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0 9:0
Vol.025:什么是有效产出的世界
本期概要:读书:《目标》与制约理论视角:不受欢迎的想法清单思考:理念超配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10 ✕ 工程师卷首语产品沉思录从下周开始,暂定将临时从每周一起变更为每两周一期。但请放心,本季 48 期,每期 4 篇的承诺不会改变,各位也已经是买断制,不必担心过期的问题。和大家说下具体的原因:shaonan 最近由于公司业务变化,接手了新的产品,忙碌程度远超预期,所以精力上有所不济。fonter 最近工作生活多有变动,所以也有许多相关的各种事务需要忙碌,时间上也变得捉襟见肘。但我们并不想因此降低内容质量,所以综合上述各种因素考虑后,暂时将降低产品沉思录的更新频率,以便能有更多相对充裕的时间思考。也能让本季的终点,晚点到来。—— @Plidezus & fonter❧🧘🏻♀️ 来自 rukianovus@gmail.com 的 Worthy Five❶.近期有什么值得再试的菜谱?墨西哥taco酱(牛油果+柠檬汁+洋葱+西红柿+黑胡椒+盐),配合薄饼/生菜/玉米片都很好吃,既能补充脂肪,也有维生素和纤维素,口感上很清爽❷.近期你的城市中有什么值得再去的地方?晚上去大学门口吃路边摊!工作太久了,渐渐开始像一个机器,需要去感受活力和生活小事景点推荐永庆坊-沙面路线,永庆坊会看到骑楼老街、西关大屋、粤剧博物馆、李小龙祖居,而沙面是过去的英法租界,欧式建筑,晚上过去走走,更像是一个公园。整套路线下来,很明显能感受到世界的变化,如此不同又融合在一个城市中,是城市记忆❸.近期有什么值得独自或者和友人做的活动?广州的夏天,实在可怕。最近我一直在做的活动就是去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在特定的空间专注地做一件事,会让人感觉愉悦~❹. 可以说一说你最近见过的朋友吗?大学室友,上周末一起去澳门游玩,随后在她家度过周末,吃牛肉火锅😋她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很适合挫一挫有些优柔寡断的我她养了一条拉布拉多,我也是看着狗狗从小宝宝变成90斤的“胖”然大物,遛狗如拔河,但是很开心~❺.推荐一本近期你读过或者想读的很棒的书吧《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豆瓣评分9.4,大概10年前就想读这本书了,奈何厚度实在惊人最近读完侯世达学生的作品《复杂》,其中也介绍了智能的一种特征——类比,再次燃起了读书的热情,希望今年能看完嘻嘻请你也分享你的 Five ,Worthy Five, Give Me Five 更多朋友 Five 的分享,同时也欢迎来我们 随便玩玩日报社 看看。❧读书:《目标》与制约理论by shaonan早就听说高德拉特写的《目标》这本书,也看过一些摘录或者干货分享。但真正从头到尾看完,收获还是不一样的。想了想原因如下:这本书是用小说的手法写的,还穿插了主人公的感情线,很容易代入情境。而干货则把大多数背景都剔除掉了,变成了生硬的理论。因为有了大量的背景信息,所以就可以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接下来的问题该怎么解决,而不是直接获得答案。阅读时间变长,也意味着让自己浸泡在这个话题中的时间变长,更有利于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来思考书中提到的问题。说回这本书,虽然整体是围绕着制造业来展开,但对自己还是有下面 2 个启发:1)你的目标是什么很少有创业者会承认自己做事情没有目标 —— 比如我要做个「好」产品;想要做个「自己」的产品等等。但问题在于,该用什么来衡量这些指标呢?早年产品经理很热衷于「提升用户体验」,因为认为这样能消除用户使用的摩擦,提高用户规模。这个叙事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有了规模就可以继续融资。但如果继续推演下去,就会发现如果只有规模,没有收入,最终还是没有价值 —— 无论你的愿景多么宏大、团队多么优秀、技术多么先进。但实际上,这种优化非但不带来收入,而且还会造成更多现金流的压力。比如当年单车大战的时候,有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体验优化,比如「座位」更舒适,比如车上有 USB 插头能给手机充电,甚至有金色的车骑起来更炫酷等。又比如为了产品扩张,比如提前给出过大的存储空间、过多的分享权益,而忽略了存储成本和审核成本,最终因为入不敷出而关张。所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目标是盈利。因为有了收入及利润,才有可能继续优化产品。而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围绕这个目标,其实也有三种不同的视角,其中规模世界是我个人的补充。规模世界:这个视角源自于 VC 主导投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烧钱来扩展规模。在这种视角下,创业者很可能为了规模,而忽略成本要素。这在新兴空白市场,且能产生规模或网络效应的业务中,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如果业务本身不具备上述效应,且在经济下行周期基本上跑不通。成本世界:这个视角源自于传统会计和管理理念,核心是减少单位产品的成本。这种视角下创业者可能会极限优化每个资源的效率来降低成本。但问题在于这种视角的假设是供不应求,所以需求是恒定的,只需要能尽可能低成本提供商品/服务即可。但在今天需求疲软的环境下,这种视角很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或者陷入到恶性的价格战中。有效产出世界:书中的核心观点,目标是识别并优化限制资源,使产出和需求匹配,而不是盲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为所处时代不同,自己先拥有的是第一个视角,忽略了成本只求规模;然后拥有了第二个视角,即通过产品来提高效率。但最终创业需要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有效产出,即能合理满足用户需求来赚取应得的收入。2)制约理论这又是一个耳熟能详,但实际却经常忽略的理论:只有当一个资源的使用,导致整个系统整体性能提高,那么这个资源使用才是有效的。比如决定一个野外队伍行进速度的,不是走的最快的人,而是走的最慢的哪一个。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现实中却很容易忽略这个事实,出现下面的几个误区:局部优化:比如过度优化产品功能,而忽略自己的市场策略和商业化策略;只注重提高效率:比如拼命加班或者尝试各种新工具,而忽略了降低瓶颈负载;只注重降低成本:比如遇到收入不行,拼命降本,而忽略了新机会的把握。第二条是我体会最深的。小团队创业,创业者自己很少会意识到,自己其实是瓶颈。这并非是创业者本身能力有问题,相反可能他是团队中能力最强的。但问题在于,创业过程中有许多不需要那么高能力,但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比如公司的财务、人事、甚至是大量行政工作。这些看似不复杂的事情堆积,就很容易让创业者本人成为整个团队的瓶颈,许多重要决策迟迟无法做出。解决方案并不是再提高这个瓶颈的效率 —— 因为人的精力和决策带宽是有限的,创业者能力再强也会有明显的瓶颈。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为其减负 —— 要么不做,要么交给其他人来做。但为何许多创业者容易陷入这样的瓶颈?表面看起来是为了不增加人力成本,但实际上是无法确定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为「有效产出」,即所做的事情能为公司带来收入。没有有效产出,就没有更多收入;没有更多收入,就无法负担更多成本来降低瓶颈压力;无法降低瓶颈压力,思考和执行有效产出的时间就更少,陷入到一个负循环中。书中提到「制约理论」改进的五个步骤,其实也挺朴素识别系统制约:人、设备、资源或者是政策;决定如何充分利用制约资源:帮助其消解掉制约使非制约资源服从决定:防止其他资源浪费制约资源需要的东西;增加制约资源,以解决制约重复上述步骤篇幅问题这里不展开细节,但想提到几个自己之前忽略的点:制约系统的未必是功能和人,也可能是政策。政策未必是外部的,也包含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当时做某医疗平台目标是 GMV,但无论怎么优化问诊服务,收入都不会带来结构性的增长。提供药品既是用户需求,也是提升的重要手段,但迟迟不能做的原因,则在于背后公司的价值观判断问题。充分利用制约资源,往往不是提高制约资源的效率,而是帮助其减负。这其中很关键的是避免其他非制约资源对制约资源的浪费,比如本身你要解决一个很难的技术问题,需要开发同学闭关研发,但 HR 却一会让其进行季度汇报,一会让其进行绩效评估等。小结有条件的话,经典书还是自己读一遍,目的是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浸泡在书中的语境中去思考,这样理解更深。大多数情况下,想要持久运营一款产品,背后需要一个企业支撑;而做企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做产品不仅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也要确保自己有利润(以及现金流)。想要达到这个「赚钱」这个目标,只看规模会导致忽略成本和营收;只优化成本会忽略需求的匹配,造成积压或者浪费;所以最重要的是有效产出,让产出和需求匹配。制约理论不复杂,但是瓶颈表现形式比较多样,比如内部的某些规则、某些视角的局限等。另外对于创业者来说,要经常跳出系统来看瓶颈,避免自己成为瓶颈本身。解决瓶颈问题,重要的是为其减负,而不是提高瓶颈资源的效率。推荐阅读:《目标》 by 高德拉特❧视角:不受欢迎的想法清单by fonter“不受欢迎的想法”清单这些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很奇怪或者很糟糕。尽管我不同意其中的许多,但我仍然认为思考这些看起来怪异或糟糕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原因有二。第一,因为这些想法可能偶尔是正确的,值得通过一些无用的东西来寻找宝石。其次,因为我认为我们的想象力往往被传统的“常识”所束缚,我们今天接受的许多正确的想法对于过去的几代人来说是违反直觉的。考虑一些奇怪的想法可以帮助我们从现状中解脱出来。这里列举一些关于社会规范不被人待见的想法。免责声明:并不支持这些想法,只是收集它们。总的来说,拥有一个完全透明、没有隐私的社会是件好事。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而不把超过10万美元的钱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应该被认为是可耻的。捐款时匿名不应被视为高尚,因为公开自己的捐款会鼓励其他人捐款。尽管人们谴责这是“肤浅的”,但是在选择伴侣时明确地优先考虑体征美并没有什么错,就像教育、幽默感等其他品质一样。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应该实行激进的诚实,说出我们心中的任何想法,而不自我审查。对人撒谎是不道德的,即使是我们认为是“善意的谎言”。我们应该更愿意对别人撒谎,以保护我们对自己诚实的能力。年龄差距大的恋爱关系没什么不好。年长伴侣的成熟有助于年轻伴侣的成长,增加了关系结束的机会。为了维护婚姻承诺的重要性,离婚应该比现在更加蒙受耻辱被谴责。人身攻击和性侵犯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对待他们会导致更不公平的惩罚和受害者更坏的心理结果。浴室和/或更衣室应该是男女通用的。因为我们不会把同性恋者排除在同性浴室或更衣室之外。大多数人最好实行一夫多妻制而不是一夫一妻制。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并没有进化到只对一个人产生性爱的感觉,期望一个人满足一个人的所有需求也是不现实的。多角恋的主要障碍是嫉妒,人们低估了嫉妒的可控性。我们应该私有化婚姻。让任何人和任何人结婚,无论他们想和多少人结婚ーー只要起草一份合同,根据你的选择来定义这段关系的条款。政府没有理由介入此事。婴儿潮一代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是反社会的。社会极端地高估了声望,对我们的集体是有害。我们应该结束送礼物的传统,因为它是如此的低效。送礼物的人在选择收礼人会喜欢的东西方面要比收礼人糟糕得多。高级职位的人应该不断地进行认知测试,以监测智力、警觉性和判断力可能下降的情况。我们所说的“精神疾病”是一种社会结构。我们应该把不寻常的信仰、欲望和行为视为合法的,只要它们不对他人构成危险。我们应该对那些非自愿禁欲的人表示同情和援助,就像我们对那些没有足够食物吃的人表示同情和援助一样。免责声明:并不支持这些想法,只是收集它们。来源:Unpopular ideas about social norms❧思考:理念超配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by shaonan很早前就在马哲课上听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最近在看温铁军的《告别百年激进》,却看到这句话后面还有后半句 —— 在某些条件下,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代价。为何这么说?书中提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上层建筑都超过本国的经济基础,因为都是宗主国留下的,比如 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都是二战后形成的。而这些国家就因为战争的惨痛教训,而大都在追求国家富强。然而,他们的榜样只能是前宗主国。于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制度就都不可避免有宗主国痕迹,体现在议会、法院、军队、警察、教育、媒体制度等方面,且建于城市文化载体之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政治主权,都是通过交易获得的。本国的交易资源已经被宗主国的跨国企业所占有,所以一旦没有宗主国的资助(或贸易),这些上层建筑就会立即垮掉,产生不安定。书中有一个详细的例子解释了这种情况:比如朝鲜在金日成时代,经济结构和城市化都比中国要现代的化的多。但 1991 年苏联解体后,换货贸易体系崩塌,导致无法获得现代化的基础「石油」。92 年末就有 1/3 拖拉机不能使用,继而造成很多土地荒废,产量降低。但此时大量人口已经城市化,靠手工劳动生产粮食效率跟不上;而动员城市中的人去乡下务农更是困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只能依靠一系列强制性政策维持生存。虽然说的是国家,但像不像最近身边发生的各种中年返贫悲剧?提前升级了自己的上层建筑,遇到职业波动高不成低不就,卡在中间不知道怎么办。不仅是生活,自己也经历过许多业务上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案例。案例 A:当时在某信息平台做 PM,因为横跨许多行业,导致产品设计很拧巴,比如房产销售的诉求和个人买卖二手的诉求几乎不同;并且由于交易对象不同,有些比较利于介入交易(如二手),有些不利于接入交易(如二手房)。这就衍生出来一个意识形态讨论:是该水平运营,还是垂直运营。所谓水平运营,就是 Craigslist 这种几十人不介入交易端轻资产模式。但是由于其诞生早于 Google,具有很大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且由于其没有融资,所以可以不紧不慢的发展。而在国内的环境,基本上大家都是重资产,所有都是变成多个事业部不断垂直深挖,试图逼近交易。当最终开始进入到白热化作战时,前者的轻模式敌不过被资本加持的地面部队。而又由于这种意识形态导致团队结构扁平,没有足够的扩张潜力,最终变得逐渐边缘化。案例 B:之前做「食色」时候,整个团队的上层建筑是参考硅谷创业公司的(比如 Instagram),在商业模式思考非常少,不过却看不上品牌广告这种「小钱」,也让团队在几乎没有营收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到接近 20 人,从品牌推广到线下地推横跨诸多岗位。这就导致最终到产品下线时,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养活起团队。其实当时第一次创业的尾声做的外卖业务,单店模型和现金流还是挺可观的。但无奈在这种上层建筑下,总部的费用居高不下,这点收入和之前的开销比是杯水车薪。并且 VC 显然不在乎这样线性发展的速度,也倾向于清算公司 —— 几年的付出就这样灰飞烟灭。其实这些错配,都是源自于几个方面: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经济结构,就贸然提升上层建筑,导致遇到波动时无法匹配;过于追求先进的「意识形态」,脱离了自己所处环境和理论中有巨大的不同,盲目照搬带来上下不匹配。温老在书中提醒,想要避免这些错配,需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某种「意识形态」 —— 也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所坚持的那些「信念」,有多少是被大环境的意识形态所影响,而不是真正独立的思考。如何避免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错配的问题,温老这本书中只有很朴素的答案,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什么时候,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推荐阅读:《告别百年激进》❧意识:10 ✕ 工程师by fonter人们对是否存在“10 倍工程师”有很大的争议。Pro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最好的设计师生产的结构更快、更小、更简单、更清洁,而且生产起来更省力。伟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异是一个数量级。与之相反没有确凿的科学研究表明 10 倍工程师实际上是一个真实的现象,更不用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和可行的理解的因素,条件和规定,他们的存在。然而我们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神话。你不需要通过研究就知道工程师们在所有事情上的数量级都是有用的。比较一下,我和 Jeff Dean(谷歌大脑负责人,AI首席科学家)以及 Sanjay Ghemawat (Google 员工,与 Jeff Dean 合作,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软件工程师之一”)的产出:他们显然至少有10倍的效率,可能更接近100倍。但这不仅仅是因为 Jeff 和 Sanjay 解决个人问题的速度比我快100倍。相反,他们通过选择正确的问题来给自己施加影响:对于那些在 Google 内部工作的人来说,看看 Jeff & Sanjay 的提交历史和代码审查指示板是非常值得的。在编写代码方面,它们实际上并不比一个了解自己代码库的体面的 SWE3高效多少。他们之所以有明星的名声,是因为他们可以将这种生产力应用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他们能够挑出问题中真正重要的部分,然后将精力集中在那里,这样最终的结果就会比 SWE3写的更有影响力。10 倍工程师的要求您的实际输出不仅仅取决于您完成给定编程任务的速度,它还要求你:找出正确的问题建立足够的上下文环境,你可以尝试解决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让相关人士相信你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构建解决方案[这一步是实际编程发生的地方]将解决方案投入生产了解你的解决方案错在哪里根据你学到的东西提出改进方案向其他人解释解决方案随着需求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解决方案但是这个列表中所有其他非编程任务都深深依赖于你与周围组织的互动方式:无论你身处的环境是激励你,还是削弱你的生存意志你所关心的问题是否与你的团队的目标/任务相一致您的高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与您的团队的需求相吻合你是否能够建立足够的可信度来解决重要问题您是否能够成功地导航您试图在其中构建解决方案的环境(技术和组织)需要使用您的问题解决方案的人是否有动力采用它你是否能够向需要使用它的人们解释你的解决方案这些因素在不同的角色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在同一个团队和公司内部也是如此。我所见过的“10 倍工程师”,一方面非常清楚上述因素,另一方面,他们善于在这些因素推动他们走向成功而不是失败的情况下导航。同样,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和环境。推荐:10x (engineer, context) pa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