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心态大师 1.0【完结啦,来读我】
心态大师 1.0【完结啦,来读我】

心态大师 1.0【完结啦,来读我】

@李奕👩🏻‍🌾

想到「心态」作为新年小册的主题,是因为我向来觉得心态好是自己的优点,然而在起伏不断的2022年中,我也数度经历过“心态崩了”的时刻。

哪怕是我自己写下的故事和道理,我自己也会在一些焦虑的当下忘记,自己也做不到。

我也需要不断回看,不断提醒自己已经走过的路,才能更稳定,松弛,有自信地向前。

这本小册包含五个小主题:
* 和自己对话
* 面对不确定性
* 职场升级心法
* 低谷期的锦囊
* 健康的身心,好心态的本钱

我会在整个1月份更新,每日一篇,和大家一起开启2023。

愿我们都可以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订阅1237
文章37
最后更新:2023-3-29 2:50
查看 【心态大师 1.0【完结啦,来读我】】 详情查看 【李奕👩🏻‍🌾】 主页
分享到微信打开

免费内容

2023-1-12 13:20

12. 人脉搭建:如何让贵人帮你


今天我们进入了【心态大师】的第三章「职场升级心法」这章都是干货!准备好小本本,记笔记吧。1我写过最最最早的一篇公众号文章,是八年前。2014年7月我在奴隶社会的公众号上发表了这篇《如何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点进去会看到八年前,公众号这个平台刚刚出现时的古早排版哈哈,简直时光机。)那时候我才大二,暑假在香港的一间银行里实习。偶然的机会我关注了奴隶社会这个当时也是刚开的新号,加入了华章哥的传播力写作群,研究什么样的文章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回头看看,这简直是如今这些付费写作群的OG啊!)当时的我也很喜欢阅读干货,就试着写了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自己大学里的故事。当时的我还没开自己的公众号,而且因为在美国上学,很久都没有用中文写作了。但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我提起了笔,发现自己至少还能做到通顺地写作,而且肚子里也有一些可以分享的故事和干货。因为发表过这篇文章,我一直和华章哥保持了联系,也在奴隶社会的公众号上读了许多一诺姐写的关于咨询面试的干货文章。直到2015年秋天,我拿到了麦肯锡LA office的offer,给华章哥报喜的时候,他说“恭喜啊,一诺让你写篇文章分享下。” 于是我写了这篇《留学美国这四年》发表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大号”的奴隶社会上,文章最后给自己刚刚开张还没发过文章的公众号“李奕在哪儿”打了个小广告。结果文章发出来,我一觉醒来,发现空空如也的公众号居然有了两千多个读者!这转化率,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惊人的了。就这样,我自己的公众号开张了,我也不知不觉写了七年(虽然是年更博主,多少也还是有点文字产出。)两年前,我离开麦肯锡加入创业公司,写的《五年三大洲,从麦肯锡毕业去种田》也发在了奴隶社会上。从拿到offer到毕业去创业,起点和终点的两篇文章都在奴隶社会上发表,也算是有始有终。一诺的新书《力量从来哪里来》出版时,她邀请我试读,还在书里分享了我的故事,于是至今我都会偶尔看到新加的读者留言说 “我是从一诺的书里找过来的”。2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是因为其实这也是一个点题的故事:如果没有华章和一诺这两位“贵人”,我可能不会开始中文写作,不会有公众号,甚至不会加入麦肯锡。而这一切的源头,只是实习期间无聊的我,随手加了一个微信群而已。八年后的我,生命中有了更多需要感谢的贵人;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我也渐渐有机会成了他人的“贵人”,帮助其他人抓住生命中的机遇。于是我今天想写个贵人2.0版。Reaching out is 90%我估计大部分人如果不勇敢reach out,心态都是“凭啥是我”?以前的我会说“你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多想想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 - 这个思路依然是对的,但是今天我可以再加一点料。我曾经问过我认为身边networking最强的小伙伴Stephen同学的秘诀,他当时告诉我的第一点就是:Honestly, reaching out is 90% of the work. 如果没有主动出击的第一步,后面啥都没有。去年暑假我招了五个实习生,前三个都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来的。我甚至没有发过任何要招实习生的通知,就收到这样的微信:李奕学姐好!我叫禹鸥,是哥大大四学生,主修数学和历史。我从高中就关注了你的公共号,没想到一转眼都快大学毕业了!学姐每次分享的文章总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看到学姐在肯尼亚做的项目,觉得太有意思了,不知道考不考虑招暑假的实习生呢哈哈?当时是三月份,我收到的时候没有想招实习生的想法,于是直接告诉她没有工作经验的我暂时不考虑。结果四月份她又发来信息:学姐好,不好意思又打扰了,希望现在肯尼亚时间没有特别晚。上次向你询问有没有实习生机会,得知需要工作经验。这段时间想了想,觉得对FarmWorks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感兴趣,想再争取一下机会哈哈。不知道FarmWorks会不会感兴趣收无偿志愿者呢?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不需要是和business相关的东西,只要FarmWorks有需求就可以,在田里摘西红柿我都很愿意哈哈!上次没有好好的介绍自己。这次简单写了一下自己对FarmWorks感兴趣的原因,因为有点长,所以放在了这个文件里。也附上了我的简历。如果学姐有空,并觉得可以招一个志愿者的话,希望学姐可以过目。抱歉打扰,想再争取一下机会哈哈!并且附上了简历和Cover Letter两个PDF文件。我当时觉得哇这个小姑娘很认真又坚持,就回复说我会看一下她的材料然后考虑。然后因为我很忙,又过了几天没有回复,她再次follow up:学姐好 just wanted to follow up on the request! 如果学姐觉得缺人手,我最近都可以电话聊聊!最后,我的finance部门刚好缺人手,就招了她过来。(除了禹鸥之外,另外两个姑娘也都是主动给我发了真诚的自我介绍,说了为啥想来工作,然后得到了实习机会。)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她做的最棒的一点就是repeatedly reach out, in a non-intrusive way. 说实话如果换了大学时期的我自己,可能被拒绝第一次之后就不会尝试了,或者如果对方没有回复,我就会assume对方是拒绝我。这个心理是特别普遍的。但实际上我现在作为收到request的人,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不介意你的follow up。很多时候我不会纯粹就是忙,然后忘了,不是不想回。所以我现在去约别人,也会多“bump”几次我的信息,确保对方有机会看到。如果对方真的不回复,说实话我也不会损失什么,更不用觉得丢了面子什么的。后来禹鸥来实习的时候,我们都开玩笑说她是“社交达人”,和谁都能聊得来。其实有点让我想起当年那个坐趟飞机大巴都能搭讪邻座的自己。她说就是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练出来的,因为你得主动,才能在美国的社交环境下生存。主动的心态就是不要over think。Just reach out, and strike that conversation!Prove your value这个点其实确实有些难,也是老生常谈的“你可以提供什么”。我过去给的建议是比较显性的,就算说说你可以免费干什么活,或者投其所好地分享一些兴趣爱好都可以。几年前和Stephen聊mentorship这个话题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层新的思考。他说:Mentors see themselves in you, and they want to become a part of your future.我当时的想法是,wow, this is super high level stuff.这里我来分解一下,前半句说的是“贵人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这里大概率指的是年轻时的自己。如果mentor能在你们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拥有的品质,觉得你们是价值观相同,理想类似的那拨人,那ta绝对更有意愿去帮你。其实这里的另一个重点是把mentor当作朋友来相处,因为朋友肯定是有共同点的,而且所谓“不卑不亢”,把对方放上神坛其实无法真正拉近你们的距离;让ta意识到你和ta之间的共同点,才是创造connection的最佳方式。后半句说的是“他们想成为你未来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相信你的未来会很光明。这点其实有点像创业公司出去pitch投资人, 人家都愿意给钱了肯定得看好公司前景。某种意义上,mentor付出他们的时间也是一样的,ta必须看好你。在这个层面上,有清晰目标的人其实会更有吸引力(虽然我自己在很长时间里,并不属于这样的人)比如当年Stephen的目标就是去读PhD然后当教授,最后当大学校长,他会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理想给别人,也很容易让其他人get excited for his ambition, and want to supprt him. 虽然后来他从博士辍学快乐创业了(可见人生目标变化可能性极大),但至少他用曾经的目标加上自己的实力(没有实力肯定不行,人家也不傻)得到过许多的贵人相助。这两点非常高阶,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可遇不可求”,但我们依然可以设计和思考。其实你希望找到的贵人,大概率是需要认同你的价值观和前景的,不然对方也没办法提供很大的价值,更有可能不是你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TimingTiming这个点既有随机性,也有可安排性。随机性在于你不知道在你reach out的时候,对方的状态是怎样的,是不是刚好非常忙/超级有空。比如禹鸥三月份第一次给我发信息的时候,我确实没想着招实习生,就拒绝了。但是她四月份再次问我,我刚好手头需要人,于是回答就改变了。正因为对方的timing你不可知更不可控,才不要吝于follow up,因为你也不知道哪次就撞到了合适的timing上。至于timing的可安排呢,是从你的角度出发, 其实有一些时机是“更适合”去提问,seek help and mentorship的。比如说,我刚进麦肯锡的时候就有一个合伙人建议我,可以趁着我还是“新人”多多发邮件去ask for time to connect,因为这时候我可以很自然地说"I'm new to the Firm and want to learn about your practice / work." 但如果过了大半年我还这么说,就不合适了。当然了,不是新人了依然可以给自己创造很多机会,比如“我要换办公室了,想听听你的建议”,“我最近在考虑职场下一步打算,想听听过来人的想法”等等,也都是可以利用的timing。Stephen分享了他的一个tip。他旅行的时候,如果刚好要去一个mentor所在的城市,会提前一个月就发信息约见面,说明自己只会在那里呆几天(给自己创造某种scarcity,更容易得到yes的答案),然后schedule for meetup in person.There is a final type of timing. 我俩讨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刚刚退休的人往往是最好的mentor. 因为他们手头时间更充裕,而且也愿意花时间跟年轻人相处,甚至会主动seek you out(我就有几个这样来的mentor);而工作非常繁忙的职场人,确实手头没有太多富余的时间。如果你还是大学生,可以去找找那些校园里刚退休的老教授们,大概率会有很大的收获!怎么保持联系?讲真,这是我自己做的非常不咋样的一点。因此写这些干货也是提醒我自己要去做。有时候知识确实不是拥有就够了,明白和实践之间还差了一条鸿沟。理论上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定期给每个联系人发一些personalized信息,甚至记住他们的生日等等,但说实话,这对我来说有点太high touch,以我对自己的了解,大概率不能执行。我看到过的比较好的方式比如发email newsletter,定期给email list里的人分享一些动态,这样即使是一段时间不联系的人也可以保持一个“弱联系关系”。我上一次这么干还是2019年跨年,当时确实收到了很多超级nice的回复。(2023注:2022年底我又写了年终总结群发,效果还是非常棒!具体故事在这期播客里有分享)当然写这个newsletter很需要功力,毕竟如果只是广而告之我换了份工作,实在没多少人会想看,你还得写一点大家愿意comment的思考和故事。👀 如果想看我的2022 Year in Review(英文的),我会发到微信群里!最近我还听到了更简单的一招,Take many selfies and send to people! 听起来很搞笑,拍自拍?但是context非常重要。这个建议来自于一个非常成功的college fundraiser,专门做fundraise的人绝对必须是社交高手中的高手,而且往往有一个超级长的contact list。他的方法就是在旅行的时候,发自拍给老朋友们,"Thinking of you from xxx!" 往往这个地方可能和那个人有一些关系。或者在遇到共同好友的时候,一起自拍,发给不在现场的朋友,"Hanging out with xxx, thinking of you!"(这一招我最近也用上了,非常有效。)简单快速,还没有压力,简直genius!----干货总结完之后,觉得我果然还是比2014年的1.0版本要升级了哈哈。我自己打算根据这些干货,制定下我下今年的mentor catch up的计划。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本堂作业选择三个你想reach out的“贵人”,按本文的方法写个计划,实践吧!

2023-1-10 5:20

10. 天真的人可以创造奇迹

1实习生Marius的故事我在公众号已经发过。我选择把这个故事放到【面对不确定性】这一章里,是因为很多时候,面对诸多未知,唯一的答案无非三个字:“就是干”。想的少一点,说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比起公众号版本,我在这片文章的最后加了一点彩蛋:Marius离开快一年后,我们的午餐项目怎么样了?2二月份的时候我发了这条朋友圈。我的德国实习生今天离开肯尼亚了。一个20岁高中刚毕业的男生,三个月里用逆天的速度和执行力,把我们整个团队都惊艳到了。去年7月的时候我第一次拜访了农场附近的几个学校,发现多数都是不给学生午饭的。有的孩子家里提供饭,有的孩子没饭可带就饿着肚子。实习生来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你工作之余有时间就去走走附近的学校,看看我们有什么能够做的。他一个人走访了好多学校,和校长老师家长谈判,给其中两个学校建了厨房,培训了厨师,谈下了供应商,做起了午餐项目。目前每天供应1100名学生。昨晚我们farewell dinner,我的合伙人评价他像我当初一样天真。“Marius was naive like Yi, but sometimes only naive people get things done, because they don’t overthink.”天真+执行力=做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Marius是个德国小孩,是我的一个德国投资人介绍来的。虽然是投资人介绍,我们也没有降低要求,还是经过了我的面试才同意他来实习。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身家背景,是德国最有钱的老钱家族之一,财富传承已经五代,有着可以维基百科出的姓氏。但是他的妈妈决定以“普通小孩”的标准培养他,根本没有什么养尊处优,除了在他的教育上愿意花钱,其他都是正常标准。甚至长到20岁来肯尼亚,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出欧洲。(虽然他告诉我,觉得自己已经被“spoiled” - 但说实话,国内普通中产家庭的小孩可能都比他被spoiled多。。)认识他之后,我觉得他“长得很好”:心理健康,有责任心,有社会责任感,也有家族培养出的天生的自信;觉得他妈妈的教育方法绝对是用对了。很神奇的一点是,他不介意农场相当一般的条件,甚至呆了几个月都没有回一次内罗毕享受城市生活。我问他你想不想去Safari,他也说没兴趣:I came here to stay at the farm. If I want to see animals, I will come again. But now I have work to do.真是德国好实习生,感动哭老板我本人。突然想到某个富人说的至理名言,大意是:I want my children to have enough money that they feel like they can do everything.But not so much money that they feel like they don’t need to do anything.我希望我的孩子有足够多的钱,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但不要有太多的钱,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了。跑题了,说回“天真之人”。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overthink。如果凡事都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真的是大概率做不成。当初Marius想搞这个feeding program也是被我合伙人各种阻拦,问了无数的what if:如果食物中毒怎么办了,如果搞不起来怎么办了,如果后续不能持续怎么办了。后来我说“大哥,你就让他试试呗。我觉得这个小孩可以的。” Just let him do it!事实证明我眼光没错。但就算我错了呢?不过是放弃一个项目,另寻一个路径,换一个人,从头再来呗。我的合伙人评价Yi is naive,也确实不错。我也是个很少overthink的人。如今好多人问我为何搞什么非洲农业,我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但这都是马后炮,事实是我刚巧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这个机会,我就抓住了。我没有思前想后,也没有拿excel表计算收益回报,就是觉得这事儿我感兴趣,和我一起干的人靠谱,我能学东西,我就上了。有时候,把事情搞复杂是因为你还没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马斯克说要回归first principles思考问题,其实就是搞清楚问题本质。我现在最常用的first principle是:用爱选择,不是恐惧(Choose out of love and not fear.)如果我犹豫不定,我就问自己:你在怕什么?这些恐惧是真的吗?最坏的结果会怎样呢?神奇的是,每次我选择克服恐惧,都有奇迹发生。那么,继续当一个天真的有爱之人吧。3Marius离开一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他走了之后,投资人又给我介绍了第二个实习生,来自布达佩斯的18岁女生Anastasia。她接手过Marius打下的根基,谈下了第三个学校,把我们的feeding program继续做了下去。大概半年后的某天,Marius给我发信息,说我们第一个学校的成绩提高了好多!数据显示,肯尼亚大约有1/4的孩子发育迟缓,基本都是营养不良导致。我们提供的一顿饭,可能就是孩子们一天唯一的一顿饭。肚子吃饱了,才有精力学习。Anastasia在实习三个月之后离开了肯尼亚,不久后又电话告诉我,“我和家人商量好了,推迟一年上大学,gap year回来把这个午餐项目做大。”Marius去瑞士上了大学,他三月复活节会回来visit,也做好了大一毕业后gap year回来继续全职一年的准备。他们写好了一份strategy plan,今年会上线网站和募捐通道,争取把项目推广到50个农村学校。天真创造的奇迹,仍然在继续。

2023-1-4 11:29

04. 超越头脑:从扭转潜意识到扭转命运

长文预警!【潜意识】是一个我已经连载了好几篇的系列,写作的原因是Hunter最喜欢这个话题,要求我必须写。这篇文章的标题来自于Hunter的金句:扭转了潜意识就是扭转了性格,扭转了性格就会扭转命运。性格改变命运,我们都听过。潜意识改变性格,这就可以说一说了。潜意识之所以是潜意识,就是那些我们往往都没有意识到,但已经深入人心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它们已经成了我们行动和思考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潜意识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1在我和Hunter合伙之前做朋友的很多年,我就对他有一个观察:他看人很sharp,也很擅长自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听过爱德文车FM第一期的小伙伴可能知道,Hunter属于“学渣”型的,和我这种从小成绩好的好学生原本走的是两个路子。但我发现,往往在课堂和考卷里学习不行的人,却格外拥有street smart。这种“街头智慧”如果用不好的话只会变成小聪明;但如果运用得好,却往往过能变成基于实战经验的,接地气的真正的智慧。Hunter幸运地属于后者,而且因为多年浸淫在留学圈,又做trouble kid therapy,他身边“好学生”和“坏孩子”的案例都非常丰富,更给了他许多的灵感。Hunter的朋友圈经常发他的这些思考,是个宝藏库。我最欣赏他的一点是他的自省 (self-awareness),在我指出问题的时候,他总能很快地自我反省并调整行动,而不会陷入纠结裹足不前,是很棒的合伙人特质。自省的特质,也意味着他可以有觉知地看到自己的潜意识,看到自己的“下意识反应”,然后去有意识地思考和改变。2征得他同意,我来分享一个他“差点”撒谎的例子。撒谎往往是来自我们潜意识的“自动驾驶”。脑袋里不自觉地想要给一个更得体,让别人看起来觉得更完美的答案,于是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撒谎,编出一个答案;而意识就像是虚弱的胳膊,根本拧不过潜意识的大腿,直接就被操控了。Hunter遇到的情况是,他这个月去了浙江,为了在我们的国庆项目之前,先去山里踩点和修缮升级爱德文车的大本营草堂。前几天一个朋友说要去山里找他。他因为台风天气,那几天都没上山,本来当天就打算收拾东西进山,但听说朋友要来,就想不如等朋友来了,明天一起走。(这时还是在有意识地逻辑思考)但准备回朋友消息的时候,Hunter脑袋里的潜意识开始自动驾驶:“我是不是应该说我已经在山上待了几天,今天刚下山,才更合理呢?这样才符合我山大王的形象。要是说这几天我都在山下待着,会不会显得很low?”就这样,随着潜意识的一番操作,他几乎就要方便地撒个谎了。(毕竟这个谎似乎无关痛痒,又能伤害到谁呢?)好在这次,意识层面的“胳膊”在觉察之后等了一拍,然后用尽全力拧了潜意识这条“大腿”,给掰回来了。“不对啊,是朋友要来找我玩,又不是我求着他来,担心我回复不好他就不来了。我明明可以实话实说,大不了他不来了,我也没啥损失啊。没事,就坦荡地说出来就是了。”于是,Hunter诚实回复了朋友,完成了一次扭转潜意识的操作。这个案例看上去非常小。就算他随口说个谎,又咋样呢?看上去毫无影响啊。但分享完这个故事,他紧接着告诉我:“如果任由潜意识自动驾驶而不加控制,很可能因为一个无关痛痒的谎言,叠加无数次蝴蝶效应,做出一次次错误的选择,最终彻底失去一切。”今天可能是关于自己在不在山上说谎,明天可能是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对合伙人的诚信。我简直想拍着大腿同意。3当他回顾过去的经历,会发现爱撒谎和讨好也许是童年时期的父母造成的。他小时候,爸爸回家经常问他:今天收获大不大,有没有进步?如果他说没有,就会被指责和训斥,然后教他怎么做。那如果第二天、第三天他还是觉得没有收获,进步不大,就不得不撒谎,编一个收获出来,以免被训斥。久而久之,撒谎的惯性就被储存在了潜意识里。就像一个烧烤有了固定的模具,一出锅就是这个模版,意识层面根本来不及反应。一旦潜意识形成了,即使你考了98分,也会自动想说是考了100分的谎话,即使根本没必要,但潜意识的自动操作已经很难扭转了。Hunter说这就是所谓的“业力”,往往在几代人之间传承。父母无意识的做法,也导致了下一代潜意识的形成。我听完说,那我们现在改变了自己的潜意识,不就可以消除这样的“业力”,改变下一代了吗。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原生家庭。关于原生家庭,刚好我之前发了一篇公众号:How I came to be,我的安全感从何而来?我很喜欢点赞排名第一的评论:原生家庭确实非常重要,但我更想对那些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甚至因家庭原因受到伤害的人说,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没有你想象的/社会宣传的那么大,不要因此陷在悲观里无法自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一样会收获快乐和幸福~另一个小伙伴说:你的父母,他们当年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自身尚有许多方面待成长,完美的父母是不存在的。等你有了孩子,也一样是个不完美的父母。讲原生家庭时,重点是和解、理解并接纳。我觉得这正是正确的态度。在公众号的文章里,我分享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和爱,但正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也有没有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的东西。比如在亲密关系里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并合理表达出来,就是我后天发现自己简直做的太差,然后努力更正,通过刻意练习改变的潜意识习惯。4到这里先阶段性总结一下。关于潜意识的第一个重点:潜意识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任由ta“自动驾驶”而不加控制,很可能最终会失去一切。下面来说关于潜意识的第二个重点:潜意识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被改变。一件事或者一个习惯动作,即使本来不在潜意识里面的,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把ta变成潜意识。十月份在迪拜跳伞,让我对“刻意练习扭转潜意识”这一点有了一些体会。这次到迪拜,之所以想到去跳伞,全拜我的好朋友+麦麸前同事李文棣所赐。文棣同学是个跳伞狂人,不是在跳伞,就是在去跳伞的路上。他最近在迪拜做项目,周周去跳伞。刚好他要第200跳了,我说那我得帮你庆祝下,怎么庆祝呢?我也上飞机呗。于是我报名了一个沙漠里的tandem双人跳。带我跳的小哥凯凯是个97年的深圳小哥,已经3000多跳,从五年前开始接触跳伞,就是“每天都在跳”。这帮跳伞狂人,一天可以6-10跳,行程就是上飞机,跳下来,再上飞机。。无限循环。有大神保驾护航,我毫不担心。我本来就对高度没什么恐惧,这次更是体现了出来。从上飞机到跳下来,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可以对着相机愉快pose。回到地面上,我和李文棣讨论了下恐惧感这个问题。谷爱凌写过一篇I'm in love with fear,里面写道:The feeling isn’t panic, but something like dread. Danger! cries every evolutionary instinct. If I should choose to look past this safety mechanism, my body may act autonomously in the air, twisting out of the rotation and forcing me to brace for impact out of fear that full commitment to the trick may end in disaster.我们的身体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教会我们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如果讨论潜意识,避免危险就是最强大的潜意识。然而这些极限运动(无论是自由滑雪还是跳伞),就是在通过刻意练习,扭转我们人类最强大的潜意识:对死亡的恐惧。李文棣说,他直到第76跳,跳出舱门都还是害怕的。凯凯说,他直到100多跳依然会紧张。我们给“害怕”做了个归因:一是害怕高度本身,在一万三千米的高空感到紧张。二是害怕能力不够,自己把自己给坑死了。李文棣说,他在70多跳的时候,其实1和2的恐惧都没有了。他知道高度不是问题,也很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还在怕什么呢?他怕的是三,恐惧本身。他害怕自己因为恐惧而陷入paralysis的瘫痪状态。就像谷爱凌文章中描述的,危险!会让我们的身体不自觉地作出反应,想要为撞击做好准备,而不是去完成一个本该做好的动作。在那一个瞬间,push我们自己的身体去忽视潜意识的恐惧,找到信心完成既定动作,你就成功了。最终,几百跳的刻意练习之后,潜意识被改写。跳出舱门那一刻你不会再紧张,而是可以直接进入享受飞翔的阶段。5大学时,一个学姐告诉我:走出舒适区不是为了让你不舒服,而是为了让你可以在更大的空间里舒服!扭转潜意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我们通过无数次刻意练习,把过去觉得难、觉得无法接受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圈内的一部分,变成潜意识也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天地之间豁然开朗。连对死亡的恐惧都可以被改写,何况是其他潜意识呢。6关于潜意识的第三个认知,回到了我们这章的主题:修改潜意识的本质是和自己对话。我最近接触了英国的催眠治疗师Marisa Peer的内容,她发明了Rapid Transformational Therapy,据说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调整状态,比如一次疗程就戒烟。(Youtube上有一些关于她的内容,可搜)催眠这种疗法,本身就和潜意识有很大关系。有一些我们意识里抗拒的的东西,催眠中进入潜意识的状态,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我了解了一下她的底层理念,总结下来就是五个字:和自己对话。我们都知道沟通技能很重要,如何和他人有效沟通也是我常写的话题之一了。然而Marisa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和自己沟通?It doesn’t matter what everyone else says, It matters what you say. 别人说什么,信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说什么,信什么。她举了一个例子:有的人特别害怕坐飞机,觉得坐飞机就会掉下来。即使你告诉他们,从数据来看,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他们也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恐惧。所以,我们对自己说的话,给自己创造的信念,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这股力量可以让我们罔顾事实,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你可以想象下,如果我们学会主动把大脑往正向引导,让自己产生正面的信心,效果会有多么强大。打个比方,大脑就像一辆法拉利,有着超级强大的功率和能量。如果你今天连个驾照都没拿,就想去开法拉利,那大概是“被车掌控”,要出事。但如果你是个驾驶高手,那驾驭法拉利的体验自然是不同凡响。You need to run your Mind, otherwise your Mind will run you.你不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大脑就会控制你。7我们脑海里的想法,对自己说的话,都能够直接产生物理层面的影响。这类的例子太多了。随便举三个。大家都听过对植物说话的例子,如果你每天对一个植物说你丑死了,ta真的会很快凋零。但如果你对植物说鼓励的话语,植物就能长得生机勃勃。第二个例子关于医学上的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最有名的一个实验里,医生找了10个膝盖有问题的病人。传统上要治愈他们的膝盖问题,需要做一个打开膝盖的关节手术。医生给其中2个病人做了真正的关节手术;剩下8个病人只是被麻醉,然后打开又缝合了膝盖,让他们以为自己也经历了手术。结果,10个人的膝盖问题都痊愈了!这个实验证明了安慰剂效应的强大。即使是物理层面的身体问题,我们的大脑都可以通过相信自己已经被治疗,去改变物理层面的病痛。这不是法拉利级别的操作是什么!最后一个例子,你现在读到这,就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相扣,握成一个圈。右手也一样,大拇指食指相扣,然后试着用你的右手套进左手的圈里拉扯,看看能不能扯断(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分离)对自己说:“我很强壮” “我很成功” - 扯扯看?是不是不容易扯断。对自己说:“我很失败” “我一事无成” - 再试试看?即使你脑海里知道这只是个实验,大概率是你的肌肉力量依然会直接受语言的影响,瞬间变强或变弱。8知道了“和自己对话”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第一,不要在平常生活里对自己说丧气话。你可以尝试描述自己的一天,看看是不是描述中出现很多负面词语:“烦死了”“好累啊”“非常讨厌”。这些词汇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会无形之中改变我们的生活。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个同班同学,最爱说的就是“烦死了”,“怎么这么倒霉”。我当时对能量之类还毫无概念,但依然很快就主动远离了她。因为在她身边我自己状态都不对了。如果出门遇到交通堵塞,不要想“天呐我太惨了,怎么这么堵”,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上。我还可以在车里听歌,隔壁这个司机的车牌号太好笑了,天上的云形状好奇怪… 自从在内罗毕开车,我遇到的奇葩司机简直太多了,换了过去我可能会有road rage,狂按喇叭;如今我会想象“我是一条鱼,在大海里游泳,旁边有其他鱼游过去,我气啥”。从此再没按过喇叭,心平气和,车技都提高了。第二,多表扬自己。大脑喜欢熟悉感。如果你平时不表扬自己,别人夸你的时候,你也不会主动接受,而是会说“哎呀,没那回事”,用更熟悉的自我批判来替代不熟悉的自我表扬。多对自己说,”我太棒了!” “我可以的!” “我是最美的!” 很傻,但有用。 不要,不要自我批判。批判来的时候,觉知,然后让它过去。第三,找出那些限制你的想法。大脑不能同时相信两个彼此矛盾的想法。你得选一个你想相信的,commit 100%。前段时间,有一个读者来找我咨询。她对自己的挣钱能力不自信,觉得身边的男性更有金钱意识。她既希望可以找到有挣钱能力的伴侣,又觉得自己也应该勇敢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她学心理咨询,既相信自己做心理咨询的能力,觉得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得不错;又觉得自己好像不擅长挣钱,所以以后也不会很有钱。我当时回复她,你“觉得”太多了,你自己的想法限制了自己。她回复:天啊,你不说我都没意识到自己用了好多个“觉得”。我能感受到她有一些很正面的想法,但每一个正面想法背后,她都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直接抵消的负面想法。看到这个矛盾点,找到那些负面的想法。甚至写在纸上,然后划掉,把纸撕掉。信念感这件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环境的不确定下,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每年都会更好”的信念感开始动摇。我觉得这反而是个好机会,信念感本来就应该来自于自我,而非外界。利用这个时机,重新从内而外打造信念感,释放掉那些自我矛盾的负面想法,脱胎换骨。学会和自己对话,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堂沟通课。9终于到了尾声。总结一下这篇文章里,关于潜意识的三个重要认知:潜意识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任由ta“自动驾驶”而不加控制,很可能最终会失去一切。相反,如果学会驾驶这辆法拉利,ta将对你的人生产生无比正面的效果。再强大的潜意识,如对死亡的恐惧,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被改变。修改潜意识的本质是和自己对话:给限制信念做减法,多表扬自己,让正面思维变得更熟悉。大半个世纪前,卡尔荣格说过: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r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幸而,改写命运的笔,握在你自己手中。

2023-1-3 13:8

03. 给心扩容

1 十月份在洛杉矶的机场书店,偶尔间发现一本《臣服实验》作者Michael Singer的新书:Living Untethered. 这本书成了我近期生活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会在白天感到心思紊乱的时候,和睡前阅读。昨晚读到了一些关于心的文字。上周我刚好在和Hunter讨论「给心扩容」的概念。这些文字完美地阐述了这个概念。我们的心是一个神奇的乐器,可以演奏交响乐。心可以演奏各种不同的音符,从最高音到最低音,让我们瞬间从极乐到极悲。而作为聆听者,我们往往不愿意听到一些我们认为是“刺耳”的音符。给心扩容的过程,就是能够接受越来越多的音符,拓宽我们音域的过程。Human heart is a wonder. 宇宙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免费的交响乐团。当心的容量变大,我们也变得更能欣赏她演奏出的交响乐,在不同的乐章中都能体会到平和与快乐。2 爱思考的Hunter同学前段时间发了这样的朋友圈:心里能容下越来越多看不惯的人的时候,领导力会直线上升,事业也会越做越大。经过今年的两次带队经历,看清了自己心里还有很多容不下的人,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因为你不可能把看不惯的人完全过滤掉。另外“看不惯”也是暂时的,需要“等一拍”,如果等了N拍还是看不惯,那就是自己心里容量和观念的问题了。观念是囚笼,要想办法找到转念的突破口走出囚笼,否则潜意识锁的死死的,永远无解。事实上,你容不下,看不惯的这些人是在帮助你,帮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3扩容的概念,也可以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解决冲突。Hunter在工作的时候,偶尔会有点“怕”拒绝或者麻烦他人。前两天就有一个这样的小例子,他问我怎么处理的时候,我迅速给了一个回答。他处理完之后,我们继续讨论这个话题。我说,其实我完全都没有在这个情境中体会到一丝丝的冲突。他说:这是你的“性格红利”。我说:并不全是。如果换了几年前,我也会有强烈的体验。但可能这一年多来进化了,见过的冲突比这强烈百十倍,于是回头看类似的场景,并不再觉得是个事儿了。如果你今天觉得这是个事儿,大约说明你对冲突的解决能力上,阈值还需要提高。提高就是重复练习,增强自己的过程。就像如果你可以轻松跑一场马拉松,肯定不会觉得跑五公里是个事儿。甚至可能出门一趟,不经意间就跑了五公里,都没在意。它不会在你的心上留下痕迹。但换了一个从来不运动,走几步路都觉得费劲的人,跑五公里简直要比登天还难了。即使真的跑完,心也不会让这件事轻易过去。结束之后大概会记很久,还会不停拿出来回忆。最后我总结:能力阈值低 看啥都是事儿。能力阈值高 大部分事儿都是自己飘过去的。你可能都没啥感觉,就已经解决了。4 我相信就像身体可以进化,我们的心灵也可以进化。我小时候身体非常差,每周要去医院,体育课都可以请假不上。二十年前一百米都跑不了的我,今天可以跑半马。我绝对想不到,长大后的自己有多么热爱运动,身体又有多么健康。心灵也是一样。我也曾是个脾气不好,很倔的小朋友。小学的时候,我和班上每一个男生都打过架。一言不合就要上手,绝对是个“炸药桶”。其实孩子们很多都是这样,尤其是人生第一次体验到某种负面情绪的时候,很难进行自我排解,所以体验会特别强烈。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奶奶家和表姐抢一分钱,大人都让我不要抢了。我当时第一次体验到“不公平”的情绪,那种感受特别强烈,特别愤怒。当时在下着大雨,但我就是不进屋,就是在外面站着淋雨,大人怎么说都没用。现在这个一分钱的故事已经成了个笑话,我回忆起来也会觉得忍俊不禁。但实际上,小孩子对情绪的体验是真实的;如果成长过程中,这些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接受和排解,我们对情绪的处理能力没有进化,那成年后的我们,一样可以在情绪驱使下做出不可理喻的行为。(关于孩子们应该如何排解情绪,参考上一篇:和情绪小人做朋友)我想起小时候那个倔得要命,啥都忍不了的自己,再看看今天的“佛系”包容的自己,都忍不住要惊叹,哇,人果然可以改变的。一颗容量有限的心,听不进很多的音符。情绪无法流动,甚至积聚在一处,直到爆发。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心也学会了进化。扩容后的心,情感可以更加自由地,不受阻地流动。而我,只是一个聆听者,一个观察者,一个对所有乐章都抱有好奇和感恩之心的自我。5这篇文章在小报童发出来的时候,一个读者问:那怎么样才能够给心扩容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提高能力阈值呢?我当时的回答是:1. 看到这篇文章,理解这个概念,相信ta的可能性;2. 带着这个概念去生活里练习,我们的生活和经历本身就是修行人生是修行,宇宙会给我们安排一个个不同难度的命题,帮助我们的成长。每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心被堵上,都是一次进化的机会。Hunter意识到自己的“怕”,和我聊一聊把事情做了,是一个小小的扩容。和父母吵架,觉得心被堵住的时候,选择不生气,好好给他们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扩容。你只需记住:扩容只关乎自己,和对方给的回应无关。就算对方不接受,也没有关系。你的功课已经做了,你的心已经流动了起来。再次把我的timeless principle和你分享:Choose love, not fear. There is always a miracle waiting. 选择爱,有奇迹在等待。📚 推荐阅读:Living Untethered(这本书目前还没有出中文版,如果想要英文PDF,可以加我微信ID:whereisliyi 我发你!)

2022-12-31 3:8

开篇. 心态大师是怎么炼成的

八月份的时候我和Hunter录爱德文车的播客,聊到一个戳到我的点:“天赋就是你可以轻轻松松甩别人几条街的事”。我们聊完,我就思索了下,“轻轻松松甩别人几条街”的事情,在我身上是什么。第一个想到的,是情绪的稳定性和控制力,在我身边营造一个“好的气场”的能力。这一点,在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室友,合伙人们应该大都会同意。Hunter评价我在跟他一起做事的过程中,几乎从不让他感觉到压力,但是又能给他动力。 即使是在指出问题和不足的时候,我俩也没有吵过架,而是可以很温和的提出和同意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如果问我上一次和人吵架是什么时候,我确实是不记得了。年初我写过一篇比较火的关于非洲疫情的文章,收到了不少负面的留言,我都精选出来而且回复了不少。没想到,后来吸引来的一些关注,居然是“专程来看留言里我的回复”。辉哥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宽容》,里面这样评价了我的回复:包含我在内很多写作者,在筛选评论时,容易只选择那些支持、赞同的反馈。偶尔选择一些反对的声音,一般都会以冷嘲热讽的口气回应,而后又有「忠实粉丝」随声附和,所以在自己的文章评论区里,作者总会居高临下,占了上风。但是这位作者,却选择了很多反对的评论,而且都耐心地回答,也表示了对「不同意见」的理解。有人怀疑作者「别有目的」或者「被收买」。我在看这些评论时问自己:「如果我是作者本人,会怎样?」,显而易见,一定会被气得炸掉。但是作者却非常平和地表示理解,对如此激烈的反对声做到心平气和,固守理性而又不失大度。当别人怀疑她的动机时,她并没有针锋相对地怀疑对方。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是很感谢他的推荐,二是意识到,我觉得可以轻松做到的温和回复,可能在他人眼里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在工作或者感情当中用我的情绪稳定性和理解对方的角度,去化解一个本来可能是死结的局面。某种意义上,就好像“I’m good at engineering happy endings.” 可以利用自己的心态和稳定性,把其他人也带到一个更光明的场域里。即使有这些打底,2022年依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我也数度经历过“心态快崩了”的体验。大环境下,我人不在国内却能感同身受,快四年没回家的我,无数次觉得“我要回家!” 工作上,我把自己形容成“在暴风雨中撑着一艘小船”,努力地不让风浪打翻自己。我觉得自己已经在飞速升级,然而创业游戏的难度居然升级的比我还快,让我喘不过气来。光靠天赋已经不够了,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怎么全方位的关照自己,让自己不要掉进暗黑色的小屋出不来。所幸有小报童的存在提高了我的写作速度,让我把许多思考都记录了下来。我把过去大半年来和「心态」有关的文章重新做了整理,分成了五个小主题:和自己对话面对不确定性职场升级心法低谷期的锦囊健康的身心,好心态的本钱我会在整个1月份更新,每日一篇,和大家一起开启2023。🔔此处提醒:小报童默认每周五才推送,可以去调整下,我的-投递设置-投递频次,设置成每天汇总就可以。哪怕是我自己写下的故事和道理,我自己也会在一些焦虑的当下忘记,自己也做不到。我也需要不断回看,不断提醒自己已经走过的路,才能更稳定,松弛,有自信地向前。这本小册,写给你们,也写给我自己的2023。愿我们都可以调整心态,重新出发!拥有一个充满爱和丰盛的2023 ❤️