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内容

精选免费文章,先睹为快

2025-07-31 20:34
免费

🎮 狮鲤双城游戏地图:序言|目录|福利

欢迎来到臻臻和keke的《狮鲤双城游戏地图:泉州与新加坡探索手册》查看对应序言:🦁臻识狮城:新加坡的社会工程游戏🎏神在鲤城:泉州神明游戏谱小提示:可以通过标签筛选 #狮城 和 #鲤城 内容喔!
文章预览
阅读全文
2025-07-28 17:48
免费

🦁 臻识狮城:新加坡的社会工程游戏

你好呀!欢迎来到《臻识狮城》,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遇😃这篇前言的提交日期是2025.07.20。这一天,我正式迈入了与新加坡这段“亲密关系”的第九年。九年前的这天,我拿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奖学金,飞到了南洋理工大学(NTU)读预科+本科。当时刚结束高二的我,第一次用上了护照,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家,满怀憧憬地开启我崭新的人生篇章。那时的我踌躇满志,满眼放光,以为“理想的人生”将从此徐徐展开。未曾想到,未来的九年里,我和新加坡将会经历怎样的“亲密关系深水区”。————我一直用“亲密关系”来形容个人与国家,似乎有些违和。这个形容,其实是两周前和我妈吵架时发掘出来的。我回国这两年,她几乎每个月都要问我“最近不回新加坡吗?” —— 我说不想回,她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念叨“你以前多么多么喜欢新加坡,现在怎么不回去了......”我每次听到这都是一股无名火,但也总是搪塞过去。直到这次,我才察觉到了自己生气的原因 —— 像是你妈一直跟你提起那分手两年的前男友,反复强调“你们以前多么相爱,现在怎么不在一起了”换谁不生气!————但也多亏这次生气,让我发现,自己与新加坡的关系,确实像极了“爱情”。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里总结的亲密关系四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我与新加坡已经走完了前三段。月晕:闪着光的游乐场,“梦想成真”的时刻“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格言自从高一知道有这个全奖留学的项目,我就开始为此准备。新加坡成了我“梦想生活”的代名词。第一次踏上这座岛,大巴车开上机场高速路时,参天的大树迎面朝我扑来,配上炽热的阳光和盛放的三角梅,还有滨海湾的天际线,我看到的是理想的人生向我徐徐展开 —— 国际化的都市,世界顶尖的大学,花园城市的环境,丰富的校园生活... 甚至没有我讨厌的冬天!我好像能看到自己未来在这里,踩着高跟鞋喝着咖啡做都市丽人,放假的时候周游世界,日出时分在热带雨林中晨跑... 我兴奋地享受这一切——打卡新加坡的绝美景点,品尝新奇的食物看节日烟火,看演唱会,参加各种parade,体验这里各个种族的“春节”在韩舞社和队友们拍百万播放的油管视频,在大学里交各个国家的朋友享受学校里的所有设施,方圆一公里内有崭新的舞室、健身房、游泳池、超美的图书馆、超市和好吃的食堂疯狂体验实习,在公司里,17个人有12个不同的国籍,远程灵活办公,在澳大利亚酒庄团建还能接触顶尖的技术,各届大佬会来做访谈做活动,我们仿佛总是走在世界的前沿,未来可期...那是一种“高中生走出象牙塔”+“走出国门”+“顶配的校园环境”+“奖学金给予的财富自由”带来的兴奋感buff,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一段日子我完全过上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并且觉得这样的幸福会一直延续下去...幻灭:NPC般的日常,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是与一个幻觉结婚,药效退了之后,我觉得他糟透了。”——一位案主当我真的喝着咖啡做都市丽人,假期想飞就飞的时候。我却已经厌倦这一切了。一毕业,搬进又旧又小还很贵的出租屋后,重复的工作、单调的生活、炎热潮湿的天气、疫情后飙升的生活成本、孤独感,每一样东西都像一摞一摞的稻草,开始压向我的身上。更令人窒息的是,没有盼头。跟同事、前辈们聊天,发现大家工作多年后,都进入了完全一致的生活模板,过上了好像“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 日常是上班下班,娱乐只有吃饭逛商场,假期去日本曼谷巴厘岛,蜜月/毕业/长假/有重大事件的时候会去北欧... 无非是挣得多的人会住condo(商品房/公寓)吃餐厅,挣少点会合租HDB(政府组屋)吃食阁的差别,仅此而已...有朋友在新加坡的私人场合里,听许知远老师说“新加坡人给他的感觉都像clerk,到点准时打卡上下班,准时完成一切事情”,而小红书上更是充满了类似的形容,“新加坡每个人都像是NPC”,“新加坡像是一个楚门的世界”于是我也学着戴着面具扮演npc,努力适应自己作为npc的身份。却总是浑身不适 —— 每一天都不想起床,拼劲全力却好像只是维持“活着”这个状态。多亏了疫情和其他契机,我得以断断续续回国工作了一年多,缓和了一下我和新加坡的关系,让我能继续工作。但只要我一回新加坡工作,超过连续三个月,我的身心就全都开始报警 —— 最终“落荒而逃”。内省:直面恐惧“我对镜中人说话,问他能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迈克尔•杰克逊《镜中人》“逃走”的我,一度怀疑我自己到底能否写好这个专栏。甚至在写这个专栏的过程中一度精神崩溃。我写下了很多关于新加坡的情绪:紧张、应激、悬着的心、愧疚、被扼住、但又不敢放下、是感觉又要被掏空和燃尽的恐惧...哪怕只是简单提及,都会触及一些应激般的生理反应,想到在闷热的食阁吃油腻的菜饭,想到和房东的斗智斗勇,想到孤独,想到“讨厌”的印度同事,想到NPC般有距离的新加坡人,想到完全没有四季,每天循环,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绝望... 好像没有什么很激烈、很创伤的事件,但也没有任何积极的画面浮现。而我不愿暴露和承认这个部分。新加坡,这样一个举世瞩目,被众人所知所仰慕的地方,好像给我也加上了滤镜。我好像因此拥有很多“入场券”,能和各种人侃侃而谈,看似融入各种圈子。只因为我有这个发达国家的金光闪闪的学历、绿卡,每个人都会说“哇”;并且都会因为我在新加坡,而愿意认识我,留下联系方式,说将来可以合作。我非常讨厌这个跟别人介绍时只能说“拿全奖上新加坡顶尖大学”的自己。但除了这些可以被肉眼一眼识别的“功绩”以外,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而一旦我承认我讨厌它,想逃走,我好像就失去了这个光环带给我的一切庇护。我用新加坡、名校的标签狠狠裹住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自卑感。我不愿放下的光环,最终牢牢困住了我 —— 一边知道那是曾经让我“成功”的平台;一边却又清晰地记得,在那里生活时,光是努力“正常活着”,就几乎要“掏空”了我自己。所以当我在写这个专栏时,我一次次地戴上那个“成功而体面”的新加坡式面具,想要写出一些“符合人设,符合预期”的内容。但一次次看着写出来的东西,又感到僵硬而空洞。写2500字时就如此痛苦,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25000字。————但某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痛苦跟这个国家本身的相似性 —— 外表光鲜,人人称羡,内在却是很多的痛苦与业力。太多人在其中并不幸福,但又被困在这个游戏里,没有退路,只能持续地像齿轮一样转下去。一些在新加坡的街头采访中,也能看到本地人展现出类似的情绪:“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我们自己并不富裕”“很多外国人以为我们个个都像Crazy Rich Asians,其实我们只是Crazy Busy & Broke Asians”“在新加坡,社会早就为我们写好了一些人生剧本,告诉你生活和成功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会不会,让我觉得挣扎的点,正是新加坡这个国家最大的“特点”,也是有价值写出来的部分?于是我采访了周围的人,发现大家对新加坡的印象都是国际化、有钱、高度整洁、精致、旅游城市... 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旅游城市,所有的景观全都是人造出来的;也无法想象一个国家里,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几乎重合,用一张图就能概括;更无法理解一个国家的dating app渗透率极高,并且求婚的时候说的不是“你愿意嫁给我吗”而是“你愿意和我一起BTO(买政府组屋)吗?“仔细一想,新加坡简直就像是个大型的RPG游戏。城市规划像游戏建模,严苛的政策法规像游戏设定,人的生活像是预设的角色剧本,一切井井有条,一切都是“可以被安排的”。在这个系统里,大多数人都是热衷打卡主线任务的NPC,但也有人被分配到出生即通关的“富人副本”,有人则是作为外劳,日复一日地在底层刷怪打工;也有人试图用外挂方式逃离轨道、打破设定…… 但每个人的剧本都是被写好了的。曾经只是个NPC的我,好像突然“觉醒”,开始好奇:这样高度被工程化、游戏化的社会,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启示:进行时,专栏或许就是契机“跟我来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大步。”——哈特我模糊地感受到,这个专栏在带领我走向“启示”的阶段,但却不确定究竟会走向哪里。而且我好像,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走进这个阶段。仿佛是听到了我释放的信号,二怪来问我愿不愿意和keke合作,合并我们的新加坡与泉州专栏。听到这个提议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甚至可以说是“如获新生”。我顿时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像是在面对心里的“洪水猛兽”时,可以把后背交给一个人。这个人还是很靠谱、有创意的keke(看我们的文字,你应该能感受到我们是很互补的两个人,相信我们能碰撞出很多东西)————更妙的是,我也是泉州人!在新加坡生活的多年,我其实看到了很多闽南元素,这也曾让我在新加坡感受到许多“归属感”。但多年后却逐渐习惯,不再在意这些。写专栏的时候也觉得这些与我的主线内容关联不大,遂弃之。但和keke的合作,自然地推动我将我视线从那个“困住我”的框架中移开,打开更多看新加坡的维度 —— 在新加坡保留下来的那些闽南文化。这会融入主线的字里行间 ——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寺庙宗祠,Singlish里大量的闽南语衍生词,福建各大会馆在新加坡的势力与财富积累,还有闽南保留下来的习俗如何融入进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 ————写到这里,我依然还是不知道与新加坡的“启示”关系意味着什么,会怎么发生。但我清晰能感受到的是,比起“想要交付的压力”和“面对过往的恐惧”,现在的我对这个专栏,更多的是期待与兴奋。期待了解更多面向的新加坡,探索这个大型游戏建构的思路;期待与keke一起在泉州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采风,去体验两地之间的传承;期待分享我在“月晕”的那几年中攒下来的吃喝玩乐攻略,让想来旅行的朋友玩得尽兴,玩得深入;期待打破大家对新加坡的“刻板印象”,即使没来过,也能感受到它更真实的一面;期待与每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连接,一起展开这个专栏更多的可能性...期待与你分享我们眼中的新加坡和泉州!专栏大纲(狮城Part🇸🇬)Part I:游戏地图加载中。狮城旅行攻略,一篇就够了第1章|新加坡旅行,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如何用2小时搭建新加坡旅行系统(懒人包+避坑指南)新加坡的区域概览,不同的旅行区分别在哪里,哪些适合一起玩新加坡旅行必备物品清单交通与住宿基础信息旅行前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景点与本地社区相结合,有哪些能走的路线滨海湾|牛车水|圣淘沙|乌节路,经典景点如何丝滑打卡动物园|美术馆|东部街区|湿地徒步,本地人也爱玩的路线是哪些NTU|NUS,校友带你云游世界顶级名校从小贩中心到米其林,如何吃明白新加坡从$到$$$,推荐的餐厅和咖啡厅南洋咖啡究竟怎么点常见菜名的意思,让你点餐不再懵逼食阁文化,排队文化,还有纸巾占座文化学好Singlish! 走遍新加坡都不怕!常用Singlish词汇科普能够同化英国人的“Can lah!”第2章|旅游城市的设计与搭建,一个人造的minecraft城市完全人工设计的,像minecraft一样的城市。哪些地方是人工建造的?用短短几十年打造出了这样一座完全人工的旅游城市,是种怎样的“奇迹”旅游业对新加坡的经济意义。为什么一开始提出这个概念,如何执行的发展轨迹城市设计感:统一建筑色彩、绿化布局、无广告的地铁和政府建筑干净、安全、秩序井然的背后:压抑与规训新加坡如何通过“国家品牌”塑造一个观感上完美的国家Part II:游戏主NPC设定。NPC般的新加坡中产,为何能共享“模板人生”第3章|新加坡人活得像NPC?“楚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 —— 模版化,标准化,同质化的人生路径从小升中学、大学、服兵役、组屋、结婚、生育。一辈子的路径被政府规划好教育体系:让孙燕姿都焦虑的教育分流到底如何塑造新加坡人婚恋模板:“超级理性主义“的婚恋方式,约会软件盛行,从初见延续到婚后的AA文化娱乐方式、养老、住房、生育、职场剧本,由此衍生出的焦虑体系第4章|稳定中产如何被制造?一场宏大的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新加坡中产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设计”出来的,新加坡到底如何设计出这个社会工程住房:组屋机制,公共住房(HDB)计划背后的社会、种族分层设计规则如何影响所有人的生活法律&规则:带榴莲、养猫和同性恋都违法的国家养老与社会福利:为何新加坡随处可见七八十岁还在收盘子的老年人,这种现象如何影响国家里的其他人文化/底层信念/历史因素:理性主义、效率至上、避免冲突的文化逻辑“不能失败”的文化:人生一次定型,没有重来机会。kiasu.一代又一代人被困在精致、稳定但缺乏弹性的轨道中历史制度背景,新加坡如何形成今天的特性。新加坡人的精神内核,底层价值有哪些Part III:隐藏副本剧情。中产之外,新加坡的阶层折叠第5章|富人游乐园,科技新贵殖民,精英打工人,底层外劳构建的新加坡金字塔顶级富豪的新加坡生活:crazy rich asians的生活真实存在吗新加坡对全球富豪的吸引力:低税率、政治稳定、银行隐私新加坡如何给顶级富豪开辟出独特的生活地图家族办公室计划、避税天堂、全球资本跳板;“财富避风港”的国家战略大型洗钱案和后续影响科技新贵的新殖民:Web3, AI, Fintech为何Web3和AI创业公司都把总部放在新加坡?在新加坡有哪些精彩故事欧洲白人男、印度技术男、中国创投人的聚集精英打工人:在新加坡“冷暖自知”的生活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员工大肆“下南洋”的这几年,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影响,大家在这里生活得还好吗中国企业如何“卷崩”新加坡职场各国打工人留在新加坡的底层动机是什么?疫情前后,打工人的心态与生活改变底层外劳:对东南亚劳工是剥削压榨,还是给了他们更好的生存机会清洁工、建筑工人等底层外劳在新加坡如何生存女佣制度如何“支撑起”新加坡新加坡社会对底层外劳究竟是何态度?他们在“社会工程”的角色是什么,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吗第6章|阶层之间与新加坡的价值交换逻辑不同阶层对新加坡的“价值”:资本、人力、出生率、如何设计了各个阶层的比例,构建出新加坡的经济与人口支柱/金字塔政府如何通过签证、身份、福利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交易逻辑:安全换自由、秩序换空间新加坡是“熔炉”吗?看似融合,实际是精准的分流、按比例分配Part IV:普通玩家的游戏测评。我与新加坡的故事第7章|用八年与新加坡走过“月晕-幻灭-内省-启示”新加坡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生活瞬间新加坡人才引进制度:SM奖学金系列和ASEAN,被奖学金和签证困住的一生我们得到了世界最稳定的教育,也进入了最狭窄的轨道 —— 二十多届的scholars都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留下与离开的人如何选择第8章|不同人群的新加坡移民分析与FAQ不同人想来新加坡的考虑因素哪些人适合来新加坡生活、学习、发展?哪些人可能会像我一样被“卡住”?中国人来新加坡,中产变无产? 如果来新加坡,你会在这个游戏里拿到什么样的剧本与主线剧情无关,但写作过程中搜集的旅行、留学、工作生活等FAQ
文章预览
阅读全文
2025-07-28 17:48
免费

🎏 神在鲤城:泉州神明游戏谱

缘起2025年是我离开泉州的第七年。这个夏天,我终于开启了少年时心心念念的壮游,走过东非草原的日出,走过罗马神殿的午后,走过乌布山谷的篝火夜,游荡了一圈回来,最先想写的竟是泉州——我最初的起点,我的第一个故乡。当年离开时,我以为我对泉州已经熟悉到厌倦,渴望远方和新的刺激,笃定要去更大的世界。当我踏上旅途,异乡风景却时常把我的思绪带回这座城市。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喜欢去找找当地寺观教堂,混入各种法会团契;对古迹情有独钟,新旧交杂的城市地层,能把人带往另一个时空;喜欢海港,人来人往的文化大熔炉;喜欢飞地,独特生态自成一体。我意识到,我的远行原来是归来,“那个神圣的起点早已包含一切”,我在行走间不断记起它,最终会回到一个更广大的故乡。我习以为常的小地方有许多独特的存在,许多日常在其他地方并非日常,并且不断融为我的一部分,塑造着我看世界的目光、交往的方式,当我浸润在其中时难以发觉。谜题那独特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题促使我向内向外探索。浪流连久了,两相对照,线索会慢慢浮现:此地存在另一重生活,“有神在”的生活。从走街串巷到吃喝玩乐,从柴米油盐到人生大事,“神”如此深深嵌在人们的日常中。有张更大的网在那里,串联起历史、当下和未来,编织着个体与族群的生活记忆。回到泉州,闻到空气的味道就知道回来了,早上会被闽南语“南无阿弥陀佛”唱诵唤醒,桌上拿水果会自觉问一句“拜过了吗”,习惯屋中高处有一座神龛灯烛长明;人在异乡,每次经过寺门总会访友般进去走一圈,出门不忘配上几包茶…回溯成长历程,我对这重生活的情感很复杂。这是从幼时就被编入的多重记忆,没上学前就上了多年“拜拜”课,拜遍了土地公菩萨关帝,在祭祀时贡献一筐金元宝和混进去的纸船。香火,三角梅,供桌,外婆手心的温度,旖丽屋顶,混合海风气息构成我的童年记忆。另一方面,长大后我逐渐明白,那不只是一个个神一座座庙,而是盘根错节的根系,和神仙香火紧密相连的是人情、宗族、祖训、舆论关系网。对此,从小我的脑袋里充满了大量问号,逐渐生长成一个大毛线团,每次回来,我带着游历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重新面对我还没处理的线团。一团是关于宗族礼俗,我不喜欢一些红白仪式,搞不明白乡里亲族人情往来,质疑为什么非要默守这些明里暗里的规矩?一团是关于神仙信仰,我曾暴言闽南神俗缺少信仰的深度,大多数人并不深究佛学道法,保佑祈福不指向精神心灵的修炼,但简单归结于一句迷信也不是答案。但正是所有这些构成了实在的生活。我一直喜欢这些宗教性空间,喜欢它们打开的那个说不出来的更广大的世界,相较于俗世生活能飞起来一点。见到殿堂里常有水仙花,街头小庙有人时时勤拂拭,也感到开心。如此千丝万缕,和朋友介绍泉州时自然也会提及,但总以“说来话长”结尾,因为:缠绕得太广泛,泉州民间神俗并非单一的神祇,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而是弥漫的、嵌合的大氛围,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又和地方世界的历史命运深切勾连。要花时间亲自摸索求证,和神和家人和祖先打交道,经过几个阶段反复思考实践,找到自己和神明相处的方式,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如何相处,我也还在探寻的中途。本土神俗自带门槛,和大家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即便觉得好奇也不那么容易进入。解谜以写专栏为契机,我想尝试认真溯源,探寻多年未理清的困惑,也分享我眼中的这个总有神在的香火泉州,因为:我十分好奇也喜欢这个主题这种混杂共生斑驳陆离的存在非常符合我的审美兴趣,时常感慨我果然是有泉州的很多面向,我有天然的热情拆解和自己相关的谜题,我也知道我必将书写它。泉州神仙体系敞开着许多入口,我没有宗教信仰,却从小穿梭于信仰空间中,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也喜欢这些地方的氛围。能切换熟悉与陌生的视角对未来一无所知时就莫名认定,游子在远行异乡时不断见到故乡,然后才能回到一个更大的故乡。作为游客或许难解奇观深意,而长久生活在这里的人太熟悉这些了,没有异质的冲击和比较,就很容易滑过去。我自己行走在质疑-迷茫-探索-理解的螺旋中,至今没走完,但积累了许多左右手互搏的经验和故事。独家游戏导游作为一个总是不听导游词的野生玩家,我想做一份神仙游戏地图,把这个冷门话题变得有趣好玩。这是一份私人地图,以神俗为线索,串起我和这个地方的故事。正文的每一篇文章会有围绕各自主题,发布一张游戏关卡地图,包括相关地点、吃喝玩乐,带你换种姿势走泉州。它(不)是什么,购买后你(不)会得到:不是打卡点列表。或许点还是这些点,但我会在点与点之间连接神仙和日常的线索,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我们会去找找更神的地方,而它们往往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近。不是学术论文。我想写对读者有实际帮助的内容,它能用、好玩,鼓励亲自探索,有发现有惊喜,能够打开一点小小的新世界。(会附上参考文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不是官方导游解说。这是一份私人地图,以神俗为线索,串起我和这个地方的故事。(会推荐一些好内容补充视角)这次和臻臻合作简直神来之笔,我们决定一起做点好玩的,泉州吃喝玩乐试玩内测团敬请期待!泉州是一个渡口,它鼓励少年远行的野心,也接纳归来的浪子。我曾遗憾没有见到黄金时代的刺桐港,但或许它一直在我心里。每一次回来,我也都知道我还是浪荡心,还无法安住,还会再出发。用臻臻亲密关系的说法,我和泉州的关系,是万花丛中过也仍然记着的白月光旧情人,每一次再见都知道纵然问题很多,但爱还没有消失。所以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会会我的老情人(?专栏大纲(鲤城Part🇨🇳)Part I:走进神仙小日常第一关:城市搜神古城众神谱,平时会去拜访的神仙,嵌入城市空间肌理的众神,多元宗教友好竞争各司其位,城市空间里跟着岁时进行的大小仪式。🎮地图:关帝庙姜母鸭,开元寺茶馆,天后宫四果汤,教堂咖啡馆等,大概率会解锁一些附近去处第二关:社区搜神铺境地方神,市井到家里的神。从小跟着拜拜烧香,零食明明在家里却不能吃,基于地缘附近形成的交往空间。🎮地图:走街串巷,街头小庙找土地公菩萨,中山路骑楼金鱼巷,闹市小学边找承天寺、收集弘一法师书体。第三关:茶桌话仙茶桌仔,喝茶话仙泡古的最日常习俗,谐音梗,闽南语里人人是“神”“仙”。街边榕树神。🎮地图:找找榕树下野生茶桌,吃吃喝喝看店名里的闽南梗(「無」咖啡馆、茶桌仔、巴浪鱼等)、挑战讨到一杯茶。Part II:探秘刺桐港大记忆第四关:先祖的神祠堂门楣说法,问候祖宗的姿势,讲讲闽南宗祠建筑和代际接力翻新。庞大宗亲网络,往上溯源出海扎根的基因。🎮地图:涂门街吴氏宗祠、街头小吃、石井中宪第、红砖博物馆。第五关:出海的神和海相关的神俗,送王船、海上交通、华侨史下南洋、古福船。福建以外的福建。🎮地图:海交馆、市舶司、天后宫,华侨新村十二味咖啡馆、鸟岸书店(南洋马华文学)第六关:礼俗的神特殊的节日神仙到场,佛生日流水席红白喜事做功德,可以很狂很离谱,爆炸就是艺术。🎮地图:木偶戏院、庙会法会舞龙舞狮、非遗路线、蔡国强艺术中心Part III:野生玩家自在心第七关:心有神否回到内心,那个更大的存在是什么?我自己的脉络、先祖、神明是什么?人和神的关系如何,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活?🎮地图:清源山茶院、洛阳桥安平桥暴走、晋江石狮古堡海滩。番外不定期掉落番外之一:喝茶小集。武夷山、龙井村、普洱、成都寻茶记。番外之二:岛屿日夜游。 世遗地的命运?泉州会走鼓浪屿的老路吗?一次鼓浪屿的非正式田野考察。
文章预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