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AI项目商业解析
AI项目商业解析

AI项目商业解析

@王凯

1、AI 改变世界
本专栏是时间最早、好评率较高的 AI 领域专栏,目前订阅人数近 5000 人,是小报童AI 主题第一;
2、AI+出海是本专栏未来主题
我正在做多款 AI 出海产品,会手把手写出海实战攻略和 AI实践;
3、购买后加微信:wangkaisv,会拉专属交流群;
4、对 AI 不了解请阅读置顶自学攻略;

作者介绍:松鼠快看、CryptoZenith、VentureAI/FastFacts 创始人,连续创业者,曾任日事清合伙人、Enjoy 美食电商增长总监。
会持续更新专栏,以商业视角解读 AI
订阅4674
文章109
最后更新:2024-1-30 16:3
查看 【AI项目商业解析】 详情查看 【王凯】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5-1-6 12:43

三天自学补齐过去一年半AI行业发展,完成对“入局AI”的心理去魅(第二次补充:让“消耗token数”成为衡量你工作的指标)

一、背景1、在我写完《三天自学 AI》后,随着行业发展,我会挑着重点完善教程,补充新的内容;2、https://xiaobot.net/post/a4b07d9d-2003-4f58-ab50-b09f8c63a867https://xiaobot.net/post/0c7ccb8e-80c4-4f62-97e0-66557f02f553阅读本篇前需要提前看下《三天自学 AI》前两篇,本篇是原文第二次补充;二、让“消耗token数”成为衡量你工作的指标1、24年下半年我突然意识到我对“AI浪潮”的巨大转变:之前认为AI会马上掀起巨大变革,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这个预期在,现在看24年乃至预测25年AI发展都会略显平静,但AI确实整体上一片大好,我还是深信AI会持续高速发展、改变世界。除了坚信这个判断外,24年下半年突然意识到AI深度改变了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宏观、大的层面转变为关注到对我周边方方面面的影响,AI在很多细微处帮助非常大;2、基于此,我想大家现阶段想学习、使用AI可以从细微处实践起来,让“消耗token数”成为衡量你工作的指标:1)我现在多数工作流都要用到AI,不愿意做的事、重复的事会首先用AI解决,比如我经常要整理表单,很多重复性工作,我都会优先让Claude来做;2)阅读海外信息,遇到不懂的点,我也设定了给Claude设定专业翻译深度引导着读完,不懂的点我还能直接询问;3)遇到各种问题,都是优先询问Claude,我已经很少使用Google;4)能流程化的工作内容也都是基于各种AI产品的API搭建,比如我们搭建的自动化英文内容流程、人工用AI产品写的精品内容;5)产品设计也都是通过v0来做;3、我就是沿着一直在说的逻辑执行:1)不想做的、重复性的工作优先让AI来做;2)任何工作想想能否让AI来做、提升效率;4、除了工作层面,我们生活层面各种困惑也都录音给Claude让其提供判断,后面我还打算用Claude Projects做几个常用的项目,把会议等各种录音数据给到特定Projects,让Claude了解特定信息基础上给出参考意见、解题思路。甚至我老婆在心理、情绪相关层面的用法更高级些,她把Claude用成了比普通心理咨询师等更优秀的版本。三、不是探索、使用各种AI工具,是把各种工作、生活流程结合AI之前总有人提倡用AI搜索替代Google等把互联网服务替代成AI服务,我感觉这个逻辑不优秀。我现在工作日使用Claude平均3个小时以上,再让我迁移甚至推荐其他AI应用替代Claude非常难,反而沿着“把工作、生活流程结合AI”更有效果。这种思维会让我更加深入探索AI能力、AI与现有流程的深度结合。所以到此阶段,如果你想“入局AI”,可以尝试把“消耗token数”作为衡量指标,尽可能多用AI,让AI结合更多的原有流程、习惯。

2024-7-15 13:27

三天自学补齐过去一年半AI行业发展,完成对“入局AI”的心理去魅(第一次补充)

一、背景1、在我写完《三天自学 AI》后,随着行业发展,我会挑着重点完善教程,补充新的内容;2、https://xiaobot.net/post/a4b07d9d-2003-4f58-ab50-b09f8c63a867阅读本篇前需要提前看下《三天自学 AI》原文,本篇是原文第一次补充;二、Claude 是目前最领先的生产力大模型1、写《三天自学 AI》时,我坚持认为 ChatGPT 是断层式领先,经过一个月深度使用 Claude,非常确定:Claude 目前是最领先的生产力大模型。我现在完成了对 ChatGPT 的祛魅过程,每日深度使用 Claude,尤其是充会员后 Claude 的Artifact功能表现十分突出。国内吹 Claude 的声音还是太少了,吹Artifact的声音更少,作为先行者的 OpenAI 具备太强势能,导致流量端提Claude 的反馈太少。但从我习惯迁移来讲,几乎不用 ChatGPT 而只用 Claude,尤其是Artifact功能。我认为 Claude 已经是生产力、工作方面最领先的大模型,如果你想了解最领先的多模态大模型,务必体验 Claude。2、星球和朋友圈里面说了太多次 Claude,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下我具体使用 Claude Artifact的场景,包含市场调研、资料整理、搜索等多数日常工作场景使用 Claude。由于我刷AI 项目比较多,很多群友问我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对应 AI 应用。我之前还去翻一下我刷的 AI 导航站找具体网址(记不住项目名字)或者 Google 找寻,现在都是直接问 Claude。结合Artifact可以直接让 Claude 给出网址、UV、用户画像、创始人、发展历史等拓展成资料表单。3、Artifact功能一定会成为标配,现在 Poe、Monica 等已经上线此功能。我一直觉得这个功能点突破了逻辑边界:之前聊天式交互类似交谈,Artifact功能相当于弄了个小黑板,这相当于讲课。不仅仅是图形化呈现、信息结构等交互层面的转变,对实用性乃至背后的模型能力有很大提升(举个不专业的例子:你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可能明明你知道但是表达不好,没有框架、逻辑,大模型之前可能也是知道但是受限于对话方式导致表达不好,但是Artifact提升了框架、逻辑能力并且改善了信息结构,可能背后大模型能力没有较大提升,但显得聪明很多)。之所以写这么长,就说明一点:如果想了解大模型前沿能力、实用性、深刻感受AI 价值,现在只使用 ChatGPT 不够,甚至你都可以略过 ChatGPT 而直接使用 Claude。只要你深度只用 Claude,你必然是目前最能感受大模型实用性、前沿能力的人;三、AI 硬件风起云涌1、https://www.microsoft.com/en-us/event大家都应该看看微软发布会,细节点就不展开细讲,都应该过一遍完整内容。AI 硬件的趋势非常明显,无论是电脑、手机、汽车还是新的 AI 硬件(机器人、AI戒指等)都已经风起云涌。这次的 AI 浪潮和移动互联网不太一样:移动互联网是智能手机铺货量起来,APP 风潮才起来,会有明显的间隔期;AI 浪潮是软硬件同时起步,大家都在蓬勃发展。所以我认为目前单看大模型、AI 应用层面越来越不够,大家要保持对 AI 硬件的关注,可能不会像手机那样有明显的新平台出现,但出现过亿量级的新硬件可能性很大,保持关注有助于提前入场。2、https://io.google/2024/intl/zh/24 年上半年,除了微软发布会外,我还非常推荐 Google 发布会(我个人觉得 ChatGPT 发布会都不重要)。Google 事实上是目前全球对大模型、AI 应用探索最深的企业。3、https://www.apple.com.cn/apple-events/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看看苹果发布会,倒是没啥新意。

2024-4-8 13:50

三天自学补齐过去一年半AI行业发展,完成对“入局AI”的心理去魅

一、背景1、近期同学、群友接连遇到想要转型AI行业,发现过往一年半没有看AI发展,迫切需要快速补充信息;2、环境压力,感觉所有人都要在、已经入局AI,而自己去年没有学习、关注,心理成本很高;3、由于AI发展,大家话题逐步分散,众多新入局AI同学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快速补齐过往发展;本篇旨在写给你身边迫切想要入局AI却心理成本较高的朋友,帮助他们三天内自学快速补齐信息。完全免费,之后谁询问你如何入局AI,都可以转发给对方。二、三天自学指南,只需要三天!1、本轮AI变革有非常清晰的节点:就是ChatGPT发展节点。ChatGPT的发展是过往一年半最重要的共识基础。先花一天时间去使用ChatGPT,顺带把官网上的内容过一遍,了解大模型浅信息;2、顺一遍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QPe5w5g7UisbEkkow8XcDmOpn8e 这个《通往AGI之路》文档库,然后去看下吴恩达老师公开课https://www.deeplearning.ai/一天快速过一遍,看不懂的点跳过,回头再细过。一天时间保证你了解过往一年半AI变革主要共识、基础概念,完成对大模型、AI等大词的去魅过程;3、分赛道等把诸如https://www.perplexity.ai/、https://beta.character.ai/等典型应用体验一遍,最少体验20款以上。一天时间对各个初步跑出来的细分点有点初步认知,方便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兴趣等选择深入研究的细分点即可。只需要三天,你就已经完成了对过往一年半发展出来的主要共识信息获取,还有兴趣再给个针对国内同学需要补齐的进阶版本:4、体验完ChatGPT还不够,去把国外Claude、MJ、Runway等优秀大模型玩一遍,再把国内文心一言、百川智能等主流的大模型玩一遍;5、挑一下诸如Kimi、秘塔AI等代表性C端应用,长期切换到这些应用,替代部分原来日常诸如搜索等场景,逐步培养日常使用AI的习惯;做完这五步,你会获得:1、完成对AI、大模型等你之前不熟悉名词的去魅,没有那么神秘;2、对整个AI目前发展现状有清晰了解;3、初步了解细分方向,你后期可以筛选符合自己的细分方向持续跟进;三、心理按摩说完执行步骤,再给些心理按摩:1、确实不用慌,因为过往一年半的发展积累的有效共识、长期有效信息并不多,很容易补齐;2、过往发展有清晰脉络,绝大多数共识都基于ChatGPT的发展节点,所以熟悉ChatGPT、看一遍官网内容、吴恩达老师课程,你最少积累90%以上的共识信息;3、细分方向已经有初步验证,了解完行业发展底座(大模型,刨除对多数人无效的算力层信息),去研究下被初步验证的细分方向、技术点,补齐剩下共识信息;4、过往多数是弯路、短期价值的信息,去年你入局可能跟风就去学提示词技巧、追奥特曼被驱逐出OpenAI等信息,长期看这些行为没有太大价值。现在入局就可以忽略过往短期价值的信息,只关注有效共识即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Just do it!

2023-7-7 14:28

可能是市场上第一篇AI项目整体复盘,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最全的国内AI绘画市场分析

一、扯点闲篇儿:“VentureAI”由来1、正式复盘前,先扯点闲篇,“VentureAI”是我刚给项目确定的名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研究AI市场,到2月份开设专栏分析AI市场,已经入场AI一年多。是运气使然,我刚开始写专栏的时候国内AI内容还不太多,所以就算我写的不够好还是获得诸多朋友推荐,让我收获了4337位群友,和上千位AI探索者交流过。所以我选用“VentureAI”作为项目名,一是坚定鼓励整个团队敢于在AI领域持续探索、冒险,二是期望和各位在AI领域探索、创业的朋友们共同前行、互相扶持;2、无论我能力多么浅显,事实上我已经成为国内AI创业潮中微小的节点,我会一如既往真诚分享观察、思考,期望能给各位一点参考价值。目前看来,AI还是弱小的,我们所有人不是竞争关系,是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的关系。我坚信AI会改变世界,让我们继续前行;二、VentureAI项目历程、复盘1、VentureAI目前成熟业务是提供“Midjourney(后面简称MJ) API”,之所以做“MJ API”业务,是2月底开始,持续不断有群友、朋友找我给他们对接MJ API。这里面既有诸如AI绘画小程序,也有各种AI付费社群,甚至web3的NFT市场。这些信号让我错误的认为:MJ API是刚需,国内用户无法使用discord,然后MJ本身由于稳定性问题还无法短期提供API,国内AI绘画产品肯定会起来,这就很需要MJ API业务;2、基于判断我就推动群友联合起盘“MJ API”业务,由于我要照顾国际电商项目,所以最开始是我拉来资深创业朋友操盘。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AI绘画市场整体没起来,MJ API前景不乐观”、“MJ API开源项目出现技术不再是壁垒”、“discord、MJ双重封号,封号现象严重”、“技术投入不足进度缓慢”、“持续赔钱”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已经有信任我的群友接了API并且卖了会员,MJ API持续出现稳定性问题导致客户产品不稳定、会员退费等情况,我当时心里压力特别大,非常愧对信任我的朋友;3、在经过推动其他群友开放API、犹豫放弃MJ API业务等一系列挣扎后,最终决定还是接过来让我team全权负责,快点把项目弄到高稳定性,先保障已经接入的客户正常跑起来业务。现在复盘看,接过来维护MJ API业务并不是理性决定,单纯是被架到这里,已经有信任我的朋友们基于MJ API搭起了产品,不想辜负,然后又觉得这事应该也没那么难,做到稳定后持续维护就好;4、真正维护后发现,可以做的事实在很多,这两个月我们解决了“Google翻译提升翻译准确性(因为国内多数是中文,选了最好的Google翻译)”、“输入格式问题(因为国内用户模仿MJ提示词输入,但是有空格等格式问题”、“接入gpt优化提示词(多数用户其实不会写AI绘画提示词,所以接gpt优化下)”、“养号策略”、“速度问题”、“并发问题”、“内容安全性”等等。当然最主要、持续出现的还是“稳定性”问题,解决完以上问题才腾出手来做了业务官网(https://ventureai.cn ),确定“VentureAI”作为项目名等周边问题。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1)因为discord、Mj、用户输入格式、涉黄等各种问题,导致国内MJ产品任务成功率普遍只有70%以下,我们解决了将成功率提升到85%以上,实现了基本上MJ能返回作品,我们API就能返回作品的程度;2)我们也经历最少5次大规模封号波折,成功保障了服务持续提供。现在MJ API技术确实不是高门槛,但是运维尤其是低成本运维是高门槛,我观察很多没接我们API的产品在波折中会有中断服务等现象,我们已经有成熟的监控机制、补号/养号机制能够保障服务稳定性;3)我们也阶段性解决了并发问题,目前我们很可能是提供单日次数最高的服务商;4)解决了翻译准确性、用户输入格式等细节问题;5)接下来会持续尝试用chatgpt优化提示词产出更好效果、拆分fast/普通模式等,降低客户成本,给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虽然夸了这么多,我们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确实大部分问题是discord、MJ本身限制,我们无法优化,具体情况可以登陆官网弄一下测试key自己测试下。三、AI绘画国内市场分析1、之前说过“已经不建议大家做AI绘画相关产品”,我不会因自己提供“MJ API”业务就鼓吹AI绘画市场,恰恰相反,我觉得AI绘画市场有诸多问题:1)我曾经发起过调研一、调研问题:如果你是为chatgpt、AI绘画等大模型兴奋、体验过的用户,你现在还在用吗? 频次是逐步降低吗? 主要用来做什么? 二、调研结果: 1、数量:100份左右有效回复量;2、参与人群:都体验过chatgpt,多数为此付出某些成本(墙、钱等),集中在互联网、创业等科技领域; 3、 1)一个非常直观的结论:多数人已经能够经常使用chatgpt,无人经常使用AI绘画。。。 2)大家使用chatgpt主要集中在非常浅显的领域,如长文生成简要、写代码等领域; 3)少量回复说“chatgpt已经嵌入工作流”,翻译下是——chatgpt已经能帮助其提升工作效率,产生实际价值,比如写文章、写代码等等。 “副驾驶”这个词造的真是越品越形象,非常非常传神,目前大家说的嵌入工作流,确实是把chatgpt当作“助理”甚至是“实习助理”使用; 4)一个隐藏结论:因为我先定了参与人群是“兴奋、体验过”的用户,而且从表达欲来讲,已经能明确使用chatgpt的人更加愿意回复。 所以从曝光量到实际回复量来推理,更多人应该流失对chatgpt的关注、使用,这部分人是核心用户(付费过,因为我能影响到的人群肯定都算chatgpt核心用户)。 当然具体比例算不出来。 5)当然这也正常,我觉得多数人是被之前大环境裹挟之后关注chatgpt,fomo情绪实在过于严重,导致很多人恐慌性关注。 但如果想让chatgpt实际产生价值,还是有使用门槛的,所以导致多数人流失,因为多数人没找到使用技巧且没有付出成本去学习。。。2)国内凭借“AI绘画”赚到钱的还真是投流那批人,通过高效投放获取相对对AI绘画刚需的用户(多数是内容创作者),完成付费转化,ROi能算正就大量投放。然后更邪门一点玩法是投流初期赔钱(比如一元使用),利用高毛利的培训课程拉高ROI。这种玩法就是把AI绘画当成供应链之一,换成其他品类只要是能玩正的项目都可以跑起来,只不过前段时间AI火热,市场教育程度高,跑AI绘画这个品类合适罢了;3)如果你没有自有流量池、没有投流能力,现在整个AI绘画市场已经有点卷,从零起步是不建议的;4)我一直说MJ、SD等优秀的图片大模型平均分只有30分,可能在某些细分场景能出50分的作品(50分就相当于能进入半工作流状态,为用户提供实际的工作价值),但是多数场景其实是无法提供高价值点的。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多数是受到舆论影响而尝鲜的用户,这部分用户用会员拉高收费是可以的,但是续费率极低,并且很容易疲倦——真的没多少人愿意长期玩半成品AI绘画;2、除了一堆问题外,我也看到很多积极信号:1)确实有批用户已经把SD、Mj融入工作流,切实产生工作价值,很多游戏公司已经用SD做原型图等,并且很多公司已经裁掉了设计,只保留操作SD、MJ的人员;2)调研也发现已经有用户用MJ框定创意方向、细节,然后再用SD做细节调控,最后用PS等完成最终细节。MJ等AI绘画已经融入了先进工作者的工作流;3)在诸如公众号、小红书等内容工作者中,由于对配图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准确说对细节、完成度要求不高),所以很多人已经切实用MJ产生内容配图,这也是进入半工作流状态;4)凭借MJ等制作爆款内容作品,这就是进入整个工作流;5)当然最主要最主要的是——MJ、SD等发展很迅速,MJ最近已经能实现5s出图、延伸、视频等一系列能力,这让我备受鼓舞,MJ是朝着更好的图片大模型奋力前进的,它的价值点、覆盖的价值场景在快速增加;3、市场测算1)midjourney现在都必须付费才能使用,我毛估80W以上日活(有朋友说150W以上日活)。换算到国内市场,我觉得MJ的日活不应该低于30W,保守估计每人每天5次使用量,那么国内MJ目前天花板应该在150W次单日调用量。整个AI绘画市场国际应该在150W以上日活(主流是MJ、SD),换算到国内天花板应该在60W以上日活;2)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AI绘画市场整体日活(算上小程序、APP、网站、公众号等各种形态)不超过10W,MJ日活更惨,不会超过2W;3)我一直分析原因,感觉整个市场在被压着,很重要原因是政策不明朗,导致腾讯、阿里等大玩家没有投入市场,又因为大玩家目前主要经历发展gpt能力,所以还没顾得上图片大模型;4)当然非常可能是我一厢情愿,我始终觉得虽然现在貌似AI绘画产品很卷,但是天花板还没到,还有很大整体增长空间;4、目前AI绘画主流用户群体分析1)目前国内AI绘画市场,能生成广告素材图、设计图、电商图的,针对B端的商用图片服务,就是最最硬的付费群体。诸如蘑菇街等很多相对有实力的team在投入这块,非常卷,而且交流下来我始终担心这块是阿里、京东等平台级机会,它们有充足动力去做这块;2)数据层面我观察到Mj等图片大模型现在已经可以半进入内容工作者、设计工作者的工作流。 为什么叫半进入呢? 一是提示词门槛,你会设计、知道自己需求,但是写不出来能让MJ出现好结果的提示词; 二是图片大模型本身限制,平均值真的只有30分,我理解60分到能进入工作流、商业化地步,现在只有一半水平,但确实是已经有部分人群能专业找到提示词然后进入到工作流了。 3)再次的就是收月费、提供AI绘画功能的模式。这个模式既可以主要以AI绘画为点也可以gpt等掺进去。 收了月费用户粘性高很多,然后克服了AI绘画尝鲜、复购率不足的问题。 因为主要价值大概率不在AI绘画,仅仅是权益之一,你买了会员,可以间断性体验、使用AI绘画,这确实是一个容易断、跨度时间长的弱需求(目前而言);4)除去上面直线逻辑,还有一种创新性的价值场景,比如游戏中用AI绘画生成个性化人物形象,诗词APP给每句诗词提供配图加深记忆等等。VentureAI针对群友们开放“扶持计划”后,已经有二十多位接入 ,不少群友给我说过很多创新场景;四、AI绘画发展展望、最大的担忧1、更强大的能力、更大的市场空间这点很好理解,我觉得凭借MJ、SD等大模型发展速度,非常可能在一年内发展到60分能进入工作流地步;2、B端商业场景、创新场景蓬勃发展C端的价值场景受限于图片大模型发展速度,这个无法准确推测,但是B端AI绘画肯定会起来一批,诸如上面提到的电商、AI模特、AI广告素材等一系列极具商业价值的细分场景肯定会在一年内涌现一批公司。除了这些能诞生拿到融资、可能跑出上市公司的场景外,还有诸如AI刺青、AI玩偶等一系列能解决垂直行业、垂直职业的生意点。大的逻辑是:图片大模型是综合向前发展,细分点是拔高某个垂直点的逻辑,比如可能SD需要发展5年才能达到AI模特的商业化水平,但是蘑菇街等投入研发,非常可能一年内就把AI模特的能力提上到6分以上从而有商业价值。除了B端商业场景外,我一直觉得整个AI市场(含文字大模型)娱乐化、脱离价值逻辑的产品实在太少,AI绘画完全可以应用在游戏、社交等诸多领域,我们无法用价值逻辑推理出来。我个人感觉未来脱离价值逻辑的点也会冒出来一批产品,当然这些产品主要卖点肯定不是AI绘画。3、最大担忧(瞎想的观点)我现在还是认为gpt发展速度会干掉所有图片、视频大模型,文字大模型是具备“知识”、“思考”能力的“人”,人的能力不会仅限于文字,肯定会具备作图、做视频的能力。我会觉得未来我们不会区分什么文字、图片、视频大模型,只会存在一种“知识体”。所以我会觉得以上短期基于SD、MJ的分析、行为长期看没啥太大价值。五、VentureAI扶持计划1、我现在也期盼MJ尽快推出官方API,但理性分析短期应该不会:MJ主要任务线还是提升大模型能力,算力不足无法提供规模很可能直接扩充十倍的API服务。所以VentureAI的MJ API业务短期还有存活价值;2、未来我会以VentureAI为品牌推出各种AI服务、产品,我期望在AI还很弱小的现阶段,我们AI探索者们能够相互扶持去探险,所以尽管我们也很弱小,我们也推出了“VentureAI扶持计划”,如果你现在需要MJ API,还没有稳定营收,可以找我申请免费使用;3、VentureAI扶持计划之前仅限群友参加,已经有二十多位朋友参与,我们很荣幸能够为大家提供些帮助,现在可以更大面积的开放——只要是经过群友推荐,符合“没有稳定营收”的特点,都可以找我申请免费使用MJ API。也请群友们帮忙传播下。六、恳求大家帮忙传播下1、过往无论是在知乎写专栏(我曾经在知乎长期分享日事清创业期间感悟,还得到“互联网话题优秀作者”)还是开设小报童专栏,我一直把“逻辑理顺,文笔不限”作为要点,所以之前内容有感而发写的都很顺畅。本篇为了推广下VentureAI(https://ventureai.cn/ )删改很久,恳求大家帮忙传播下;2、MJ API也在规划渠道代理、找合作伙伴接入飞书/钉钉等一系列计划,期盼未来也能多和大家产生业务合作;3、我始终坚信AI会改变世界,让我们扶持前行。

2023-3-24 13:12

AI猜想——要去做顺应AI发展的事,要去做辅助AI更快降临的事

一、背景1、现在AI发展速度已经不是汽车跑在高速公路,已经是火箭蹿升太空,很多今天值得做的事、可以得到的“准确结论”,明天可能就直接被推翻。AI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层OpenAI的发展肯定会令一众纯ai应用层批量死亡:你也不用先担心自己的工作被ai革命,ai照这发展速度首先会搞死一大批ai公司。。 openai slogan:让搞ai的人先失业。2、我看AI项目早已经过千,多数文案类ai如copy.ai、多数代码类ai等都变得没有意义,chatgpt的发展会马上碾压过他们;二、转变思维1、还是强调老观点:1)如果你是为了赚快钱,完全可以做套壳chatgpt的各类工具。中国90%的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用到chatgpt,永远有空间直接接chatgpt api做国内的各种垂直场景的工具。当然一定要开始就赚钱,一是技术门槛实在是太低了,流量会成为胜败关键;二是chatgpt必然是国内大厂的方向,他们成熟后必然要凭借巨大优势去横扫所有套壳gpt的工具;2)如果你要做长期有壁垒的ai项目,一定要把ai重要性降低到30%以下。比如你要做社交项目,更重要的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可玩性、流量、社交平台治理等综合把控,ai是可以为你增加更多有趣玩法,但成功关键不是AI,这种项目才适合拿融资、长期发展;2、我们一定要有超前思维,先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AI最终会发展成什么?AI三年内会发展成什么?AI一年内会发展成什么?我浅谈下看法:1)我是AI带路党,我觉得AI会成为比人类更高维度的物种(细节就不展开讲了,别把大家整懵了);2)AI三年内我觉得一定会成为人类绝大多数领域的专家,它可以是5%的律师、美食家、营销专家甚至企业家、政治家;3)AI一年内我觉得一定会成为人类多数领域的专家,可能超过多数领域90%的从业者,同时AI一定会成为绝大多数领域非常称职的助理。它能成为律师专家,肯定能做好律师助理的工作。3、如果你认可上面的逻辑,那么我们现在倒推下:1)如果chatgpt一年内肯定会成为律师专家,那么你现在做律师领域垂直版本的AI意义就不大(创业拿融资逻辑,生意赚钱逻辑还可以做,下面内容都遵循这个前提)。类似你做网文AI、小红书文案AI等等没有多大意义,chatgpt会快速碾压所有垂直场景;2)那假设chatgpt一年内肯定能成为律师专家,我为什么还做律师AI和chatgpt硬碰?而不是直接根据这个预判来找机会呢?那我们现在推理下:假设一年后人类都拥有一个AI律师专家,这样的世界变化会带来什么新机会?诉讼量会增加吧?人们会善于利用法律漏洞?执法更加规范?社会协作成本降低?你们就沿着这个逻辑去思考,给律师行业的人做教育培训都有机会,更别提此信息差会延续多年,直接用ai来做收费咨询都可以。3)假设chatgpt一年内肯定能成为内容专家,写出来比90%的文案更好的内容,那网上99%的内容都会变成AI生产。这时候我们顺应AI发展应该做什么?做内容号,算法的识别绝对跟不上AI发展速度,而且AI写的内容都比人类要好,算法如何甄别?同理,做内容网站,搜索识别也跟不上AI发展,AI内容质量肯定会超过99%现有页面数据。诸如此类,我大胆预言:类似小红书、知乎、微博这类内容社区,未来一年内AI内容入库量肯定会超过一半以上。这还是账号限制了效率,如果不考虑账号限制,AI入库量直接99%以上。4)大家再扩散下思维到图片、视频领域,再想想AI直播等各个领域一年后的变化,我非常肯定:AI直播、AI内容等今年肯定会发生,你就算先囤一批各个内容平台的账号、搭建自动发布系统等都能埋伏一波赚钱。而且还有一点一定会发生:类似懂车帝等有PGC板块的,还有诸如头条号、百家号为流量阵地的,提早应变吧,平台方一定会用AI生产内容来碾压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的。三、结论1、一定要顺应AI快速发展的特点来做准备、创业;2、要做AI越发展越有利于你生意逻辑的事,比如内容产业,AI越发展我能获得的流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