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24 17:24
02申请门槛:哪些人适合开小报童?
这一节我们会说一下申请门槛。一方面会介绍下目前官方的申请门槛,另一方面也会说一下如果暂时没达到这个门槛的话,有怎样的建议。 一、小报童作者官方申请门槛 如果想要成为小报童上的作者,目前是需要申请并经过审核的。申请页面里强调了一个全网粉丝3000以上的门槛。 关于这点,我发过一条即刻动态:三千粉丝的门槛其实不算高,但足以拦住很多之前没有做自媒体的人 我理解这个设置的原因,是因为内容创作还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人看、没有人反馈的话,很容易丧失动力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经过公开写作“毒打”的话,对读者需求可能没那么准确的把握,所以我比较建议大家够一够那个粉丝门槛,而不是想办法“破格”开通 对此,少楠(小报童联合创始人)表示: 但如果要我回答,哪些人适合开小报童,我觉得粉丝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掌握方法的话,这个门槛也不难达到。 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像是在说:谁适合靠内容写作赚到钱? 那其实我的答案已经写在我们的宣传海报里了:有表达欲,想用文字吸引同路人有专长,想通过知识变现的人对制作和运营付费内容有好奇的人 这三点,分别对应了:想写、能写、愿意写。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其他的都不是难事,我们在后面的文章里,会带着大家一步步达成所愿。 二、想成为小报童作者,要做哪些准备? 那是不是粉丝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 想要成为小报童作者,并且能通过运营这个专栏获得正反馈的话,需要用户和内容两方面的准备,缺一不可。 1、用户:粉丝量的准备 用户方面的准备,可以理解为粉丝量的准备,但更重要的是,符合你要输出方向的那部分精准的用户,而非泛泛的用户 这边想小声哔哔一下: 我看到有同学申请小报童的时候,凑了七八个平台的粉丝数,加起来凑三千,每个平台都是几十几百的量,这种可能也能符合“全网三千”的要求,但非常不建议大家用这种取巧的方式去申请 因为你自己也知道,这些拼凑来的粉丝量并不会为你买单,而你迟早还是要去找到真正会为你花钱的用户 既然如此,不如现在就积累起来,把一个新平台做到三千关注~ 2、内容:选题方向的准备 内容方面的准备,可以理解为选题方向的准备,我们后面会详细讲什么叫选题、选题包含哪些要素,这边主要先跟大家强调一下: 「要有目的地去积累特定领域的内容,争取把一个关键词打穿」 我发现很多人对于做个人IP、做定位,有一个巨大的误解,以为优势就是自己所拥有的、擅长的,其实不是,优势是别人在什么时候会想到你。 这里面的差别在于,一个是从自己出发,一个是从他人出发。后者才是别人会为你付费的。 举两个例子: 差不多16年左右,我因为公众号排版做得好,被很多人关注,我本来就喜欢写教程,就顺势写了几篇讲公众号排版的文章,这些文章也火了,给我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比如有一些平台邀请我去讲系统课程,有很多人花钱找我定制公众号视觉方案,在行上咨询也是忙不过来的一个状态,但我当时觉得,这有啥的?也没太往心里去,只是佛系接了几个项目,挣了点小钱。 这个例子就能说明,如果是真正的优势,别人是可以主动想到你,甚至催着你去做付费产品的,但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优势和你真正的优势是有差别的(就像我当时以为自己涨粉是因为教程写得好,结果大家都说是因为我排版好看……害) 我们这份专栏的另一位导师:旺仔珂珂糖,就是把优势定位贯彻得很好的正面例子,她和“播客”这个词强绑定,所以当她出了一份关于播客制作的专栏时,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所以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跟你挂钩,那个词会是什么? 三、新媒体平台运营及心理建设 最后这部分,主要是写给那些现在还没有任何新媒体平台运营基础、也对做什么平台毫无头绪的人,如果你已经满足了单个平台三千粉丝的要求,那么这部分对你来说可能就太基础了,可以忽略哦! 先讲一下平台选择的逻辑,也就是,该做哪个平台? 有个很简单的原则:看你的用户在哪活跃。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上来,还有个更简单的原则:你自己在哪活跃,你熟悉哪些平台。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从来不看短视频的人做好抖音,也不能指望一个从来不看文章的人做好公众号,也不能指望一个从来不听播客的人做好小宇宙。 所以如果不知道从哪下手开始做新媒体,那不妨就从你投入时间最多的那个平台开始。你最熟悉那里的内容调性,也有更大概率你可以理解那里的用户(毕竟你也是用户一员)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的选择逻辑,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用户视角和创作者视角还是很不一样的。 切换为创作者,两个很重要的心理建设: ① 做好不火的准备,踏实入局,坚持更新 只要不断更,正反馈迟早会来,但大部分人坚持不到那一步。定个具体点的目标吧,比如小红书三个月内更新30篇,视频一年做30个,播客周更坚持3个月,如果达不到这个量和频率,就别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啦。 ② 代入创作视角,去分析别人的内容好在哪 当我们作为用户去刷平台的时候,是很快乐的,但一旦我们决定成为创作者,就不能只享受这种单纯的快乐了,脑子里得绷起一根弦儿:它为啥能火?好在哪里?我可以如何借鉴?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视角切换的刻意训练是必要的,习惯以后就会成为下意识的动作了,说实话,快乐会少很多……这,也许就是成为创作者的代价吧T-T 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展开,这也不是一个讲新媒体运营的专栏,但刚好我写了一个《小红书冷启动SOP》,珂珂写了一个《你的第一本播客运营指南》,我们的社群中都有同学在今年内突破单平台3000粉,想做这两个平台的同学欢迎点击蓝字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