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子:
带翻译的时候,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有翻译在了解到我是ta的汇报对象之后……几乎做所有事情都绕开了我。我甚至在ta入职一个多月之后,都不知道ta每天在做什么,交办的事情,也没有一个给我回复的。
后来沟通过这个问题,ta说自己习惯只跟自己的平级沟通和商量问题,不习惯和自己的上级沟通。
而这个翻译,已经工作10年了。
如果一个人连跟自己的汇报对象都没法建立正常沟通,而且还养成了习惯,即便再做10年翻译,也还是会原地踏步啊。
(很多人觉得,靠自己,再努力一下,更努力一下,就突破了。如果这样子果真可以突破,10年时间还不够完成突破?)
这种情况还不是孤例。
对很多人来说,就算把贵人甩到跟前,也把握不住。
所以简单聊一下向上社交的问题。
聊之前,做个简单定义,这篇文章里,高手、上级、客户等等所有可以给到我们帮助,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发生突破的人,我们姑且统称贵人,这样的沟通我们姑且统称向上社交。
另外,这一篇,主要从沟通的角度讲。
并不是说要把人分三六九等。但事实就是,和分布在不同生态的人沟通交流,需要的技巧是不一样的。是人要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反过来适应人。
2
第一点,向上社交,意愿和态度的表达,甚至比价值更重要。
虽然我们说社会交往中要懂得价值交换,但是如果你站在一个下属或者其他相对弱势一方的角度,能够跟上位者交换的价值不会有很多。这是由每个人在生态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你几乎不可能有对等的价值去交换。
就比如,我带过很多翻译,但我会期待这些翻译给我什么直接回报吗?难道他们可以反过来给我改翻译?我带翻译,手把手改翻译,是因为翻译这项工作的性质就是一门手艺,一定有一些内容是没有办法通过书本直接传递的,需要手把手去教才能学会。绝大多数工作应该都是这种情况。显知识和隐知识都有。
向上社交时,价值交换就是不对等的。所以,能不能遇到价值分明不对等,但还是真心实意愿意帮助你,并且真正有实力的人,很多时候也是运气。
这不是钱能买来的,有时候甚至也不是努力就能争取到的。你只能努力去放大这种概率,但你没有办法去强迫一个价值不对等的人帮你。
很多人就是运气好,遇到了愿意帮助自己的人。这是命。
所以,我为什么说你遇到机会、遇到贵人,要心里有数,要懂感恩。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大,觉得什么都是用自己的实力换来的。你可能没有那么厉害。
在别人愿意帮助自己的情况下,特别在双方价值不对等的情况下,意愿的表达和配合的态度就非常重要。
为什么意愿的表达非常重要?
因为别人不需要你的价值,是你需要别人的价值。如果你不把自己希望寻求帮助的意愿清晰地表达出来,贵人不会上赶着去求着帮助你:求求你,让我帮助你吧。这不是有病吗。
没有意愿表达,就没有贵人帮助。这是向上社交中一定会出现的情况。房产中介可能会求着你,商场导购可能会求着你,但这不是向上社交。
为什么配合的态度非常重要?
因为你是那个获得帮助的人,你是那个获得别人更大价值的人。别人什么时间方便,什么地点方便,什么形式方便,如果你连起码的基础设施条件都不能配合别人,谁会上赶着求着帮助你呢。
我为什么强调及时回复?
及时回复,有两个作用:
首先,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贵人节省了时间。他可以把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帮助你。以我自己带翻译为例。显知识可以看书本,隐知识只能手把手教。就比如说火候的拿捏,分寸的掌握。怎样翻译算恰如其分的简洁?不是单单靠看书能看出来的。但这些问题又属于可说可不说。有时候我正好有空,心情又好,随口就把一些技巧、思路告诉你了。 但如果我没空,从完成工作的角度也不是绕不过去的问题,那就不说了呗。
及时回复的第二个作用是,贵人可以通过你的及时回复,看出你的态度,感受到你的尊重,看出你的意愿。这也是及时回复的价值。
如果你一个小时才能回复一条消息,除了回复的信息本身外,你也在向别人传递另外一个信号:没有和别人积极沟通的意愿。能帮到你的贵人时间比你宝贵,也比你更忙,如果你连沟通的意愿都没有,结果必然就是会被忽略到一个角落里。
在很大程度上,你不是在给贵人传递价值,你是在给别人传递态度。
在很多时候,人家图的也不是你的价值,看的就是你的一个态度:你是不是个懂事的人?
就比如我们说,如果去向高手请教问题,建议可以提问前去给别人发个小红包。红包的金额不要太大,几块钱也行。因为对对方来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意愿的表达。如果你请教的对象,真的是一个高手,段位、水平比自己高,红包人家可能也不会真的去收,但是他看到了你的态度,这是更重要的。
或者偶尔请人喝个咖啡,吃个饭,别人图的也不是你这杯咖啡或者这顿饭,而是看到你请教的诚意。而且,你如果是去请真高手喝咖啡和吃饭,对方一定会给你远远超出这杯咖啡或这顿饭的价值。(不过,如果是纯陌生人,完全没有交流基础,不建议贸然去邀请,建立沟通基础在先)
3
第二点,意愿的表达一定要主动。
要知道,主动和被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性格的反映,而是一种姿态,本身就在传递无声的信息。
向上社交,一定要采用主动的姿态。
我曾经遇到一个翻译,可能是性格原因,实在是过于被动了。一定要推一步才能走一步,问一句才能答一句。
这种被动的姿态本身就在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不愿意和你交流,我不愿意做好工作。
不管你是不是承认。正常人都会通过被动的姿态,解读出这层含义。
所以一起工作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就算完成正常工作,都不太顺利。谁会喜欢跟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交流呢,就更不要说帮和带了。
有一次真是把我逼急了。直接就问,你愿意做这个工作吗?
都到这份上了,对方还回答不出来,支支吾吾。
一直到时间过去很久之后,聊另外一个话题的时候,非常意外地,ta说类似感谢、珍惜、要好好干这样的话,ta说不出口。
一个人能内向到这种程度,我真的是蛮震惊的。
要知道,不说,就等于没有。这是正常人的唯一解读方式。
你不告诉别人你珍惜这份工作,别人就不会认为你珍惜这份工作。
你不告诉别人想好好干,别人就不会认为你想认真对待工作。
你不在沟通中给别人提供积极的正反馈,别人就不会认为你希望跟对方建立链接。
如果你的表达是被动的、不清晰的、扭扭捏捏的,那么好机会一定会离你远去。越是能帮到你的贵人,时间越宝贵,希望找他帮忙的人越多,越是不会轮到你。
所以一定要采用主动姿态,把自己的诚意传递出去,真正的贵人不可能上赶着追着你去要这样的信息,你也不应该让这样的情况出现。
举例子。
我在“不二过”的文章中说过,如果客户或者老板问你事情的进度,下次就要做到,更加提前、更加主动地汇报进度,做到不要让他问进度为止。
为什么要这么做?
根本原因就是,当你处在向上社交的场景中,主动就是唯一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代表着你对当下场景和自己角色的清醒认知。否则就是不懂事儿了。你被别人问到时,你就变成被动了。你就不应该让被动的情况出现。
至于你具体用什么形式去表达、去传递。
即便是一个再内向的人,也总有一种方式是你可以用的。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但一定要主动表达。如果说不出来,可以写。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可以用行动表达,例如及时回复。如果没有回复的机会,可以发红包、请咖啡。随便哪种适合你的情况的方式,总之是要主动。
这里有个常见的误区:
很多内向的人,觉得自己就喜欢被动,认为主动是外向人的专利。这是还没长大。
事实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主动和被动的姿态很多时候都跟性格没有关系,只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信息的传递。
内向的人,更应该根据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去选择主动或者被动的姿态。甚至,可能需要刻意“矫枉过正”,在一些自己认为不太需要主动的场合下,也尽量主动一些,才能回到中道。如果任由感觉、情绪和本能控制自己,连跟别人建立链接,让别人了解你都很难,就更不要说贵人相助了。
4
第三点,向上社交的本质,是从自己的小我里走出来。
前面说的都是沟通之术,现在说说向上社交的沟通之道。
我见过的那些常年原地踏步,很难把握机会,很难有贵人相助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喜欢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我不喜欢表达”,“我说不出这样的话”,“我不习惯跟领导交流”。
这些话的核心,都是“我”。这些人的关注点,都是“我”。
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偏好,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习惯。
他们没有想过,别人的偏好,别人的感受,别人的习惯。
他们还没有从自己的小我里走出来。
要知道人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随你自己的偏好、感受、习惯来改变的。
只有你适应环境,不可能环境适应你。
如果说向下社交的时候,还有些人会为了获得你的价值,去扭曲自己的人性,迎合你的习惯,在向上社交的场景下,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如果一个人眼里只能看到自己,大概率只能向下社交,去吸引那些愿意为了你的价值而扭曲自己人性的人。
越是向上社交,越不可能有人去降维适应你。
所以这个社会的结果注定就是,只有那些能从小我里走出来,主动适应人性,顺应人性的人可以胜出。
适者生存。
返回专栏目录
订阅言者新知,进阶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