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价值」这个更加惹人关注的属性前,我们可能需要往前探究一下「内容」的定义或本质。
每个人可能都对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当今时代从信息世界里获取各种内容无比简单,同时内容的丰富性也使其很难被定义或归类。
文字、图片、视频(长视频,短视频,中视频……)等等,这些信息形式是我们无比熟悉甚至每天都在接触的,它们就是内容。说得再通俗些,你看到的、听到的、触及到的,都有可能是内容或内容载体。
以上就是关于内容的说明,其实没有大多数人想象得那么复杂,我们走在大街上碰到熟人打个招呼,说的一句话也是内容,只是这句话的价值可能并不高。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谈论「内容的价值」这件事了。
注意,我们在这里不学究似地去研究内容价值的产生历史和相关哲学,这里所输出的观点是基于作者,也就是我本人的学习工作经验,加以思考以及反复验证,从而总结得出的推论和观点,我希望这本小册子可以帮助有志于内容创作的朋友们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也是它作为文字内容的最大价值。
总体而言,内容价值有两种: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
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较为容易理解,它满足某种功能或用途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也非常容易找到参考,比如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书本的知识、老师的教学、习题的练习,这其中一系列内容形式就具有实用价值。
你可能觉得有异议,因为根据很多人朴素的情感认知,学校所教授的大多数知识内容似乎并没有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但这不代表它没有实用价值,而是你把这种知识内容的实用场景用错了地方,多数课堂内容的实用价值在于满足考试需求,而不是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
所以,请注意甄别内容价值的体现场景。
内容「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和「人们认为内容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有的内容既实用又让人觉得实用;有的内容实用但人们认为无用;有的内容无用但人们觉得实用;有的内容既无用人们也觉得无用。
情绪价值
内容的情绪价值较为抽象,但它也有可理性分析的路径,而且对比实用价值来说,情绪价值其实更能和我们的生活相对应,或者说更符合我们本能的原始情感反应。
一般情况下,被人谩骂,会使我们愤怒;被人误解,会使我们沮丧;被人夸赞,会使我们高兴……这是人类最底层的情绪反应,它由基因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即便后天通过各种教化练习以及情绪管理等方式来对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它依然无法颠覆我们的情绪本能。
所以,当内容能唤醒人们的某种情绪时,价值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人的需要。
内容能唤起的情绪有正向和负向,我不单一的评价这两种内容的好坏,只从已知的观察来看,很多内容创作者愿意从负向情绪出发,比如容易引起焦虑的内容,它最终是为了利于相应产品的转化。
当大量负向情绪的内容进入人们视野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批评,但理性思考一下,我们仍然有很多办法不看此类内容或选择其他内容进行调节平衡,又或者压根不去相信这些内容里试图让你以为的严重问题。但不少人采取的对抗方式却很诡异,我这里说“诡异”,是因为很多人其实没有在这种内容里“受害”,可他们的反抗看起来又有点儿像小孩子闹脾气,谩骂、指责、批评、抱怨,这形成一个貌似悖论的现象:为什么这些人明明如此讨厌某种内容却又投入了大量关注?
理解和解释人的情绪难度很高,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我只是想告诉你,当内容打开情绪开关的那一刻,情绪终点的形态是我们无法预知的,这要求我们在内容设计时做多方面的考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情绪价值的稳定。
价值的有效性
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作为内容得以存续的基础,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况却是,并非所有内容都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排除那些粗制滥造的无价值基础的内容外,难道其中没有任何遗憾蒙尘的优质内容吗?当然不是!
相当数量的优质内容没有获得等值回报,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例如内容数量爆发增长引起的焦点难题、头部内容的流量聚集效应等,这些已知问题的存在给新内容的成长增添了很多障碍。
但归根结底,问题背后指向的其实是价值有效性的问题。
什么是价值有效性?
简而言之,课本知识及相关内容具有实用价值,它满足考试需要,但它不一定对所有个体有效。有的人学习后能拿满分,可有的人翻烂书本还是效果平平,这就是价值有效性在不同个体上的效果差异。
那么该如何实现最大化的价值有效性呢?
很遗憾,这件事几乎无解。如同前面所言,价值有效性同时具有相对性,无论你的内容提供实用价值还是情绪价值亦或两者兼有,这都不能保证其价值有效性在每个人身上均等体现。
概率解法
基于价值有效性的特殊,难道我们对于这个关键指标只能束手无策吗?也不尽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一个事实:同样的内容对一个人的价值可能有 100% 的效果,而对另外一个人的效果可能是 0%!明白这个事实很重要,它会减少我们的很多纠结,促使我们把精力放到做正确的动作上。
本质上这是一个概率游戏。
我无法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步骤,然后告诉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能打造出价值普适的内容来,我们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只能提高成功的概率而已,而且永远无法达到 100%。
更直白的真相还有:连续动作也分正确与错误,错误的动作还会降低成功率。
正确动作的评估成本高,错误动作相对容易判别,其底线是法律法规,向上一级是平台规则,再向上错误动作的评估成本也会随之升级。
内容创作的动作永远在正确与错误之间来回摇摆,因为其中缺乏提前预判的标准和依据,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试错、纠偏、验证,长期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摸索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创作模式和内容模型。
但千万不要认为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再强调一遍,内容创作没有固定的公式标准。即便是今天验证有效的内容模型也无法确保第二天仍然有效,我们在这件事上要始终抱有重头来过的心态。
总结
内容的价值:实用价值、情绪价值
价值有效性在不同个体上的差异化
内容的价值生成在于提高概率,而不是标准
最后,再次说明本书的价值所在,这是一本内容创作通识手册,我希望它帮助对内容创作有兴趣的朋友们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所以我不会事无巨细地教大家具体技巧,比如如何写作、如何拍摄、如何剪辑等。
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进行更加深入的洞察。当然,我无法保证自己的观点一定客观或准确,但我能保证所写的一切都基于真实的观察和实践,并且我的表达绝对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