把我十年自由职业经历中,对我自己比较有帮助的18个工具和心得分享给你,帮助你快速行动起来: 这个专栏不会给你提供什么职场规划,不会为你分析什么宏观局势,不会一味给你打励志的“鸡血”,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会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为你感到高兴,并且愿意与你一起行动起来,成为一名骄傲的行动派。常见问题问题:我如何阅读购买后的专栏?回答:你可以有三种方式阅读自己购买的专栏。方式1:主动阅读通过微信公众号【小报童投递】,点击“开始阅读”即可。你也可以从电脑端访问【xiaobot.net】进行访问方式2:更新提醒打开小报童的微信推送,当专栏有更新时,会定期给您推送。方式3:邮件Newsletter您可以在小报童的订阅设置中开通“邮件推送”功能,系统将会把专栏的更新,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中。问题:小报童是否有阅读有效期回答:虽然小报童提供两种形式的订阅,但是具体到《行动派手册》,本专栏属于买断制,一次购买即可永久阅读。

2023-2-21 17:23

工具3:多A少C - 不要对评价别人上瘾

文 | 诺壹乔  难题:无处不在的评价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评价。 可能你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些言论,有人会对于你的观点指指点点;可能你刚换了一份工作,有人会对于你的职业规划有不同的见解;可能你换了套自己喜欢的衣服出门找朋友玩,路人会对你的穿着表示不敢苟同。 当这一切搬到了互联网上,那么网友的评价只会更让你头疼。有的网友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你的不足之处,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有网友跳出来否定你。 一旦某种行为让人产生了愉悦感或者成就感,人们就很容易对这种行为产生依赖,比如食用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比如沉迷于强感官刺激的数码游戏等等。 而评价他人,也会产生类似的愉悦感。 真相:廉价的成就感好的成就感,需要通过自我成长来获得。而评价别人所带来的成就感则完全相反——我不用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只需说你有哪里不厉害就可以了。 无论是看网上的视频,读别人的文章,还是看同事的报告,只要你挑上几个小错误,随口说上几句“不过如此”,你立刻就会获得一种超越他人的成就感——而且你评价的人越牛,你这种成就感越强烈。 网上流传着两个段子。一个是电视剧《知否》的主题曲,引用的是李清照的词,一位网友对这首歌词的评价是“全靠词藻堆砌,逻辑狗屁不通,矫情而不知所云,还不如喊麦”;而另一位网友对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价是“作词者的古文水平一般,不押韵”。 我们抛开文学不谈,单纯讨论心理感受。我相信这两位网友在嘲笑李清照和李白文学水平不行的瞬间,内心是有些优越感与成就感的。 评价别人太爽了,比实际做事爽多了。 不幸的是,如今的互联网让“评价别人”变得更加容易。互联网上充斥了大量的知识、模型、理论,让我们迅速地产生了“无所不知”的错觉。 你好不容易考了个全班第⼀,就会有人用他就拿全年级第⼀的标准要求你,你考了个全年级第⼀,他就拿全市第⼀,全省第⼀,甚⾄全球第⼀的标准来评价你——无论你是什么水平,他都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对你指指点点,并且乐此不疲。  工具:多A少C那当我们想要对一些事情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如何能避免盲目Judge(评价)别人呢? 我提供一个小工具:多A少C。 1)Adive和Comment这里的A表示Advice(建议),而这里的C表示Comment(评价)。这两个词我用一个电影《寒战2》的一个片段来解释。 在《寒战2》里,犯罪分子绑架了警署老大刘杰辉的老婆,刘杰辉决定亲自参与营救行动。刘杰辉询问下属有什么advice,结果下属纷纷表示这么做不符合规矩,这么做是不对的。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刘Sir依然坚持亲自参与行动。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刘Sir说了一句话:请你下次听清楚我的问题,我要的是advice,不是comment。 刘杰辉的这句台词,其实就是告诉下属——我希望你针对我的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建议,而不是让我的决策到底是对还是错,到底合规还是合规进行评价。 2)为什么建议(advice)比评价(comment)更好? 因为当你只是在做评价(comment)的时候,你的视角是一个旁观者。站在一个事不关己的上帝视角,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判是非对错。 可是当你在对于某件事给出建议(advice)的时候,你的视角是一个参与者,你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他在面对什么困难,他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黄执中曾经说过一句话:所有你眼中见到的问题,都是那个人想了半天的解决方案。 当你在做评价的时候,你只能看到吸烟有害健康;当你在给建议的时候,你站在当事人的视角,你可能会发现,当事人经常陷入过度焦虑,吸烟只是他解决焦虑的方案。 当你在做评价的时候,你只能看到学生逃课是不对的;当你在给建议的时候,你经过调研发现,这个学生在学校受到了欺负,逃课只是他解决霸凌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说,我和某个网友只是萍水相逢,根本不了解他的情况,不知道如何给他提建议怎么办呢? 其实你已经说出答案了——既然你不了解他,那你最好也不要对他做出什么评价。 总之,大部分评价并没有什么意义,多A少C, 多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减少对于廉价成就感的依赖。

2023-2-15 13:6

工具2:GG三阶段 - 走上正轨的第一步

文 | 诺壹乔难题:道理我都懂,就是写不出每天看的信息那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沉淀和输出的欲望?比如,把工作的心得写下来,总结自己工作的方法论,写一写日记或者读书心得…… 可是,真的想要动笔,却发现什么都写不出来。就算逼着自己开始写,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算文字碎片,是在谈不上什么质量。 于是只能告诉自己:写作是个技术活。自己没有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了。或者有的人会去报一些写作班或写作课,学习文章展开的4种方式,如何打磨文字让内容更加吸引…… 结果回头再写,发现还是下不了笔。道理我都懂,就是写不出。  真相:我们喜欢更好的自己产生这种创作困难的原因,是你的内心里对于自己所创作的内容有比较高的要求。 虽然你早就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能一步到位,要反复修改,但是你还是会发现,实际动笔开始写之后,自己写出来的这一堆垃圾连修改都无从下手,根本救不回来,只能回炉重造。 结果再写一次之后发现,又写出了一堆“狗屎”。再次回炉重造,又写出了第三篇“狗屎”…… 算了,不写了。我就这水平,没救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的回答是:不用解决,与“狗屎”和解。 不要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好,就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写出垃圾内容,是所有创作者的必备技能,只是大部分人对此避而不谈罢了。 工具:GG三阶段Ali Abdaal是我很喜欢的一位YouTuber,他是一位剑桥学霸,在Youtube上更新很多学习、生活与个人提升的技巧。他在一期视频中提到了,想要成为视频博主的三阶段策略: 第一阶段:Get Going(行动起来)这一阶段中,你只需要保证自己行动起来就行了,完全不要在乎质量。因为这时候你的粉丝不多,关注度也小,哪怕你出的视频再差,也没什么负面影响。 第二阶段:Get Good (渐入佳境)当你对于视频产出熟练起来之后,做出一个视频本身已经不是很艰难了。这时候你需要开始总结自己的方法论,考虑视频风格的统一,追求质量的稳定。通常你在第一阶段需要有几十个视频的储备,才可以到达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Get Better (寻求突破)当你出品的质量也比较稳定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如何变得更好,如何创新,如何有所突破了。在这个阶段你将会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到底把做视频这件事当业务爱好还是本职工作。 我给这个三阶段模型起了个名字:GG三阶段模型。次品阶段 - Get Going标品阶段 - Get Good精品阶段 - Get Great 在这三阶段里,难度最大的就是第一阶段。因为我们对于自己做出的产品是有一定要求的,很难接受自己生产出次品。 但是第一个阶段,恰恰是不可逾越的。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上,我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每次没有状态时,我都会选择和内心和解。告诉自己: 来,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写上60分钟的“狗屎”。 注意,我这里没有说“1个小时”,而说的是“60分钟”。 因为写出垃圾内容的时间并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每天写15分钟,可能前4-5天写出来的内容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废稿;如果你每天写10分钟,可能前6-7天的内容都是废稿,以此类推…… 北方的朋友可能知道,当冬季烧暖气的时候,如果有空气堵在暖气片里,无论锅炉房再怎么烧,暖气片都是不热的。你需要做的不是改进锅炉房,而是把暖气片里的气给放出来。把淤堵的空气放出来了,热水自然就供上来了,暖气片就暖了。 我们要对于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凡出手,必是精品”那是顶级高手的体现,普通人出手,就是写狗屎。只不过垃圾稿子写多了,状态来了,才有可能写出一点点有营养有价值的内容。 再次强调我自己的原则:每次写作,先认真写60分钟狗屎。并且不因为自己写得差而自责,自我批评。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一年要写出一百多文字的内容——自媒体稿件、书籍稿件、课程逐字稿、视频脚本……前两天我还在朋友圈发了个对比图: 毫无疑问,这一百多万字里,有相当多的垃圾内容。但是如果你问我:能不能准备得再充分一点,跳过垃圾部分,直接写有价值的东西? 我的回答是:不能。 【小练习】意识流写作有很多写作高手说,写日记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但是不能写流水账,这样无法锻炼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对于这点我是认可的,但是这个方法适用于已经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内容创作者。如果你目前还养成输出内容的习惯,甚至感觉“无货可写”。那么写流水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来写作,没有主题,没有字数限定,想到什么写什么,思路到哪写到哪。当然,你写的东西基本都是废稿,但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它们。写着写着你就会发现——诶,我好像写出个金句诶!这句话写得不错! 嗯,这就是你走上正轨的第一步。感谢狗屎。

2023-2-13 18:19

工具1:刻意浏览 - 抢回注意力的控制权

文 | 诺壹乔 难题:心流陷阱会上瘾讲到上瘾,那么没有什么行业比“博彩业”更加专业了。 娜塔莎·道·舒尔是纽约大学文化人类学副教授,根据她的研究,许多赌徒并不在乎赢钱还是输钱,他们早就知道自己手上的钱迟早会输光,但是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继续玩下去。 说白了,让赌徒上瘾的不是挣钱,是“心流”。 心理学家把注意力集中、不容易被打断、感觉时间飞速流逝的状态称之为“心流状态”(flow)。现代的博彩业通过机器的种种巧妙设计,让赌客产生了一种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的心流体验。 真相:互联网的信息喂养如今的互联网公司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尽可能让你产生心流,让浏览信息变得轻松无感、自然连贯——这样就可以绕过你大脑的防御机制,让你一直看下去。 互联网让我们进入了一种喂养模式(feed mode)。你不需要选择,不需要搜索,不需要纠结,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就会不断推送给你。 除非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否则平台就会替你做决定。 想要夺回浏览信息的主动权,你就必须提防互联网上的各种心流陷阱。最实用的策略之一,就是“有意识浏览”——把摄取信息的模式从喂养模式(feed)转变为搜索模式(seek)。 工具:8分钟刻意浏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训练自己去“刻意浏览”——有意识地使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络资源。如果你以前没有尝试过主动地搜寻信息,不妨尝试一下“8分钟刻意浏览”。 这个工具由三个元素组成:目标、定时、成果。 1.目标:专心工作,或者专心放松刻意浏览的目标不一定非得是工作、学习、个人成长,也可以是娱乐和放松。 如果你处于一种娱乐的状态,看到一些制造焦虑的内容就要刻意忽略,只看让自己感觉愉快与放松的内容。同理,如果你的浏览目标是搜索资料,那么对于那些幽默短剧、贫嘴段子就要忽略过去。 主动地检索材料,与目标无关的信息统统跳过,只选择与目标有关的信息进行浏览。 2.计时:时间紧迫,让你更加专注这个计时器可以是你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也可以是一台实体的闹钟。这个计时器的作用就是让你产生一定的紧迫感,把浏览这件事情从无意识、无目的、无期限的行为,变成一个有意识、有目的、有期限的行为。 一方面,限定时间可以让你有一定的紧迫感,更加专注地搜索你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万一你还是被心流陷阱捕获,开始一刷再刷,闹钟可以及时打断这个过程,让你回到正轨上。 虽然很多人会推崇番茄工作法,但是我在刚开始进行刻意浏览的时候,25分钟对于我来说有点太久了。我几乎没有一次能够连贯地刻意浏览那么久的信息,所以我推荐从8分钟开始。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可以浏览的时间降低为5分钟。 3.成果: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如果你在练习刻意浏览的时候,上手速度非常快,那么你可以在浏览之后进行一些复盘或者输入,比如我经常进行的四种“微输出”: 表达你的想法,哪怕只有一句话。用自己的话,复述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复述1-2个你认为有亮点的句子。针对某个概念,用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 你会发现,用不了多久,你机会有许多新的思考、新的灵感、新的观点,你的知识面也变得越来越广阔与丰富。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在8分钟的时间里,虽然做到了心无旁骛地刻意浏览,但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值得晒的结果。完全没有关系,刻意浏览是一种注意力训练,不必非得追求特定的结果。你可以单纯地记录一个次数,类似于很多APP的打卡签到。 当你进行了50次、100次、甚至500次刻意浏览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浏览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总结: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流产品会让我们进入无意识浏览模式,放弃主动思考,同时也放弃自己的时间与注意力。刻意浏览是一种需要的的能力,越训练,越强大。刻意浏览的三大要素:目标、定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