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3 10:15
导语:Redesign Yourself - 运用设计思维成就自我
Every action you take is a vote for the type of person you wish to become. 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对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投票。——Chris BehanNo buttons在智能电视行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网络上的设计竞赛,竞赛的主题是为智能电视设计一套新的交互界面。当时,我对数字产品的交互设计充满兴趣,也想要在设计竞赛中赢得好的名次。所以我想举办这次竞赛的评委们想要的肯定不仅仅是一套漂亮的皮肤而已,我得设计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当时我的设计作品主要有两点不一样:重新定义界面结构。 我把16:9的电视屏幕界面平均划分成 4x6=24个方形的操作单元,同时每个单元还可以继续平分成4份,也就是把一块干净的屏幕看成4x6x4的单元格。然后整个UI设计系统都严格遵循这个单元格的基本结构。No Buttons:消灭电视屏幕上的所有按钮。 仔细考虑一下电视的交互方式,用户用手里的遥控器来控制电视屏幕上的交互界面。这种关系就像是游戏机的手柄与游戏画面一样。那么既然遥控器上有按钮了,那么为什么电视屏幕上还需要有一个虚拟按钮呢?用遥控器上的实体按钮来控制虚拟按钮,不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吗?这两个设计策略听上去很酷,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设计难题,不容易走通。在提交作品的前一个晚上,我没有睡,一直在改方案。第二天,女朋友问我,你觉得你能得奖吗?我说我能。最后结果出来,我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第3名。那个充满实验性的设计方案以及那次小小的成功,我现在已经不会在自己的简历和作品集中提及。但当时对于那个设计从业时间不久、想要寻找新的职业突破的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帮我拿到了很多大公司的面试机会,还让我对“好设计”以及设计工作的乐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它影响十几年后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依然选择将设计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不痛不痒的“设计改版”与真正的“redesign”在我所从事的数字产品设计领域,“改版”这个词在设计需求池里的出现频率非常高。改版这个词背后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Redesign是相同的,所以乍听上去,似乎业内充满了不断地突破与创新。不过遗憾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大张旗鼓的改版,其实改动幅度非常小,设计师们信誓旦旦并拿出轰轰烈烈的改版方案,往往大都不能被采用。每个人都会担心创新和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所以往往选择更加稳妥的方案,还需要进行谨慎地小流量测试。还记得有一次公司内的Design Critique,有一位资历颇深的设计师声音宏亮的布道,推销自己数据驱动的设计宝典,认为感性的设计讨论没有价值。有同学不便当面与他反驳,会后悄悄跟我说:且由他去,他已经被产品经理洗脑了。我所经历的这些真实的设计师工作场景,与设计书上的描述总是大相径庭。以至于在我工作多年以后,还经常怀疑自己的感观: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边讲的是设计真理,而哪边又在讲一些没用的东西。原研哉曾经策划了“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这个项目(上图),他邀请著名的跨界设计师对我们司空见惯的日用品进行REDESIGN,我们在《设计中的设计》书中看到了坂茂设计的方形卫生纸、畏研吾设计的蟑螂捕捉盒、深泽直人设计的茶包等等。这些对日常用品的“改版”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并且非常有趣,以至于在若干年后我每次面对一个新的改版项目时,还忍不住又一次次跃跃欲试想要多做出一些新的好玩的尝试。尽管这些想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运用设计思维可以成就自我我想,既然我们学会了做设计,掌握了设计思维,掌握了REDESIGN的基本方法,那么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呢?比如重新设计自己的房间,重新设计小花园的灌溉和排水系统,重新设计自己下班回家后的行为流程,甚至是重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还是一件着实可行的事呢?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提出的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概括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共情、定义、创想、原型和测试,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方法论。设计与创新的关系,我曾记思考过很长时间。似乎表面上看,设计可以分为创新的设计和非创新的设计,但如果用Design Thinking或是双钻模型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设计工作,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创新的。怎么可能会存在非创新的设计呢?所以设计思维是可以与创新划等号的。在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实践他们的“设计思维”的时候,Bill Burnett和Dave Evans在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人生实验室”,并且很快他们的课程《重新设计你的人生》(上图)成为了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理论是我写作小报童专栏《重设自我:设计师求职指南》的基本依据,我相信,设计师们所拥有的设计思维,将会是我们面对一切不确定性变化的有力武器,也是帮助我们进行改善自己的职业状态的切实可行的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