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壹苇可航 ProL,.G.2022-12-26 12:50

诸位菩萨,展信佳!

从早年间的新浪博客开始,我也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年。最大的感受正如刘未鹏在《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一文中所说:

用博客的形式来记录下你有价值的思考,会带来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

作为终身学习者,写博客给我带来的收获最明显的是对某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我也开始有了更好的心态面对互联网的波涛汹涌。

信息过载

年轻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再多给点信息,真正稀缺的是搜集碎片信息并整理出全局视野的能力。什么比较重要?什么不太重要?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全局观,那么面对新的流言与轶事,你就总是被牵着鼻子走,从而丧失了专注力以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找准自己定位的能力。by 尤瓦尔·赫拉利

无论承不承认,我们现在都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或主动、或被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信息过载了。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

根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 19 世纪为 50 年,20 世纪前半叶为 10 年左右,到了 70 年代,缩短为 5 年,80 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 3 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 13000~14000 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 70 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 50 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 18 世纪为 80~90 年,19~20 世纪为 30 年,本世纪 60 年代为 15 年,进入 80 年代,缩短为 5 年左右。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 5 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 30 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 5000 年信息生产的总和。

姑且不论这段文字是否夸大其词,这里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的的确确在困扰着我 —— 我该如何面对过载的信息?

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已经信息过载了,是在药山寺学习禅修的时候。

那时明影大和尚教给我慢行禅,其要领在于举手投足间每一个步都感受身心的变化。自此,每当我心思杂乱或者烦恼交集的时候,我都会开始通过慢行禅来自我调节。

慢行禅的第一个步骤是站立,调整自己的身体,找到一个最舒适的站姿,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能够尽可能的放松。第二个步骤是抬脚,在抬脚的时候感受自己是如何发力的,同时也观察自己在抬脚的那一刹那的思绪,也就是抬脚的那一刹那是在想什么。第三个步骤是落脚,落脚的时候重点感受脚接触地面时候的触感,同样的也需要觉知自己的思绪,并收敛心神,准备迈出下一步。

抬脚与落脚的那一刹那在想什么?我是从那时开始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心绪那么乱,思维那么活跃。

思维活跃的好处有很多,坏处可能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于我而言,思维的活跃使我消耗了大量的心神,导致睡眠质量一直不高,注意力也存在盗用现象。

当我意识到这些之后,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彻底和超量的信息 say goodbye,一条就是主动调整、掌握信息的主动权。

掌握主动

互联网时代,彻底告别超量的信息是很难做到的,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则非常灵活且容易实践。

为了掌握主动,我开始主动取关了许多微博博主,并为关注的博主进行分组;我卸载了诸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之类的信息流工具,仅保留了人民日报和财新网;我重拾 RSS,并设置了相应的规则……

最重要的,我开始利用 PKM 工具,在 daily notes 中记录我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卡片盒笔记法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意识到,原来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始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了。每天所关注的信息,不再庞杂无序,慢慢开始向某几个点聚焦。

我们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当我终于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时,又陷入了另一个焦虑:我是不是为自己构筑了一个信息茧房?

思考与输出

关于信息茧房的问题,我至今无法回答。不过,我找到了一个应对信息茧房的方式——书写。因为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与整合信息,这就迫使我重新检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

2020 年,我重新搭建了个人网站,开始定期写博客。2022 年,又在朋友的推荐下,开通了电子报,几乎每周都会更新。

在不断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与他人的交流,书写更是对思维的备忘与缓存。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费曼学习法,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向别人清楚的解说某一件事,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这件事

书写的过程,一方面对内是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想要表达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外,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表达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个笨功夫,也是一个可以持续获益的功夫。

我的初心

无论是个人管理还是身心健康系统,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一定是有理论支撑的,也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如此,才可能做到可持续。否则就如同空中楼阁,成为了玄学。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消化的信息,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使得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更科学的构建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个人管理与身心健康系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上更好的利用工具,对个人生活、工作、知识、信息、任务等进行管理;能够在越来越内卷的大环境中将身心保持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状态。

说实话,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我一直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可以让读者付费阅读我输出的内容。在小报童开通付费专栏,也是思考了许久。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付费机制来倒逼自己,保证信息的质量,输出能够让自己、让读者都有收益的内容。

我将专栏的定价设置为每个季度 20 元或者每年 60 元,这个价格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还是觉得价格太高,请告诉我)。

我会保证至少每两周更新一期,每年至少更新 30 期。

顺颂时绥

小报童订阅链接:壹苇可航

阅读更多,请移步我的网站:槿呈Goidea

© 2022-2024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