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18 16:50
什么叫“会”某项技能
昨天晚上和我女儿聊天,说到了什么叫“会”。她说:“我会做饭。”我说:“你不会做饭。”她很委屈,可是我明明会呀。我说,你说的会是“会”这个词的下限,我说的会是“会”这个词的上限。所以我们虽然都在使用同一个词语,但是我们说的完全是不同的意思。我上过一门咖啡专业的导师课,是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的idp导师课程,这个课程旨在训练人们成为咖啡课程导师,需要学习如何制定培养目标、如何拆解目标、如何制定课件、如何准备课程。是我学过的所有咖啡课程中对我个人启发最大的一门课。在这个课程里我们学到了一个概念,就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该分类法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7个层次:1、知觉(知道动作)2、定势(模仿动作)3、指导下的反应(能在指导下纠错)4、机械动作(肌肉化记忆的复制动作)5、复杂的外显反应(应对不同的环境,知道如何应用自己的动作)6、适应(在不同环境中,总结并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动作)7、创新(根据全新的情形或环境,知道如何组织一套全新的动作)就拿咖啡师行业来举例,很多进入鱼缸的新员工原先都不是从事咖啡行业,对咖啡的认知为零。为他们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和评估阶段性的技能成为了一个很难的事。以手冲咖啡为例。在鱼缸,咖啡师分为两个等级,初级和资深。我们对于初级咖啡师的要求就是做到“知觉”和“定势”,翻译成人话就是:知道咖啡出品的标准(在鱼缸,这个标准是咖啡无负面瑕疵风味,咖啡具有平衡性和足够的甜感)以及知道如何复刻其他人制作的参数。对于知道出品标准,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咖啡师大量的口感练习,这也是具备出品资格最重要的练习。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我们会为咖啡师制定个性化的练习目标,比如一周内需要冲煮并完整描述一杯咖啡的风味若干次,提交自己的口感记录表。这也是很重要的培养过程,而非仅仅是通过考核即能出品手冲。对于复刻参数,我们只要求门店具备制定参数能力的咖啡师给出参数建议。而初级咖啡睡只需要据此记住这些参数,并在冲煮过程中完全按照冲煮建议去冲煮,遇到客人无法满意的情况,就会有成熟的资深咖啡师进行参数的调整,而这个过程又是初级咖啡师的二次学习。资深咖啡师的要求,就是需要“创造”参数,即:随意拿一款咖啡豆,知道最适合的的器具和冲煮方式,并根据客人的口感偏好调整这杯咖啡。对于这个能力,其实是属于动作认知领域内的最高级别了。整个公司内能完全自主的制定咖啡风味参数的人是非常少的,而这部分的训练主要依赖自主学习、定期培训、培养他人和测试性考核来完成。可以说,在这个技能的培养上,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2021年年中,我们门店有2/3的新咖啡师,我们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每家店,把每一款在售的手冲咖啡豆,以杯测的形式,从最新鲜的状态喝到风味走向的生命周期末端,让所有咖啡师参与打分和口感矫正。最终的成果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中,门店的手冲咖啡出品质量和数量都直线上升,有很好的客户反馈。这里花了很多篇幅去解释这个问题,是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方面技能,但我们对自己的技能是缺乏一个定期评估的习惯的。大家习惯性的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去上课,看资料,但是却疏于接受反馈和自我反思。所以,当你问一个咖啡师“你真的会冲咖啡吗?”,你问一个烘焙师“你真的会烘焙咖啡豆吗?”能给出肯定答案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很多时候,不能说是完全不会,只能说是到了哪个层级的“会”。专注于自身某个技能的打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的时间、持续的动力、自我思考和不断接受反馈的这样的机制。我创立鱼缸咖啡的初衷之一,是培养门店经营的多面手。可是从一个技能入手走上顶峰,就需要如此多的优秀品质的加持和自己的决心与行动力的配合,最后能走到这一步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不过,如果你可以从咖啡师的初级技能入手,真的深入其中,最后达到自然化的表达的地步,那就可以去参加比赛了。所以你看到国际赛场上很多的咖啡师,自己本身都是很好的项目经理了,他们需要在比赛中一次次运用创新力,才能解决那些认知之外的“突发状况”或是“没经历过的事”。当你在某项技能上达到了自然化表达的程度,再去学习别的事情,也是类似的一个过程,时间会大大缩短。这部分,纯粹更多是一个个人体验,有机会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