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产品沉思录 | 第五季(完结)
产品沉思录 | 第五季(完结)

产品沉思录 | 第五季(完结)

@shaonan × fonter

产品沉思录™ 是一个关于产品的知识库,也是一个 Newsletter (邮件组),始于 2017 年,累计发布近 200+ 期,涵盖几十个人物/产品/公司专题研究,累计近百万字内容。

除了点击下方「介绍」外,你还可以浏览
- 免费精选集:https://pmthinking.com
- 本年度目录:https://xiaobot.net/post/27ade9d2-bf1c-41b1-b9ff-3bc1b4966e7a

本年度内容已经连载完毕,如需最近一季内容,请移步:https://xiaobot.net/p/pmthinking2023

人们会被自己热爱的事物改变,而没有人因为给予而贫穷。
订阅4229
文章51
最后更新:2022-12-21 17:20
查看 【产品沉思录 | 第五季(完结)】 详情查看 【shaonan × fonter】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2-12-21 17:20

【新人必看】目录/指南/权益/留言墙 🔥

注意:本年度专栏已完结,如需订阅最新的专栏,请点此hi,吾友想起现实中认识你,给你挥手的画面 👋🏻感谢订阅「产品沉思录 | 第五季」,目录在最下方,可以方便分类浏览。▎查看方式本篇内容下方有年度目录导航,可以根据需要来查看。小报童相关的使用介绍、邮箱投递、桌面版等,点此查看。▎其他说明已购买用户,购买其他季专栏( 第四季 | 第六季 | 第七季 ),可享受八折优惠,详情请添加下方 shaonan 微信领取红包。如果觉得内容不错,你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桌面端在右侧),分享本专栏给身边的朋友,你将得到订阅费的 50% 作为感谢。▎除了浏览本专栏,你还可以:为了让我们更了解你,也欢迎参与我们的 Give Me Five查看我们历年来的精选内容「产品沉思录 · 精选」去小宇宙收听我们的播客:奇想驿以及关注我们公众号,查看往期部分限免内容▎选题原则每周 shaonan & fonter 会从上百个信息源中,亲自阅读并以主题为单位进行整理。同时结合我们的经验来撰写推荐理由和收获。每期邮件内容在 5000 - 10000 字左右。下面是选题原则:Base.1 Outlook > Knowledge > IQ达芬奇有很高的 IQ,在他的时代构想了很多发明,却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发明亨利·福特出生在合适的年代,他拥有足够知识制造出汽车,改变了人类的交通方式牛顿的微积分给我们一个强大的工具,它使得现在的普通高中生可以做牛顿时代之前的最聪明的人都不可想象的事Base.2 AI = 算法 + 算力+ 数据算法是人类中最聪明那群人思维的抽象,那么AI = 算法 + 算力 + 数据个人能力 = 认知力 + 思考力 + 见识Base.3 1 /(1071亿)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之比为 14:1 。1000 亿人已经不在人世,他们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他们尝试了我们今天正在尝试的一切。他们成了指引我们心中羔羊的牧羊人。 我们经常觉得认识到世界 80%+ 的事物,但是想想你认识的世界只是 1/(1071亿)= 0.000000000009337。 所以有时候很想与过去的人对话 ,那么就会去看他们的历史故事和作品。via 《First Round Capital》所以本专栏选题,不会是最热门的内容,而是希望能选择内容半衰期比较久的内容。逆流而上,寻找起源。好的朋友,我们介绍了完自己,记得去 Give Me Five 介绍你自己。如有其他问题,请加少楠微信(Productthinking2017)来解决。就说到这里了,期待你的故事。—— shaonan / fonter▎年度内容目录羔羊张小龙 —— 微信之父李想 —— 理想汽车张一鸣 —— 字节跳动(考古)朱俊 —— Music.lyTim Burners Lee —— 万维网的执剑人西奥多 · 莱维特(Theodore Levitt )—— 营销想象力Jonathan Blow —— 独立游戏制作人阿码拉尔夫(Ralph Ammer) —— 画家以及老师Avron Barr —— 知识工程师John O’Nolan —— 如果不缺钱,余生你想做什么Doug Engelbart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花一下午,和那个即将 30 岁的 Steve Jobs 聊一下Mike Matas 和最早设计 iOS 的设计师们O’REILLY:那个提出 Web2.0 以及出版动物图书的人产品观察Google 背后的一些故事Figma 的三个视角Figma 如何吃掉大象?从一个原子概念开始NO FILTER : 解密 Instagram为创作者服务的下一代浏览器SalesTech 独角兽之 Outreach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数据服务商之一 币虎反思我打造一家独角兽公司的失败经历从 Evernote 的历史看范式转移技术上的代理 PostmanKinopio 开发者的灵感库 :积攒了 11 年的灵感人类知识可视化历史Substack 和 Medium 相互押韵clay.earth:大脑的延伸,能帮助你记住身边的人clay.earth 创始人 Matthew Achariam 的一次复盘Netflix 个性化推荐简史美国西北大学 Knight 实验室人体操作系统 Gyroscope 的愿景:live healthier & happier lives关于 Facebook :为了让一个陌生的人不死,你愿意付多少钱?关于 Urbit :不用微信的人的另一种技术路径Twitter(或许微博,即刻也可以这么用)作为一个 memex 使用The API economy + “no-code” = The GUI economy投资咨询公司 Sacra 对 Airtable 的报告:企业服务界的 RobloxChris Dixon 关于 Web 3 的思维模型及其他看法微软在低代码 AI 上的投入:AI 的民主化与低/无代码的兴起理解 Facebook(Meta)的视角 – Benevolent dictatorshipCanvas for Programming / Designing / Writing / Thinking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产品设计简明数据库史为什么你不会写代码,但也需要了解下数据库的原理Alex Zhu 的 6 个半设计哲学像农夫一样耕耘平台 | Gardening PlatformsSimple Made Easy —— 简单易行Excel Never Dies由电子表格驱动的 web 应用协作是个网络用类人的方式去集成数据(浏览器插件的角度)产品经理从入行到在行微博二次崛起:突破成长瓶颈读《微信背后的产品观》PM 的决策力-Shipping is a Feature理念 Shopify 的优先级排序:无情的执行把客服当做建立品牌的重要方法用户与人高级用户的陷阱 | The Power User Trap关于增长,你需要关注的一个数字人们系统性地忽略了减法带来的变化将产品视作用户完成任务的手段一种对需求优先级的量化可交互文章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功能跟随形式?平台治理的四大基石第一部分实践:制定法律和规范平台治理的四大基石实践: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规制科斯与 ACN 网络的思考张五常:卖桔者言、价格歧视及弹性Notion 如何设计 Sync Block可组合数据对于产品开发就像复利对于投资一样关于「少即是多」,我们漏掉了什么Later Wow!浅谈工具的水平进化创作者平台的度量衡软件工具设计的一种哲学服务设计 101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的定义及其历史行为设计中误区 —— 提示比动机更重要贪婪的多巴胺兼容:微软产品后发先至的一种思路切换至 Chromium 内核,Edge 浏览器的至暗时刻?从 Mac 到微信:数据应当与应用分离,还是归一?Web3.0 究竟是什么,架构如何?以 Mirro.xyz 为例,思考如何在区块链上设计工具Blibili 是怎么分发内容?一个关于分析 Airtable 数据库利用 👍 进行预测的案例Lyft 的自动化增长经验分享为什么代码总有可能变得更短小信号以及发现他们的工具创业差异化才能生存,泯然众生是宇宙引力成果管理:把资源分配给机会,而非问题竞争让我们相互模仿,但竞争的目的却在于拉开差距副业的 4 种类型副业如同吃薯片,来搞点组织智能增强为何组织内每个人都很努力,但结果一败涂地做出职业决定的一组思考框架:影响 = 环境 x 技能读《弱传播》痴迷:人们缘何要关心你标准化面试流程当组织的文化有一个 URL 可被请求时知识管理知识并不是一个「东西」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n)的历史与精神信息处理过程以及知识管理和信息如何塑造了我们大脑像管理投资组合一样来管理知识与读书有关的一些采集何谓知识管理 V0.1知识的变化 —— 为何知识资本将胜过金融资本Zero Credibility 以及读书的一种方法理解何谓「理解」,以及如何构建知识的金字塔个人知识管理中的标签应用指南如何记住你读过的书线上写作终极指南何谓以学为导向的学习观点与考古Dan Wang:不要迷恋产业的下游,上游创新是最重要的Dan Wang 的 Five20 世纪 80 年代的超文本工具人自身是一个带有噪声的信道API 吞噬世界 – API 集成数据的观点The Xerox StarPower of Person ?2020 年后的科技展望2020 年的总结2020s 后十年的科技备忘录黑话:PLG (产品驱动增长)Azlen Elza 等人的奇思妙想作为未来学家的 Alex Zhu 在 10 年前对未来的教育的看法教育的一些看法Everything is a Remix | 一切创造皆混搭给我一点钱和百年,给科技留下一些沉淀物把人类美德外包出去:对技术和完美系统的看法《你脑中的互联网》硅谷之硅 – 由科技的三要素出发谈美国制造业的困境诗人和电脑Heroku 的价值观电脑的发明真正归功于谁?怀念曾工作过的 Stripe大脑的自行车奇幻的查询语言数字空间中的二三事Design,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少数人的智慧生活与哲学王德峰:寻觅意义韩炳哲:倦怠社会韩炳哲:我们的社会丧失了尊敬克里希那穆提:世界在你心中ReneGirard:人类冲突的本质「模仿欲望」解惑:一套人生框架现代生活的一些悖论目标的副作用关于失败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读者Life Audit ,为生活进行审计和孔子对话:谈德、礼及生死400 年前笛卡尔的一个证明什么是斯多葛学派清醒地活:拔出内心的荆棘不要生活在代理层内在动机为什么有了钱以后还是会焦虑追求完整幸福,为何可能是错的?读《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 我们应该给自己多大的压力?视频 :The Power of Time Off关于愤怒 —— 如果你生气,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KK 给年轻人的建议合集休息的重要性哲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手艺,一门思考的手艺个人效率工程化你的习惯控制输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输出信息过载与时间分配模式有效行动原则Marc Andreessen:效率指南以及如何结构性的拖延我应该干什么?对做事优先级的一个思考如何自我管理如何成为有效的执行者思维与认知为什么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语言在思想和行动中的作用模型 Zwicky Box:一种解题框架The Power of Saying No ,说不的力量邓巴的新书 《Friends》,关于「亲密关系」 的数据我从投资第一课学到了什么悬置判断 —— 是与否之间的空隙《噪声:人类判断力的一个缺陷》书摘与解读有限理性的人类,以及为何我们要不断行动空间的智能应用混乱和秩序,其实是看事件的两个角度较适者生存,而非最适者生存一个简单的系统思考模型:DSRP人自身是一个带有噪声的信道除了书之外,观察世界的另一组镜头商业与社会去中心化的组织 case - 美国最大的番茄加工商 moring star置身事外:史景迁等美国学者看近现代中国史的角度置身事内:没有人是旁观者替换旧系统,改革新系统的一种经济思路:双轨制货物 A → B 这件事在疫情之后都发生了什么?货物 A → B 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战后美国的 73 年How the World Works

2022-11-20 19:34

Vol.046:像农夫一样耕耘,按时候开花结果

卷首语相比于产品经理,今年更感觉自己像个初入山林的农夫。每一锄头都是亲自举起落下,努力就能看到一些变化,具体而真实。但也会对着平整的土地焦虑,在不合适的季节却希望奇迹发生,只种植一种植物,着急结果,忽略了过程。上周在上海和 lightory 讨论今年创业的一些感悟,发现最明显的是,我们都低估了「时滞效应」。许多事情开花到结果,总有其周期,而这个周期,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长。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大自然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改变脚步。而对着焦虑的土地来回跺脚,不断希望能长得更快一些,这些都是徒劳的,或者说,是多巴胺作祟 —— 因为你太渴望得到尚未得到的事情。或许是换了城市,在杭州,总能偶遇到这样的同路人,比如我很喜欢家居品牌木墨就说:按时候开花结果。又比如在杭州的菜场咖啡窗台的铭牌上,写了一首小诗:不过分积极不沉迷任何一种状态跟随季节的变化发芽,生长,繁盛,孤寂往复循环不要急于求成,像农夫一样耕耘和等待,一切便会,按时候开花结果。本期概要:读书 贪婪的多巴胺产品 像农夫一样耕耘平台 | Gardening Platforms by Alex Komoroske观点 创作者平台的度量衡 by Evan Armstrong历史 战后美国的 73 年 by Morgan Housel❧不二 的 Worthy Five1.近期有什么值得再试的食物(🥬、☕️、🥃)?因为懒,最近变成空气炸锅和破壁机大厨👩‍🍳,适合懒人的免开火 10min中式午餐(10min是人工准备时间,机器运行时间不止 10min):主食:冷冻时蔬+冷冻西蓝花碎+冷冻虾+ 冷冻蟹肉饼+冷冻蛋炒饭+生菜铺底,洒盐+黑胡椒碎,空气炸锅大概 20 分钟,拌匀饮品:冷冻芋头+燕麦+大米+牛奶,破壁机谷物模式2.近期你的城市中有什么值得再去的地方?因为疫情近期没有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要说值得的话,常去的超市外面有一片森林,靠近停车场的地方有一棵不大不小的树🌲,树冠非常好看,好几次都是夕阳时分看到它, magic hour 里非常美,让人想热爱生命,大概是 Soul 里 spark 那种感觉。可能是因为闷久了看什么都觉得是生命之源。(在偏僻的村里,不分享具体位置了)3.近期有什么值得独自或和友人玩的活动(🎮)?最近练习书法,这大概是一个人可以玩的最低成本的游戏了,因为材料难寻,一开始用的都是比较劣的纸张和笔墨,但是也可以开始,后面慢慢确定想玩久一点就开始斥巨资(也没有很巨)万里迢迢买了略好一点的笔墨纸砚和可可爱爱的镇纸什么的,大概有点 agile 的味道,先囫囵开始,慢慢升级。练习无目的性地学习一项技艺,玩得很开心。4.有什么问题值得问一问?这一年真正”见过“的朋友只有个位数,有个偶尔一起散步的朋友,不见面的时候几乎从不聊天,每次见面就滔滔不绝,什么都聊,感觉自己像个膨胀的气球,过一段时间要找个地方把吸进来的气找个途径放一下,边散步边聊天就是在好山好水里把自己放空,有刚刚好可以这样相处的朋友感觉很神奇也很幸运。书里的主人公是一位哲学教授,抢劫犯,吸毒者,逃狱者,流亡者,革命者,从澳大利亚监狱越狱之后去了印度过着离奇酣畅淋漓的生活,后来甚至去阿富汗参加了战争。最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是本半自传小说,作者本人这辈子活的真是密度极大,在最艰难的时刻想的是以后可以写出来,大概把人生中的苦难离奇当做写作素材,可以增强忍受和乐在其中的能力,而其哲学背景又让里面黑帮老大之间的对谈含有哲学和神秘主义气息。5.推荐一本书吧《项塔兰》: 对我来说是打开新世界的书,有些书看的是经验内的世界里别人如何做选择,这本书看的是经验外的世界里人如何生活,而那些生活又带来新视角理解我的生活。贯穿其中的是关于善恶的目的和行为的讨论,林巴巴和哈德拜讨论用宇宙里唯一涵盖整个宇宙的事实来判断善恶的讨论。想起木心说人要先有宇宙观,再有世界观,然后因此产生的人生观才是真正自己的人生观。当时看到觉得很有道理,但难以想象如何操作,毕竟这世上有几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宇宙观呢,看完这段讨论恍然大悟,简直精确注解。对印度的生活描述非常立体,因为从外国人的视野投射进孟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而这批外国人不是观光客而是亡命之徒,那种打入内部的地道体验怕是去印度多少次也很难感受到的。被困在家里的日子看这个当做神游印度。❧读书:贪婪的多巴胺by shaonan为何现在我们很难深度阅读?为何说这个世界越来越碎片化?这本书从多巴胺的分泌的视角给了我们一些答案。这让人想起道金斯的那句话 —— 人类不过是基因的载具 —— 而多巴胺和当下神经激素,则是控制这架载具的手段而已。多巴胺并不使我们快乐,多巴胺只是喜欢意外的反应。比如摸彩票中了五百万,不是那五百万让人兴奋,而是意外的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让人兴奋 —— 即奖赏预期误差。大脑渴求意外之喜,也因此期盼未来。大脑将外部世界分为两个独立区域管理,即近体的和远体。一个处理你拥有的,一个处理你没有的。近体是手臂范围内的,这是当下具体的真实世界。代表可以在当下立即体验到的,可以触摸、品尝、把握,即刻的感受到情绪的变化。远体是手臂无法触及的地方,从一米到一万公里,这个领域代表着可能性。得到他们需要付出努力,需要花费时间,并且要做计划。对多巴胺来说,远处我们没有的东西,不能被使用和消耗,只能被渴望。所以多巴胺的职责是:专注于获取更多东西,着眼于为未来提供帮助。从另一面来看,多巴胺只在乎获得,而不在乎拥有。当习以为常之后,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失望会趁虚而入 —— 想想第一次拥有 iPhone 的兴奋,再看看当下用 iPhone 的快乐程度便知道了。当下分子是由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引发。当他们被激活的时候,我们更喜欢体验周围真实的世界,和更多人建立联系,感受情绪的变化,多巴胺被抑制;反之,我们由于多巴胺分泌,进入充满可能性的未来,热衷于计划和期待,而不是实施。简而言之,当下神经递质,帮你感受当下拥有的事情;多巴胺:帮你着眼未来想要的事情。多巴胺并不都是负面作用(比如成瘾),多巴胺就像是火箭的燃料,既能让其加速,也能让其减速:欲望回路:所有的成瘾性根本原因,因为基于原始的动力不断的希望获得更多,比如食物(肥胖),生殖(出轨)等。控制回路:创造力的来源,帮助我们达到终点、使用抽象的概念和前瞻性策略,控制周围世界,支配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只有欲望回路,而没有控制回路,我们就会直接的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天天大吃大喝而不去思考如何挣钱来满足这种欲望。但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欲望背后都会被控制回路抑制,进行详细的拆解和分析,告诉你这样消费下去是不行的,还需要能有赚钱的方案。但控制回路是否越强越好?其实未必。当控制多巴胺和聚焦当下的激素失调时,就会变成逃避当下的情感和感官体验,让生活只关乎未来,关乎进步,关乎创新 —— 这边是多巴胺能人格,只在乎未来更有价值,忽略了当下的快乐。当然也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比较差。危险的是,整个社会主流风气却在鼓励这种行为,想想所谓的「卷」,某种意义上便是某些人放弃所有当下的体验,只在乎未来。(具体可以看推荐链接中「倦怠社会」部分)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何会娱乐至死?因为短小的文章是突出的,容易带来多巴胺的快速释放并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长篇有深度的内容虽然对生活影响更大,但消化他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并没有多巴胺释放时带来的轻松愉悦。互联网上新鲜内容如此之多,会让控制多巴胺失衡,无法抑制欲望多巴胺 —— 毕竟都是新鲜东西,得尝试了才知道该怎么处理,否则就会丧失更多可能性(FOMO 症状也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能看到从长文到短文,从图片到表情,从图文到视频,内容越来越短小,才能参与到竞争中来。这种刺激还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这也是我很讨厌元宇宙这个概念的原因),多巴胺的行为,会让我们完全忽略当下,丧失了从周围真实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乐趣。我们不再欣赏周边的世界,而陷入猜测和可能性的世界。因为我们讨厌当下,他们是不可以被改变的,也不存在控制;我们能控制未来 —— 但这只是幻觉,多巴胺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韩炳哲在前些日子的采访中也提到:我们需要让信息保持沉默。否则,我们的大脑会爆炸。今天,我们通过信息来感知世界。这就是我们失去当下体验的原因。我们与世界越来越脱节。我们正在失去这个世界。世界不仅仅是信息,而屏幕是世界的糟糕表现形式。我们绕着自己旋转。智能手机对这种对世界的不良认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抑郁症的一个基本症状就是“世界的缺失”(the absence of the world)。我们需要平衡,这也是许多哲学书中提到的,过度思考未来,或者过度享受当下,都会丧失正常的行为能力。过多的多巴胺会导致精力旺盛的痛苦(控制狂老板)过多的当下神经递质则会导致快乐的懒惰(躺平、咸鱼)解决方案其实也很朴素:精通一件事、专注当下、去创造1.找到擅长的事情并精通。精通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精通的过程中,多巴胺达到了他渴望的巅峰 —— 挤压了所有可用资源的最后一滴,这就是多巴胺的目标。这时候多巴胺被耗尽,当下分子来帮你全然享受这一刻,你会感到快乐和幸福。这一刻的多巴胺不再对抗满足感,所以会产生一种快乐的心流。另一层面,精通也会让人更有控制力,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让人的行动更高效,也更容易产生满足感。精通还要求一个人不断走出舒适区,但也会带来巨大的喜悦。2.关注现实,出去走走为何出去走走能让人想到很多别的东西呢?因为现实中有大量的信息输入,逼迫多巴胺去制定新的计划,建立新的模型,而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数据,所以需要感官提供大量信息流,多巴胺和当下分子就开始联手合作了。所以在陌生的地方旅游很让我们兴奋,灵感很多,就是因为外界的刺激很多,能让多巴胺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工作。而刺激最多的,则是自然的环境,所以为何我们去亲近自然的时候能感觉到更能「活在当下」。3.创造创造是是最持久的多巴胺能的乐趣,因为它总是新的。比如画画、音乐、做模型。而现在社会的许多工作都有时滞效应,导致虽然很费力,但是都是在规划未来的东西,无法在当下变成现实,幸福感就降低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资本主义要求我们提高效率,上述事情是无效率的,所以很多人就懒得做。在看这本非常理性的书时,我还在看半山先生的《生活无法逃避,但你可以选择》。从理性的激素分析,到感性的山居生活,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比如关于厌倦这个部分,就和多巴胺有很多关系:欲望是旧的,欲望的对象是新的,新鲜对象带来新鲜的满足感,但过去之后,一切照旧。无论怎么追逐,最终都会厌倦。年岁越大,越难再通过外界认知自己,如果内在观点也不再变,就会自己厌倦自己。只能向内寻,重新认识自己。一旦失去更新,外界如同荒漠。愿你能驯服心中的猛虎,不再依赖外界刺激与认可,找到内心的安宁。推荐阅读:《贪婪的多巴胺》《生活无法逃避,但你可以选择》多巴胺奖赏预期误差访谈|韩炳哲:智能手机是一种支配工具,就像一串“念珠”什么是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Vol.036:和即将 30 岁的乔布斯聊聊,如何寻觅意义Vol.006:慢,未必不是一种向前迈进的姿态❧产品:像农夫一样耕耘平台 | Gardening Platformsby shaonan之前在 花园与溪流:技术田园 The Garden and the Stream: A Technopastoral 中提到, 对于知识库的成长,应该有一种农夫而非建筑师的视角,接受许多事情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跟随季节生长。无独有偶,在设计平台型产品的时候,关键的不仅仅是把东西做出来,而是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圈。提高第三方开发者达到用户价值的工具或服务。这是上期介绍的 Stripe 的企业战略 Komoroske 的另一篇分享,讲述的是设计 Chrome 这个平台的思路,其中基本出发点便是以农夫的视角来看待平台,而非是建筑师。整个分享分为三个部分:平台的定义平台的演化平台的增长PPT 很长,连贯性比较强,但内容不是很复杂,开翻译软件就能直接看了。这里只摘录部分对我有启发的点。整个体系还建议全文浏览。▎平台有不同的层次一个平台也会有非常多的层次构成,越靠外部变化越快,杠杆率越低,但速度越快;反之,越靠下变化越慢,杠杆率越高,但速度越慢。一般来说,在平台上的开发者,总是希望在更高层次开发,这样他们的控制力和反应是最快的。作为平台的开发者,应该避免短视的行为。越是基础设施,越应该投入足够多的精力来完成,并且基础设施往往会有复合回报。(当时在丁香医生建立的问题审核系统,后续就衍生为问题、文章、处方审核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全公司审核效率),所以解决问题是,尽量把时间维度加进来,尽量保证设计能持续更长时间。▎关于平台设计思路的误区左侧是理想中的平台,由一块一块功能堆积而成,干净完整,只存在于理论中;但实际上我们的平台,更像是右图,参差不齐,像园林中的假山,充满了不规则的情况。平台是活着的生物,所以也就意味着不存在完美和控制。(所以看起来像山峰,而非建筑)我们很难推倒重来,只能设定好长期目标,给予时间,可以一点一点地削减或者增加,让他们符合长期价值的形状。(注意自下而上第二层中间部分)你无法在没有地基的时候就达到顶部的地方(注意左右图右侧变化),需要先把地基夯实了,才能在上面搭建新的结构。▎平台如何增长设计平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立比较远的目标,然后不断地逼近目标(图 1),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结构之间需要相互引用,这样不断地建立临时性的连接,却没有扎实的地基,在某些时候整个系统就会被一些意外所击溃。相反另一种是只完成距离自己最近的一组目标,在这组目标夯实之后,再在上面满足更进一步的目标,不断地积累,就像是盖金字塔一样。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第二种方法,还是需要有一个北极星目标。否则就会失去焦点,平台建设只在广度上努力,没有凝聚力和塔尖( e.g,对比锤子手机和 iPhone 这两个平台便能看出,前者不乏亮点,但是缺少统一的战略,而后者在芯片、系统、相机、屏幕等地方都有明确的目标,比如从 A4 芯片到今天的性能怪兽 M1 MAX)平台和第三方开发者的关系平台掌握着最底层的架构,所以理论上可以碾压第三方开发者。但是一旦利用特权做事,就会导致生态的崩溃,所以平台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需要克制住自己的贪欲,和开发者建立长期的信任。对于第三方开发者来说,平台既依赖于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其中某个长的过大(这样他就会成为新的平台层,所以微博和 twitter 就封杀了第三方客户端),分而治之是关键。同时任何一个平台也要小心,多数时候你的底部也是一个平台(比如大多数平台都建立在 AWS 或者阿里云),如果底层变得唯一,你也会很被动。推荐阅读:Gardening-platforms(Google Docs) | 下载 PPTKomoroske 主页The Meaning of Open❧观点:创作者平台的度量衡by fonter如今创作者平台的讨论不绝于耳,本周推荐的是一位刚结婚的男人 Evan Armstrong 的文章。他最近有 2 个问题谁有力量去攫取创造者的利益?Is there any place on the internet that isn’t a ripoff?为此,他思考并提出了一个公式以更加定量的方式来评估创作者平台的价值比较了全球 12 个创作者平台的得分。✍🏻 ( 👀 + 🚧  + 💵  + 👥)✕ % = Creator Power Scale👀 :Platform Attributable, Unique Eyeballs ,平台的属性,抓人眼球的程度1分,没有需求产生,5分,大量的可归因的、独特的和吸人眼球的需求产生🚧:Content Creation Barriers to Entry,内容创作的壁垒1分容易开始创建内容,5分难以置信 难以开始💵:Average Revenue Generated Per User,每用户产生的收入1分基本上是0美元,5分每年150美元左右(Facebook 在北美的平均每用户收入)👥:Audience Portability,能带走的粉丝读者等的难易程度1分带不走任何一个,5分你有你所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Percent Creators Get to Keep,平台分成比例▎Twitch 被黑泄漏的数据最近被贝佐斯收购的 Twitch 游戏视频直播平台被黑,流出一份数据得窥创作者平台 Twitch 的经济特征数据。流出的数据中一个泄露的数据集显示了谁在前10000条平台创作者收入的概括。借着这份数据,作者给 Twitch 进行打分。平台 50% 的收入来自排行前1% 的人平台收入的25%来自排名前1000位的客户75% 的赚钱账户2021年的收入低于120美元896261个账户根本没有盈利只有0.06% 的人收到了超过67,521美元的美国家庭的平均年收入( 👀 + 🚧  + 💵  + 👥)✕ % = Creator Power Scale = 9.45👀  :它是视频直播游戏的发源地,DAU 达 3000万,得分 4.5🚧  :让你自己玩游戏是相当容易的,很多人都喜欢以玩电子游戏为生,得分2💵  : 从 Twitch 转向其他平台的流媒体中得知,他们的收入减少了75%,可能是最大化用户消费,得分 5👥  : 你绝对不能做任何事情来带走你的粉丝读者,得分 2% :创造者平均保留 70%▎12 个创作者平台的得分创作者平台大致分为 3 类底层是社交媒体平台中间部分是视频平台newsletter没有人满分,75% 的分数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分数,这反映了作为一个创造者平台的现实。得分最低的平台(如 Instagram 和 Facebook)仍然是最受创作者欢迎的。由于同时拥有最大的网络和最先进的广告定位工具,他们将成为所有创作者的存在。粉丝读者的价值以至于能让创作者愿意经历寻找他们自己的赞助商或者做任何他们能做的事情来获得收入的痛苦。这个公式的最大弱点在于它孤立地看待每一个平台。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最佳动力,所以通过发挥每个平台的创造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才能获得成功。典型的例子是 Twitter 到 Substack 管道。许多成功的 Substacks 都是建立在精炼的 tweets 之上的。类似的,TikTok 的明星们也会把他们的观众带到他们的 YouTube 页面。推荐:原文 Top 12 Creator Platforms—Ranked创作生态的“头部化”现象❧历史:战后美国的 73 年by fonter如果你在1945年睡着了,在 2018 年醒来,你会认不出你周围的世界。如果你知道自1945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核攻击,你会感到震惊。 如果你看到纽约和旧金山的财富水平,你会感到震惊。 如果你把它比作底特律的贫穷,你会感到震惊。 如果你看到房价、大学学费和医疗保健,你会感到震惊。 我们的政治观点会让你大吃一惊。 如果你试图想出一个合理的故事来说明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的猜测是你完全错了。 因为这不是直觉,也不是73年前可以预见的。Collaborative Fund 的合伙人 Morgan Housel 先生是一个很爱描写历史的人。他对美国历史的洞悉和穿插引线的总结读起来简单直接又能让人看到一种分析总结历史的框架。本文读后这里可能最大的观感是这段历史似曾相识,战后美国的 73 年和改革开放中国的 43 年。最近橡树资本的 Howard Marks 发表最新备忘录《The Winds of Change》谈到变化,谈到中国。「我关注的不是“小的宏观”变化,比如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胀和利率的变化,而是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年影响的“大的宏观”变化。」「自1978年毛时代结束以来的43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并且在2020年继续增长,当时其他大型经济体都没有这样做。这种优势增长会继续吗?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非常重要。我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将继续以比世界其它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并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看到上述所有的转变发生。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没有小故障。」让我们看看 Morgan Housel 先生 5000 字的战后美国 73 年,这是一个关于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发生的事情的短篇故事。1.1945年8月,二战结束《纽约时报》写道,日本投降是“美国历史上最快乐的一天”。战争结束的喜悦很快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总人口的11%在战争中服役,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3岁,绝大部分的人要退伍。他们下一步打算做什么?他们要去哪里工作?他们打算住在哪里?现状几乎所有的生产能力都转移到建设战争物资,住房建设陷入停滞,返回的士兵面临严重的住房短缺造船、坦克、子弹、飞机——在战争结束后突然变得没有必要,不清楚士兵可以在哪里工作战争结束后,结婚率急剧上升。士兵们想立刻建立一个家庭,有一份好工作欧洲和日本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正处于废墟之中,不能立即依靠出口来实现增长美国自身的债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限制了政府的直接刺激悲观的预测没有人知道答案处理不好,经济学家觉得经济将重新滑入大萧条2.低利率和有意识的美国消费主义的诞生维持经济运转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低利率当士兵们回到家中,发现从衣服到汽车的所有东西都短缺时,突然爆发的通货膨胀将通货膨胀率暂时推高至两位数1942年,美联储宣布将短期利率保持在0.38% ,以帮助为战争提供资金在接下来的七年里,利率没有变动一个基点但是低利率对所有回国的美国大兵来说还有其他的影响。它使得借钱买房子、汽车、小玩意和玩具变得非常便宜消费成为一种明确的经济战略,有两件事促成了这种推动。一个是《退伍军人权利法案》 ,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抵押贷款机会。一千六百万退伍军人可以买一套房子,通常不需要首付,第一年不需要支付利息,固定利率非常低,以至于每月的抵押贷款支付可能比租金还低。第二次是大萧条时期放松监管导致的消费信贷激增。第一张信用卡于1950年推出。商店信贷,分期付款信贷,个人贷款,发薪日贷款-一切都起飞。所有债务的利息,包括信用卡,在当时都是可以抵税的。3.由于信贷繁荣和上世纪30年代隐藏的生产力繁荣,从而导致了经济繁荣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艰难的经济十年。但是二十年过去了,我们才看到了一线希望: 大萧条不可避免地增强了智慧、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到了20世纪50年代,突然意识到,“哇,我们有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新发明。我们真的很擅长做这些事情。”电器,汽车,电话,空调,电力。战争结束后,美国大兵对物资的需求被压抑。结了婚,渴望继续生活,并且受到新的廉价消费信贷的鼓舞,他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购物狂欢。于是问题有了答案:这些美国大兵在战后要做什么?他们打算用工作赚来的钱买东西,用廉价借来的钱买更多的东西。4.收益的分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等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的决定性特征是,国家通过减少穷人而变得富有。平均工资从1940年到1948年翻了一番,到1963年又翻了一番。这些成果集中在那些几十年前被落下的人身上。贫富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很多。从1950年到1980年,收入最低的20% 的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与收入最高的5% 的增长几乎相同。等级的平衡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平衡。普通人开雪佛兰。有钱人开卡迪拉克。电视和广播使人们不分阶级地享受娱乐和文化。邮购目录将人们穿的衣服和他们购买的商品统一起来,不管他们住在哪里。5.债务大幅增加,但收入也大幅增加,所以影响不大从1947年到1957年,由于新的消费文化,新的债务产品,家庭债务增加了5倍。推动这种债务繁荣的主要因素是房屋所有权的激增。900年的住房拥有率为46.5% 。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它一直停留在那里。然后它开始起飞,到1945年达到53% ,到1970年达到62% 。很大一部分人现在负债累累,在过去几代人中,他们不会也不能使用这笔钱。而且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对此并不介意。但是这一时期的收入增长是如此强劲,以至于对家庭的影响并不严重。而且战后家庭债务一开始就很低。大萧条消灭了大部分债务,战争期间家庭支出大幅削减,债务积累受到限制—家庭债务与收入之比的增长是可控的。6. 事情开始崩溃1973年是第一年,人们清楚地看到经济正在走上一条新的道路。那一年开始的经济衰退使失业率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1973年,短期利率从10年前的2.5% 升至8% 。所有这一切的是越南战争、马丁·路德·金、 肯尼迪被暗杀之间的恐惧背景下来看。战后二十年间,美国主导了世界经济。许多大国的制造能力都被炸成了废墟。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正在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正在开放。中东正在展示其石油实力。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到21世纪初期的经济事实是,经济增长仍在继续,但变得更加不均衡,然而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同龄人相比的期望并没有改变。7. 繁荣恢复,但与以前不同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夸耀道,新世纪伊始,我们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工作岗位。30多年来最快的经济增长,30年来最低的失业率,20年来最低的贫困率;下个月,美国将实现我们整个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我们建立了新经济。他的最后一句话很重要。这是一种新经济。从1993年到2012年,收入最高的1% 人群的收入增长了86.1% ,而收入最低的99% 人群的收入仅增长了6.6% 。这几乎与战后发生的平坦化现象相反。在过去的35年里,尖锐的不平等成为了一股力量。这种不平等发生在一个时期,在文化上,美国人坚持着植根于二战后经济的两种观念。你应该过一种与大多数其他美国人相似的生活方式,通过借债来维持这种生活方式是可以接受的。8. The Big Stretch一小部分美国人收入的增加导致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买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上了昂贵的学校,度过了美好的假期。一小部分合法富有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膨胀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愿望,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增加。自从战争结束以来,已经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来培养一种接受家庭债务的文化。从1963年到1973年,家庭债务与收入之比基本持平,然后不断攀升,不断攀升。这种攀升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债务增长的不同之处在于,近期债务增长是从一个很高的起点开始的。当人们承担了超过他们能够偿还的债务时。这是一个丑陋而痛苦的时刻。这就像大笨狼怀尔往下看,意识到自己完蛋了,然后陡然倒下。9.Once a paradigm is in place it is very hard to turn it around.2008年之后,大量债务被削减。然后利率大幅下降。家庭债务支付占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处于35年来的最低水平。量化宽松政策既防止了经济崩溃,又推高了资产价格,这对于拥有资产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大多数是富人。2008年,美联储为企业债务提供了担保,帮助了那些持有债务的人——大多是富人。过去20年的减税主要是针对那些收入较高的人。高收入的人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大学。这些孩子可以继续赚取更高的收入,投资美联储支持的企业债务,持有各种政府政策支持的股票,等等。它导致经济转变了人们在战后设定的期望:广大的中产阶级没有系统的不平等,你的邻居和几英里外的人过着和你非常相似的生活。10.茶党、占领华尔街、 Brexit 和唐纳德 · 特朗普的崛起,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群人在高喊: 停车,我要下车。我并没有生活在我所期待的世界里。这让我很生气。所以去他的吧。去你的!我要争取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这个——不管是什么——都不起作用。把这种心态提升到 Facebook、 Instagram 和有线电视新闻的力量——在这些网站上,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敏锐地意识到别人的生活方式。火焰上的汽油。互联网越是让人们接触到新的观点,人们就越是愤怒,认为存在不同的观点。人们的期望变化慢于实际的现实。在接下来的35年里,随着经济的变化,人们仍然坚持20世纪50年代的预期。而且即使中产阶级的繁荣从今天开始,那些认为除了那些处于顶端的人之外,机会对每个人都不利的期望也会一直存在。因此,“这不起作用”的时代可能会持续下去。“我们现在需要一些全新的东西,不管是什么”的时代可能会持续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引发事件的部分原因,这些事件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这个故事开始的地方。历史就是一件接着一件的破事。不过从中也能看到:少数因素决定了大部分结果。二战影响了当今社会太多事情。二战后的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导致了越南战争。越战的后遗症影响了美国的货币体系,进而导致了70年代的的通货膨胀又导致了连续30年的利率下降,进而塑造了抵押贷款的市场,埋下现代的金融危机的隐患。1939-1945 年世界像电脑一样被格式化重置,留下的战争的影响定义了此后的一切。如果正如一些人说的,新冠疫情堪比二战,那么我们想想我们对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是低估了。推荐:原文 How This All Happened电影《美国往事》书籍《美国增长之起落》保罗·克鲁格曼评《美国增长之起落》Vol.037:后退一步不是认输,是为了重新选择方向 - How the World Works

2022-11-18 23:36

Vol.036:和即将 30 岁的乔布斯聊聊,如何寻觅意义

卷首语上周办事路过苏堤,决定下来走走,时值傍晚,面朝西山看落日,满庭荷叶,花香醉人。鲜有类似「无聊」的时刻能不拍照,不听歌,不交谈,纯粹的看看景色,简单且自然,但因为很难抵抗内心的「负罪感」,所以罕有这种心情。不过最近想通一个少做需求的理由,就像孩提时,父母不会指望我们每周都有巨大的变化,更多的是让我们不去做什么。对于所有事物,最终达到完美的标志不是人们不能再添加任何东西,而是人们不能再删减任何东西。其实也是安抚自己的焦虑,产品如生命,不会突然绽放,也不会突然灭亡。耐心的等待,是所有生命的必经之路,而许多时候,除了等待,添加什么事情,都是让可能完美的事情变得不完美。另一种安抚焦虑的方法,是本期内容上乔老爷所说的:我们不是为别人造的Mac计算机。我们是为自己造的。我们是会来评价它是不是了不起的那群人。我们不会走出去来做市场研究。我们就是要做我们能做出的最好的东西。Gradually, then Suddenly.请你也分享你的 Five ,Worthy Five, Give me 🖐🏻 以及偶尔来我们 随便玩玩日报社 玩玩。❧MacTalk 的 Worthy Five1.近期有什么值得再试的食物(🥬、☕️、🥃)?最近出差了几次,南方北方吃了不少好吃的,不过要说印象最深刻的,算是我前阵子给自己做的一碗面。有一天忙的厉害,加上自己拖沓,下午只吃了个自嗨锅,晚上开会也没顾上吃饭,回到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想了一会,感觉离睡觉还远,于是自制了一碗面,小白菜、西红柿炝锅,两个鸡蛋做汤,加了少许肉酱,下了点细面,多汁,放两瓣蒜,少许香油。热气腾腾一大碗,就着半杯冰啤酒吃了。当时觉得好吃哭了。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就很简单。准备下次饿的狠了再来一次。2.近期你的城市中有什么值得再去的地方?在北京住了 20 多年,很多地方都没去过,总觉得身边的地儿,抬脚不就到了么,于是离家极近的圆明园和颐和园都很少去。最近观念大大改观,齿岁增加,好奇心反而多了,有了时间就四处逛,街拍也好,扫荡小吃也罢,总之,清华的近春园,北大的未名湖,昆明湖的西堤,草场地,玻璃厂旧书店,后海,鼓楼东大街,各种胡同,天坛野长城八大处,有空了就去。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听脚步声,听落叶声,闻香。生命不尽,流水不尽,欲望不尽,时间也无尽头。最近去的是烟袋斜街胡同和后海,推荐。3.近期有什么值得独自或和友人玩的活动(🎮)?年轻的时候爱好很少,长大了,反而爱的东西多起来了。羽毛球、滑板、读书写作、摄影、弹吉他……每学习一个新技能,就感觉世界对我又开了一扇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欲罢不能,据说能防止老年痴呆:)何乐而不为呢?我的很多活动,自个就能玩,这是我有意为之。羽毛球除外,必须找到合适的队友,才能打得尽兴。这也是我不喜欢玩多人项目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么多年了,能打过我的年轻羽毛球选手,依然不多。4.可以说一说你最近见过的朋友吗?前一周刚和高少星吃了顿饭。席间他有句话说的挺好,人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会不会为此做出改变。他说,「雷军要实现的自我价值就是创造、社会影响力和企业家追求,我不是,我追逐的是生命的体验和高质量的时间。所以我也不羡慕雷军,我永远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高少的标签是浪、在浪的路上、玩、去玩的路上、花钱、做没用的产品、世界上最有闲的人之一。喜欢这些标签的人,可以关注一下高少的公众号「高少星」,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怎么生活。5.推荐一本书吧推荐一本和阅读有关的摄影集《读》,玛格南图片社摄影,读库编著,也就是这两天文章的配图,非常好看。我买过好几本送人,自己的放手边,随时翻随时赏心悦目。她可以激发我阅读的兴趣和耐力。❧羔羊:花一下午,和那个即将 30 岁的 Steve Jobs 聊一下by fonter最近喜欢看老文章、老的书、发掘尘封的内容。不久前,介绍的 Alex Zhu 的 6 个半设计哲学就是一例。这样的东西很适合在午后、午夜读一读,读的状态就是那种恍惚之间,此人就在你面前给你传道授业解惑。1985 年《花花公子》专访1985 年,Steve Jobs 30 岁的那一年,他接受美国《花花公子》杂志专访,2月他生日的前后刊出,再 3 个月后,他即被 John Sculley 解雇,离开他一手创办近 10 年的 Apple 公司。当年《花花公子》是派《纽约时报》记者 David Sheff 专访乔布斯,此人是一位俄罗斯犹太人后裔,他采访过 约翰 · 列侬、小野洋子、艾未未、史蒂夫 · 乔布斯、安塞尔 · 亚当斯、贝蒂 · 弗里丹、基思 · 哈林、杰克 · 尼克尔森等许多人,最近正在写小野洋子传记。其采访风格犀利直接。在文中的一段,Jobs 谈与 Apple 的关系,读完让人动容。David Sheff :在回想你的成功时,你有没有想过拍拍自己的头,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Steve Jobs:我曾经想过一年卖出100万台电脑,但那只是一个想法。当它真的发生的时候,就是完全不同的事了。所以我就说,“我靠,这真的成真了!”但是很难解释的是,这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明年是我的第十年。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做过超过一年的事情。对我来说,创办苹果公司的六个月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就是我的生活,自从我成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成年人以来。每一年都充满了问题、成功、学习经验和人类经验,以至于在苹果一年就是一生。所以这已经是十辈子的事了。David Sheff :你知道你这辈子想做什么吗?Steve Jobs:**我偶尔会想到一句古老的印度谚语,For the first 30 years of your life, you make your habits. For the last 30 years of your life, your habits make you. 二月份我就要30岁了,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然后我不确定。我会永远与苹果相联系。我希望我的一生与苹果像线一样彼此织就,像壁毯一样。或许有些年我不在那里,但我总是会回来。那是可能尝试去做的。对我关键要记得我仍然是个学生。我仍然在新兵训练营里。如果有人能读到我的想法,应该记住这一点。别把它看得太严肃。如果你要生活得有创造力,作为艺术家,你不能向后看太多。你需要愿意去接受你所做过的事,成为的人,把这些抛开。说到底,我们是什么呢?大部分我们自认为的自我是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习惯和模式的集合。我们自我的核心是我们的价值观,做过的反映这些价值观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这就是为什么接受采访,被看到很不容易:随着你成长和变化,外界越是试图按期理解强加一个形象给你,做一个艺术家就越难。这也就是为什么艺术家有很多时候要说,“再见,我要走了。我要疯了,我得离开这里。”然后他们离开并找地方隐居。或许晚点他们带着带点不同又出现了。2010年,11月美国《花花公子》杂志再次刊登1985年这篇专访,特别推荐阅读。2010年,《花花公子》这是一篇特别长的文章,这里将 David Sheff 提的问题摘录如下,其他的请看原文。你因电脑革命,电脑普及带来的上亿美元的财富(一度价值近5亿美元),你的感觉是什么样?你和 Steve Wozniak 开始的这场电脑革命到底是什么?你对电脑的定义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工作的?你相信电脑会改变我们的个人生活,但是你怎么能说服一个怀疑论者呢?现在买电脑有什么具体的理由吗?为什么一个人要买一台电脑?对一个家庭,买一台电脑又有什么用了?质疑:对家庭来说,花费3000美元买一台电脑,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信仰行为吗?电脑真的很重要吗? 还是只是一个新鲜事物?Mac 使用鼠标,对于习惯使用键盘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为什么要使用鼠标?开发 Macintosh 花了多长时间?消费者怎么知道大肆宣传炒作背后是什么呢?对 Macintosh 的批评指控用高价吸引那些爱好者,然后转身降低价格以赶上其他市场?对那些买了旧的 Apple 产品的人?Mac 本身不会在几年内过时吗?After Lisa and Apple III ,股票暴跌,业界猜测苹果可能无法生存。苹果是否濒临破产?业界去年有关苹果拥有它的言论背后是什么呢?How much was lost on Apple III?What went wrong about Lisa ?这是不是反映了你的不安全感?大多数的决定,无论好坏,都是你决定的吗?Markkula and Scott 他们并不认为你有能力管理 Lisa?你有没有觉得你正在失去苹果?但是这是你创立的公司,你不会愤愤不平吗?即使你的孩子让你滚蛋?疯子才能做出疯狂的伟大作品吗?有疯狂又伟大的想法的人和实现这些疯狂又伟大想法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你是说生产 PCjr 的人对这个产品没有那种自豪感?为什么电脑行业的人这么年轻? 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9岁。让我们来谈谈苹果公司,对于苹果公司的运作方式,你也有类似的使命感,是吗?如果苹果真的是那种公司,那么为什么预计增长二十倍? 为什么不保持相对较小的规模?你能在击败 IBM 吗?如何击败 IBM ?在消费者的眼中, IBM 与稳定性和效率联系在一起,苹果是一个相对年轻和未经考验的公司,如何改变?要让这个行业真正繁荣起来,为了让消费者受益,一个标准必须占上风,如何建立标准?你之所以决定不与 IBM 兼容,是因为你不想屈服于 IBM 吗?你如何对抗,Apple 在个人电脑销售份额连续下降的问题?为什么IBM独裁,会是计算机黑暗时代,阻止了创新的发生?你怎么能这么说一个变化如此之快的行业呢?现在是热门的新事物,但是两年后还会是吗?让我们回到 Lisa 和 Mac 的前身,回到开头。你的父母对你对计算机的兴趣有多大影响力?你是被领养的,是吗? 这对你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你找过你的亲生父母吗?你找到你的亲生父母了吗?在硅谷长大是什么感觉?但是地理位置和你的兴趣有关,不是吗? 硅谷是怎么形成的?...就像汽车工业是美国的产业,但却几乎输给了日本。你将如何保持电脑产业的优势?我们来谈谈软件吧。在过去的几年中,你看到软件开发中的革命性变化是什么?在教育软件方面有突破吗?你强调了教育对你来说是高度优先的事实。你认为计算机是如何影响它的?当你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你和你的同学认为怎样才是做出贡献的方式?政治?难道商业和金钱的诱惑最终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吗?不是每一代人都这么说吗?您提到过投资教育,但在赤字飙升的时候不是问题吗?你认为计算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吗?你认为计算机和软件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何方?你为苹果能保持领先而感到骄傲。你怎么看待那些老牌公司,它们必须追赶新兴公司,否则就会消亡?在回想你的成功时,你有没有想过拍拍自己的头,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你知道你这辈子想做什么吗?...让我们谈谈钱的问题。你23岁就成了百万富翁,拥有100万美元和拥有几亿美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钱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凭借你的财富和过去的成就,你有能力追求梦想,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这种自由让你害怕吗?...如果我们还在上幼儿园,你开始想象计算机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你看到了什么?之所以把问题目录列出来,是想说真的值得去边看文章边和 Jobs 聊聊。顺带推荐一本摄影集,李如一在 IT 公论里面推荐过的《Fearless Genius》,这是 30 岁后的乔布斯。这从 1986 到 1988 年,Jobs 的 NeXT 的御用摄影师记录的 Jobs 和 NEXT。《Fearless Genius》一书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存在。 设想一下:妳是一间如日中天的科技公司员工。妳的日常工作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一天,办公室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拿着相机的人。这已经令妳不解:一群程序员在普通办公室里对着屏幕打字有什么好拍的?更有甚者,这位老兄并不是拍一圈就走。他每天都来,每天都在妳身边转悠,而且专拍妳疲惫不堪时的怪相和开会时白板上的事项清单。「这个也能让他拍吗?」妳在心里嘀咕。能拍。因为史蒂夫·乔布斯说能拍。从 1986 到 1988 年,Doug Menuez 是 NeXT 的御用摄影师。在那之前,他曾在非洲用相机记录内战和旱灾导致的饥荒,在加州奥克兰拍摄毒贩间的枪战。和其她黄金年代的硬派摄影记者一样,他经年累月地观察人间惨剧,精神上承受了重大的压力与损耗,终于在 1980 年代中期决定转换题材。在记录了太多绝望之后,他想开始捕捉希望。彼时乔布斯刚刚被苹果董事会驱逐,带着几名心腹开始做 NeXT。Menuez 嗅到了时代的气息,于是一边向《Life》杂志报题,另一边则通过朋友辗转找到了 NeXT 的创意总监/联合创始人 Susan Kare。乔布斯正处在亟需证明自己的阶段,能在《Life》曝光求之不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Menuez 获得了无禁区全天候跟拍 NeXT 的权利。 故事并没有结束。1988 年 10 月,NeXT 发布前夕,乔布斯以「我觉得《Life》不酷了」唯由毁约,禁止 Menuez 发布这批照片。Menuez 的沮丧可以想像,但乔布斯说这些工作不会白费,并鼓励 Menuez 去拍当时硅谷其它方兴未艾的科技公司。有了 NeXT 和乔布斯的背书,Menuez 犹如获得了硅谷的通行证,进出 Adobe、苹果、微软、Netscape、Autodesk 如入无人之境。他一拍就拍了十五年(1985–2000)。2004 年,斯坦福大学收藏了他的廿五万张底片,又过了十年,这批照片中的一部分才以精装摄影集《Fearless Genius》的形式面世。—— 李如一 IT 公论不鸟万书评:历史是实用主义的解毒剂(2015.07.24)上面 3 张是我最喜欢的。推荐链接原文:Playboy Interview: Steve Jobs中译:1985年《花花公子》采访乔布斯1985年杂志原始拷贝《Fearless Genius》❧哲学:寻觅意义by shaonan上周末和一位老朋友聊起了许多当下流行的概念,如 NFT、新零售及新品牌的趋势、元宇宙的基础概念等,模糊的对当下的图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无论是一双穿在脚下的椰子鞋也好,还是库里斥资约 18 万美金买的无聊猿(Bored Ape)头像,以及希望我们能在其中花费更多时间,找到更多事情去做的元宇宙……我没有任何答案,但是模糊的能看到一个共通的问题 —— 我们在不断的寻觅意义,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资本主义的模式让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本身带来的意义稍纵即逝,于是我们陷入到劳动挣钱 - 消费花钱之间的循环,而消费之外的意义如何寻找?耗费人们生命最长的工作,由于分工的细化和合作导致劳动者本身看不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和回报之间的意义。新的网络尚未建立,老的网络已经基础设施完毕,上升的通道看起来不明朗,在不确定的年代丧失了宏大且统一的价值叙事,变成了许多小圈子的狂欢与虚无。这本《寻觅意义》是王德峰老师的文集,来自郑翾兄的推荐。其中「寻觅意义」是其中很长的一篇文章,十几万字,值得多读几遍。在这篇文章中,引发我思考最多的是,我们的价值体系是如何潜移默化的被建立的,以至于就像鱼一样完全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中?量化才能进步,所以我们不断地用手中的价值标尺丈量自己接触的世间万物,对他们进行排序和评判,但鲜少有机会来问:这把尺子是谁放到我手里的,这些刻度都是精确的么,对自己来说有什么意义?为何要去大厂?为何要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呆着?为了收入?收入为了什么?为了买房买车?买到了之后呢?生活因此就会终止么?为何我们要进步?进步是为了什么?有多少人打着学习的名义,而内心希望的是变现,是扩张,是暴富。除此之外的精进是否没有意义?为何我们必须「成功」?而每个「成功」的人的「成功」,都是一样的「成功」么?苏轼的成功和盖茨的成功是一样的么?这不怪谁,是因为我们生来就被塞了这把尺子,而这把尺子自带意义,让我们不用思考就能活下去。但如果你低头看看这把尺子,上面其实刻满了资本的逻辑:资本要求不断地增值,否则资本就会变成了消费,然后慢慢的死掉。资本要求提高效率,否则别的资本会超过你的资本,然后你的资本就会慢慢死掉。所以这把尺子的核心不是精神的高度,而是资本的数量。而资本主义本身是唯心的,因为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抽象劳动(比如花了十年的劳动积累了钱买了房子),积累起来的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有统治权(将房子交给中介出租,中介当下为了生存不得不听命于房东)。如书中所说:在这种统治下,我们每个个人的生活必须为抽象劳动积累奉献自己,即为了资本增值奉献自己,而自己主观的感性财富并不重要 —— 资本需要的是一般交换价值,用公平市场原则来掩盖奴役的事实。问问自己,是否「闲下来」的时候会有一些负罪感?或者有多久没有「无聊」的看一朵花开,或者在自然界中无目的的漫步,或者纯然的欣赏一些「美」。挺难的,因为资本是你所拥有的社会权利,可以买到别人的时间和生命活动,而权利会使人上瘾。所以我们为何需要不断的「积累资本」,从人脉到技能,从金钱到资产 —— 讽刺的是,我们自己也因此比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人力资源,和水电煤一样的资源。我们以为这种权利会让我们「幸福」,因为我们的能力在不断拓展,但却忘了欲望也随之扩展。这样的快乐就像追逐猛兽,追逐上的时候,猛兽也会反噬掉我们。生命是痛苦的,每一份欢乐都是痛苦的暂时解除。但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意义。想要找到自己的意义,需要在接受这把尺子的时候,有自己的领会和认同。书中没有给出答案,只有王老师自己的思考和继续探索的方向:崇高主义退场,应当承认自己的平凡。这个时代的英雄只是数量上的英雄,而所处的时代又是渺小的时代。虽然在时代的荒野上流浪,但是只要是真实的,能体现生命价值的事情,都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在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用无数小的叙事来重新编织生命的意义。或许我们也可以不必被那把价值标尺上的刻度所迷惑,可以从纯粹的消费与积累中暂时跳脱出来一些,去创造一些渺小而伟大的东西,一如曾经在漫天黄山的敦煌,用一生雕琢一尊佛像的匠人一般,那时候没有 OKR,也没有 ROI,但千百年后的我站在洞窟门口,能感受到这种穿越时间的赤诚。理想如星辰,我们永远不能触摸到它,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推荐阅读:寻觅意义 by 王德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y 卡尔 · 马克思❧思维:关于失败by shaonan上周六孟岩兄神秘的说有一篇论文值得我反复看看,是关于「失败」的研究。论文全称是:《Quantifying dynamics of failure across science, startups, and security》,作者是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圣塔菲研究所的几位科学家。他们选取了三类截然不同的人群(科学家、创业公司等)所做的事情,进行了大样本的量化实验,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其中主要提到的是:并非所有的失败都能带来成功(单纯的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早期就能区别出来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分水岭是对过往模块的反思和改进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如何复用以往尝试的模块。一直复用容易造成局部最优。不复用则无法继承之前的好东西,而且花费很多时间。而成功者的特点则是:能把未知的问题拆成不同的模块在每一次尝试中,知道如何复用旧版本,何时创造新版本我一直很鼓励产品经理去跨界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或者去尝试更多不同的岗位,因为根本就没有「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就像没有一个叫「农民」的岗位一样,每个岗位背后都是无数多的模块组成的系统,而其中有一个掉链子,看起来这件事就会「失败」。记得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在太平洋西南部的瓦努阿图群岛,其中有一个叫塔纳岛的地方,曾是美军在太平洋前线的中转站。所以这个岛上开始陆续的有货船、运输机送上各种物资,然后开始建立了雷达站,港口等建筑,而出于好心,驻地美军也会把一些物资分享给当地的土著。战争结束后,美军撤离。这些土著希望能再次得到文明世界的补给,就用茅草搭建了雷达站,然后对着曾经货机降落的方向用木板做了飞机,祈求物资从天而降。不必嘲笑这些土著,让我们换个视角 —— 跨越上千公里通过水运或空投物资到一个小岛上,这背后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而其中有非常多的模块,比如雷达的定位、飞行员的驾驶、当地的天气预报等等。而这些土著将整个系统简化为「做一些看起来很像的东西」,然后「祈祷」,就希望同样的事情再度降临,毫无疑问他们一定会失败。我就干过类似愚蠢的事情,听某个朋友分享了一些干货,就立即在产品中想要尝试,而忽略了时空环境,以及业务的特性 —— **所以为何这也是我们尽量不要看竞品的原因,也不要过度的由外而内的拆解,**因为这个过程一定会丢失或者扭曲系统的模块构成,最终导致信息失效,决策失败。这也是为何我们要「把手弄脏」「亲临现场」,便是有太多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模块藏在系统的背后,只有我们亲自己经历了之后,才能真正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完全不考虑过往,每次都创建新模型(想起一出是一出)是撞大运。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需要有一套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不为清单、系统),来帮助我们复用过往有价值的经验。所以量化自己的想法和决策就非常有必要。回到文章开头,为何提到做产品需要许多跨界的知识。因为任何一个产品的成功,都不仅仅是产品功能的成功,而是一整个系统的成功。即使如宫崎骏这么厉害的导演,其作品的宣发工作也是一波三折,最终因为铃木敏夫的不懈努力找到了独特的推广思路,才跃居成为神作(对比来看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就一直在这方面乏力。)其他的思考摘录于此:任何问题背后都有一个隐藏的系统,由 N 多模块构成。当拆解错误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这很正常。但不拆解问题一定会出现问题,偶尔的不出现则被我们称之为「运气」复盘非常重要,但复盘不是总要纠正不好的,也要把能验证的好的事情保留下来。但即使能复盘,失败也比预期的要多的多,要做好心理准备。没有一劳永逸,任何知识都会过时。所以即使是胸有成竹的模块,也要经常让其脱离舒适区,去学习区里面迭代,但也要注意避免一下踏入恐慌区导致经验失效造成不必要的失败。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小模块,人也一样。要让自己能对接到一个更大的系统里面,而别人愿意对接自己的前提是,这个模块足够可靠,且能迭代。推荐阅读失败 by 孟岩 | 原始论文最高学习效率 —— 15.87%《吉卜力的伙伴们》:我是这样卖宫崎骏、高畑熏电影的PM 的决策力:Shipping(交付) is a Feature❧观点: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读者。by fonter这是一段来自巴基斯担的作家的短文中的一段,再配上上文 Jobs 采访中的一段话,映照阅读。我在写作时从不考虑读者。并不是我不想与任何人建立联系。 我的写作是对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意识的运作以及我在更广阔世界中的位置的探索。 但我始终坚信,我没有什么特别或特别之处。我是这个星球上数十亿人中的一员。 因此,如果某些事情对我来说是真实的,那么对于其他数十亿人来说,这些事情也很可能是真实的。我必须找到我和其他人的共同点。这不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什么是爱?孤独是什么?我该怎么处理我的悲伤? 作为一个作家,如果我从谦逊的立场出发,用我所有的智慧和知识,诚实地思考一个主题,那么这本书将有更好的机会与他人交流。当你在写作的时候,你会看到文字背后你自己非常普通的“面孔”。 但是当你写完并交给读者的时候,读者看到的是他或她自己写作背后的“面孔”。 我之所以把“面孔”这个词特别标记,是因为我指的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些基本的人类关注点。 这就是连接发生的地方。那么,如何描写巴基斯坦(或伊朗、西班牙、美国、阿根廷或英国)呢? 始终以这样的信念开始: 你没有什么特别或不寻常的地方。—— Nadeem Aslam 《Where to Begin》David Sheff:你像先前为Lisa那样开启了一样的大肆宣传,而Lisa最初失败了。Steve Jobs:没错:我们对 Lisa 寄予厚望,但我们错了。对我们最困难的是我们知道 Mac 会来,并且Mac看起来克服了每个对Lisa可能的不认同。作为一家公司,我们将会回到根基之中——销售计算机给大众,而不是企业。我们开始并造出了世界上最疯狂最伟大的计算机。David Sheff:要有疯狂的人才造的出疯狂又伟大的东西吗?Steve Jobs:实际上,造出疯狂又伟大的产品跟创造这个产品的过程关系很大,还有如何学习事物并采用新的想法,以及丢弃旧的想法。但是,是的,创造Mac的人有点非主流。David Sheff:有疯狂又伟大的想法的人和实现这些疯狂又伟大想法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Steve Jobs:让我把它跟IBM做个比较吧。怎么是Mac项目组造出了Mac计算机而IBM的人造出了PCjr呢?我们认为Mac计算机会卖出无数台,但是我们不是为别人造的Mac计算机。我们是为自己造的。我们是会来评价它是不是了不起的那群人。我们不会走出去来做市场研究。我们就是要做我们能做出的最好的东西。当你是个木匠要去做个漂亮的抽屉柜时,你不会用胶合板来做背板,尽管实际上它面对的是墙,没人会看到它。你会知道它在那里,所以你会在背面用一块漂亮的木板。为了你能晚上能睡好,美感和质量需要贯彻始终。—— Playboy Interview: Steve Jobs原文:Where to Begin

2022-11-18 14:25

Vol.023:知识资本将胜过金融资本

卷首语上周和树柳在玉皇山上享受了一段极其奢侈的时空,整条路上几乎只有我们两个人,而讨论的问题也非常奢侈:人们如何从自我的环境中意识到那不是真实的自己?只是在模仿别人的欲望?如果能抛弃这些,剩下的应该就是自己的使命?当我拿着这些问题问另外一个朋友的时候,她的第一反也是,这种问题好奢侈,从来没有想过 —— 我们在追求的,究竟是自己发自本心的,还是别人加给我们呢的?类似的讨论还有:心唯有問出根本的問題,這永遠都很重要,要問根本的問題,要問問題而不滿足於任何答案,要能夠打破砂鍋問到底,才能後看見真實,成為真實。反之,我們就會落入千萬年重複輪迴的膚淺與虛幻之中。和老朋友正一录了一期播客,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微信产品经理变成互联网卖房中介头子的故事(笑),有兴趣的可以点此听听。❧泛亚克西 的 Worthy Five1.一个值得被推荐传递的建议“从心理层面看,成瘾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更可能是过去生活中重要的亲密关系。所以,当我们决定和成瘾告别,本质上意味着生活中会失去一个和你关系亲密的对象或伙伴,这对你可能意味着一种丧失,可能会让你悲伤或者抑郁。” ——沈家宏《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2.一个值得一看的内容播客:毛东毛书记·基本无害:Ep28《消逝世界漫游指南》:当世界级想象力遇到鸮鹦鹉。【推荐理由:真正顶级的人生浪漫。】3.一个值得关注的人B站up主(可能也是抖音什么的up主):那就叫王师傅吧。【推荐理由:提供情感价值并不一定是天赋或是精密构建,存在这样一种洒脱的浪漫。】4.一个值得问一问的问题如果你要和你最爱的人一起去一个地方度假一个月,你会选择哪个地方?为什么?5.推荐一本书吧《尼尔·盖曼随笔集》·尼尔盖曼 【推荐理由:“它就是这种书。独一无二。它让人开心,就像冰淇淋。”】同时,欢迎大家继续 Worthy Five, Give me 🖐🏻。如果新朋友不知道 Worthy Five 是什么,点此了解下这个有趣的价值交换计划❧观点:知识的变化 —— 为何知识资本将胜过金融资本by shaonan《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是讲王阳明如何找到「知行合一」这个重要的方法论的 —— 在此之前,他遵循先辈的理学,不停地「格物」但却最终没有见到什么效果,因为有「知识」的人并不注重行动而在于「自知」,而注重行动的人并非拥有「知识」。无独有偶,在古希腊也是如此。自柏拉图时代起,关于知识的意义与功能大抵也分为两类柏拉图的观点:将知识用作自知(即所谓的「智慧」)普罗塔哥拉的观点:将知识用作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即所谓的通识或人文教育)无论东西方,大家对于知识是什么很难下定义,但是对于知识不是什么倒是惊人的一致 —— 即知识不是「工作技能」,也不是「实用利器」,而是「技术」。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在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中,很早就发现了勾股定律,但是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事情的变化在 1700 年,「technology(技术)」出现了。这个英文单词由两个词根构成:一个是“téchne”,指某门手艺的奥秘;另一个是“logy”,指有组织的、系统的、有目的的知识。之后才有了专门的培训学校,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工程院校、医学院校等培养「专业知识」的体系。所以我们大抵可以重新来理解知识这个词,在德鲁克《知识社会》一书中,他将知识分为:综合性知识:即我们传统而言的智慧,主要在于培养有教养、道德的人,目的是为了自知专属知识:即行动中可以证实对行动结果有效的信息,主要在于工作研究、工作分析和工作管理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被迫流落荒岛,大概率希望和贝爷一起生存,而不是和苏格拉底或者孔子,因为后者虽然有道德和修养,但是前者关于生存的专属知识能解决我们吃饭和睡觉的具体问题。正是由于这种视角的转化,才构建了工业革命之后的新型社会,赋予了我们知识和专家的权利。我们今天说自己都是「打工人」,仔细拆分下这个角色背后,其实也有两类:传统雇员:依赖于资本家生产工具的打工人,典型如送外卖(需要订单、导航系统等)、钢铁(需要大型机械)知识雇员:虽然也依赖于资本家提供生产力工具,但是最终的价值却由知识雇员产生,典型如核磁共振(需要专业医生来解读,否则只有机器没用)。这种变化,意味着知识成为了我们的生产力工具。我们从一家公司离开,并不是一无所谓,反而积累的知识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工具(甚至是生产资料) —— 比如我们可以将过往的经验总结,整理成一本书或者一门课,来养活自己;也可以抽象成新的框架,为接下来的面试提供有力的支援。今天的互联网不如十年前那么多姿多彩,大家纷纷觉得内卷,是因为十年前参与互联网的人大多数都是「知识雇员」,他们在创造许多生产力工具;而今天的感觉到卷的人,由于岗位的标准化,又变成了传统雇员 —— 对比下当年开发搜索广告的人和今天投放搜索广告的人的差异就知道了。从过去到现在是如此,那么未来呢?未来很可能是知识资本超越金融资本。秦朝为了传递边境的信息,斥资约 4200 亿人民币修建了长城;而今天传递同等数量的信息,成本几乎为零。原因很简单:技术的进步,让信息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而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谁能从信息中提取出来更多的知识用于生产,谁就更有价值;想想那些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委内瑞拉),掌握着大量的物质资产但是经济萎靡不振;而腾飞的经济体,没有不重视知识资产的(想想前一阵的芯片战争)。那种 5 岁 - 23 岁学习,然后剩余的时间用来工作的时代属于我们的父辈,而我们必定需要终身学习知识。而那些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非常努力工作,但却没有从日程表中抽出时间来不断学习的人将成为新的「高危人群」。关于如何在这个时代学习的一些能力,可以对照自身来思考正确识别有价值知识的能力 —— 当下什么知识是最具潜力的?就像十年前应该学习 UI 设计而不是平面设计;显然今日再研究 App UI 并不是一个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事情,那么作为设计师,该去研究什么?快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能力 —— 所有的知识都有有效期,所以如何能掌握一套快速学习的方法,或者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领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核心是能否掌握许多底层的框架(对我来说微观经济学是打通行业知识的底层框架)向他人传递自身价值的能力 —— 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让别人觉得你值钱;这也是为何我们今天必须有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原因,因为知识不像钱,没法像 LV 一样大老远的就能看出来,你必须进行自我表达,才能让别人意识到你的价值。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能力 —— 找到工作是一种知识变现,但是这种看似稳定其实风险特别高。你可以尝试做播客、视频、做顾问等等,但如果缺少这种转化能力,学再多的知识也无济于事。像投资一样获取高回报率的能力 —— 对于学习到什么来说,学什么更加关键。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投资策略,因为你的时间只有那么多,所以审视自己该学习什么,学习回报率如何,不要一根筋扎下去(比如我就不适合投资在技术研究上,缺乏逻辑思维和语言天赋)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 —— 最根本的能力,学习并不是打开书开始看,而是一种元能力。具体可以参考沉思录中的 学习如何学习。纵观历史,工匠往往只需经过五六年的学徒期,在十七八岁就可以学会一辈子都用得着的一门手艺。但在知识社会中,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有知识的人每隔四五年就必须得学会新知识,否则的话就会落伍。努力工作是工业时代取得成功的方法,努力学习是知识经济的必经之路。来源:5-Hour Rule: If you’re not spending 5 hours per week learning, you’re being irresponsible《知识社会》 彼得 · 德鲁克 ,1993❧趋势:可交互文章的现状和未来展望by yaoxing受限于纸张和物理世界制约,图文媒介被广泛使用,随着智能设备、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媒介的展现形式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未来趋势,著名硬核论文平台 Distill 在 2020-09-11 发布了一篇文章 Communicating with Interactive Articles 详细描述了当前一种新媒介:可交互文档的发展现状。文章作者来自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ton 和佐治亚理工 Georgia Tech,两所大学的人机交互和数据可视化专业排名顶尖。产品沉思录的关注者肯定了解 Alan Kay、Ted Nelson 和 Douglas Engelbart 等先锋们 ,他们致力于开发增强个人智能的工具。而可交互文章就是将智能设备动态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思路。文章介绍了可交互文章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什么阻碍了它的进一部分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它三个问题。下面简述文中观点,对有兴趣的同学可点击文末的中英双语结构化笔记了解详情(文内的 60 个案例个人认为隐藏了大量机会,不容错过)。推荐阅读:可交互文章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模型 Zwicky Box:一种解题框架by fonter瑞士天文学家 Fritz Zwicky 是一个古怪、乖戾的人,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了暗物质。他拥有50多项专利。他开发了最早的喷气式发动机,包括水下喷气发动机和反向水脉冲发动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还发现了120颗超新星,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2009年。人们甚至认为是他创造了“超新星”这个术语。Zwicky 获得以上的成就,据其说来自于他发明的一种方法。中文叫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 ,以“旧因素的新组合”作为核心思想。他在 1969 年以此为题写了一本书,Zwicky 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每两年就有一个好主意。给我一个题目,我就能给你一个主意!」他相信他的技术可以让任何人的思考效率提高一百倍。从那时起,许多人认可这种技术是一种有用的头脑风暴工具,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构造一个 Zwicky Box。Zwicky Box 打破我们熟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在整个解决方案空间中寻找最佳答案。将解决方案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然后不断地重新组合它们,以找到您没有想到的新解决方案。它就像是一个乐高积木,用来解决问题。Zwicky Box 的全部意义在于能够找到其他人想不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默认解决问题。通常,当我们试图解决问题时,我们会跳到熟悉的解决方案。虽然我们常常因为熟悉的解决方案有效而跳到熟悉的解决方案上,但在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熟悉的解决方案远远不够。使用 Zwicky Box 来解题分三步将你的问题拆开,进行分类:分析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相互独立) 提出类别的一个好策略是拿一个你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例子, 列出每个部分,并询问它是否可以被抽象成一个参数。对每个分类的值进行头脑风暴 发现最初的几个是很容易想出来的。 在一次头脑风暴中,除非你有了50个左右的想法,否则就不要停下来。 此外,不要急着对这些想法进行过滤,不管这些想法有多么荒诞或者愚蠢,都一股脑儿先把它们写下来。 而且在上面的50个想法中,“前三分之一的想法可能是轻而易举想到的, 中间的三分之一会有一定的难度,而最后的三分之一会很难想,而这部分也正是精华所在。”遍历每一种组合创造全新的组合 有了更多的类别和更多的值,Zwicky Box 变得更加有用,因为您可以发现一些真正意想不到的组合。 Superorganizers 的作者开发了一个小应用:http://superbox.superorganizers.xyz/ 可以方便的使用 Zwicky Boxes 。经常使用 Zwicky Boxes 来捕捉和探索不同的想法。可以发现,仅仅是把不同的元素并列在一起,就会触发大脑的联想思维引擎去寻找有意义的联系,这通常会产生一些新鲜的想法。Zwicky Box 的优势不在于建立思考原创想法的能力,而在于系统地探索许多可以带来惊人见解的想法。很多时候,问题并不一定是想出来的点子,而是过早地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仅仅是把不同的元素并列在一起,就会触发大脑的联想思维引擎去寻找有意义的联系,这通常会产生一些新鲜的想法。来源与更多Use a Zwicky Box To Solve HardProblems in Unexpected WaysThinking Outside The (Zwicky) Boxthe History and pracice of the Zwicky Box非共识创新:菲尔·麦金尼跟我们分享了8个经验一种非量化建模的通用方法❧观点 信息过载与时间分配模式by shaonan我们消耗的信息与我们摄入的食物一样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以及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Evan Williams,Twitter 和 Medium 的联合创始人。在 WWDC 上,我们看到了 iOS15 对于通知中心的改造,而这些今天有些讨人厌的小红点和提醒,出自 12 年前的 iOS 3 的通知系统,自此之后,我们从拉取信息变成了被推送信息,继而造就了今天注意力不断涣散的局面。而随着手机成为了我们的器官,推送来的信息针对性越来越强。不断推送和你相关的信息,就像不断拿着充满了热量的信息在你眼前经过,而悲剧在于,我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这就导致我们今天面临如下的困境:内容海啸:我们能学到更多知识,但是问题是我们很难找到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所以知识策展变得更加重要,你可以认为沉思录便是一种「策展」形式)回音室效应:沟通越紧密,小团体就越多,对应的沟通壁垒越高。我们想要破圈的难度变大。(比如现在饭圈流行什么,对我来说就是非常有挑战的……)持续分心:我们贡献的数据越多,广告商和内容提供商就越了解我们,继而能给我们投喂来更打动我们的东西供我们消费。而我们的注意力则被不断打破 —— 毕竟消费还是比创造更简单的。FOMO(害怕错过):损失厌恶在信息层面的具体表现,让人不堪重负的不是选择的数量,而是好的选择的数量。放弃好的选择对人类来说是痛苦的。所以我们不想错过任何的点赞和评论。我们感慨互联网优质内容越来越少,看起来像一个信息沙漠也是有道理的 —— 充满了大部分的垃圾信息,而许多人却不自知,认为能从这些垃圾食品中找到一些滋养自己的东西。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你从增量的知识中筛选出突破性的知识:寻找否定证据ーー证明你现有观点是错误的证据ーー比确认证据更有价值。使用具有更高信噪比的新知识形式:一本书胜过一个帖子;一本书摘要胜过一本书;一个领域指南胜过一本书的摘要。学习一种能帮助你系统地提高寻找突破性知识的技能:不断投资你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上述解决方案能看到,核心是主动学习 —— 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对信息来源的挑选、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上面讲了信息过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但还不够。因为决定这一切的还源自我们的时间分配,而这种分配往往是我们不太注意的。现在许多知识工作者把自己变成了体力劳动者,只关注效率、努力工作和高产出。知识工作者本质应该关注于产出质量而非数量,就像我们关心老师教会了学生什么,而不是教了多少人。我们日常分配时间有三种模式:管理者模式:专注于协调,日程安排是为老板制定的。经常被打断,需要不断的和别人协作。创作者模式:专注于产出,如程序员和作家,至少以半天为单位使用时间,集中进行有目的的输出。学习者模式:专注于洞察,如巴菲特、盖茨等,制造大量空闲的时间来屏蔽噪音,进行思考。专注于洞察的质量而非待办清单的处理速度。上周在和 light 进行 flomo 月度复盘的时候,就发现我经常处于管理者模式(因为要协调大量的合作内容和运营社群),而他经常处于创作者模式(因为需要集中精力升级架构和完成开发),而我们都缺少了「学习者模式」 —— 即一段不被打扰的闲置空间,用来进行思考 —— 就像我们在天竺路漫步的时候,无数的灵感和想法就从心底里面冒出来了。所以如果你每天都处于精疲力竭之中,那么可以检查下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消费了太多无用的信息。如上文所说,没有时间来学习的人,将会在未来成为「高危人群」推荐阅读:Maker’s Schedule, Manager’s ScheduleThe No. 1 Lifelong Habit Of Warren Buffett: The 5-Hour Rule | 中文版

2022-11-18 10:15

Vol.011:西奥多 · 莱维特、Excel、Outreach 教给我们的,以及如何工程化你的习惯

卷首语1. 在 🐏人物志:羔羊计划 中提到,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之比为 14:1,1000 亿人已经不在人世,他们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他们尝试了我们今天正在尝试的一切。他们成了指引我们心中羔羊的牧羊人。这也是我们不断更新这个系列的原因,本期介绍的西奥多 · 莱维特,便是一位这样的牧羊人。【该链接需复查1】2. 之前在播客中提到了《定风波》,而恰好孟大听完写下了另一段感受《收益与体验》,一篇好文章,是由文字本身,和读者透过文字的想象,所共同组成的。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3. 本期有一位新的投稿人 Beiyu,经过多次的沟通和打磨终于完成。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可以反馈下意见和建议,如果想交流我们也可以代为转达。以及,非常期待诸位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投稿至产品沉思录。具体可以微信加我或者直接回复此邮件即可。— shaonan&fonter❧碎片「你的思维速度是固定的,你不能强迫自己思考的更快,只能提高决策质量,而不能加速。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就是决策。不要试图想得更快,而是试图想得更好。Stop trying to think faster. Start trying to think better.」—— 你的思维速度是固定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长久的幸福和快乐,实现之前和之后总会伴随着痛苦和折磨,你永远不可能逃离「人生是一场苦旅」的事实。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一切宣称让你摆脱痛苦的手段(鸡汤书籍、幸福课程、酒精毒品、娱乐体育等等)都是市场营销的噱头,都是为了让你花钱买一个短暂的解药,但真正的解药在于你去面对痛苦这个事实,是不需要向外界求索的过程,而是一个自我内心探索的过程。」—— 浅谈人生导师和播客推荐「当问题是成本问题的时候,意味着突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些都预示着颠覆性的变化。」—— 黄峥:人类最重要的两个主题是吃饭和打仗「美国的电商渗透率 15%,中国电商渗透率:20% → 28%(2020) → 40%(长期目标) → 50% (理论上限),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品类进行分拆,我们认为除去汽车、石油等短期难以电商化,或即使电商化也无法被快递运输的消费品,剩下的产品占比则为电商渗透率的理论上限,即50%以上。」—— Ben Evans百页报告「一个加密艺术 NFT可能涉及数十笔交易,有人分析了其中的18000个代币,非功能性的平均碳足迹约为211千克。相当于一个欧盟居民一个多月的电力消耗或者驾车行驶1000公里或者从伦敦返回罗马的航班;」——加密艺术的环境成本❧羔羊:西奥多 · 莱维特(Theodore Levitt )Recommended by Shaonan之前介绍过 hey.com 做产品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观点,你就不值得被关注」,上周和轻芒杂志的 junyu 一起录播客的时候,他又提到了 Opinion Lead 的产品设计。今日的产品早就不在功能层面的竞争,而是功能背后的理念之争 —— 究竟是相信机器推荐,还是相信人的推荐;究竟是制造奶头乐,还是制造摩擦和痛苦。这让我思考,在丰饶的供给时代,需求其实早就被满足,和别的产品一样不会再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相反应该做出差异,重新寻找自己的独特定位 —— 即你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是什么。这样总有一些人希望能与众不同,而他们往往就是你最好的同盟军。这些观点其实并不新鲜,西奥多 · 莱维特(1925-2006)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洞察到这一点。作为现代营销学的创始人,他独特的洞察,极强的概括和挑衅的天赋,带来了许多经典的内容。这篇文章是《哈佛商业评论》为了纪念他所挑选的比较经典的几篇文章,算是对莱维特思想的全景式的展示,我把其中对我有用的部分摘录,有兴趣的可以查看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有些观点可能看起来比较落伍或者难以理解,但注意看下文章发表的时间,再对比下当时的社会环境,就能发现莱维特惊人的洞察之处了。比较有趣的是,莱维特也曾做过《哈佛商业评论》的主编(1985-1989),他认为杂志的主要目的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翻译,为没有耐心、时间紧迫的读者澄清作者的原始 —— 有时是粗糙的想法。从这个视角看,希望沉思录也能达到这样的目的▎Marketing Myopia | 营销近视症 (1960)目标导致失败增长受到威胁,本质上不是市场饱和,而是管理失败(人的欲望怎么可能停止呢?)铁路停止增长,不是因为货/客运没需求了,而是被其他工具(飞机、电话)解决了。他们错误的定义自己是「铁路」行业而不是「运输」行业。好莱坞面临困境,是因为认为自己是电影行业,而不是娱乐行业上述行业是以产品为导向,而非以客户为导向。积极地例子就是电视摧毁了大量的电影公司,以及杜邦和康宁公司 —— 以客户为导向 (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就是你现在手机的面板,2010 年上市,但是技术是基于几十年前的研究)错误的分析大规模生产的低价福特车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 因为人们想要 500 美元以下的汽车铁路本质上是运输媒介,而非铁路干洗的本质来自于更好地清洁,而非仅仅是用化学制剂清洗衣物(超声波将会替代)电力公共行业,将会被太阳能和本地存储的蓄电池而肢解马鞭行业应该将自己定义为能源的刺激物或催化剂,这样才能避免被淘汰根本不存在增长型行业,只有组织并行动起来去创造和利用增长机会的公司行业自欺循环认为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保证行业增长认为没有竞争产品能替代行业主要产品过分信赖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价格优势专注一项产品,整个行业都聚焦于如何降低成本营销和销售的区别在于,销售着眼于卖方需求,而营销着眼于买方需求。前者在乎将产品变为现金,后者则是通过产品与一系列的活动满足客户需要。▎After the Sale Is Over… | 销售结束后 (1983)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关系很少在销售完成后结束。这种关系在销售后逐渐加强,并帮助决定买家下一次的选择。这种动态特别体现在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一系列交易中所涉及的服务和产品完成交易只是完成了求爱,而婚姻刚刚开始美满程度取决于卖方如何处理好这段关系婚姻质量决定了是否会继续或扩张,否则就是离婚传统的销售方案中,卖方和买方相隔很远,以销售部门联系,这就是销售人员要有魅力,而非产品需要魅力。而营销则意味着,渗透用户的场景,了解他们的需求,欲望和恐惧。与其试图让买家想要卖家拥有的东西,不如让卖家想要他们想要的东西。产品不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整套能让卖家满意的价值 —— 一套「增强型」产品一段糟糕或正在走下坡路的关系最可靠的标志之一就是没有来自客户的抱怨。没有人会如此满足,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客户要么不坦诚,要么没有被联系ーー可能两者都有。交流障碍既是一种症状,也是麻烦的原因 —— 因为没有人能如此满足。造成这一切缺陷的是组织的结构 —— 除了那些从事销售或市场营销工作的人,人们很少能看到公司之外的东西。对于那些身处高墙之内的人来说,内部是工作完成的地方,是惩罚和激励分发的地方,是预算和计划制定的地方,是工程和制造完成的地方,是绩效衡量的地方,是朋友和同事聚集的地方,是管理和管理事情的地方。外界“与我无关”,是“你无法改变的事情”... —— 这也是管理者要强调现事、现地、现场(via 柳井正)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它与客户的关系。重要的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他们如何认识你。▎Marketing Success Through Differentiation—of Anything | 成功的差异化任何事情并获得营销的成功(1980)根本没有商品这回事,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是可以区分的。差异化方法论:加工消费品和工业品,通过产品特征的独特性来求得竞争对手的区别。消费和工业服务通过“交付”来实现差异化。(如京尊达)对于无差异化产品,人们绝不会唯低价是从。理解这个观点很重要,人们总是去寻找有差异化的产品;仅仅低价是无法构成对用户吸引力的差异化的。重新定义产品对于潜在的消费者来说,产品是一个复杂的价值满足集群。例如汽车制造商购买钢板,不仅仅是钢铁本身,还包含一系列的交货条件、支付条件等等其他服务。从这个视角来看,除了钢板以外,其他的履约服务的改进,也就是差异化的突破口。今日的互联网服务更是如此,任何产品本身既承担了产品本身,也因为网络的特性变成了管道。消费者永远不会只是购买「普通」产品,比如钢铁、小麦等产品,他们购买的东西超越了这些名称ーー而且「东西」是什么,有助于决定他们从谁那里购买,他们将支付什么,以及在卖家看来,他们是「忠诚的」还是「变化无常的」Customers attach value to a product in proportion to its perceived ability to help solve their problems or meet their needs. All else is derivative.顾客重视产品的价值与他们感知到的帮助解决问题或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成比例。其他的都是衍生品。产品的种类一般产品:如钢铁、油盐酱醋、律师执照等,差异不大。期望产品:代表客户最低期望条件。只有在一般商品以外的期望得到满足,一般是产品才能卖出去。顾客的期望就是差异化的根据履约交付的形式和条件条款细节(如美团当年的过期退)后续的支持(苏宁的上门安装)新想法(如小包装、论个卖等)增强产品:常说的附加值。如美团外卖还能提供跑腿服务等。需要检验这些假设是否正确,顾客是否需要扩充产品等。但要小心,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需要—— 也许他们仅仅希望是低价。潜在产品:为吸引和留住顾客所做的一切可以称之为潜在产品。以钢铁为例(所谓的第二曲线皆是如此):重新设计部件,增加安全性,强度等关于客户对各种钢铁替代品的调查润滑剂,降噪,缓冲剂等管理的角色管理营销的方式成为最强大的差异化形式品牌管理和产品管理是具有明显优势的市场营销工具(相对于通用的功能性的管理模式来说)与其让人负责一个大市场的同样方式使用产品,比如在不同行业使用不同产品更加集中注意力Pillsbury 帮便利店更好地运营和竞争,继而让便利店选择他们的产品亨氏根据不同的机构提供差异化的递送方式和产品草料二维码的行业应用(点此查看)所谓差异,在品牌、包装消费品、工业产品的设计、经营特点或组成、或无形产品的特点或「服务」强度中最为明显。比如招商银行当年率先针对消费者来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在零售行业的布局带来了今日的差异化。无独有偶, 7- 11 中绝大多数的商品在其他地方都买得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则改变了履约的形态,带来了新的机会。在营销过程的管理方式中,许多公司,特别是那些提供一般性的无差别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都有机会摆脱商品陷阱。差异化在于一个人如何经营企业。相关专题: 西奥多 · 莱维特 (Theodore Levitt)❧观点:工程化你的习惯Recommended by fonter最近思考的主题是「均衡」 以及是否有最小的方法去塑造自己的均衡,于是把过往看过的印象深刻的东西串联起来,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它是关于 3 个不普通的人都做过的一件事,工程化个人的习惯这个主题。我在前言中写到,每个人或许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谋求另一条路,这条是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当你被公司这样的组织或者社会的规则排序排到第一个可以放弃的时刻,你可以不为之焦虑的路。现实来说,找到这样的路,或许可以试试从你的习惯开始。即使我们只能每年增加 1% 或 2% 的习惯改良,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提高。第一个人是黄峥的偶像,世界上最为人熟知的人百元美钞上印的 Benjamin Franklin,第二个人是 a16z 负责加密货币领域的合伙人 Ali Yahya,第3个人是 Henrik Werdelin。他们都在做过工程化个人的习惯这件事。他们的名声和事迹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种可能性,或许可以学习一下。当然这些习惯很容易变成让自己焦虑的东西,每天check不完的习惯,每天没有完成的沮丧。我也是受这种困扰,于是想着放过自己。但是我也相信,当你十分想要另外一种可能性,十分想完成一件事,你会愿意用你的焦虑去交换一些东西,因为不交换连可能性都为0。不管是 Benjamin Franklin 的表格、Ali Yahya 的 walrOS 还是 Henrik Werdelin 的 8+1 system,他们都是在做一件事。有意识的洞察人的不足和遗忘,利用间隔重复加强被遗忘的东西,形成一套机制创造出正向反馈和循环驱动自己的生活好起来,均衡起来。这一套系统按 Ali Yahya  的观点,认为养成自己的 Habit engineering 本身是一种统治一切的习惯。它本身包含改变生活的任何方式的手段。或许我们不能如 Franklin 这样的伟人,Ali Yahya 和 Henrik Werdelin 这样的精英能延迟满足调试自己的系统到最优,但是我们可以不贪心的一个一个循序渐进的做一做,去模仿让生活能有一点点改变。原文:工程化你的习惯❧投稿:SalesTech 独角兽之 OutreachRecommended by Beiyu本篇是沉思录读者 Beiyu 的投稿,感谢 Beiyu,这也是她持续关注的话题 SalesTech 系列的第一篇,我们欢迎她持续输出,借此机会也欢迎大家的来信交流。 Beiyu 在国内一家十分低调,但在业内及客户圈十分有名的 Martech 公司工作。由于他们服务的都是行业巨头,以及接触客户核心数据,因此在市场宣传层面我们也很受限制,不能具体展开讲述背景。之前 Beiyu 负责公司 marketing cloud 营销云的产品营销,现在在孵化探索 SalesTech 领域的产品。全球 CRM 巨头 Salesforce 从 2016 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一份《State of Sales》销售现状的调研报告,而能够帮助销售团队的工具从来都不只限于CRM产品。早在2006年,就有机构在持续追踪、收集和整理在销售工具领域活跃的各类供应商。随后机构和一些个人开始对这块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探索,发布 SalesTech 生态图。本期提到的 Outreach 是 SalesTech 领域的一家明星公司,在2020年6月完成F轮融资后,目前估值$1.3B (约 90 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 Sand Capitals、Salesforce Ventures、Lone Pine Capital、Spark、Microsoft。Outreach 是第一家提出「Sales Engagement」的公司。Sales Engagement 是Outreach对自己的产品提出的概念,为了给这个概念造势,Outreach 还专门写了一本书《Sales Engagement》。销售卖的不只是手里的产品,更是这个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是客户拥有这个产品后能够看到的愿景。没有需求,销售也要创造需求。SalesTech独角兽之Outreach❧推荐: Excel Never DiesRecommended by fonter本篇是关于 Excel 恢弘历史的一篇考据丰富的文章,可以结合沉思录里面 电子表格的历史 的内容一起看。作者写道,36年过去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 Excel 的世界。如果它明天就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它很可能是唯一一种会造成最大破坏的应用。许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金融机构都依赖于 Excel 模型来运行他们的业务,而今天,Excel 不仅仅是一个电子试算表,它是一种语言。世界上有2种软件,一种是从Excel种拆分的,尽管被“分拆”,Excel 还是越来越强大。一种是受Excel启发的。本文让我有新的认知的要点如下微软早在1985年就关注 No- Code,比谁都早Excel 主要限制是: < 100万行,不能处理大数据微软的 Excle 成为主流的原因核心有 3 个Odyssey 工程在性能上打败 Lotus 1-2-3看准GUI,率先在推出 Microsoft Excel 1 for Mac,而对手还深陷在CLI中Windows 的捆绑策略,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软件Excel 是地球上最流行的编程语言比1070万 Javascript 开发者和700万 Python 开发者加起来还要多Excel  公式已经图灵完备了意味着可以计算任何你可能用 Python、 Javascript 或者其他任何图灵完整语言处理的东西核心是 LAMBDA 的引入,将 Excel 转换为“ true”编程语言。Excel是一个林迪效应的软件某种东西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期望它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存在了一年的东西预计还会存在一年,但是存在了100年的东西预计还会存在100年。已经有36年的历史了,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它还会存在36年。Excel 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栈程序员一个工作表可能包含数据库,另一个工作表可能包含一组公式来转换带有数据库的工作表,另一个工作表可能是排序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表可能提供终端用户控件来操作输入,同时也显示最终输出的摘要数据和图表。对企业家的启发灵活性很重要。不可能事先知道用户想要做的每一件事。为了与用户一起进化,产品设计师需要在可用性和灵活性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向下兼容与现有模型。通过将人类习惯于思考和行为的方式转化为软件,产品设计师可以使复杂产品的学习曲线更加渐进和自然。具有更多功能的产品体系结构。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和扩展被添加到 Excel 中,产品就会变得越好,因为每一个新的功能都与所有现有的部分协调一致。这与许多功能越多越糟糕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保持热情。Excel 之所以永远不会消亡,部分原因是因为有这么多充满激情的 Excel 从业者。受到 Excel 产品的启发,非目标用户应该能够灵活使用 ,但是对目标用户群来说有无穷的挑战性和回报。Excel Never Dies 摘要 | 专题:电子表格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