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从入行到在行
从入行到在行

从入行到在行

@王昆

微信公众号:从入行到在行
订阅5
文章114
最后更新:2024-2-8 15:28
查看 【从入行到在行】 详情查看 【王昆】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8-1 23:19

Ch.035 1on1——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几乎所有朋友们找我的咨询中,我都会给到一个相同的建议:跟你的直接上级加深合作,你最大的资源就是你的老板,你最大的反馈来源也是你的老板。不知道短暂的咨询过后,大家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改变。但我猜,很多人可能不仅仅是卡在“我应该跟老板有良好的沟通”的心态上,而是卡在如何开头,进入跟老板良性互动的正循环中。如果读者朋友觉得跟老板的沟通并不顺畅,或者觉得自己对下属的管理还有提升空间,本文试图基于自身经验给到一些可以直接尝试的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为什么——便于复盘的时候参考借鉴。刚毕业在腾讯的时候,我们定期会开 “老板1v1”,但这些1v1也经常被我们这些小年轻吐槽:明明是一堆人开会,却叫1v1。然后,更资深的同事解释,是“老板一个人,v我们一群人“。什么是1on1言归正传,正经的1on1,一般指的是上级和下级,私密的1对1沟通,1对1既会聊具体的工作事项,但更重要的是聊除了日常工作事项之外,其他的大家不方便聊的事情。为什么需要1on1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日常跟老板每天都会就具体业务情况高频沟通,是不是就不需要1on1了。关注人的发展:但大家常规的沟通,更多专注到具体事上,事情啥进展,有啥卡点,怎么解等等等。而对于人的关注更少,人是怎么想的,人有什么诉求,人状态如何,等等。1on1更多关注到人本身的发展。自下而上:1on1是一个提供自下而上的场景,很多下属难以启齿的诉求、可能不够成熟的想法,通过这个场景能够更低成本地表达出来。发展平等的合作关系:1on1核心传递,大家是合作关系,你好我也好,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而日常的工作沟通更多是,你接了这个任务,完成的如何了?常规的上级更多是检察官的角色。当然,如果上级管理技巧成熟,可以在各种场合,基于具体信息,展现各种管理风格,使用各种技巧。1on1怎么聊固定频率比如每周某时间。我一般是每周和-1核心的同学,每个月和-2核心的同学1on1。不固定频率可能会被各种事情打断,最后1on1就没了。与核心-1的1on1频率不要太低,低的话很多反馈可能被时间磨损了。如果可能的话,上级最好给到需要上道的新同学更高频的1on1关照。比如毕业生(当然这个可能更多是导师的工作)、比如新入职的社招同学、比如新晋管理者。因为他们的问题更多。场合保证私密性,确保双方聊的东西不会被第三方听到,或者至少不会被相关第三方听到。其他还好。有的人喜欢在咖啡厅,更轻松。我一般在会议室,比较方便。时长相对频率,时长不关键,取决于事情,以及两人的熟悉程度。可以预留30~60min,如果没啥事聊就快速过,如果事情太多或者聊得太深入没聊完,还可以另外约。提前准备这是对下级唯一的需求,1on1效果的好不好,很多情况取决于下级对自己疑问的准备情况。当然也可以不准备,那更有经验的一方就更有主导权。对下属来说,1on1的效果就取决于自己的上级是否足够有技巧和耐心。对上级来说,可以有一个常备问题清单,以及一个临时话题清单。前者见后文后者比如,对某件事的疑问,有疑问但是不是特别紧急;一个具体事情的反馈,可能太小,可能简单两句讲不清楚,可能没时间,没有当场反馈。这类问题我经常会基于到360评估文档里,在合适时机进行反馈。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追问。1on1聊什么对齐认知上级和下级,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判断是否一致,比如做得怎么样,做成啥才算好,啥事最重要,时间点如何。改善能力寻求帮助,下级说,我啥事感觉卡住了,自己打算怎么做,但是还是担心效果难达到。提出诉求,下级说,我啥事卡住了,需要如何如何解决,但是可能具体某事需要老板出马,或者老板多给一些时间。给出建议,如果在某些事上上级自己更富有经验,给一些具体的专业的建议。帮助解决,有的问题,上级经过评估,综合全团队资源,紧迫程度,和未来人员成长,判断要自己下场来解决,ROI更高。改善意愿感知和关心树立和清晰个人目标,厘清目标和行动的关系。比如上级带下级一起想清楚,职场反馈和个体行为的关系。关于这一块,《产品经理从入行到在行 Vol.2019》有讲到。对齐信息比如上级在更高层的渠道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比如下级在更一线的环节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参考话题清单更高频聊的话题最近感觉怎么样?最近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觉得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有没有啥事觉得比较难解决,有些担心?觉得最近团队其他同学状态怎么样?最近跟其他组外同学配合咋样,跟组内同学相处咋样?更低频聊的话题觉得最近啥事做得还不错?觉得最近啥事做得不太好,为啥?感觉自己有啥成长不?觉得我和其他人,有没有啥能做得更好的地方?我们团队目标是啥,你个人目标是啥?觉得哪里有问题不?对你个人和团队目标达成有多大信心?觉得主要挑战在哪?主观上哪里还能提升?注: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上面很多问题是类似的,这就是聊天的关键。目标是一个,但沟通的话术不应生搬硬套。为了了解到同一个答案,不同的话术,对方潜意识抵触程度是不一样的。沟通有很多技巧,有些时候可能说了一两句说到点了,剩下的都是对方在倾诉和表达。因为目标是潜移默化地激发人、培养人,1on1是一个使用教练技术的好场景。1on1的B面1on1也不是万能的,不必生搬硬套。比如我之前一个老板特别不喜欢形式化,所以我们没有固定的1on1,都是基于事情,然后我见缝插针的找他聊起来。比如有的人察言观色能力特别强,很多信息在平常就收集,不需要给1on1这么重的担子。比如下级和上级信任关系特别强,磨合特别好,有啥问题和想法,能信手拈来找到合适场合,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沟通完了。1on1理论上是相对传统的绩效反馈沟通、OKR review更高频的沟通,但是又没有日常工作中的即使沟通高频。所有的沟通之间都存在一定相对替代性,其他环做得越好,这一环就可以做得越少。参考资料腾讯等公司内的课程《5星级沟通》《不拘一格——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之前写过读后感《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2022-6-30 13:22

番外篇 Ch.005 业务思考-小报童做得好的标准

业务思考-小报童一、存在的价值二、做得好的标准(本篇)三、业务大图四、什么是“小报童”值得思考的问题五、如何做到(略,因为这里不讲落地执行)——前言,这一Part纯粹是纸上谈兵,不涉及实际的业务分析、作者分析、用户分析、用户场景、竞争分析等等。那些具体在第三part。1. 用户价值创作者视角:如果想做付费内容的话,就会选小报童。这里有几个隐含条件,作者知道小报童、如果作者只选一个平台的话小报童比其他平台好、作者会选择多平台(比如公众号、竹白、知识星球)。读者视角:能顺畅地付费看自己喜欢作者的内容,看到内容以后觉得有收获。我这里写得很朴素。但这部分想象的极限是:想到如果把小报童做成业界最牛逼的产品,比如微信、iPhone、Telsa、多抓鱼、微信读书、小宇宙、即刻。读者和作者使用它的场景是怎么样的,大家会因为小报童的存在有多开心,大家对于它的褒扬会有多高。2. 指标2.1 结果指标基于定义和其存在的价值。GMV可能是表征平台规模的相对较好指标。某种程度上作者数、读者数、发文数、pv数等价。作为双边业务,GMV受作者、读者、平台三方面影响。2.2 公式拆解接下来,从基于常规理解的浅度拆解,逐渐结合实际业务情况,进行拆解更适合的关键指标。1) 平平无奇的公式基于小报童最基础的专栏模式,可以列出来以下最普通的公式:GMV = 作者 × 付费粉丝量 × 单价 × 复购率这里的“×”符号是代指,不是实际把这些值乘起来。“×”是正比,而“/”是反比。2) 单位粉丝LTV数据拆解是为手段服务的,公式1里的单价这个因子价值不大,意即,因为现在作者和读者总量还很小,我们通过调整单价,使得GMV显著变化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把公式改写为:GMV = 作者 × 付费粉丝量 × 单位粉丝LTV单位粉丝LTV = 单价 × 复购率付费粉丝量 = 作者粉丝 × 付费转化率从提升用户LTV的角度,有非常多商业模式可以参考借鉴。单位粉丝LTV概念足够抽象,就衍生出很多平行与专栏的可能性,比如小册,比如付费咨询,等等。当然,这些可能性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才能落地,是另外一件事。单位粉丝LTV角度的一个价值,要认知到一个人的钱是有限的,能花在每一类事情上的钱也是有其心理预期的。很难改写用户的心理预期,但如果用户愿意花1000块学习,最后只在小报童花了10块,可能是有巨大空间的。3) 复购率单位粉丝LTV = 单价 × 复购率复购率是一个后置指标,类似留存率,影响复购率的前置指标是读者付费后是否觉得划得来。因此,复购率 = 上次购买周期内的满意率 × 到期时能记得 / 读者投入(譬如订阅费)消费内容满意是收益。这有点像增长概念里的ahamoment,用户看了某篇/某几篇文章觉得值了,忍不住点有启发、与作者评论、自己保存下来、分享给好友、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投入是成本,一方面是消费内容过程的顺畅度,与产品体验相关度更高一些,这里我们在公式中以 [精力] 来简化代表;另一方面价格是重要因素,但也不是越便宜越好,定价涉及目标用户较为复杂的财务状况、心理情况、社会反馈。复购率 = 上周期满意率 × 到期时能记得 / (精力 + 单价)4) 付费粉丝量付费粉丝量 = 作者粉丝 × 付费转化率我们如果以流量视角看,付费粉丝量 = 作者老粉 × 老粉付费转化率 + 新的基于小报童内容的粉丝 × 小报童内容粉付费转化率新的基于小报童内容的粉丝 = 平台(flomo、小报童、沉思录)导流 + 作者通过小报童内容自身吸引新粉丝。这个拆解也有另外的拆法。比如作者去其他平台吸引新粉 → 新粉变老粉 → 老粉转化付费。内容粉转化率指的是,读者大概率不是被作者整体的知识、认知、魅力折服,而是被看到的某些内容打动,进而转化付费。所以flomo和沉思录推小册效果好于推专栏。付费粉丝量 = 作者老粉  × 老粉付费转化率 + (平台导流 + 作者自身破圈) × 内容粉转化率5) 作者我们汇总一下上面提到的公式,GMV = 作者 × [ 作者老粉 × 老粉付费转化率 + (平台导流 + 作者自身破圈) × 内容粉转化率] × 单价 × 上周期满意率 × 到期时能记得 / (精力 + 单价)公式拆解是为动作服务的,不管是在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太复杂日常使用都不方便。不同阶段,公式的拆法也不一样。我们简化一下要素,实则可以分为两类:平台自己能做的从而影响结果的平台要影响作者从而影响结果的可以看到平台上作者本身的影响力(私域粉丝量、公域获得新流量的能力)、内容能力(影响付费转化率)、经营能力,对GMV的影响非常之大。则我们可以把公式改写为:GMV = 作者之和 × 小报童体验。作者 = 作者影响力 × 作者内容能力 × 作者经营能力要认知到,大多数作者的影响力、内容能力、经营能力是相对正比的。影响力是后两者的结果。但是可能存在一些个体的三种要素不平衡,比如我的内容能力强,而没有投入经营,影响力偏弱(譬如很多朋友的即刻粉丝为几千,我是小几百)。基于不同作者能力的差异,很容易就对作者进行划分,则公式被改写为:作者 = 大V + 腰部作者 + 知识爱好者。一个大V可能能带来几千上万订阅,一个爱好者可能只有最多几十个订阅。另一种对作者的划分是行业或者说专业领域。每个作者都有其受众。则作者 = 互联网作者 + 职场作者 + 房地产作者 + 金融作者 + 法律作者 + ……。把视角放在作者视角,自然就有了 作者 = 待引入作者 × (邀请转化率 + 自然转化率) × 作者留存。待引入作者 = 理论上全部作者 × 平台现在的服务率。随着平台的产品能力、服务能力提升,可以服务到更多潜在作者。比如小报童以前对图片弱支持,很多图文类作者难以表达。作者可能来自于平台人员主动邀请,这是运营工作,人效比较低。当然邀请也不全是低人效的,比如在flomo和沉思录吸引、招募新作者。自然转化例如看到一篇不错的小报童,进而自己也想开专栏。作者留存在早期不是一个关键要素,可能是引入的作者和现有模式的匹配度不高,能有一部分作者留存高就可以,未来可以寻找更多这种作者,或者把其他作者培养为这类作者。到底把阶段重点放在全部作者上,还是头部作者上,还是某一些垂类作者上,对应的产运动作,尤其是运营动作都显著不同。在第二part不展开聊,等第三part 业务大图再展开。6) 最后讨论一下整体公式GMV = 作者 × 平台体验平台体验最核心的指标是付费转化率、复购率。付费转化率也可以寻找更敏感、更易于观测的微观指标,比如新用户首次访问到付费率。这里不展开。复购率是后验指标,前置可以用消费频次 × 深度替代。作者具体怎么拆我单纯做纸上谈兵不好说。要结合业务实际,在下一Part我们进行探讨。7) 从公式拍脑袋,提前展望一下业务到这里,我们有了这么多可能的公式拆解,结合公式脑测一下,什么对小报童是重要的指标,什么事对小报童是重要的事?内测期:率 > 量率比如付费转化率,量比如作者数,作者粉丝量。这一阶段,基础体验达标很重要,不要因为产品不好用,导致作者和读者流失。但悖论的是,因为内测规模不大,数据量过小难以使用,所以往往需要平台搭建者基于经验,使得体验OK,从而未来规模上来时,一些关键的率是OK的。初创期:量 > 率单从对GMV的影响上,引入一个大V,比优化一个月体验效果好的多。按部就班的提升,运营作者,扩充功能,优化体验。会逐渐达到一个平台期。如果运气好的话,不断在原有公式上简单扩充,能获得稳定增长,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平台期。比如做纯文本→图文→视频→……。比如TMT领域→房地产领域→大学生领域→……。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都没那么幸运。要素之间存在内在耦合,不是简单扩写就能拿到结果的。比如知乎做短视频就不成功。突破:X > 量 = 率到平台期以后,量和率可能都不关键了。不关键的原因是,在原有的公式下,可能有一些关键要素被忽视了,按老视角,每个要素都在已有资源下被优化为局部最优解了。比如能请的大V都请了。这种时候,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使得原本一些隐藏的重要要素被大幅改变,或者一个在原有公式下难以提升的老要素被大幅改变。举个例子,阿里从做淘宝到天猫是意料之中,自营和非自营。而从2C电商转为2B的云服务,则是改写了公式。于小报童而言,即将推出的新玩法可能就是一种突破。8) 关于量和率,啰嗦几句。创业公司,量 > 率。大公司,资源多,且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的业务是平台期,率 > 量。有的大公司打工的人,认知到量更影响结果,就尝试影响量。比如大家熟悉的加入口导流。但这可能演化为hack 平台资源,实现个人绩效。量 > 率。影响量是更难,但更重要的事情。但真正对的影响量的手段,往往不是加入口这样简单粗暴地影响量。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全新的产品、全新的体验,超出人预期的惊喜,使得人的意愿被大幅激发。X > 量 = 率。3. 展望天花板如果说 2. 指标 是纸上谈兵,有很多细节,有的有趣有的枯燥。那么 3. 展望天花板 就是纸上谈兵的plus pro max。但妙就妙在,这一层纸上谈兵才更多是战略而不是战术。会让人有运筹帷幄、胸有气象万千的YY感。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小报童做得足够好,发展到极致,从数据层面会是怎样。3.1 从作者角度中国所有使用微信的图书作者图文和视频的生产、消费有显著的鸿沟。因此我们还是假定未来小报童还是一个图文平台。中国和微信的限定也是类似的逻辑,当然也可以不限定,比如欧美有很多厉害的作者、学者,引入他们来中国入驻小报童,并配套翻译,也是一种可能性。这里我们假设一些限定。中国有多少存量图书,每年新出版多少本书,这些作者在所有中国人里,具有top的影响力、内容能力、经营能力。这些作者既然出了书,显然是更愿意且已经通过出售知识,获取物质和精神激励的。他们本身就是图文作者。显然,不谈是否能影响他们入驻,这些作者中肯定有一些人因为某些原因难以成为小报童作者。还需要具体分析,这里不展开,我们看下一类作者的筛选分析。所有公众号/头条号/百度百家号/知乎/小红书/得到/知识星球/竹白……作者和图书作者类似的逻辑,但显然不是所有作者都与小报童相互匹配。首先,能力层面,可能需要用原创内容更新量、阅读量、粉丝量等筛选出成功率更高的作者。不同平台的内容创作特点和价值提供方式不同于小报童。譬如即刻里讨论很多的知识星球,大而全,有很多星球球主是靠社群运营来维系,并不是靠单纯地个人内容输出。其次意愿层面,因为公众号本身已经有了付费阅读和打赏,这些原生付费功能已经相对较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很多作者可能是通过免费发文,广告、私域带货等形式变现,所以可能小报童也未必适合他们。这么多平台,作者很可能是多栖的,如果需要遍历、寻找潜在的作者的话,又需要另外的毛估方法。只要模糊的正确就行。3.2 从读者角度展开想太累了,大早起来写到现在一点多还没吃午饭,这里留白交给聪明勤奋的读者自己琢磨~3.3 训练战略思维上面是随便YY的一些方向,这个视角有趣的点在于:一是能超出原本的细节和框架,可能发现很不一样的机会。二是能看得够高够远,可能过程中就更有信心、更敢下注、更有战略定力、更有使命和驱动力。大家怎么锻炼这个思维呢:枚举→归纳训练:逢人便想,他有没有可能是小报童的作者/读者,为什么。套用商业领域一些经典的分析框架。日常多琢磨不同业务的天花板,多做费米估算训练。4. 当前阶段过程指标指标太多,结合牵引价值和跟踪成本,拍脑袋列一下现阶段可以重点关注的指标:GMV、每日发文作者、每日消费读者、新用户付费率、单用户单专栏消费深度、到期续费率。

2022-5-5 14:24

Ch.009 目标、指标和虚荣指标

注:本来想赶紧把业务三板斧更新完(白描、业务大图、落地),但因为原本预期的空余时间突然被意料之外的事情挤占,所以断更了一两周,愧对各位朋友。先从过往的业务思考中摘录一部分,刚好单独也能成文。————————首先共识前提,凡想做好一件事,最好在做之前就能想清楚,如何评价这件事做得好还是不好。有了准绳,就有可能更好地修正手段。有一本广为流传的《这就是OKR》,其中文名字过于通俗,而英文主标题则看上去有含义的多《Measure What Matters》。无论是否使用OKR这个工具,在制定目标时,确定观测的指标尤为重要。指标是一个靶子,西方有神枪手谬误,东方有先射箭后画靶。“聪明人”容易掌握这个小手段,使得自己总能达成目标,获得阶段性利益。而如果真正是做自己的事业,无论是打工也好,还是创业也好,一方面切忌陷入虚荣指标,一方面又不能因为指标可能被hack而因噎废食。有两种指标,一是宏观指标,二是精准指标。前者例如DAU,后者例如用户人均时长。前者容易陷入虚荣。但是后者的问题是使用成本高。所以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另外一个视角是,容易指标(简单指标),困难指标。容易指标是指在某一个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很容易影响,或者有基本盘使得在正常努力下,其能够稳定增长的指标。比如早期DAU,做拉新总是相对更容易的。困难指标则不然,充满不确定性,量不一定能上去。宏观适宜用简单指标。于组织而言,需要既看宏观指标,又看微观指标。宏观指标是结果,微观指标是过程。结果和过程都要好,才是真的好。譬如产品的DAU,是因为负责买量的同学瞎搞,买了很多广告联盟的没有次留的机器假活跃。又或者制定的DAU增长计划一项都没做到,但因为疫情导致用户需求变化,人在家中躺用户天上来,这也只是短期好事。(稍微扯远一点,某种程度上,这涉及到选择,如果有足够的能力能选准自然增长的方向,当然是更好的)总结一下,结果好、过程好,是真的好;结果好、过程不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眼光好;结果不好、过程好,可能是下属善于包装,也可能是这事真的很难,需要领导擦亮眼睛;结果不好、过程也不好,负责的人要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干掉,即使日常没被汰换,也可能在公司降本增效时第一个被干掉。于个人而言,对上管理需要看宏观指标,自己执行和带领团队达成业务结果时需要更多看微观指标。这属于个体v.s.大公司对抗的动态平衡。一个VP下面有多个GM,可能有时候精力难以顾及看到所有事的所有细节,宏观指标的达成成为第一个筛子。过了初筛,下属才有机会讲自己如果搞定过程,进而达成了结果。但实际上,对每个人自己而言,要锻炼知道什么事是核心的能力,并且长期去做提升。毕竟人只活一次,不要骗自己。也不可能永远投机。

2022-4-19 12:5

Ch.005 驱动一个业务核心做的三件事

1. 业务白描,收集信息,信息足够完备,很多决策就自然呈现了;2. 业务大图,像是业务的导航图,使得做每一件事的优先级能明确,做每一件事能使得整体更好;3. 业务落地,规划-试行-复盘,一方面拿结果,一方面获得更多信息,修正业务大图。即使新入局一个细分市场(比如转岗/跳槽到一个新团队),这三件事也往往不是串行,而是并行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业务结果只有 3 能够拿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如果没有 3 回收的信息,1和2的案头研究也很可能充满了幻想和不切实际。1、2、3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比如 1 里的问到从业者一个有用的trick,就可以在 3 里尝试落地拿到一些结果。又或者是通过 2 里的思考,就能对于 3 里具体事情的整体价值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没有足够客观深入的 1 ,拍脑袋想的 2 也往往是空中楼阁。对低阶来说,先做到一定程度的 3,再做到一定程度的 1。 2 可以一直做,但是低阶的思考往往不深入,对自己有帮助,对团队本身产出未必有价值。对高阶来说,理想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是 2 。但需要在团队层面,1 和 3有足够的资源支撑,例如手下有同学很能打,执行不用自己操心。理想的情况往往可遇不可求。我的经验是,选定 3 中的某些最关键的事情,自己深入参与,保证产出的结果达到自己团队单人能力的上限,如果是自己在产品设计上最强,那就应该是自己决定这里的产品设计结果。关于 1,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往往依赖社会资源。所以高阶依然是这件事的主R,将事情拆解为更细颗粒度的工作后,有的自己来做,有的团队同学分担。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收集,可能并不一定需要花费非常多精力,但是能拿到信息的时间周期可能较长。

2022-4-18 15:24

2024.02.08 更新 点击查看:专栏介绍 + 文章索引

写在前面,陪伴而不是交易我在小报童只开了这一个订阅制专栏,也没有更换为买断制专栏的想法。本专栏按季度订阅,一次订阅可以阅读历史已发布的所有文章。所以手头不宽裕的朋友可以不用追订,觉得有需要的时候再订,间隔一年半载之类的再订也都行。买断制的专栏,作者和读者之间更像是一场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讫再也没有关系。双方的期望和期待都是明确的。订阅制专栏更像陪伴,我也不知道我写的东西对多少人有用,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每周都更好几篇文章。但是我知道一共xx人订阅,以及时不时收到老读者的续订通知,这些信息背后是有人在一直默默陪伴着我的。多一些陪伴,或者每个陪伴者多一些互动,就能给我更大的激励,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多更一些自己的所见所想~感谢每一位订阅的朋友~本专栏一共有以下几个系列,标题有所区分:本体,一篇内容围绕一个主题讲东西,标题形如 Ch.00x番外篇,围绕具体产品讲,通过讲产品带出一些方法,标题形如 番外篇 Ch.00x只言片语,日常思考思考的只言片语,标题形如 只言片语 Ch.00x他山之石,我对别人分享的观后感,标题形如 他山之石 Ch.00x🚀 本栏目已发布文章索引:Ch.001 高阶产品(业务负责人)应该做什么 | tag: #管理 #执行力Ch.002 重要的决策其信息往往不完备 | tag: #决策Ch.003 空降后应下沉 | tag: #业务白描 #管理Ch.004 如何判断人的主动性 | tag: #执行力Ch.005 驱动一个业务核心做的三件事 | tag: #管理 #业务白描 #业务大图 #执行力Ch.006 业务白描 | tag: #业务白描Ch.007 如何复盘一个产品feature | tag: #复盘 #游戏平台Ch.008 一种好的心态:承认无知 | tag: #实事求是 #修心Ch.009 目标、指标和虚荣指标 | tag: #目标 #管理 #实事求是番外篇 Ch.001 浅谈产品竞争战略,以视频工具为例 | tag: #竞争 #产品战略 #视频工具Ch.010 层次:手段v.s.目的 命题作文v.s.非命题作文 | tag: #命题作文 v.s. 半命题作文Ch.011 破局(上)-- 怎么算破局 | tag: #破局 #目标Ch.012 破局(下)-- 怎么破局 | tag: #破局 #业务大图 #垂类领域认知 #追求极致 #think differentCh.013 破局和做决策 | tag: #破局 #决策Ch.014 你做过哪些重要/纠结/艰难的决策 | tag: #决策 #破局番外篇 Ch.002 空降到完全没有经验的业务,做了哪些决策 | tag: #视频工具 #管理 #决策 #破局Ch.015 认知的增长——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 | tag: #修心Ch.016 对“既要又要还要”的修炼 | tag: #目标 #管理 #破局 #组织 #政治番外篇 Ch.003 作为管理者如何思考一个具体的产品功能 | tag: #视频工具 #管理 #业务大图Ch.017 我即用户 | tag: #同理心 #视频工具 #管理 #组织Ch. 018 业务大图 A - 概念篇1 | tag: #业务大图 #破局Ch.019 产品经理 = 历史遇到问题的总和 | tag: #修心 #破局Ch.02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tag: #实事求是 #修心Ch.021 两个需求该做哪个? | tag: #决策 #执行力 #需求优先级 #数据驱动Ch.022 用户怎么使用你的产品 | tag:#同理心 #实事求是Ch.023 借假修真 | tag:#原则 #管理Ch.024 99%的苦闷来源:都是别人的错 | tag:#修心 #影响力Ch.025 业务大图B - 当我们在思考业务时,我们在想什么 | tag:#业务大图Ch.026 面试的核心心法 | tag:#表达 #影响力 #面试番外篇 Ch.004 业务思考-小报童的价值 | tag:#业务大图 #小报童Ch.027 理性分析情商和情绪价值 | tag:#修心 #自我认知 #情商番外篇 Ch.005 业务思考-小报童做得好的标准 | tag:#业务大图 #小报童 #目标Ch.028 警惕过度叙事 | tag:#警惕过度叙事 #修心 #实事求是 #影响力 #原则番外篇 Ch.006 业务思考-小报童的业务大图 | tag:#业务大图 #小报童Ch.029 谈谈对上管理 | tag:#管理 #修心 #影响力 #组织 #原则 #政治Ch.030 拥有1%的机会,怀抱1000%的期待,超过100%的投入,拿top1%的结果 | tag:#管理 #破局 #实事求是 #执行力 #修心Ch.031 警惕过度叙事02——读原则2有感 | tag:#警惕过度叙事 #修心 #实事求是 #影响力 #原则番外篇 Ch.007 业务思考-什么是小报童的关键问题 | tag:#业务大图 #小报童番外篇 Ch.008 小报童系列思考的反馈后续 | tag:#小报童 #业务白描 #影响力Ch.032 业务大图的AB面 | tag:#业务大图 #修心 #实事求是Ch.033 工作中的三类事项和三个手段-上| tag:#决策 #需求优先级 #基本盘 #影响力 #基础建设 #破局 Ch.034 工作中的三类事项和三个手段-下 | tag:#破局 #需求优先级 #决策 #执行力 #判断力 #影响力 Ch.035 1on1——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 tag:#管理只言片语 Ch.001 蛋糕、credit、组织 | tag:#credit #影响力 #业务白描 #组织 #政治 Ch.036 喜欢和擅长 | tag:#修心 只言片语 Ch.002 分类满足、具体和框架、 sharp、生态系统、预期只言片语 Ch.003 原则-关于自己只言片语 Ch.004 原则-关于业务只言片语 Ch.005 原则-关于团队Ch.037 OKR的常见重要误区Ch.038 时代变了,产品经理是不是被车轮碾压了只言片语 Ch.006 无题 / 问题的层次 / “弑父” / ppt v.s. doc / 对抗磨损Ch.039 谈谈管理和对上管理:能力、意愿和精力,追求极致,聚焦只言片语 Ch.007 方法论 / 产品 / 决策权 / 组织 / 诡辩 / 人生Ch.040 什么样的人容易通过职级答辩?Ch.041 热爱比功利更适应下行周期只言片语 Ch.008 管理 / 优先级 / 市场和定位他山之石 Ch.001 读段永平摘录和有感他山之石 Ch.002 老王清华产品课摘录和有感(上)他山之石 Ch.003 老王清华产品课摘录和有感(下)只言片语 Ch.009 OKR / different / 数据驱动 / 归因 / 突破 / 想不如做只言片语 Ch.010 理性归因 / PUA的两个天问 / 朴素的乐观 / 诈唬Ch.042 每个电商老板都想在自己产品里加一个多多果园番外篇 Ch.009 有灵魂的有知有行为什么不好用他山之石 Ch.004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Ch.043 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法得到正确的评价怎么办?Ch.044 聊聊财务自由(3k字+太长了,建议收起来慢慢看...只言片语 Ch.011 赛博佃农 / 信息与权力 / Measure What Matters / StopDoingList / 获得认可只言片语 Ch.012 无心插柳柳成荫 / 多说和少说都是ego太大 / 迎接新事物Ch.045 关于ChatGPT的一些观点Ch.046 职业经理人Ch.047 组长怎么升总监Ch.048 聊一聊用户习惯和换用成本只言片语 Ch.013 职业规划 / 观点是工具 / 真诚是一场修行 / 复杂策略迭代的小tips / 不要轻信外部视角 / 再说赛博佃农Ch.049 好的提问和好的答案Ch.050 从管理序列到AI封神榜只言片语 Ch.014 检查点 / 使用AI提效 / 警惕优越感 / 一次AI想象幻灭 / 锐评AI创业Ch.051 有朋友觉得ChatGPT乱象丛生,我这样说Ch.052 为什么有些行业最佳实践很蠢Ch.053 从隐藏身份的视角聊团队Ch.054 职业发展路线一览Ch.055 如果你也想做内容创作者只言片语 Ch.015 应对假期综合症 / 从词典里干掉“不就是” / 工作外的坑位 / 朴素的信心 / 时时刻刻的预面试Ch.056 浅聊复盘Ch.057 认知的价值非常薄只言片语 Ch.016 晋级答辩的一些tips / 工作中因为人心的额外做功 / 投资复盘一则 / 传播小则Ch.058 大语言模型和人类复杂思考的区别是什么?Ch.059 减少在某些低价值事情上投入的注意力Ch.060 应对AI浪潮,给产品经理的3类具体建议Ch.061 让大语言模型提供更好端到端能力的几种方法Ch.062 从平台运营规则公示,到人生公式Ch.063 犬校问答:部门大老板太在意产品设计的细节,导致效率低下要如何应对?Ch.064 犬校问答:关于微观层面的产品直觉,怎么说服老板?Ch.065 犬校问答:广告产品算产品工作吗?Ch.066 犬校问答:什么样的产品规划算一份好的产品规划?Ch.067 对纯银犬岛是否要做岛友圈的主观看法Ch.068 什么样的内容平台,用户会觉得内容新?Ch.069 东方甄选董宇辉事件的一个视角只言片语 Ch.017 关于犀利 / 摘抄3则 / 被人坑了的复盘 / 试探/ 产品规划切入点 / 找借口 / 平庸之辈Ch.070 业务中的4类人才Ch.071 思考和表达Ch.072 犬校问答:如何寻找低垂的果实Ch.073 犬校问答:关于影视综搜索排序的讨论只言片语 Ch.018 互联网精神 / 锚 / 周期 / 创业成本 / 工业化的核心 / 交付节奏 / 合作方式只言片语 Ch.019 错误的逻辑 / 自我观照 / 安全和挑战 / 人生减法 / 用户洞察 / 做出好的体验Ch.074 老板能力的分水岭之一:credit授予Ch.075 老板的权力欲番外篇 Ch.010 问答心智I - 从知乎聊问答产品本栏目聊什么不聊什么✅ 本栏目的内容围绕一篇我的长文展开大多数人关注本栏目,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 《产品经理从入行到在行 Vol.2020》发表于2021年3月13日,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3VlE8njIQITWI_tiw7LVA写这篇文章时,立意是面向-1~5岁的互联网产品和运营,但后来发现很多非产运岗位的,非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也很受鼓舞。它高度浓缩,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很多地方点到为止,每一段甚至每一句都可以单独展开成为一篇文章。优点是信息量大,可以常读常新。缺点是信息量太大,很多精华的地方,读者如果没有切身经验,很难读出感觉。本小报童要做的,就是把这幅画卷徐徐展开。❌ 本栏目不做消耗型输出输出分为消耗型和增长型。与其进行消耗型输出,低ROI地换来少量的精神和物质反馈,甚至都不如让自己玩游戏回点能量。所以这个栏目我更希望做成增长型的输出,就是我写得这些东西,尽可能地具有普世价值,而不是一旦脱离具体环境立即毫无用处的奇技淫巧。尽可能有长期价值,这样以后在合适的时候可以参考引用,甚至不排除内容质量和数量足够的话,集结成册付梓。所以我不会去蹭热点,对任何一个时下热点,经过浅薄地思考,发表浅显的观点。那样的行为更适合在社群跟相熟的朋友扯闲篇。所以我不会写互联网爽文,将宏大的结果做简单的归因,套到某个看似牢不可破的方法论上,劝大家学习和奋进。所以我不会把简单分享trick作为重点,因为这些招换一个环境可能要素变化,完全没有参考的价值和意义。我不会把我自己写作的精力,付费的你阅读的精力,消耗在一些低级的、浪费生命的的文字上。感谢你,接下来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