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先把职场稳住再说
先把职场稳住再说

先把职场稳住再说

@猫主

我是一个潮汕人,走过 9 年打工路,前大厂产品经理,混到现在还算可以,在深圳有车有房,在各种规模的公司待过,持续搞过副业,创过业,还经历被裁员gap半年,最后又回归职场,我太清楚各种人生选择的利弊了。

直到现在我坚定认为,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在职场苟着,一定是人生相对舒适和稳健的最优选择,从长周期来看,要比大多数所谓的创业者、自由人要强得多。

先精进成为一个拥有深厚底蕴的打工人,把职场能拿到的收入先榨干,再慢慢过渡到不需要依赖平台生存的自由人,是我写这个专栏的目的,让我们用十年时间来见证吧!
订阅7
文章23
最后更新:2023-9-12 19:52
查看 【先把职场稳住再说】 详情查看 【猫主】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5-3-12 8:26

为什么要向上管理,有什么意义?

对于职场打工人来说,混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赢得老板的信任或认可,而非实际上能取得多少的业绩。所以,只要还想在职场上混,如何处理好跟老板的关系至关重要,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有意义。(此处的意义只针对求得在职场生存,至于人生意义,我认为有更多的选择)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的老板很难搞。老板太忙,没时间管我我说的话,老板根本不听老板总是挑三拣四,永远不满意老板总觉得我们工作不饱和,实际上干了很多事情他根本不知道。.....很多人觉得这是老板的问题,但其实,作为一个理性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很多情况是我们没有学好向上管理,这是职场老鸟能够在职场上混迹多年的核心秘诀,看似啥业绩也没有,但是总能赢得老板欢心,就像清朝时期的和珅,干了多少脏事乾隆未必不清楚,但是依然能得到皇帝的重要,他一定有一套非常精深的向上管理办法。所谓的向上管理,没那么复杂,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帮他做决策,减少不确定性。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好向上管理?1.误区1:向上管理等于拍马屁有些人以为向上管理就只是拍马屁,所以压根不屑于跟老板处好关系,离得老板远远的。还有一类人则总是迎合老板,老板说啥是啥,场面话也说得一套一套的,但是实际上也没解决老板啥问题。这两类人都很难混出什么名堂。2.误区2:怕被老板说有些人因为本身性格比较弱,很怕和老板打交道,怕自己说错话挨怼,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默默地干,老板什么都不知道。这里会导致几种结果:认为你没干啥事,工作不饱和,拼命安排事情给你,导致很被动。把你当透明人,有什么好处也不会想到你,裁员第一个也是你。如果真遇到什么事,所有责任都由你自己扛,老板也会记恨你,因为突然发现你给他挖了大坑。3.误区3:老板不懂业务,说了没用有些人觉得,老板不懂业务,跟他说了也给不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不如不说,说了还给自己增添麻烦。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但是,老板在他的那个位置上,获得信息的广度是不一样的,能够调动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他或多或少一定能帮到你的忙,另外更重要的是,你混得好不好,是他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必须去赢得他的信任和认可。向上管理的好处是什么?向上管理,能让我们的职场发展得更加顺利,决定我们的晋升速度,收入水平和职业成长空间。1.成为职场稀缺人才,老板信赖的人,机会会主动找上门。很多人会抱怨,觉得自己工作能力强,做了很多工作,但就是没得到老板重视。这种人对于老板来说,就是一个干活的人,虽然也会觉得你做得不错,但是会干活的人比比皆是,随时可以替代,但是能够向上管理,做事总能做到自己心坎里,这种人相对是稀缺的,而且,持续地向上管理能加深与老板之间的关系,打磨契合度,这种更加是不可轻易替代的。2.让你的职场工作更顺利,减少折腾,提高工作效率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板随时改主意,今天说A,明天又说B汇报工作时,老板老是提一堆问题,导致进展被卡住做了很多工作老板都不知道,总是质疑自己工作不饱和,或者思考不到位好不容易做出来的东西,老板都不满意,白忙活时不时就问我进展,感觉很烦如果多学会向上管理,以上的问题会减少一大半,化被动为主动,提前把老板关注的问题进行汇报,一是减少老板的顾虑,避免后续经常找你麻烦,二是把问题提前暴露出来,后续才不至于把锅背在自己身上。3.让你在老板心中有存在感,不会被边缘化,被动等待被认可我见过很多挺能干活的人,但是没有向上管理的意识,或者缺乏向上管理的技巧,导致得不到老板的关注和重视,甚至经常想不起这类人的存在,所以最终没有那些可能干事平平,但是掌握一手牛逼汇报能力的人混得好。在职场中,哪怕最终没干成事也没关系,毕竟在职场上真正能干出在市场上有业绩的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要让老板多刷出存在感,让老板看到你干事的过程,警惕把自己变成职场透明人,这类人是最危险的,什么机会都轮不到你,但是裁员一定第一个轮到你。4.获得更核心的资源和项目,更快升职加薪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短时间内平步青云,而有些人哪怕工作十年还在原地踏步,核心原因还是他们掌握了职场潜规则和玩法,知道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哪里,知道怎么获得老板的青睐,借助老板的力量给自己好的机会,好的资源,好的项目,最后借此获得升职加薪。而大多数人仍然还停留在自己只要把活干好,金子总会发光的思想阶段,或者觉得向上管理是一件吹牛皮,拍马屁的事情,不屑于去学习,自然很难在职场中混出什么样子。如果你不屑于向上管理,那么你就只能承受:你做了很多事,但老板根本看不到你的贡献你的工作反复被修改,甚至被否定你的职业成长很慢,资源和机会总是落到别人头上辛苦好多年,薪资和职位没什么变化我觉得,在职场中,你自己就是一款产品,而向上管理,则相当于是给产品做营销,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营销也白搭。

2024-8-29 18:55

40岁前,打工把下半辈子的成本消耗掉

我建议打工人不要老想着创业,要好好经营职场,并不代表我鼓吹大家做一辈子的打工仔。我的观点是,在还有精气神打工的年纪,混职场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所以要把能拿到的收入榨干,把后半辈子的成本降下来,比如房贷车贷等等。当到了40岁的年纪,精气神会开始跟不上,打工的性价比便会变得越来越低,直到撑不下去为止,这时候就要能做到哪怕打不下去工,生活也依然能够很淡然地过下去,比如哪怕摆个摊,做点小买卖,打份闲差也能无忧无虑,甚至还觉得挺惬意,没有任何压力,有时间能够享受生活。当然,这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必须在打工的时候就有所积累,才能做到不打工了依然能靠一点手艺赚到一些收入,不至于让家庭资产萎缩,所以,我虽然不主张打工人在职场中三心二意地搞副业,或者脱离职场去创业,但是我强烈建议打工人要好好思考40岁如果不打工了要干什么,以此来推导从现在开始要积累什么,可以不用现在就做出成绩,而是花个十年时间沉淀未来能做成的能力和资源。比如未来想卖货,那就从现在开始深耕某个领域的产品知识,积累供应链的资源,学习如何营销推广,如果未来想做内容,现在可以什么行业都不懂,完全从零开始学习,学知识学写作学剪辑,若以后想做独立开发者,下班后就不要刷剧了,好好啃一啃编程的书,每天坚持写一两个小时的代码,画一画交互和UI图,多研究一些好的产品。我觉得只要愿意坚持,无论哪个领域,坚持10年,哪怕5年,也可以超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做出不错的成绩,只要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就不需要再问自己擅长什么,完全可以从零开始,等到真到了打不动工的年纪也不怕,靠自己的手艺也能混一口饭吃,不去奢求赚大钱,只要保证哪怕不打工,家庭资产也能保持稳定净增长就可以了,但是,前提是我们在打工的生涯里要尽可能地把改付的一些固定成本给降下来。

2024-8-21 19:12

不可替代性这个方向是错的

很多人都会想要让自己在公司拥有不可替代性,这在职场中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让员工变得不可替代就是老板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所以老板们一定会想法设法让公司离开了谁都可以运转自如,包括自己,这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看似你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公司分分钟可以找另外一个人把你替换掉,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前期公司一定会让你掌握的东西不仅停留在自己手中,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流传出来,无论是文档,还是传达给同事,还是同岗位同事的介入等等,公司能使用的办法太多了。那么,既然无法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那怎么保证在公司的地位更稳固呢?几种方式,第一种,多做事,把更多的事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换掉你的成本,第二种,职场情商要提高,跟领导,同事紧密联系,让大家不舍得离开你,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冷冰冰的可以随时被换掉的工作机器。第三种,往长远现金流的方向考虑,尽量让自己工作得长,所以不要把用自己的成本放得太大,这样会加剧了被裁的风险,还不如可以稍微低一点,保证持续有收入,从长远来看也不会比短期的高收入差。第四种,不要只盯着自己岗位的事,而是尽可能多接触业务全链条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手,不要老觉得一些事情跟自己无关,这样才能够对业务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换掉你的成本也会变大。所以,思考的角度要换一下,不是思考能力怎么变得不可替代,而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现公司的老板,此时此刻什么样的人走了你会觉得可惜,以此来决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2024-8-20 19:29

打工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职场做打工人跟创业有个很大的不同,在职场中过程做得好,很大程度上会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在平台打工,一件事情能不能干成,是整个组织的功劳,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所以结果好并不能归功于你的能力好,或者说很难有明显的体现,总有很多因素可以归功,比如品牌效应,资金实力,老板的决策,资源的倾斜等等,而不会觉得是你个人能力突出造就了项目的成功。再者,在职场中有太多萎靡不振的项目了,比如开始走下坡路的,刚起步的,啃老本的,都是靠着平台这棵大树在苟延残喘,不那么快死就谢天谢地,更别谈做出好结果了。所以,综上的现实,如何保证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只能是在过程让人感觉你是靠谱的,哪怕看起来靠谱的你从来没有做出什么好的结果也没关系,或许你就是一个无法干成事的人,一个出去创业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的人,但是,在职场中你就是能干出一片天。职场终究是一个人的江湖,要想在职场上所有成就,你应该是要学会让人觉得你很靠谱,相比那些虽然能干出结果,但是过程做得让人不舒适要来得好,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放下追求所谓的意义感,不要总吐槽某件事情没有价值,一旦你有这样的想法,证明你对职场认知还不够深刻,还期待着做一些对最终结果有意义的东西,应该换个角度,这件事情做了,能不能让同事,让领导觉得我很靠谱,能不能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至于这件事情做了对结果有没有用,我觉得可以不用多虑。至于怎么做好过程,让人觉得靠谱,后续我会有一系列专门的文章来写。

2024-8-18 21:49

有幸福感的打工模式

作为一个工作了9年的职场老鸟,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公司,有过特别糟心的,让自己接近抑郁的工作体验,也有过还算比较有幸福感的职场经历,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我认为,抛开收入层面,打工人想要在职场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第一、人数足够少,最好是20个人以内,内部关系简单,能够快速沟通决策,没有部门之间的扯皮,多层级的汇报。第二、通勤时间足够短,10分钟以内最好,短的哪怕加班都无感,起床上班也毫不费力。第三、事情纯粹,最多几个人就可以完成,而不需要协同各个团队,比如自媒体,销售,设计师等。第四、离钱近的传统企业,而不是靠融资扩张的新型科技公司,对于正在融资扩张的科技公司,他们需要靠扩大规模,争取下一轮更大的融资,你是一刻也停不下来,需要不断地往前冲,今年业绩达标,明年就给你下更大的指标,把人逼成牲畜,而一些离钱近的传统企业,一般都是可以自己造血的,不需要靠融资,很多都是老板一人持股,所以比较安稳,有就赚多点,没有就赚少点,所以对打工人是比较宽容一些的。第五、跟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强相关的,这样工作花的每一份时间对自己都是值得的,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比如你自己在做自媒体,则最后去一家自媒体公司偷师,这样不就不会觉得是在打工,而是在上学。第六、跟结果强相关的工作,不需要通过汇报、扯皮去跟每个人解释自己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而是直接拿结果说话,这种你能自己把控节奏,而且看得到明确的反馈,更加有动力,比如销售、自媒体、电商都属于这类。之所以互联网大厂这么让人唾弃,主要就是因为它跟上面的条件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才让打工人那么痛苦,但其实,职场中还是存在很多工作体验感很好的公司类型,它们的员工基本都会待5年甚至十年以上,虽然达不到让人每天都干劲满满,但至少不会像互联网大厂那样让人心力交瘁,每天上班都如同上坟那么难受。所以,我觉得,对于那些没有那么奢望互联网大厂高薪的打工人来说,可以试着往这种类型的公司去靠,在身心足够放松的情况下,说不定还能把副业搞出点名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