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生命的幻想
生命的幻想

生命的幻想

@hans

来自创始人Hans的深度思考(ex 腾讯战略总监)
以认知科学破译 AI, 以生物学重读世界的复杂性。
订阅2
文章95
最后更新:2023-10-9 18:2
查看 【生命的幻想】 详情查看 【hans】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9-21 16:22

大脑的故事:漫谈随机之舞 (上)

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就在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总充满疑惑。——伯特兰·罗素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世界,随机是不确定世界的表象还是终极属性呢?软件时代,算法似乎加重了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能否通过洞察随机来获得更大自信和安全感?我们在历史洪流面前真的是一只蚂蚁吗?这些问题,都是我企图探讨随机之舞的意义。软件世界的聚宝盆:随机之神在当下的软件世界, 人类已经被游戏的各种「随机」机制玩的团团转了。 首当其中就是开宝箱🎁(抽卡)机制,这是当代游戏界最为氪金的神器。没有一个厉害的游戏策划和制作人,不痴迷随机机制的设计。在抽卡和宝箱机制诞生之前, 只能靠卖时长、卖数字所有权的游戏制作人根本无法想象今天的手机游戏竟然靠这么一个简单机制可以大卖特卖……氪金玩家们又恨又爱,一会赞美,一会诅咒,像极了斯金纳箱的鸽子。当然,随机之神可不是氪金的代言人,它还能带来强大的多样性。例如 关卡随机生成(Roguelike作为一种新类型 )、资源随机配置,而且随机还能带来游戏平衡性的戏剧性变化。举个例子, 任天堂的大乱斗格斗游戏,之所以老少皆宜,正式因为巧妙的引入了海量道具所制造随机性。传统格斗游戏极为强调玩家反复训练。 就像开车和各种竞技运动那样,我们要大量的重复步骤来强化记忆和手感,非常依赖俗称的肌肉记忆。但《大乱斗》巧妙打破了这一点, 一方面想方设法让人物可爱、让连招更简单, 每个人物都同一套出招表;另一方面,竞技者的天空中不断掉落, 让战局逆转的大批道具投掷出一个黑洞, 对手会被吸过去;扔出一个玩偶, 会直接多一个复制人帮你战斗;或者扔出一个战斗弹,直接全场爆炸改变战局。(就算你没玩过,也可以点链接去官网看一眼,可爱、温情的设计背后藏着随机的秘密)这个小小的秘密,经常在任天堂各种对战类游戏发挥着关键的「平衡性」调整的作用,例如《斯普拉遁》, 以后我们还会持续谈到。为什么人类痴迷于随机呢? 为何在游戏中那么享受随机性呢?我在《如何成为一只无忧无虑的鸽子》中详细阐述了,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大发现深刻启发了游戏行业。 这里就先不额外赘述了。这些心理学的大发现意义非凡, 不仅能帮助洞察游戏和软件设计的奥义,还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紧密相关。远了说, 深刻理解随机,就是揭示我们如何对抗「不确定性」的法宝;近了说,AI 领域使用的遗传算法,也即将全面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时代进步的速度指数增长,传统软件设计很少从强化学习等角度去思考, 反而是游戏前辈们吹起了创新的号角。因为「沉浸感」核心原则的需要, 游戏行业不断对随机策略推成出新,持续在推动商业演化的新物种的诞生。 这一趋势侧面体现了,游戏和传统软件的边界将越来越小,这点不一定有共识,找机会在《元宇宙的想象》系列文章再展开)大自然的智慧:生物智能离不开随机蝴蝶通常不会在别人下过蛋的地方继续下蛋;因此一些植物演出了一种假的「蝴蝶卵」(植物常常有自己的打算,并非总需要蝴蝶,可能是欢迎其他昆虫)。神奇的是, 蝴蝶识破了这些假的图案,她们知道真的蝴蝶卵不会对称性分布呢!随后, 植物演化出一种新的图案,让假的蝴蝶卵随机分布, 这样又骗住了蝴蝶一阵子。(红色皇后笑着说,你必须持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这种采取随机策略的博弈,在自然界还有不少:叉角羚妈妈会先把小叉角羚藏在不同的地方才去觅食;进食的时候母叉角羚并不会盯着自己的宝宝,而是随机地看向各个方向,只在反折的时候她才会把头转向自己的宝宝。松鼠也是, 它们经常采取随机的障眼法,让同伴们无法「追踪」自己的关注焦点。要追溯生命的智慧, 我们甚至可以找到一种叫做黏丝盘虫的古老生物, 它没有眼睛和耳朵,没有神经系统和体腔。它的运动方式,堪称经典:整体上它在海洋中通过鞭毛的摆动(见上图轮廓边缘)来前进; 运动方向是完全随机的方式,具体来说是无规则中的布朗运动。它从不朝着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前进,也没有必要意识到它的环境。只有发现食物存在周遭情况下运动会减慢, 而并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加速。这种移动方式很有价值,并使这个小生物在食物聚集地方花费的时间多于没有食物的地方。于是,生存概率大大提高了。换句话说, 在10亿多年前, 多细胞动物诞生的时代,哪怕大自然还没有发明「神经系统」进行识别、定位和计算时空关系之前, 生命就拥有了随机的策略。 这点多多少少能增进我们对随机之神的敬畏吧。火鸡的启示:大脑对随机的迷失顶级的思想家常常都是跨界的。近些年来一位金融专业人士,竟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概率理论来解释股市、金融周期,甚至人类的历史,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塔勒布。 《黑天鹅》、《反脆弱》都是他的代表作。塔勒布首先是数学奇才, 他的金融背景又进一步赋予他洞察世界和历史的角度。黑天鹅中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故事,在这里拥有深刻的哲学启发,「火鸡的1001故事」。火鸡每天都在农舍里待着,无忧无虑,不用为觅食而烦恼,因为农场主每天会准时饲养它;在火鸡的认知里,每次喂食时间都是确定的;这使它更加相信生命的一般法则就是每天得到“为它的最大利益着想”的友善人类。直到感恩节前的星期三下午,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将发生在它身上,而这天就是火鸡的第1001天。塔勒布总结说,上图提供了真实生活中归纳问题的原型,你对一个假设变量观察了1000天,它可以是任何事物(可以有一些不大的变化):图书销量、血压、犯罪你的个人收入,某只股票或货款利率,然后你仅仅从过去的数据中得出关于其变化趋势特在的某些结论,并预测未来1000天甚至500天的趋势。在第1001天——砰!一个过去毫无准备的巨大的变化发生了。塔勒布痴迷于研究随机性, 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人们根本不擅长发现低概率事件,即所谓「黑天鹅事件」。 在此基础上, 他还发现了很多事物都存在强大的脆弱性。(复杂性带来脆弱性,下篇进一步讨论)这几年发生不少黑天鹅事件,特别是商业领域,不少大公司推出的一些产品, 例如在线教育行业, 例如元宇宙行业。腾讯和字节,都差不多是在2021年7月和8月份,分别推出了基于类Roblox游戏平台,推出后立刻下架。按理说,大公司掌握更多的信息优势,对趋势和未来有更准确的判断,《黑天鹅》这个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何况大公司的高管们?但是为什么他们都成了火鸡🦃呢?一部分答案已经隐藏在行为主义的斯金纳箱的大发现中。 另一部分,则可以用脑科学的语言简化,神经网络(贝叶斯式计算)有一种渴望确定性的倾向。这种寻求确定性的神经网络的特性又代表着大脑的什么意义呢? 这些洞察能否帮助我们克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呢?我们将继续深入展开。下篇预告:我们将从语言和音乐的节律中,去探索大脑的如何掌控随机之奥秘。 你看,这图中是否有一个小动物?后记:献给随机之舞的一首小诗歌我们敬畏随机,因为在自然界,随机之神以风雷电雨时刻表达着自己;在游戏世界,人们亢奋、赞美、诅咒,因为她;在生物界,大自然则发明了声呐、视觉、记忆和情感,因为她;为什么赌徒无法自拔,为什么鸟儿可以一边飞行睡觉这些看似有关数学的故事,能否有着更简洁和深刻的启示?生物渴求随机, 我们知道音乐和语言,最擅长给不确定性带来节奏的欢愉。

2022-9-3 13:16

如何彻底成为一只「无忧无虑」的鸽子?

答案就第一个词:成为随机。这是一首对享乐主义的赞歌,对理性主义的「檄文」,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你看,视频中的鸽子多么惬意、无忧无虑;如果你不够快乐, 想不想更进一步抛弃理性,彻底甩掉批判和独立,一起来向鸽子学习吧。https://b23.tv/R29huEp (38秒的快乐)来嘛,来嘛,一同感受疫情当下的无限快感模式,让行为心理学派们来操控我们吧……(省流tips: 享乐主义者只需反复体会第一段即可。 别越界哦)「无忧无虑」的三个必要条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养过小动物的朋友,有没有听说过巴甫洛夫?训练狗狗听话,只需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让在狗狗面前呈现食物,狗自然而然的分泌唾液。第二,让狗“学习”食物和声音的关系,慢慢的、慢慢的……(重复以上步骤)第三, 只需在狗身前摇动音叉而不递上食物时,狗还是分泌了唾液。上面经典条件反射,狗狗的脑神经自动学习「信号」。但还不是操作性的要义所在。什么是操作性?🕊鸽子视频中(30秒位置),盒子下方有个隐藏食物槽。简单来说,有实验者对你进行喂食的操作「算法」才算。算法就是有独特的规律, 按照一定的规则,通常是有好结果就得到奖励,也不总是如此。(想想我们手机App 哪些在操作我们, 生活哪些力量在操作我们🤩)🎯 强化物。如何实现 「操作」 ?行为心理学家发明了这个「强化」概念。 强化物分为两级。 一级强化物能够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比如:食物和水,成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指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例如货币,代币,NFT也行。好的,你已经浮想连篇了。无需我的提示,电子游戏或种草社区既视感来了;软件世界对我们的操控和强化简直了:关于强化的「玩法」,我们这些赛博数字星人,最熟悉不过了:割草这种无聊行为会快乐吗? 当然, 只要割草能捡到点卢布或道具。 (对对对,别玩塞尔达,去玩二次元手游,多便捷)开箱这种行为会快乐吗? 当然,只要给我个意外就行。(你懂的,半夜去抽卡,幸运女神来加持)看到真香商品会快乐吗? 当然,只要放在购物车,别下单,要多快乐有多快乐。(具体的建议,就是你别下单啊,下单就你就输了)(稍微有点水平的游戏制作人都研究过强化理论和斯金纳箱,他们知道签到30天送道什么道具这类强化设计可能特愚蠢。高明一点, 至少要把人物你要弄好看吧,送点皮肤吧……)最后一个条件,🎲 随机性,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奖励虽然重要的,强化也是无声, 然而发放奖励的方式和规则更重要。自然选择送给生物的一个伟大机制, 生物钟。 任何生物都有节律的感知,节律是双刃剑,让你快乐让你绝望,节律有自己的想法。睡眠有时,欢乐有时,疼痛有时, 生有时,死有时。 所以,我们热爱音乐,鸟儿随风起舞,真正伟大的操控手法不是敏感词,而是用你看不见的随机之力。持续顺应它,你将无限快乐。 (注意 配合一点点斯金纳和华生的信念:一切皆可塑造,人性毫无意义 。)这里有视频,让我们随机得到惊喜的段子;这里有真香物品 , 让我们随机得到想要的感觉;让我们沉浸在无限的刷刷刷的无限快感吧, 滚蛋吧,世间的苦难软件世界的无忧无虑, 不过是社会小小的一面镜子;利维坦、社畜这样词汇, 都是浮云、不存在的。我们活在无比「富足」的新世界, 任何人都在操心我们是否快乐,还有比这更好的时代吗?(以下不适合享乐主义者,可以止步了)当斯金纳箱遇上《十日谈》无限快乐的奥义,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远离痛苦💉。还记得前两天我们聊 Frogg 行为模型已经明确告诫大家了, 生物天生具备「寻求快乐,避免痛苦」的动机?只要屏蔽思考, 特别是那些令人疲乏的理性思考、批判思考, 我们就会顺应多巴胺的召唤(注意,这个多巴胺的理解是错的)。薄伽丘的《十日谈》是真实而伟大,在那个 普通民众无比恐慌的时代, 医生们也陷入恐惧, 一同逃离疫区。鼠疫流行破坏了人类的感情纽带, 薄伽丘写到:就这样,市民们竟然你回避我,我躲开你,街访邻舍,各不相顾,亲戚朋友,断绝往来。这场竟至于哥哥舍弃弟弟,叔伯舍弃侄儿,姐妹舍弃弟兄,甚至气妻舍弃丈夫。 最令人伤心和难以置信的是,连父母都不肯看顾自己的子女,好像子女不是他们所生似的。 许许多多病倒的男男女女都没人照顾, 偶尔也有少数几个朋友出于慈悲,来给他们一些安慰,但这样朋友是在为数甚少;偶尔也会有些用人贪图高额酬金,肯来服侍病人,但也为数极少,条件苛刻。波提切利的画作 《十日谈 Decameron 》将内涵一笔勾勒出来:你Get了吗, 要像鸽子无忧无虑,在古代的佛罗伦萨真不容易呢, 以前还找桃花源讲故事……今天不用了, 各自在软件世界寻欢,那里有无限的快乐。就算那个软件尽头有个的洞穴出口,凡是知道的它并传播它,不是疯子就是异类。这就是古人留下的遗产和智慧: 在苦难面前,我们就放弃思考就好。后记: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哲学僵尸🧟‍♀️ 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哲学意义上僵尸, 为快乐驱动、无需意识控制, 这是研究人性(自我)、道德(自由意志)的问题, 它有答案吗?鸽子说,这关我屁事! 说的太好了。

2022-8-26 11:19

AI时代,人们将如何创作一部电影? (1/2/3)

今天Open AI 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旗下 Dall·E(文字变图画)的技术和能力, 每张AI创意作画(版权归你)的价格大概不到1元。定价在测试的第一阶段,用户可以购买额外的DALL-E点数,以115点为单位(460张图片 )在每月免费点数的基础上再加15美元。每次输入提示,用户点击 "生成 "或 "变化",就会有一个积分。作为AI 和创作者经济相关领域研究的创始人,异常兴奋和感慨。为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我把两个月前写的系列旧文,发布在这里。 ( 此专栏将更大力度推出和AI 共创 、AI 基础知识和技术新变革和商业应用分析的文章。AI时代,人们将如何创作一部电影?(1)三个技术条件:🧠 AI : 智能爆炸🥅 架构:去中心化🪙 Web3: 所有权个人化你不用成为专家, 也能够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技术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让一切变的更便宜。以视频为例,从电影→ 电视→ Youtube → 短视频,这个过程就能一叶知秋。今天我想从这个视角, 展示给大家, 在新一代的互联网时代, 无论它叫Metaverse还是叫Web3, 它必然会带来一个变革:创作者经济的变革。让我们来深入展开这个推理, 它异常简单!1/ 多少人有过明星梦和导演梦 ?多少人在短视频时代,梦已成真? 还是少数吧。今天有了最新的大规模语言模型, 你会发现做视频,竟然只要打几个字就行了?!(来自 @karencheng 创作的MV ,感受Dall·E 的魔法)(即刻预览)AI时代,人们将如何创作一部电影?(2)2/ 古代(好莱坞)创作一部电影的配置:演员💃🏻:数十年的专业训练镜头🎥:摄影棚剪辑🎬:很贵的PC,很贵的软件配音🎤:还记得播音员专业吗编剧✍🏻:至少是作家出身3/ AI 时代,创作一部电影的配置:演员💃🏻:AI 动捕 + MetaHuman (虚拟人 )镜头🎥:Dall· E (Imagen)剪辑🎬:📱 + 【你的审美】配音🎤:AI 虚拟主播(Text2Speech)编剧✍🏻: 【你】 + AI 大规模语言模型(LaMDA/GPT-3 /OPT-175B)4/ 如果仔细并对比下两者👆的成本,我们会渐渐意识到不得了的三件事正在发生:a ) 信息的复杂结构,特别是情感向的(例如语音和音乐)都是好商品;b ) AI 是一种极为低成本(电费)的技术,但是在「信息结构」层次上,一边指数级创作智能🧠的信息总量,一边「鼓励」创作者更好制作信息商品(否则被时代所抛弃)c ) 最后,「信息商品」的以物易物肩负最低的配置,会带来整个经济体系指数增长(非零和效应),它将改变一切旧世界的创作范式。用 Sam Altman 话说, 这将「万物的摩尔定律」,经济体系将全部改变, 世界将异常「富足」。在AI时代,如何创作一部电影?(3 )当我们说AI 要 「替代」真人演出,我们在说什么?在第(2)篇那个基于生物学思维的对比框架中, 我们包含了不少娱乐产业的硬核知识, 还有大量认知科学的新发现(情感的计算、面部表情系统等)。这次,我们聚焦于讨论人类戏剧和演出的本质(它虽然无比复杂),但让我带大家走一个易于感性理解的捷径:从游戏产业如何塑造人物的角度, 对比不同时代的创作成本。首先,是动作捕捉。你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吗? 了解3A大作的角色表演是如何诞生的吗?我们以《赛博朋克2077》的银手为例(基努·里维斯)的演出为例,请观赏。同样的制作思路, 普通创作者没有那些昂贵的、顶流的动捕设备,我们现在可以有什么技术?请继续观赏 Google Brain 日本工程师带来的新进展: AI如何实现平民化的动作捕捉。(想成为虚拟Up主的朋友,可能要激动坏了)然后,是虚拟人的CG设计。按照今天的“”常识“”,建模是一件费钱费力的时,虽然没有演员贵,但CG似乎挺又遥远。 这里以Epic Games 的全新工具为代表, 就像今天人人能剪辑视频一样, 基于MetaHuman 几十分钟,人人都创造精致的、细腻的虚拟演员了。最后,是情感表达。 (这是个生物学大命题)善于思考的朋友,会怀疑: 几千年前来人们的戏剧艺术,就要被AI 搞没了? 就算我没有学习过表演, 也研究过英剧、美剧和韩剧的演员们,差别是多么的巨大啊……你的直觉绝对没错👍 人类的面部和情感系统,是一个超级伟大的、隐秘的大自然的礼物; 我会持续深入展开, 在这里。 我把演员的情感表达,简化为如下的层次:a) 人类的表演= 感觉(或想象的)→ 情绪(潜意识)→ 面部表情(保罗·艾克曼的大发现)b) 虚拟人的表演= 文字→ 图形渲染 (情感识别)→ 面部微表情(audio2face)。(我附上的视频 ,模特杀手 来自pantheonlab的虚拟人,大致就是这么个AI 合成的过程)以上所有层次拆解,都还是「管中窥豹」 示例性感知和分析,但其中背后的论证所指向核心没变:这些新技术,都(将)是面向 C端的、个人用户的工具, 普及的速度和商业场景可能性会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这就是我在 第(2)篇引用Sam Altman 中强调的「万物的摩尔定律」意义:一切创作成本都在疯狂降低,然后就是创作的井喷,远大于短视频时代的井喷。在后面更多AI和认知科学(人类学、语言学)主题中,我们将深入讨论, 为何语言才是人类智能真正的魔法……正如伟大 约瑟·克拉克,伟大的科幻小说家所言:「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皆与魔法无异。」

2022-7-22 15:30

解读Naval和他的人生智慧:如何思考 (2)

以此文献给那些想要帮助别人的人,想要清晰思考的人,想要变得勇敢的人。前情提要(0):箴言是一种「缺损的三段论」,缺乏背景和知识体系,无法沉淀出深度价值。(1):Clear Thinking 真的很难,从Naval的身份、TimeLine和他身后的大师,来理解会更生动许多。今天梳理和解读重点是, Naval 关于「收集心智模型」的一些观点和背后的理念。收集心智模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决策,决策正确关键是什么,正确的预测。Naval 原话是:「在决策过程中,大脑是一台记忆预测机器。但它是一种糟糕的记忆预测方式是“X发生在过去,因此X将发生在未来。” 所以你需要的是原则(思考方法)。你需要心理模型。」心理模型又是什么? 我一个小定义,为了便于想象:大脑,获取到输入的数据,经过一个信息处理过程(想象一个容器), 然后输出一个判断。我们可以将这个思维容器,称之为心理模型。就像一个电路图,一个芯片,一个算法函数,甚至几个指令组合。1. Naval 首推的模型是,演化论。很抱歉,几乎没有人能用几百上千个词的论述, 让你明白演化论。但我试着提供一个实用的切入点,增加你的好奇心和内驱力:如果你想深入理解今天的AI 为什么突飞猛进, 为什么AI 将全面改变世界。一个核心事实是, AI 专家们在充分吸收演化论思想后,创造与以往所有软件设计思想都不一样的「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此处开了个题,以后会坚持使用非数学语言持续更新)对于人脑🧠的生物意义来说,可以先记住一点:人的心智系统(感官、推理、情感和亲密关系)都是一种生物智能,它服务于我们祖先的生存繁衍,服务于几百万年前的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而理性思考的脑区域全是后来的副产品,没有那么「不得了」的意义。 自然选择送给我们一个「理性永远是激情的奴仆」的结果。因此,我们很难理性思考。随便提一下,演化论的一个核心思想之一: 没什么绝对正确和完美,去演化、去迭代、 去适应新环境, 那个留下来的就是「合理的」。可以解读为,不用去追求数学意义上的「不变」心理模型,世界指数变化,人与人连接不断变化,造成的复杂性指数变化, 我们最好拥抱不确定性, 去假设、去验证,然后推翻自己。对于个体来说, 就是永远保持迭代( 附送一张视觉图)。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演化论的观点或书籍,请留言或提问,知无不言。2. 黑天鹅这两天全世界都在震惊的特别时刻(同时也随处可见的妖魔鬼怪),我们可能会愤怒、难过,也可能无动于衷。但历史的真相,有一部分就在《黑天鹅》里。这个心理模型,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安全感」(请批判性思考这一点)。Naval 非常赞赏塔勒布有关黑天鹅的开创观念,历史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事件。 黑天鹅这个心智模型,要解释,小概率事件为何必然出现。就激发好奇心来说, 我引用塔勒布针对历史的复杂性有着深邃的视角,他提出了"三重迷雾"的看法,「对待历史问题,人类的思想会犯三个毛病,我称之为三重迷雾。它们是:1) 假想的理解,也就是在一个超出人们想象之外的复杂(或随机)的世界,人们都以为自己知道其中正在发生着什么。2)反省的偏差,也就是我们只能在事后评价事物,就像只能从后视镜里看东西(历史在历史书中比在经验现实中显得更加清晰和有条理)。3 )对事实性信息价值的高估以及权威和饱学之士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他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时候,也就是进行“柏拉图化”的时候。」希望你在阅读和思考黑天鹅模型时,不仅是感慨「命运弄人」这类对随机性的敬畏,还争取发现:不确定性是来自复杂性(对抗熵增), 它不应该是虚无主义和末日论的代言人。对于Naval和塔勒布来说, 理解黑天鹅是为了更好的预测,而不是成为瑞克和莫提。 推荐和《理性乐观派》一起阅读。3. 复杂性理论Naval的原话是,「早在90年代中期,我就对复杂性理论非常着迷。我越深入,就越了解我们知识的极限和预测能力的极限。复杂性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它帮助我形成了一个面对无知而运作的体系。我相信我们从根本上来说是无知的,在预测未来方面非常非常糟糕。」Naval 是一个复杂理论狂热爱好者,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好奇心爆棚的人,谁能接受让世界的复杂性凌驾理解之上呢?复杂科学作为近些年兴起的、跨学科研究,异常强大,它借助计算科学、生物学最新的发现和新思维,迭代(并打破)了科学还原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还原论是近现代科学哲学(物理学思维)的根基, 以不断把大问题拆解称小问题的思维特征, 费曼先生有一段采访曾经有个深刻的故事:「如果在某次大灾难中,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被摧毁,而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的生物,那么什么话能以最少的字数包含最多的信息?我相信是原子假说, 即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论是古希腊现代科学的开端,但早已不是科学今天的全貌,在复杂理论的帮助下, 你会发现复杂系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可解释性:昆虫群落、大脑、免疫系统、经济、万维网, 这些复杂的不行的系统,竟然充满了共性和可预测性?可以被统一来认识和度量?这是近百年来说科学思想持续演化带来的心智模型变革, 异常精彩。(推荐 梅拉妮·米歇尔 的入门大作《复杂》)综上,Naval的一个观点作为本次解读小结,「进化论、热力学、信息论和复杂性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后记( 脑科学的碎碎念)我上面说过,大脑🧠不是为了学习理性知识和模型而诞生的。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很幸福, 很早就能知道大量关于 「认知偏差」、「方法论」的知识,互联网从业的同学们比我们当年这些野路子出来的家伙幸福N倍。到处是靠谱的知识分享者,到处是整理好的结构化信息。然而, 认知和思考是一个非常基于「脚手架」的攀登过程, 每步一个基石,一次一个台阶, 特别难。 如果你收集和掌握的心智模型越多,也就越容易成为Clear Thinker;Clear Thinker 并不一定绝顶聪明的人,李永乐老师的说法是,那些「精致利己主义」往往不愿花心思去研究底层模型, 他们只想解决眼前的棘手问题,获取最大短效回报。例如, 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启发,而是要一个答案。(本文就是,心智模型没有简单答案)我对Naval这些解读,特别想送给那些非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认为自己不喜欢数学的人,不喜欢思考的人,但是想要帮助别人的人。真正的清晰地思考者,他们拥有独特的内在动力,例如对人类的共同关怀、对爱的渴望以及知识的求索。(罗素的三种激情)如果还不过瘾, 接着来吧:🙃两种复杂性: 物理 vs. 生物 (上)

2022-7-20 19:3

软件令人成瘾的10条法则 (No.1):连接自我

前面的话软件早就开始吞噬世界, 算算我们手机屏幕的时间, 算算我们在游戏和视频里的时长, 如何去理解软件是让我们迷恋其中的?认知科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将人性完整「破译」,借助一些少量的专有名词的「深入浅出」,让我们看看设计者是如何完成他们的产品目标的。一起发现那些感觉不到「人性算法」,洞察软件(游戏)的心法。不用担心被新的术语吓到:我会竭力举例,讲大白话。这些词的存在,深深体现了我们大脑🧠对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我们知道的越多, 越能对抗某些困境。软件设计第一法则:和「自我」建立连接无论社交、工具、娱乐App,还是游戏, 和「自我」建立关联是软件设计的核心一环。游戏的方法,是通过玩法和世界观,让你「忘我」;而软件强调以你为中心来「服务」。例如, 在日记、备忘录这样的软件中,内容是我的大脑延伸;像自拍、摄影类软件,是我们美好记忆的的延伸, 也天生具有「和我相关」属性;类似聊天这类通讯需求, 基本上就是人性最最底层的「社会连接」本能,而朋友圈(微博、即刻)、PVP 游戏、MMO游戏等,才真正是「自我演出」的超级大戏台呢!聚光灯效应 :我才是舞台的中心聚光灯效应,这种心理幻觉很容易理解,想象你衣服上有个咖啡☕️「污渍」, 你会不会特别担心别人看到,然而真实情况是,没人那么在乎你。社交软件在这方面都「用心良苦」, 从Cyworld、MSN Space 到QQ 空间和MySpace, 那个「谁谁谁来拜访你了」这种浏览痕迹的巧妙设计,都如同兴奋剂一般在创造这种聚光灯的幻觉:谁来看我的主页,TA来了,TA是谁, 怎么没关注我啊?总的来说,人类的潜意识,会放大自己的积极面,对自己进行正向鼓励;而对他人产生不合理的低评。别说普通人了, 调查发现:94%的教授认为自己比业界平均水平优秀。 (感受一下这个数字 😆)社会心理学,精彩的解读了这种心理现象:因为我们之所以高估自己,产生聚光灯的幻象,是因为我们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如果我们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理所当然的,我注意力的焦点,也一定是他人关注到我的重点。我这么美,我这么优秀,或者那么不足和残缺等,我的这些特点一定被死死盯着呢?(过度自信还和DK效应²有关,以后会深入展开)聚光灯,这个词很能够代表社会学研究视角:社会学整体上认为,人类活在我们用语言和文化建构的「舞台」之内,而不是客观世界之中;安东尼·格林沃尔德提出一个很酷的理论模型, 认为我们的思想就像一个独裁者,控制信息和信息加工的全过程,以使得自己获益。从人类进化角度说,我们不妨跨越时间长河,换位到人类远古祖先的情境中,慢思考一下:在远古的狩猎采集时期,大多是群体活动;必须善于分析自己工作失误(思维之光,要打在在自己身上);平常打猎时,我站的位置是不是适合;我选择的区域,有没有果子;这点对于自我精进很有帮助;在社群生活中,我会特别关注异性有没有注意我, 我自欺式自信也能为我带来可能交配机会呀。很显然,远古时代,人类就需要这种「舞台」的想象力,想象越强,我就有多个提升社会内的排名和赢取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多,这就成了生存优势,对吧?相反,那些不善于乐观和自信的,不善于辞令和想象「聚光灯演出」的祖先,会被逐渐被进化淘汰了。因此,今天人人都是戏精;而自我这个暴君终于实现这种操控花很长很长时间(No2. 法则中有更展开的阐述。)当然,这种心理效应,放到现代社会( 隔着玻璃屏幕,刷刷刷)幻想自己多么无敌、多么优秀,就会变得易焦虑、易敏感,一旦我们看到满屏别人的美艳和聪慧, 我们甚至开始更加抑郁起来。西方社会已经对 Instagram 、Facebook等社交平台如何导致抑郁症(特别是少女)进行了深入的科学取证。(见注释³)。这里的软件设计法则的启示在于:「不好」的软件,没法让我感觉到,世界围着我转……宜家效应: 只要我付注入心血,这东西就一定很棒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宜家?年轻人有很多理由去表达:多喜欢北欧设计,要支持环保,设计民主化真棒👏🏻……今天,宜家实体店在全世界52个国家有445家店, 考虑它的规模和面积,喜欢研究经济的同学一定会异常兴奋, IKEA 是怎么做到的?可分析的维度很多, 其中最为重要的人性动机部分,有一个专有名词:宜家效应。大多数消费者可能都不会意识到, 宜家家具让人们上瘾的,是因为「自装配」⁶。只要经常装配过宜家家居的人,都会成瘾,这点也适用于乐高粉丝们。我们对自己辛苦投入的事物,在潜意识里注入了情感羁绊和感知标记。一旦我们深刻意识到这点,会发现这种效应,在软件世界,它无处不在;在游戏领域是,大多数建造类、养成类、模拟经营类;例如, 《我的世界》、Roblox、动森……在我过去这些年实践教育游戏化的产品实践中, 有一件行业趣谈,很值得分享。曾有不止一个国内游戏圈内优秀制作人朋友,和我讨论,说他们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们,会那么喜欢 《我的世界》和Roblox 这样沙盒游戏?我一般会对他们进行反问:1. 你觉这类游戏的乐趣核心是什么? 2. 你觉得学习是反人性的吗?答案,通常是熟悉的老一辈人那种教育观和游戏设计思路, 他们不相信学习才是「心流」和「成就感」的关键, 皆是过时的设计理念和「知识的诅咒」⁴ 。女生们,现在也知道你们沉迷的《动物之森》的原因了吧, 还有那些无比可爱小动物们引导着我们找这找那,装配这个,捣腾那,自带一套拟人语言, 这谁受得了啊?其实男生瞎倒腾的那些手工,和你们也没什么本质差异吧。宜家效应, 在App 领域也无处不在,例如效率类工具, 你越是喜欢某个效率工具,你投入的越多,你越依赖它;当我们面临新选择(或放弃时)难以克制的痛苦,现在能否自我解释?试着和自己和解一下。这里的软件设计法则,启示是:「不好」软件,就是那些我根本不想去费劲的世界,不费劲,我自然可以轻松抽离了。禀赋效应 : 把我的小熊还回来, 才不要你的破玩具呢最早发现这个不得了的心理特征的学者, 值得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让·皮亚杰。瑞典心理学家,颠覆了行为主义心理学 ⁵的统治地位,让心理学进入认知科学的新世界, 对人工智能和脑科学贡献巨大。皮亚杰发现,人类在婴儿几个月大的时候, 就有强烈所有权意识;其实,不仅是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会赋予自己的「东西」特别多额外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依赖感很强烈, 无处不在(又难以理性表达),例如在名人物品拍卖交易中, 玛丽莲·梦露的一个私人物品可以卖到天价;这是因为买家以为买到了一种前名人的「精髓」;还有 我们不愿与代表这已故的亲人「信物」分离, 还把一些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这些都是所有权意识的表现。可以认真的分享我的私货,研究禀赋效应多年,越发其意义非常重要,但是这个词禀赋效应(Endosement Effect)翻译很糟糕:从词源出发。如果你第一次听说,太幸运了,我建议你理解它的英文词源, Endorse。 这个动词的含义是刻字、签名;(多看看各种英文解释)背书的隐含意思。 我们对某样东西、某人认可,会公开表达对TA的信任。那么,你能想到什么软件和游戏,会让我们充满收集癖和保护欲, 还占有欲吗?喜欢在微信读公众号文章里, 经常点收藏? 然后就没然后了?喜欢在某宝瞎逛 ,经常点收藏,然后就忘记了。游戏这方面更加是举不胜, 偶像养成类、角色扮演类、模拟经营无不是禀赋效应。游戏里的快递员📦们,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那种原始的快乐呢。摔的有多惨,就多么热爱自己的那些「负重」,更多的负重也就是对世界更大的依恋……这里的软件设计法则,启示在于:「不好」软件,就是那些我没有依托的地方,没有主页,没有作品,没有资产,那样的世界对我毫无意义。禀赋效应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认知话题」,我越理解它,越意识到它对于人类社会的运作有多么重要。我们对身边的物的「依赖」和「迷恋」,看到别人抢走我的玩具,我的食物,我的藏品, 我们都会非常生气,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抵抗。儿童如是, 老人会如是,成人和松鼠🐿亦如是……储藏食物,防止别人窃取, 这些可不止于是人类的本能。这事可以追溯到意识的起源和智能的演化史,今天我们先点到为止吧。回到开始的地方:每当我们沉迷一个幻境,一种心流, 一个执念时, 大多是基于厉害的软件(游戏)对我们的「自我」进行了引导和构建。我们所感受的是不是真相毫不重要, 「自我」这个大脑暴君,告诉我们所有感觉都是真的,令我们无比确信、兴奋和雀跃。换句话说,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蓝色药丸(自由意志到底是什么)。从这个角度, 我又想到了维特根斯坦的那句名言:「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第二弹,现已出炉:软件上瘾的设计法则 No.2: 多巴胺、信号和性选择注释:认知偏差。认知偏差,现在成了互联网大厂的「设计常识」, 但大家不用担心,大部分设计者并不真正理解它们的故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我会时不时援引飞书团队公开的文档《认知偏差知识手册》,折射当下中国互联网软件的各种误区,剖析他们的认知偏见。DK 效应, 也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是一个广为误传的曲线图。 采铜对这类糟糕的误读,有不错的分析。如果你感兴趣,先看看。真正理解 DK 效应后, 会变得慢慢睿智起来,这点对于经历过重大失败的人,又重新站起来的人应该很有共鸣。有关社交平台研究抑郁症,是一个大规模的伤害。来自当代知名的道德心理学者 乔纳森·海特。 《Facebook对少女的危险实验》大西洋月刊,2021.11。知识的诅咒。 也是一种所谓的认知偏差, 我们对熟悉的已知非常确定,经常导致我们对未知做出错误的预判,甚至无法从一个真正的小白和儿童的视角,看到世界的其它真相。 如果你好奇,我还称这些朋友是优秀的制作人, 因为中国市场很大, 就算页游在中国还有足够的空间。皮亚杰的跨时代变革。 百度百科说他颠覆了弗洛伊德是不专业的描述, 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推翻了弗洛伊德,用实验和动物行为研究一统江湖几十年。直到皮亚杰等新的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崛起,才打破了行为主义那种只关心外在规律,而忽视内在成因的科学方法,我们将持续提到皮亚杰,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也是决定性。宜家效应的视频解读, WSJ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